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隆山典型林分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1
作者 凌雷 马成艳 +3 位作者 陈徵尼 仲怡铭 王子乔 王翠英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为探明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典型林分土壤碳呼吸的日变化、月际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室对辽东栎林、山杨-白桦混交林、油松林和青杄林土壤呼吸速率(R_(s))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指数方程拟合R_(s)对土壤温度(T_(5))... 为探明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典型林分土壤碳呼吸的日变化、月际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室对辽东栎林、山杨-白桦混交林、油松林和青杄林土壤呼吸速率(R_(s))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指数方程拟合R_(s)对土壤温度(T_(5))、土壤含水量(W_(5))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林分覆枯落物与裸地的Rs日变化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单峰型曲线,但达到峰值的时间各不相同,各林分R_(s)与T_(5)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各林分R_(s)在8月达到峰值,为2.6~7.0μmol/(m^(2)·s),与其土壤性质的表现一致:辽东栎林和杨桦混交林土壤容重较低,具有较高的全氮、全磷及有机质含量,其Rs亦较高,油松林、青杄林表现相反.枯落物对各林分R_(s)的贡献率分别为59.83%(辽东栎林)、41.46%(山杨-白桦混交林)、28.68%(油松林)和11.83%(青杄林),各林分覆枯落物时的Rs明显高于裸地.不同林分Rs的变化特征是水热因子联合效应的结果,R_(s)受T_(5)影响最大,受W_(5)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林分 土壤呼吸速率 驱动因子 兴隆山
下载PDF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安永梅 杜维波 +2 位作者 周晓雷 张晓玮 武利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7-1025,共9页
该研究通过对甘肃省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依据海拔梯度将保护区划分为6个植被垂直带[草原带(1800~2000 m)、山地灌丛带(2000~2200 m)、亚高山针叶林带(2200~2900 m)、亚高山矮林带(2900~3000 m)、高山... 该研究通过对甘肃省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依据海拔梯度将保护区划分为6个植被垂直带[草原带(1800~2000 m)、山地灌丛带(2000~2200 m)、亚高山针叶林带(2200~2900 m)、亚高山矮林带(2900~3000 m)、高山灌丛带(3000~3500 m)、高山草甸带(>3500 m)],在整理6个植被垂直带植物名录的基础上,以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各植被垂直带的种子植物丰富度、生活型、区系成分和系统发育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植物多样性沿植被垂直带海拔升高的垂直变化规律,以揭示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为山地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按最新的分类系统划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隶属于87科387属889种,植物科、属、种丰富度随植被垂直带海拔升高呈单峰分布格局,在亚高山针叶林带达到峰值(81科304属661种);各植被垂直带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呈中等不相似和极不相似水平,海拔越靠近的植被垂直带间相似性系数越高。(2)保护区内种子植物不同生活型的垂直变化格局存在差异,木本植物所占比例沿植被垂直带海拔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草本植物呈相反的变化格局,且各植被垂直带中草本植物所占比例始终高于木本植物。(3)保护区植物在属水平上,热带成分所占比例随植被带海拔升高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温带成分占比呈上升的变化趋势。(4)系统发育结构在中低海拔区域的亚高山针叶林带呈发散型,在高海拔区域(>2900 m)的3个植被带中呈聚集型,说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非随机分布格局在群落构建机制中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山 植物区系 植被垂直带 系统发育结构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3
作者 卜静 王延坤 +1 位作者 李健美 田佳蕊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6,11,共7页
采用样方和样线、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有野生种子植物84科390属907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10种,被子植物81科384属897... 采用样方和样线、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有野生种子植物84科390属907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10种,被子植物81科384属897种;乔木27种、灌木126种、藤本17种、草本737种;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毛茛科Ranuncul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等所含种、属较多,分别占保护区种、属总数的44.1%、41.8%;含15~29种的大属有柳属Salix、风毛菊属Saussurea、薹草属Carex、马先蒿属Pedicularis和委陵菜属Potentilla等5个,含1种的单种属有231属;科的地理分布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属的地理分布以北温带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为主;科的优势现象较明显,属的优势现象不明显,单种属居多,植物区系地带过渡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多样性
下载PDF
兴隆山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秋玲 马金辉 赵传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206-3214,共9页
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兴隆山区研究区域,在199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图基础上,对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995年到2000年期间,耕地、林地、城乡建设草地和耕地面积有增加的趋势;... 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兴隆山区研究区域,在199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图基础上,对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995年到2000年期间,耕地、林地、城乡建设草地和耕地面积有增加的趋势;林地和水域面积有减少的趋势。针对景观指数的空间分布,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景观指数SHDI和SHAPE-MN相关性较差;选用代表性指数SHDI,利用TAPES-G、SRAD和WET3个计算地形、太阳辐射和土壤水参数的栅格程序和统计软件SPSS来分析影响景观格局的驱动因子,最后得出:在不考虑人为因子的条件下,由WET产生的土壤水(SOILWATER),稳定湿度(STEADYWET)对SHDI指标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因此,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对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环境的研究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兴隆山 景观格局 驱动因子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林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隔离种群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志霄 李强 +1 位作者 康发攻 盛和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64-968,共5页
兴隆山林区大约在 3 0 0 a前就已完全隔离。现有马麝种群的密度高而相对稳定 ,约为 3 0~ 50头 /km2 ,在目前密度与系统压力下 ,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在 50 0 0头左右 ,但却面临着疾病、营养不良与偷猎的威胁。因此应努力建立一个“以开发... 兴隆山林区大约在 3 0 0 a前就已完全隔离。现有马麝种群的密度高而相对稳定 ,约为 3 0~ 50头 /km2 ,在目前密度与系统压力下 ,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在 50 0 0头左右 ,但却面临着疾病、营养不良与偷猎的威胁。因此应努力建立一个“以开发养保护 ,以保护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从而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树立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隔离种群 生态特征 兴隆山林区 甘肃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马麝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初步调查 被引量:14
6
作者 路浩 蒋应文 黄有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4,共3页
对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麝人工驯养场马麝呼吸系统疾病进行了自然概况及饲养管理情况调查、既往流行病学统计、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观察、预防和治疗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马麝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与当地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 对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麝人工驯养场马麝呼吸系统疾病进行了自然概况及饲养管理情况调查、既往流行病学统计、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观察、预防和治疗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马麝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与当地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湿度)密切相关,年平均湿度较高的月份该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平均湿度较低的月份;天气骤冷、阴雨连绵等应激因子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山 马麝 呼吸系统疾病 调查
下载PDF
兴隆山地貌特征及地貌类型划分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志强 刘谦和 +1 位作者 宋宝健 刘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兴隆山受古构造运动影响,褶皱、断块成山。在强烈差异性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大幅度抬升到3,000米以上高度。同时,接受流水等外营力侵蚀、切割,形成现今的石质构造——侵蚀中高山。前山侵蚀强烈,呈齿状起伏;后山夷平面仍有保留,地势较为坦... 兴隆山受古构造运动影响,褶皱、断块成山。在强烈差异性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大幅度抬升到3,000米以上高度。同时,接受流水等外营力侵蚀、切割,形成现今的石质构造——侵蚀中高山。前山侵蚀强烈,呈齿状起伏;后山夷平面仍有保留,地势较为坦荡。以地貌成因形态为分类依据,可将全山区地貌划分为构造、侵蚀、冰缘、黄土、重力、人工等六个大类及相应的35个类型。提出兴隆山水土保持、山地合理利用及风景资源开发的问题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山区 地貌 特征 类型
下载PDF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迎梅 杨友桃 罗时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8-81,共4页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共计34种,每种都采有标本并进行了食性分析,本文对该保护区6个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沙棘—橙翅噪鹛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H=3.6118),苔草、早熟禾—黄嘴朱顶雀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H=1.57...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共计34种,每种都采有标本并进行了食性分析,本文对该保护区6个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沙棘—橙翅噪鹛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H=3.6118),苔草、早熟禾—黄嘴朱顶雀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H=1.5721).鸟类群落多样指数与群落中种的多少呈高度正相关(r=0.9632),(p<0.01),与种的个体分配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相关(γ=0.8643,p<0.05),与优势度指数呈高度负相关(γ=—0.9814,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食性 冬季 鸟类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河北兴隆地质遗迹类型、成因及其价值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国庆 贺秋梅 +2 位作者 田明中 李一飞 郑妍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5,共5页
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建立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种新方式。对河北省兴隆县的地质遗迹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地质遗迹分类的基础上,对雾灵山岩体等岩石遗迹、岩溶洞穴等地质地貌遗迹、海底黑烟囱等地质构造遗迹... 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建立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种新方式。对河北省兴隆县的地质遗迹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地质遗迹分类的基础上,对雾灵山岩体等岩石遗迹、岩溶洞穴等地质地貌遗迹、海底黑烟囱等地质构造遗迹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利用最邻近点指数法,对地质遗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地质遗迹在空间上为凝聚分布。从科学研究、科学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及经济发展4个方面对地质遗迹价值进行了评价。对目前地质遗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成因 价值 地质公园 雾灵山 兴隆县
下载PDF
兰州兴隆山北缘断裂新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永明 袁道阳 +1 位作者 何文贵 代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兴隆山北缘断裂是兰州盆地南侧边界断裂,也是兰州地区最重要的活动断裂之一,全长约54 km,呈东段NW走向西段近EW走向的弧形断裂。在加里东和燕山运动期,兰州地区在近NE-SW向主压应力下,断裂主要表现为由南西向北东的逆冲活动性质。新生... 兴隆山北缘断裂是兰州盆地南侧边界断裂,也是兰州地区最重要的活动断裂之一,全长约54 km,呈东段NW走向西段近EW走向的弧形断裂。在加里东和燕山运动期,兰州地区在近NE-SW向主压应力下,断裂主要表现为由南西向北东的逆冲活动性质。新生代以来(喜马拉雅运动期),主压应力方向改变为NNE-SSW方向,断裂活动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东段新活动表现为逆左旋运动,西段表现为正左旋运动。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应为晚更新世早~中期,可能与兰州黄河Ⅲ级阶地的形成年代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兴隆山 活动断裂 新活动
下载PDF
兴隆山地区气温与降水的面域化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晓桃 颉耀文 马金辉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6年第4期317-321,共5页
利用DEM和气象数据,在常规统计模型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首先对兴隆山地区年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关于经纬度和海拔的回归分析,然后将9个气象站点的实测值代入平均统计方程,生成研究区气温和降水栅格图,并对残差值进行了K rig ... 利用DEM和气象数据,在常规统计模型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首先对兴隆山地区年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关于经纬度和海拔的回归分析,然后将9个气象站点的实测值代入平均统计方程,生成研究区气温和降水栅格图,并对残差值进行了K rig ing处理。针对气温和降水不同的变化规律,对气温进行了地形校正分析,并计算了垂直递减值和南北坡向上的差异;对年均降水量用抛物线模型进行了模拟。气温和降水的面域化处理结果基本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山 气温 降水 统计分析 残差分析 地形校正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山地土壤性质及垂直分布规律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双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8-48,共11页
祁连山东段的兴隆山和马衔山,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半干旱地区温带荒漠草原地带.山地高差大,土壤垂直带谱较繁.南坡规律为灰钙土、黑垆土、黑钙土、高山草甸土;北坡规律是灰钙土、黑垆土、灰褐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
关键词 土壤 钙积干旱土 腐殖土 祁连山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白粉菌种群生态分布及生态位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窦彦霞 王生荣 段廷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对甘肃兴隆山白粉菌种群进行了生态分布调查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白粉菌在该区普遍发生,其多样性与植被种类的多样性直接相关,环境湿度对病害严重度有较大影响,在高海拔低温低湿地段白粉菌分布较少,危害较轻;而在低海拔湿度相对较高... 对甘肃兴隆山白粉菌种群进行了生态分布调查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白粉菌在该区普遍发生,其多样性与植被种类的多样性直接相关,环境湿度对病害严重度有较大影响,在高海拔低温低湿地段白粉菌分布较少,危害较轻;而在低海拔湿度相对较高的地段白粉菌种类多,危害严重,发病寄主多呈均匀分布或团块状分布。Sphaerotheca和Erysiphe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B值分别为BSph.=1.000,BE.=0.974,说明这2个属的白粉菌比别的属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要强,对资源的利用宽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兴隆山 白粉菌 生态分布 生态位
下载PDF
基于CVM的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非使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慧玲 潘亚楠 雷林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81-1788,共8页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非使用价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与分析。研究表明,1)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非使用价值为9.21×107元·年-1,其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分别占44.02%、42.39%...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非使用价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与分析。研究表明,1)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非使用价值为9.21×107元·年-1,其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分别占44.02%、42.39%和13.59%;2)支付意愿与被调查者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保护费的支付态度以及对景观的满意度呈正相关;3)利用Logit和Probit模型,得出年龄和经济收入是影响支付态度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而其中被调查者的年龄因素对于支付意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其经济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条件价值法 非使用价值 支付意愿
下载PDF
兴隆山土壤资源质量的数值评价
15
作者 刘谦和 李志强 +1 位作者 刘刚 宋宝健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本文采用模糊数学和经典数学的聚类分析方法,对兴隆山林区13个主要土属进行了土壤质量的数值评价。结果,林区土壤质量依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碳酸钙、pH、海拔、坡度、土层厚度等指标可划为三级:一级土壤质量高,土壤为中基... 本文采用模糊数学和经典数学的聚类分析方法,对兴隆山林区13个主要土属进行了土壤质量的数值评价。结果,林区土壤质量依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碳酸钙、pH、海拔、坡度、土层厚度等指标可划为三级:一级土壤质量高,土壤为中基性和混合岩性淋溶灰褐土;二级土壤质量中等,土壤为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和典型灰褐土;三级土壤质量较低,土壤为粟钙土和石灰性灰褐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资源 质量 数值评价 兴隆山
下载PDF
甘肃省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生物与环境资源综合开发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培栋 王香亭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7年第4期68-70,共3页
兴隆山是黄土高原西部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是甘肃重要的“基因库”。对其生物和旅游资源及保护和开发利用作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 兴隆山 自然保护区 资源 旅游
下载PDF
多层随机拟合法测量样方植被覆盖度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宝成 陈家胜 +2 位作者 黄华 赖富钱 马金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26,共4页
应用普通数码相机,以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在多层拟合法基础上,提出了多层随机拟合法。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得出该方法误差大小由照片拍摄点数目决定;再利用实测植被覆盖度数据得出了误差-照片数目曲线,确定了误差与照片拍摄... 应用普通数码相机,以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在多层拟合法基础上,提出了多层随机拟合法。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得出该方法误差大小由照片拍摄点数目决定;再利用实测植被覆盖度数据得出了误差-照片数目曲线,确定了误差与照片拍摄点数目的定量化关系。在满足绝对误差小于0.05的前提下,野外测量的照片拍摄点数目分别至少为:森林15个、灌丛15个、草地10个。该方法快速且精度较高,能够满足野外测量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多层随机拟合法 误差-照片数目曲线 兴隆山
下载PDF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的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刚 宋宝健 +3 位作者 刘谦和 李志强 李峰 祁元章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405-410,共6页
本文研究了由前震旦系和震旦系岩层构成的兴隆山土壤的形成和分布。结果表明:土壤形成及分布与气候、植被和海拔有显著的相互关系。随着海拔高度由2300米到3500米,温度由暖变寒,湿度由干燥到湿润,植被由落叶阔叶林(在2300米~2600米海... 本文研究了由前震旦系和震旦系岩层构成的兴隆山土壤的形成和分布。结果表明:土壤形成及分布与气候、植被和海拔有显著的相互关系。随着海拔高度由2300米到3500米,温度由暖变寒,湿度由干燥到湿润,植被由落叶阔叶林(在2300米~2600米海拔范围)到以阔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2600米~3000米),再过渡到亚高山(3000米~3500米)和高山(>3500米)灌丛草甸,土体淋溶由弱变强,3000米以上土壤风化变成寒冻风化为主,相应的土壤类型依次由石灰性灰褐土和典型灰褐土到淋溶灰褐土,渐变到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到高山草甸土和高山灌丛草甸土,其中淋溶灰褐土面积最大。丰富的兴隆山土壤资源和它们相应的地理要素一起共同构成了黄土高原西部独特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形成 土壤分布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的调查 被引量:4
19
作者 毛锐锐 张德喜 +4 位作者 孙章运 陈刘阳 张红勇 刘瑞 张立勋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3-594,共12页
2018年9月—2020年8月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60台红外相机开展调查,累积33521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7877张,共鉴定出野生动物60种,其中鸟类8目18科49种,兽类4目8科11种。新增保护区记录2种:栗背岩鹨Prunella immacul... 2018年9月—2020年8月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60台红外相机开展调查,累积33521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7877张,共鉴定出野生动物60种,其中鸟类8目18科49种,兽类4目8科11种。新增保护区记录2种:栗背岩鹨Prunella immaculate和苍鹰Accipiter gentilis。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1种、易危(VU)1种、近危(NT)2种。相对多度指数(RAI)和网格占有率(GO)最高的鸟类是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RAI=24.88,GO=95.00%);RAI最高的兽类是马麝Moschus chysogaster(13.99)和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13.99),GO最高的是亚洲狗獾(80.00%)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80.00%)。月相对多度指数显示物种在5月和9月活跃。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灌丛(H=2.69)和中段海拔(2635~2835 m)最高(H=2.74)。红外相机还监测到较多的家畜活动(RAI=32.99,GO=67.00%)和人为活动(RAI=19.60,GO=73.00%),说明保护区仍然存在严重的人为干扰。本研究结果旨在为保护区野生动物的有效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物种多样性 相对多度指数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从大别山到圣天门口:刘醒龙的黄冈书写
20
作者 刘保昌 《写作》 2020年第6期91-100,共10页
刘醒龙执著于"表现小地方的大历史",通过对黄冈地域文化经验的不断探索与书写,成就了"文学意义上的刘醒龙"。作家志在解开大别山的"自然之谜"与"人性之谜"。经由西河、界岭、天门口等小镇书写... 刘醒龙执著于"表现小地方的大历史",通过对黄冈地域文化经验的不断探索与书写,成就了"文学意义上的刘醒龙"。作家志在解开大别山的"自然之谜"与"人性之谜"。经由西河、界岭、天门口等小镇书写,作家完成了从浪漫主义书写向现实主义书写的华丽转身。地域文化因素的加入、点染与铺陈,为刘醒龙的创作营造出丰富迷人、景随情迁、诗画交融的叙事背景,建构了传奇浪漫、贤良方正的黄冈地域文化形象。刘醒龙的小说不仅以真实细腻的生活细节、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无限贴近民间大地的书写造成声势浩大的"现实主义冲击波",而且以小镇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呈现接续上了悠久的楚文化精神传统,开拓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建构了一个惊采绝艳的审美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醒龙 小镇经验 大别山 西河 界岭 天门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