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boniferous ridge subduction in the Xingmeng Orogenic Belt:Constraints from geochronological,geochemical,and Sr-Nd-Hf isotopic analysis of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s and gabbro-diorites in the Xilinhot micro-continent 被引量:2
1
作者 Changfeng Liu Zhiguang Zhou +3 位作者 Guosheng Wang Chen Wu Hongying Li Shiwei Ma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14-332,共19页
The Xingmeng Orogenic Belt evolved through a long-lived orogeny involving multiple episodes of subduction and accretion.However,there is a debate on its tectonic evolution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Here,we report geoc... The Xingmeng Orogenic Belt evolved through a long-lived orogeny involving multiple episodes of subduction and accretion.However,there is a debate on its tectonic evolution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Here,we report geochemical,geochronological,and isotopic data from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s and gabbro-diorites from the Sunidzuoqi-Xilinhot region.Zircon U-Pb ages suggest that the intrusive rocks were emplaced during the Early Carboniferous(333-322 Ma).The granites exhibi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S-type granites,with high SiO_(2)(72.34-76.53 wt.%),Al_(2)O_(3)(12.45-14.65 wt.%),and A/CNK(1.07-1.16),but depleted Sr,Nb,and Ta contents.They exhibit positiveε_(Nd)(t)andε_(Hf)(t)values(-0.3 to 2.8 and 2.7-5.7,respectively)and young Nd and Hf model ages(T_(DM2)(Nd)=853-1110 Ma and T_(DM2)(Hf)=975-1184 Ma),suggesting that they may be the partial melting products of heterogeneous sources with variable proportions of pelite,psammite,and metabasaltic rocks.The meta-gabbro-diorites from the Maihantaolegai pluton have low SiO_(2)(47.06-53.49 wt.%)and K_2O(0.04-0.99 wt.%)contents,and demonstrate slight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REE)depletion in the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diagrams.They have high zirconε_(Hf)(t)values(14.41-17.34)and young Hf model ages(T_(DM2)(Hf)=230-418 Ma),indicating a more depleted mantle source.The variations of the Sm/Yb and La/Sm ratios can thus be used to assess the melting degree of the mantle source from 5%to 20%,suggesting a quite shallow mantle melting zone.We propose that the petrogenesi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s and gabbro-diorites,as well as the tectonic architecture of the region,can be explained by a ridge subduction model.Based on these results,and previous studies,we suggest a southward ridge subduction model for the Sunidzuoqi-Xilinhot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s Gabbro-diorite xingmeng orogenic Belt CARBONIFEROUS Ridge subduction
下载PD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Setting of Representative Magmatic Cu-Ni Deposits in the Tianshan-Xingmeng Orogenic Belt, Central Asia 被引量:1
2
作者 HAN Chunming XIAO Wenjiao +7 位作者 SU Benxun ZHANG Xiaohui WAN Bo SONG Dongfang ZHANG Zhiyong ZHANG Jien WANG Zhongmei XIE Mingca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205-1218,共14页
A great number of magmatic Cu-Ni deposits(including Kalatongke in Xinjiang and Hongqiling in Jilin) are distributed over a distance of almost 3000 km across the Tianshan-Xingmeng Orogenic Belt, from Tianshan Mountains... A great number of magmatic Cu-Ni deposits(including Kalatongke in Xinjiang and Hongqiling in Jilin) are distributed over a distance of almost 3000 km across the Tianshan-Xingmeng Orogenic Belt, from Tianshan Mountains in Xinjiang in the west, to Jilin in eastern China in the east. These deposits were formed during a range of magmatic episodes from the Devonian to the Triassic. Significant magmatic Cu-Ni-Co-PGE deposits were formed from the Devonian period in the Nalati arc(e.g. Jingbulake Cu-Ni in Xinjiang), Carboniferous period in the Puerjin-Ertai arc(e.g. Kalatongke Cu-Ni-Co-PGE in Xinjiang), Carboniferous period in the Dananhu-Touquan arc(e.g. Huangshandong, Xiangshan and Tulaergen in estern Tianshan, Xinjiang) to Triassic period in the Hulan arc(e.g. Hongqiling Cu-Ni in Jilin). In addition to the overall tectonic, geologic and distribution of magmatic Cu-Ni deposits in the Tianshan-Xingmeng Orogenic Belt, the metallogenic setting, deposit geology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deposit mentioned above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Geochronologic data of Cu-Ni deposits indicate that, from west to east, the metallogenic ages in the Tianshan-Xingmeng Orogenic Belt changed with time, namely, from the Late Caledonian(~440 Ma), through the Late Hercynian(300-265 Ma) to the Late Indosinian(225-200 Ma). Such variation could reflect a gradual scissor type closure of the paleo Asian ocean between the Siberia Craton and the North China Craton from west to e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ronology MAGMATIC Cu-Ni-Co-PGE deposits Tianshan-xingmeng orogenic Belt Central Asia
下载PDF
内蒙古东北部乌奴耳地区早石炭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3
作者 王宏明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岩石地球化学对于岩浆物源和形成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针对内蒙古东北部乌奴耳地区早石炭世侵入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总体上具有高硅(49.86%~69.16%)、高碱(3.35%~7.81%)、贫镁(0.36%~5.24%)、贫铁(3.51%~11.46%... 岩石地球化学对于岩浆物源和形成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针对内蒙古东北部乌奴耳地区早石炭世侵入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总体上具有高硅(49.86%~69.16%)、高碱(3.35%~7.81%)、贫镁(0.36%~5.24%)、贫铁(3.51%~11.46%)的特征﹐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岩体轻稀土相对富集,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表现为Rb、U、K、Nd、Hf等元素相对富集,Ba、Nb、Sr、P、Zr、Ti等元素相对亏损,属“S”型花岗岩。岩体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极少部分来源于下地壳物质混染。岩体侵位机制具有自北西至南东由陆向洋的指示极性,具有陆缘弧构造岩浆带花岗岩组合特征,是造山晚期活动陆缘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岩石地球化学 同位素测年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内蒙古东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构造演化的新证据:尖子山早三叠世磨拉石的识别
4
作者 姜振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7-352,共16页
磨拉石是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磨拉石来限定碰撞作用时限是造山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内蒙古东北部科右中旗尖子山出露的一套杂色砾岩夹紫红色-灰紫色砂砾岩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岩石组合、沉积构造、沉积时代的研究,认为其... 磨拉石是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磨拉石来限定碰撞作用时限是造山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内蒙古东北部科右中旗尖子山出露的一套杂色砾岩夹紫红色-灰紫色砂砾岩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岩石组合、沉积构造、沉积时代的研究,认为其是一套产于陆内造山背景下前陆盆地的近源磨拉石,地层底部的近源崩塌堆积成因的花岗岩巨砾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50±2.9 Ma。结合区域上老龙头组碎屑锆石年龄及三叠纪同碰撞-后碰撞-陆内伸展阶段花岗岩时代的研究,认为该套磨拉石沉积于早三叠世,属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研究区早三叠世磨拉石的识别,明确了早三叠世存在陆内造山作用,为内蒙古东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拉石 陆内造山 前陆盆地 兴蒙造山带 老龙头组 尖子山 内蒙古
下载PDF
蒙古国扎门乌德地区古生代沉积过程、岩浆作用及其对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意义
5
作者 周建磊 徐备 +2 位作者 李文博 周佳安 胡邦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3-1369,共17页
兴蒙造山带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关于其演化过程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由古亚洲洋经历整个古生代的连续俯冲-碰撞过程后在早三叠世形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古亚洲洋在晚泥盆世之前就通过俯冲-碰撞过程闭合,形成早-中古生代... 兴蒙造山带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关于其演化过程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由古亚洲洋经历整个古生代的连续俯冲-碰撞过程后在早三叠世形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古亚洲洋在晚泥盆世之前就通过俯冲-碰撞过程闭合,形成早-中古生代造山带,随后在石炭-二叠纪又经历了从陆内伸展到再次闭合的过程,并形成陆内造山带。蒙古国东南部扎门乌德地区出露各类古生代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为解决上述争议提供典型研究实例。本文通过沉积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多种手段综合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根据年代学和岩性特征,在该地区识别出三类古生代岩石组合,第一类是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代表的中志留世侵入岩,第二类是中泥盆世大套的粗碎屑岩-火山岩沉积旋回,第三类是不整合地沉积于早期造山带之上的二叠纪巨厚火山-沉积岩系。这三类岩石组合分别属于俯冲阶段的大陆边缘岛弧带岩浆岩、碰撞造山后期的上叠盆地以及叠加在早期造山带岩石圈之上的晚古生代陆内伸展时期的裂谷盆地的沉积。(2)利用研究区所有古生代碎屑锆石和岩浆岩全岩资料,揭示了该地区古生代时期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如下:500~425Ma的俯冲-碰撞过程造成地壳加厚;425~375Ma的碰撞造山后伸展过程使地壳变薄;375~350Ma地壳再次加厚,可能与造山带物质堆叠有关;350~275Ma地壳再次减薄,对应于广泛而强烈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火山岩,证明此时期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是区域伸展而不是挤压作用。(3)根据研究区出现的三类岩石组合特点,结合研究区以南的艾力格庙地区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划分出五个早-中古生代造山带构造单元和两个叠加其上的晚古生代陆内造山带构造单元,揭示蒙古国扎门乌德地区经历了早-中古生代加积造山带和晚古生代陆内造山带等两个构造演化过程。本文研究为认识兴蒙造山带的两阶段构造发展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陆内造山带 构造演化 扎门乌德 蒙古国东南部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旗乌兰陶勒盖东Ag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6
作者 高树起 余开彪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18期76-78,共3页
乌兰陶勒盖东矿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缝合带北缘,多金属成矿条件有利。本文基于该矿床的勘探工作,通过对区域成矿、矿区地质、矿床地质和矿石成分的研究,初步划分了该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中-低温热液阶段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期,... 乌兰陶勒盖东矿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缝合带北缘,多金属成矿条件有利。本文基于该矿床的勘探工作,通过对区域成矿、矿区地质、矿床地质和矿石成分的研究,初步划分了该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中-低温热液阶段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期,并初步认为该矿床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与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脉状热液矿床。认为深部的二长斑岩为该矿床提供了热源和部分物源,其与围岩交代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构造为矿液运移和成矿物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东乌珠穆沁旗 乌兰陶勒盖东Ag多金属矿 低温热液矿床
下载PDF
辽东台隆、燕山带和兴蒙造山带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V_P/V_S)的横向变化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0
7
作者 危自根 陈凌 杨小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99-2808,共10页
本文研究采用接收函数H_K方法获得了辽东台隆、燕山带和兴蒙造山带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V_P/V_S).结果显示,研究区域三个构造区地壳平均厚度略有差别,分别为32、33 km和35 km,但横向变化特征各异.辽东台隆地壳中间厚两端薄,... 本文研究采用接收函数H_K方法获得了辽东台隆、燕山带和兴蒙造山带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V_P/V_S).结果显示,研究区域三个构造区地壳平均厚度略有差别,分别为32、33 km和35 km,但横向变化特征各异.辽东台隆地壳中间厚两端薄,燕山带地壳厚度的变化相对平缓,而在兴蒙造山带内,以索伦缝合带为界地壳呈由东南向西北增厚趋势,并在缝合带附近变化迅速.V_P/V_S比值在整个研究地区也表现出显著波动,特别是在燕山带波速比横向变化明显,在靠近兴蒙造山带的边界附近(大致对应于南北重力梯度带位置)明显增高;而在兴蒙造山带波速比则相对偏低,且横向变化较小.燕山带与兴蒙造山带地壳结构特征的差异表明,燕山带在中-新生代可能经历了更为强烈的后期改造.南北重力梯度带附近地壳结构的明显改变,并结合前人观测到的该处岩石圈深部结构的强烈横向变化,表明重力梯度带可能是一条岩石圈尺度的大型陆内构造边界带,其两侧地区可能经历了不同的显生宙岩石圈演化过程.兴蒙造山带(索伦缝合带附近)以及辽东台隆地壳厚度的变化与地形相对应,而其波速比值也相对稳定,这可能反映了两个区域各自受到的地壳改造横向差异性相对较小,结构和成分相对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台隆 燕山带 兴蒙造山带 地壳厚度 波速比
下载PDF
内蒙古道伦达坝铜钨多金属矿黑云母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8
作者 周振华 欧阳荷根 +2 位作者 武新丽 刘军 车合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94,共16页
内蒙古道伦达坝铜钨多金属矿是大兴安岭南段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铜、钨、锡共生的多金属矿床,成矿与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但其形成时代还存在较大争议,对岩浆来源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对道伦达坝矿床内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 内蒙古道伦达坝铜钨多金属矿是大兴安岭南段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铜、钨、锡共生的多金属矿床,成矿与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但其形成时代还存在较大争议,对岩浆来源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对道伦达坝矿床内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Hf-Pb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测试。道伦达坝黑云母花岗岩SiO2含量为65.42%~67.41%,富铝、钾,A/NCK值为1.08~1.27,CIPW标准矿物刚玉含量较高(1.82%~4.08%),岩石属于过铝质S型花岗岩。微量、稀土元素组成表现出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式和Eu负异常以及明显的Nb、Ta、Sr、Ti亏损的特点显示为壳源成因的火山弧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92.1±0.84Ma(MSWD=1.18)~292.5±0.88Ma(MSWD=0.46)。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道伦达坝黑云母花岗岩的εHf(t)=-0.8~+13.3,176Hf/177Hf比值(0.282643~0.282804)偏低,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较高(740~1024Ma)。全岩Pb同位素组成较均一,206Pb/204Pb介于18.416~18.766,207Pb/204Pb介于15.519~15.542,208Pb/204Pb变化在38.238~39.460。黑云母花岗岩为早二叠世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俯冲增生背景下的产物,主要源自从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重熔,在侵位过程中可能受到了残留的古地壳或岩石圈地幔的混染。古生代是兴蒙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的成矿阶段,矿化以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Hf-Pb同位素 早二叠世 道伦达坝Cu-W多金属矿 兴蒙造山带
下载PDF
内蒙古莲花山铜银矿斜长花岗斑岩LA-MC-ICP-MS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9
作者 周振华 武新丽 欧阳荷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2-1485,共14页
内蒙古莲花山铜银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上的一个重要矿床,成矿与斜长花岗斑岩密切相关。对矿区内斜长花岗斑岩体进行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36.8±0.77)Ma(MSWD=0.85)和(237.9±0.71)Ma(MSWD=1.02)... 内蒙古莲花山铜银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上的一个重要矿床,成矿与斜长花岗斑岩密切相关。对矿区内斜长花岗斑岩体进行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36.8±0.77)Ma(MSWD=0.85)和(237.9±0.71)Ma(MSWD=1.02),为中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中侏罗世。莲花山斜长花岗斑岩的εHf(t)=+5.6-+11.5,具有较高的176Hf/177Hf比值(0.282 762-0.282 954)和年轻的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477-810 Ma),综合研究表明其主要源自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也暗示兴安地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曾发生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对兴蒙造山带及邻区近1 100个岩浆岩中锆石Hf同位素数据整理研究后发现,兴安地块、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属性相似,其与额尔古纳地块和华北板块北缘各自具有不同的地壳增生历史,揭示它们具有不同的早期地壳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锆石U-Pb测年 Hf同位素 三叠纪 地壳增生 莲花山铜银矿 兴蒙造山带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南段白音图嘎地区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亚洲洋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7
10
作者 石文杰 赵旭 +2 位作者 魏俊浩 李欢 周红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56,共16页
关于兴蒙造山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A型花岗岩成因及其形成构造背景目前仍存在分歧。本文针对兴蒙造山带南段白音图嘎地区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从而探讨其岩石成因以及对晚古生代该区构造演... 关于兴蒙造山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A型花岗岩成因及其形成构造背景目前仍存在分歧。本文针对兴蒙造山带南段白音图嘎地区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从而探讨其岩石成因以及对晚古生代该区构造演化的制约。分析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312±2 Ma和294±2 Ma,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岩浆活动产物。两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都有高硅(SiO2=70.83%~73.85%)、高钾(K2O=5.66%~7.97%)、高碱(Na2O+K2O=9.87%~13.29%)、低铝(Al2O3=10.72%~12.93%)、低钙镁(CaO=0.19%~1.22%,MgO=0.10%~0.26%)和低磷钛(TiO2=0.01%~0.25%,P2O5=0.03%~0.21%)的特征,均强烈亏损Ba、Sr、P、Ti、Eu,弱亏损Nb、Ta等元素,具有较弱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以及强负Eu异常((La/Yb)N=2.4~5.8,Eu/Eu*=0.05~0.66),岩石类型都为过碱质A型花岗岩。此外,岩石还富K贫Na,低Ga、Ce,高Y,低Rb/Ba、K/Rb值。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新生下地壳熔融,源区富含辉石和钾长石,缺乏石榴子石和黑云母,形成于后碰撞伸展背景中,而古亚洲洋在312 Ma年前就已闭合。综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以及同时代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由于早石炭世古亚洲洋俯冲板片后撤和弧后拉张作用的影响,贺根山洋在白音宝力道弧后打开。在晚石炭世造山后伸展大背景下还存在着小规模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俯冲‒碰撞造山运动,从而导致区域上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同时存在钙碱性岛弧火山岩以及后碰撞A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古亚洲洋 A型花岗岩 造山后伸展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三叠纪花岗岩中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亮 张寿庭 +2 位作者 裴秋明 曹华文 胡昕凯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关于内蒙古林西地区早中生代岩浆岩产出的构造背景尚有争议。作者选择林西地区早三叠世新林镇花岗闪长岩和晚三叠世四力本黑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对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探讨岩石成因... 关于内蒙古林西地区早中生代岩浆岩产出的构造背景尚有争议。作者选择林西地区早三叠世新林镇花岗闪长岩和晚三叠世四力本黑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对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探讨岩石成因和成岩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表明:新林镇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四力本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叶黑云母,总体均显示富铁(TFeO质量分数为22.81%~36.65%)、贫镁(MgO质量分数为2.44%~10.56%)的特征。新林镇花岗闪长岩成岩温度为785~805℃,压力为5.39~8.88MPa,lgfO_2为-13.2^-13.8,属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岩浆物质以壳源为主,兼具幔源特征,形成于早三叠世碰撞造山阶段。四力本黑云母花岗岩成岩温度为690~710℃,lgfO_2为-16.3^-17.1,为非造山带碱性花岗岩;花岗岩的物源以壳源为主,形成于晚三叠世造山期后的演化阶段。早三叠世林西地区处于强烈的接触碰撞阶段,在晚三叠世则进入造山期后的伸展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中生代花岗岩 兴蒙造山带 林西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乌兰乌台花岗闪长岩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天赦 杨文静 +2 位作者 张学斌 吴荣泽 周长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1-1239,共9页
内蒙古乌兰乌台花岗闪长岩位于兴蒙造山系内蒙古中部弧盆系锡林浩特岩浆弧中段。为探讨其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开展了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岩石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 内蒙古乌兰乌台花岗闪长岩位于兴蒙造山系内蒙古中部弧盆系锡林浩特岩浆弧中段。为探讨其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开展了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岩石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84.8±5.1)Ma,形成于晚泥盆世。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及角闪石,副矿物组合属锆石-钛铁矿-磷灰石型,此外还含少量独居石、磁铁矿,其矿物特征与Barbarin花岗岩分类中CPG(含堇青石过铝质花岗岩类)较相近。另外,乌兰乌台花岗闪长岩富钾(K_(2)O含量为3.10%~3.94%),富铝(Al_(2)O_(3)为11.70%~12.89%),属过铝质岩石,其A/CNK=1.16~1.25,含黑云母,副矿物中含有磷灰石、独居石、钛铁矿,岩体见闪长岩包体,指示乌兰乌台花岗闪长岩可能来源于壳-幔混源岩浆,与西伯利亚板块同华北板块陆-陆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花岗闪长岩 U-PB定年 晚泥盆世 陆-陆碰撞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新发现构造混杂岩的地质意义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果胜 李红英 +1 位作者 周志广 吴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3-507,共25页
兴蒙造山带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为研究古亚洲洋闭合及造山带形成与演化提供了珍贵的地质资料,由于各蛇绿混杂岩带的板块构造意义以及晚石炭—早二叠世的大地构造属性至今仍未达成共识,导致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板块构造格局存在争议... 兴蒙造山带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为研究古亚洲洋闭合及造山带形成与演化提供了珍贵的地质资料,由于各蛇绿混杂岩带的板块构造意义以及晚石炭—早二叠世的大地构造属性至今仍未达成共识,导致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板块构造格局存在争议。笔者近年来新发现了近东西向展布的卫境、补力太、准木布台和大石寨构造混杂岩,它们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海相沉积—火山地层及苏左旗—西乌旗岩浆岩带具有近一致的空间展布特征。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构造混杂岩中玄武安山岩、辉长岩岩块和闪长岩的年龄,初步限定混杂岩带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应代表了新生洋盆闭合的产物,并初步探讨其与索伦山—满都拉、温都尔庙—图林凯、柯单山—小苇塘、达青牧场—迪彦庙和二连—贺根山蛇绿混杂岩的时空关系,为研究兴蒙造山带板块构造演化及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构造属性提供新的约束,进而对古亚洲洋闭合模式和陆壳增生机制提供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 兴蒙造山带 中亚造山带 古亚洲洋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沉积物主成分的含量与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坤 王学求 迟清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3-744,共12页
选取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上沉积物的SiO_2、Al_2O_3、CaO、MgO、Na_2O、K_2O、TFe_2O_3、FeO、TiO_2、MnO、P_2O_5、CO_2、H_2O^+、pH十四个指标,研究其在不同二级构造单元、地理景观、土壤类型、降雨量等级下的含量... 选取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上沉积物的SiO_2、Al_2O_3、CaO、MgO、Na_2O、K_2O、TFe_2O_3、FeO、TiO_2、MnO、P_2O_5、CO_2、H_2O^+、pH十四个指标,研究其在不同二级构造单元、地理景观、土壤类型、降雨量等级下的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该地球化学走廊带上化学蚀变指数。结果表明:在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上,作为沉积物主体的SiO_2、Al_2O_3两者含量为明显负相关而空间分布表现出此消彼长的特征;CaO、MgO、CO_2高含量分布区则与碳酸盐岩地层或含碳酸盐矿物的土壤有关,而MgO的高含量还与走廊带上镁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有一定关系,表明了这三个指标的高含量受特定岩性或矿物的影响较大;Na_2O、K_2O含量除了受继承的基岩影响外,还受到后期的风化作用和气候及自身地球化学性质等复杂因素综合影响,对Na_2O来说尤为如此;TFe_2O_3、MnO、TiO_2、P_2O_5相对于在地质背景复杂地段,经过冲积平原的沉积物混匀后,含量差异更小;相对干冷的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气候条件有利于FeO存在,使得其相对燕山地区含量差异较TFe_2O_3要小,在章丘以南相对温暖湿润地区更易被氧化而导致其含量整体较低;北方干冷气候条件下,沉积物H_2O^+含量普遍较低,局部高含量位于碳酸盐岩地层或第四系分布区;走廊带上的pH值反映了沉积物偏碱性的特征,而在章丘以南的地区随着降雨量的增加,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沉积物pH值表现为中性-偏弱酸性;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沉积物的CIA值反映出在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下低等的化学风化程度,兴蒙造山带沉积物平均风化程度相对华北克拉通沉积物的平均风化程度差异变化相对要小,显示兴蒙造山带的降雨量与温度等风化影响因素变化较小。作为反映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的量化指标,离子电位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沉积物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走廊带 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 主成分 化学蚀变指数 离子电位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及邻区地壳速度结构特征
15
作者 王海燕 李英康 +8 位作者 张晨光 高锐 侯贺晟 李文辉 周毅 常畅 符伟 庞永香 崔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75-1687,共13页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作为古亚洲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拼合而成,其经历了大陆裂解、洋盆扩张、洋壳俯冲消减和碰撞拼合造山等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为了利用壳幔结构约束造山带演化的深部过程,跨...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作为古亚洲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拼合而成,其经历了大陆裂解、洋盆扩张、洋壳俯冲消减和碰撞拼合造山等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为了利用壳幔结构约束造山带演化的深部过程,跨越华北地块北缘、松辽—锡林浩特地块、兴安地块以及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和二连—贺根山缝合带,实施了一条520 km长的深地震测深剖面,获得了高质量的人工源大当量的宽角反射和折射地震资料,并采用地震动力学射线方法获得地壳速度结构.结果显示:(1)研究区地壳平均速度为6.15~6.3 km·s^(-1),Pn波速度为7.8~8.2 km·s^(-1);(2)地壳厚度约为36.1~42.2 km,最厚位置(~42.2 km)对应地表大兴安岭主峰,说明大兴安岭在此位置存在山根;(3)地壳速度在1.5~6.8 km·s^(-1)范围内,认为在该区地壳内不存在洋壳物质;(4)主要断裂带或缝合带位于速度等值线变化剧烈的梯度带上;(5)速度结构显示研究区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区和纵向分层的特点.地壳内速度剧烈变化特征表明兴蒙造山带的地壳物质组成不均匀,尤其中下地壳,速度等值线起伏剧烈.这种复杂的地壳速度结构应该与中生代以来多板块汇聚引发的多期区域性伸展和挤压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东段 兴蒙造山带 深地震测深 地壳速度结构
下载PDF
吉林蛟河县养鱼村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
16
作者 高健 黎应书 《中国锰业》 2017年第2期59-61,69,共4页
位于兴蒙造山带张广才岭块体的养鱼村闪长岩,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闪长岩Si O2含量为61.89%~69.6%,富K2O(3.96%~5.18%),A/CNK介于1.9~2.16之间,里特曼指数σ介于1.06~2.25之间,属于高钾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稀土分布模式属于轻稀土富集的右... 位于兴蒙造山带张广才岭块体的养鱼村闪长岩,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闪长岩Si O2含量为61.89%~69.6%,富K2O(3.96%~5.18%),A/CNK介于1.9~2.16之间,里特曼指数σ介于1.06~2.25之间,属于高钾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稀土分布模式属于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并且显示Eu明显的负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大离子亲石元素较为富集,亏损高场强元素,表明分异程度较高,具有壳源岩浆的典型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养鱼村闪长岩形成于岛弧—活动陆源造山带的构造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闪长岩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宝力高庙组下段火山岩成因
17
作者 李晓伟 于丹 祝爽 《吉林地质》 2016年第4期26-28,45,共4页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宝力高庙组下段火山岩出露广泛,岩石组合为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角砾熔结凝灰岩和流纹岩薄层。通过对宝力高庙组下段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岩相学特征和岩石化学的研...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宝力高庙组下段火山岩出露广泛,岩石组合为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角砾熔结凝灰岩和流纹岩薄层。通过对宝力高庙组下段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岩相学特征和岩石化学的研究,认为该区火山岩的原始岩浆为经过俯冲带流体改造后的富集地幔楔与地壳物质的混合、混染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力高庙组 火山岩 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 成因
下载PDF
斜锆石U-Pb定年应用于内蒙古东北部镁铁-超镁铁岩带的讨论
18
作者 金松 杨时骄 +1 位作者 张杨 梁恒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0年第2期125-131,共7页
斜锆石作为一种岩浆锆石产于镁铁-超镁铁岩中,是测定其形成年代的理想对象。目前斜锆石定年应用最广泛的三种方法包括ID-TIMS法、SHRIMP法和LA-ICP-MS法,各自有其适用的范围及局限性。内蒙古东北部乃至兴蒙造山带的镁铁-超镁铁岩的斜锆... 斜锆石作为一种岩浆锆石产于镁铁-超镁铁岩中,是测定其形成年代的理想对象。目前斜锆石定年应用最广泛的三种方法包括ID-TIMS法、SHRIMP法和LA-ICP-MS法,各自有其适用的范围及局限性。内蒙古东北部乃至兴蒙造山带的镁铁-超镁铁岩的斜锆石定年研究相对欠缺,该地区好老鹿场-牤牛海镁铁-超镁铁岩带由于锆石成因的复杂性造成其年代学研究出现了较大分歧。通过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在杜尔基镁铁-超镁铁岩定年样品CL图像中识别出斜锆石,结合斜锆石U-Pb定年研究现状分析认为在内蒙古东北部镁铁-超镁铁岩带采用LA-ICP-MS法斜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工作可行,有望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提供准确可靠的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锆石 镁铁-超镁铁岩 U-Pb 同位素定年 锆石成因 兴蒙造山带
下载PDF
内蒙古阿巴嘎旗地区宝力高庙组火山岩特征及对古亚洲洋东段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博 靳胜凯 +3 位作者 马明 李利阳 谢志远 王建民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12-3326,共15页
为了精细刻画古亚洲洋在内蒙古阿巴嘎旗地区的构造演化,选取宝力高庙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及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将宝力高庙组重新厘定为4个段,其中二段角闪安山岩、三段流纹岩和四段流纹质... 为了精细刻画古亚洲洋在内蒙古阿巴嘎旗地区的构造演化,选取宝力高庙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及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将宝力高庙组重新厘定为4个段,其中二段角闪安山岩、三段流纹岩和四段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20.1±5.7 Ma、315.1±4.1 Ma和304.8±2.3 Ma.宝力高庙组火山岩整体为亚碱性系列,属于高钾,弱过铝质岩石,是经过幔源岩浆底侵形成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研究区从宝力高庙组二段的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演变为三段、四段火山岩的碰撞‒后碰撞环境.结合前人对研究区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研究成果(碰撞后伸展阶产物),古亚洲洋二连‒贺根山洋盆在晚石炭世经历了以洋内俯冲作用为特征的大洋俯冲消亡过程,在晚石炭世晚期本区构造演化进入到兴蒙造山带中部微陆块拼贴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洋 兴蒙造山带 二连‒贺根山洋盆 宝力高庙组 火山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兴蒙-华北地球化学走廊带稀土元素含量与空间分布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坤 王学求 +3 位作者 迟清华 周建 刘东盛 刘汉粮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5-671,共17页
为研究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区域地球化学组成及其横向空间变化,统计分析不同地理单元和五万图幅单元的REE含量并绘制其空间分布折线图.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中稀土含量较低,与其草原沙土的粘土矿物较少有关;江苏北部冲... 为研究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区域地球化学组成及其横向空间变化,统计分析不同地理单元和五万图幅单元的REE含量并绘制其空间分布折线图.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中稀土含量较低,与其草原沙土的粘土矿物较少有关;江苏北部冲积平原区的土壤中稀土含量较高,与降雨量存在良好空间对应关系.内蒙古红格尔到河北张家口,土壤与岩石∑REE的比值绝大多数小于1,REE发生贫化;山东章丘到江苏连云港,比值基本大于1,REE发生富集.华北克拉通内蒙地块土壤稀土特征与兴蒙造山带相似,可能受其草原沙土景观的影响.在不同构造单元之间,LREE与HREE亏损与富集的空间分布存在细微差异.结果表明:地理景观,特别是黏土矿物是影响土壤REE含量的重要因素,降雨量与REE存在良好空间对应关系,REE自身的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对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 地球化学走廊带 土壤 岩石 空间分布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