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method for ischemicstroke based on EEG dynamic changes: a study protocol of an exploratory,prospective,interventional trial 被引量:1
1
作者 Gui-Ping Li Lin-Na Wu +5 位作者 Kai Li Fan Xu Jia-Rong Wu Li-Li Zhao Hao-Long Guo Ting-Wei Zhu 《TMR Integrative Medicine》 2022年第33期1-9,共9页
Background: The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method, founded by Academician ShiXuemin, has outstanding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and has been widelyused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after half a cent... Background: The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method, founded by Academician ShiXuemin, has outstanding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and has been widelyused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after half a century of animal experiments and clinicalstudies, clearly and intuitively revealing its therapeutic mechanism is still a great challengefor researchers. Therefore, this experiment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engineering to study the immediate effects of the acupuncture method in treating patientsby recording the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activities of subjects during the acupunctureprocess and to further reveal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at the brain level. Methods: Thistrial is an exploratory, prospective, single-arm interventional study involving a total of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Physicians will record EEG data from patients duringacupuncture as the primary outcome indicator. After pre-processing the EEG data,researchers will use variou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immediat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toobtain brain effectiveness. Deep learning will then be used to identify acupoint stimuli andreceiv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effect and the brain’s internal stat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he acupuncture process willbe used as the secondary outcome indicator. Conclusion: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protocol toapply dynamic changes in EEG to explore a range of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acupuncture in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We propose a method to analyze EEG signals ofacupuncture patients. The deep learning model will be applied for supervised training toobtain the compel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method and internal brainstates, providing a new prospect for the digit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method ischemic stroke ELECTROENCEPHALOGRAPHY study protocol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合并补肾化痰活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付飞 樊飞 《中医药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合并补肾化痰活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53例。两组...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合并补肾化痰活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53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改善微循环、控制血压、神经保护、吸氧、心脏监测等常规西医治疗,针刺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化痰活血方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血流峰值时间(TTP)与阻力指数(R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针刺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血容量(CBV)、平均血流量(Qmean)水平、简式Fugl-Meyer评分(FMA)与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0.0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合并补肾化痰活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缓解临床症状,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补肾化痰活血方 急性脑梗死 风痰瘀阻证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侍鹏 阿依丽汗·吐尔逊 +1 位作者 胡双彬 迪娜热·艾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42.47±4.35)分、(22.62±2.6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51±4.22)分、(19.75±2.4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81±0.36)分、(78.69±5.6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04±0.33)分、(70.15±5.4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分别为(85.41±5.35)分、(86.68±5.32)分、(87.75±5.32)分、(88.63±4.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8.28±5.22)分、(79.33±5.24)分、(80.48±5.27)分、(82.05±4.7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加快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以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醒脑开窍针法 核心稳定性训练 平衡能力
下载PDF
运用“滋补肝肾”法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经验总结
4
作者 王攀锋 李发荣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3期46-48,共3页
探讨总结从“滋补肝肾”“标本兼顾”角度治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经验。通过分析黔西南州中医院李发荣主任医师运用滋补肝肾法(左归丸加减)治疗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肝肾不足证)的临床医案,查阅相关文献,与李发荣医师交流探讨,总结... 探讨总结从“滋补肝肾”“标本兼顾”角度治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经验。通过分析黔西南州中医院李发荣主任医师运用滋补肝肾法(左归丸加减)治疗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肝肾不足证)的临床医案,查阅相关文献,与李发荣医师交流探讨,总结出从“肝肾同源”“标本兼顾”角度出发运用左归丸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研究发现,左归丸通过补益气血、滋补肝肾、育阴涵阳使肝血肾精得以充盈于脑,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醒神开窍,达到“标本兼顾”目的,从“肝肾同源”“肾主骨,生髓,通于脑”“标本兼顾”角度论治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切入点开拓了该病治疗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补肝肾 肝肾同源 醒脑开窍针刺法 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钦潘 韩永升 +5 位作者 韩咏竹 王伟 汪炜民 毛玉强 郭铁 韩峰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主穴取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百会,采取"醒脑开窍"法行电针治疗30min。首次针刺在动物造模成功后24h内进行,其后每天上午针刺1次,每7天为一疗程(针刺6d,休息1d)。假手术组、模型组常规饲养于笼内,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两个时间点取10只进行Longa神经功能评估、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与GFAP的表达。结果: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时,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少量VEGF与GFAP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第7天,脑缺血周围出现VEGF与GFAP表达增多,第14天时增多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电针组VEGF与GFAP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增加更显著。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通过促进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VEGF与GFAP的表达,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脑缺血再灌注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于眉 李玉波 +3 位作者 李玲 王颖超 杨敏 裴明明 《陕西中医》 2020年第11期1661-1664,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仅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仅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饮水试验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4.435,P<0.05);治疗前组间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障碍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WBV)、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聚集指数(EAI)降幅及红细胞变形指数(EDI)增幅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幅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效果显著,可更好的缓解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吞咽障碍 针灸 醒脑开窍法 炎性细胞因子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心肺复苏集束化治疗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促进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于娜 邓梦华 +4 位作者 张云海 马天威 苏懿 郭丽华 马明远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10期1718-1720,1726,共4页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集束化治疗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促进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心肺脑复苏指南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治...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集束化治疗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促进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心肺脑复苏指南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治疗7 d后,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NFI)评分,随访长期存活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治疗后的1、2、3 d两组患者GCS及NFI评分变化程度相当(P>0.05);治疗后7 d,治疗组患者GCS评分和NF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2周,两组患者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周、24周治疗组患者QOL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促进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长期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心肺复苏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调节FGF23-αKlotho通路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内皮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杰 张雪竹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的临床疗效及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αKlotho通路相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CS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针刺组另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的临床疗效及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αKlotho通路相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CS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针刺组另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量表评价运动功能;采用NIHSS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反应性充血指数(RHI);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和αKlotho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上肢FMA(FMA-UE)评分显著提高(P<0.05或P<0.01);但仅有针刺组下肢FMA(FMA-L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70%,针刺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1、vWF、FGF23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仅针刺组RHI值、NO和αKloth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后针刺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是治疗CSVD的有效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和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FGF23-αKlotho通路活性,进而促进内皮损伤修复,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醒脑开窍针刺法 血管内皮功能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αKlotho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心肺复苏后患者TNF-α、IL-6以及IL-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娜 邓梦华 +4 位作者 张云海 马天威 苏懿 郭丽华 马明远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12期2181-2183,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心肺脑复苏指南集...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心肺脑复苏指南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分别于心肺复苏后即刻、1、3、7 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动态变化。结果心肺复苏后即刻,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后1 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两组患者升高程度相当(P>0.05);心肺复苏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以及IL-8水平开始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心肺复苏后7 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以及IL-8水平均下降至低于心肺复苏后即刻水平,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有效平稳降低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心肺复苏 TNF-α IL-6 IL-8
下载PDF
土苓温胆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及血清5-HT、LPA、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科 任应国 贾东佩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3期148-153,共6页
目的:观察土苓温胆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及血清5-羟色胺(5-HT)、溶血磷脂酸(LPA)、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 目的:观察土苓温胆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及血清5-羟色胺(5-HT)、溶血磷脂酸(LPA)、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土苓温胆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脑血流[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颅内段(VA)、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速度、血清5-HT、LPA、MMP-9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头痛疼痛程度、发作频次、持续时间评分及头痛指数,ACA、VA、MCA、BA、PCA速度及血清LPA、MMP-9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5-HT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头痛疼痛程度、发作频次、持续时间评分及头痛指数,ACA、VA、MCA、BA、PCA速度及血清LPA、MMP-9水平均较低(P<0.05),血清5-HT水平较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患者应用土苓温胆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5-HT水平,降低LPA、MMP-9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痰浊上扰型 醒脑开窍针刺法 土苓温胆汤 5-羟色胺 溶血磷脂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活血解郁汤加减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赛赛 胡斌 +1 位作者 吴毅明 潘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活血解郁汤加减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75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7例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38例于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活血解郁汤加减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75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7例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38例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活血解郁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变化情况及抑郁疗效,并统计2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5.79%(6/38),对照组为10.81%(4/37),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活血解郁汤加减针药联合使用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症 醒脑开窍针法 活血解郁汤加减 HAMD评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雁慧 李勇 张轶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11期2129-2133,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1)和对照组(n=41)。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锻炼,对照组...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1)和对照组(n=41)。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锻炼,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肿胀评分;采用肩手综合征评分量表(SHSS)对2组治疗前后的感觉、运动、自主神经进行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4周后上肢运动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疼痛及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得分及SH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5.61%)(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效良好,在改善患者肿胀、疼痛、肢体运动障碍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醒脑开窍针法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改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大鼠神经损伤的作用及与TLR4通路相关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全宏娟 何旭丽 +1 位作者 夏明万 何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4期2607-2612,共6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改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大鼠神经损伤的效应及与Toll样受体(TLRs)通路相关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术后根据神经功能评分将符合条件的MCAO大鼠再分为模型...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改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大鼠神经损伤的效应及与Toll样受体(TLRs)通路相关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术后根据神经功能评分将符合条件的MCAO大鼠再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造模后24 h给予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连续14 d。采用Zausinger评分评价动物的神经功能,行为学测试评价动物的运动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梗死边缘区内TLR4/胞内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核因子κB(NF-κB)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同区域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24 h的神经功能评分最低,其后逐渐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第3天开始,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造模后24 h,治疗组转棒成绩和模型组无明显差异,而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各时间点,治疗组成绩逐渐提高,从造模后3 d开始,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大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脑梗死体积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TLR4、MyD88、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1β、TNFα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治疗组mRNA、蛋白表达及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能够能下调TLR4/MyD88/NF-κB通路活性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进而改善神经元存活微环境,减轻神经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醒脑开窍针刺法 康复训练 炎症 TOLL样受体 核因子-ΚB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中药塌渍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宪敏 陈婷婷 胡兰 《四川中医》 2022年第10期201-204,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中药塌渍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单中心的研究方法,从本院中选取94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主穴为内关穴、...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中药塌渍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单中心的研究方法,从本院中选取94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主穴为内关穴、人中穴、三阴交穴,并在辅之以极泉穴、委中穴、尺泽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科室的偏枯肢体中药塌渍方进行中药塌渍。两组共治疗8周后观察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Barthel指数(BI)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FMA评分、BI指数比较,治疗前两组在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周后两组在两指标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在FMA评分、B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治疗前两组在ET-1、CRP、IGF-1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上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在CRP、IGF-1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T-1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的突出问题,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中药塌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从而达到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习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中药塌渍 早期 缺血性脑卒中 上肢
下载PDF
特色针灸技术组合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天忠 黄学娣 +4 位作者 周成 谢桂 熊佳 廖小香 胡穗发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2期1911-1915,共5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组、热敏灸对照组和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组,每组50例。3组均予以卒中...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组、热敏灸对照组和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组,每组50例。3组均予以卒中单元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热敏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另外2组分别予以热敏灸治疗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3组均采用中医病证积分、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Barthel指数(BI)评分进行评价,并比较治疗后3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3组均有一定治疗效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疗效肯定,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但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醒脑开窍针刺法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天忠 黄学娣 +5 位作者 胡穗发 周成 谢桂 熊佳 廖小香 万青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8期139-142,共4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以热敏灸加"...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以热敏灸加"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予以卒中单元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脑卒中病损评估记录(Stroke impairment assessment set,SIA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及牛津残障量表(Oxford handicap score,OHS)等级。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第15、30日的MMSE、SIAS、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OHS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热敏灸加"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患者疗效明显,能有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伤残程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醒脑开窍 针刺疗法 卒中单元 中风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对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痴呆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石学敏 韩景献 +6 位作者 李平 李力 王舒 赵立荣 刘庆忠 赵俊宏 苗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61-64,280,共5页
本研究应用日本老化鼠开展了针刺对痴呆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架实验中 SAM-P/8小鼠较 SAM-R/1小鼠进入无屏壁区的次数、时间及距离明显提高(P<0.05或 P<0.01),表明老化鼠处于痴呆所表现的低恐怖不安状态,且脑组织... 本研究应用日本老化鼠开展了针刺对痴呆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架实验中 SAM-P/8小鼠较 SAM-R/1小鼠进入无屏壁区的次数、时间及距离明显提高(P<0.05或 P<0.01),表明老化鼠处于痴呆所表现的低恐怖不安状态,且脑组织 NE水平低下(P<0.05)。醒脑开窍针法对上述异常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脑 NE 水平(P<0.01),而且可显著提高脑组织 SOD 活性(P<0.05)。非穴位针刺法对上述异常状态未观察到明显的作用,并可使脑5-HT 含量明显增多,估计与疼痛刺激使小鼠产生焦虑不安情绪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 神经介质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脂质过 氧化物
下载PDF
赵继福加味化瘀清散汤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瘀血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亚丽 罗莹 《智慧健康》 2022年第25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瘀血痰热互结证)在临床治疗时应用赵继福加味化瘀清散汤合“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长春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数字随机法将其进行...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瘀血痰热互结证)在临床治疗时应用赵继福加味化瘀清散汤合“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长春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数字随机法将其进行分组,采取西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为对照组(n=45),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服用加味化瘀清散汤的为治疗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中、后、前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血流速度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大脑中、后、前动脉以及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服用赵继福教授自拟加味化瘀清散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中风 赵继福 加味化瘀清散汤 “醒脑开窍”针刺法 疗效 中医证候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癔症性失写验案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蔚 杜元灏 《中医药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76-77,共2页
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例癔症性失写的病例,从心神郁逆、肝失疏泄论治,以石学敏院士所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配合心理疗法加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记录了此病例的治疗过程和心得体会,并讨论了运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癔症的... 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例癔症性失写的病例,从心神郁逆、肝失疏泄论治,以石学敏院士所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配合心理疗法加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记录了此病例的治疗过程和心得体会,并讨论了运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癔症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癔症 醒脑开窍针刺法 转换性障碍 雀啄法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蕴卓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13期2038-2041,共4页
吞咽功能障是中风常见后遗症,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水和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后果,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积极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针刺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方面以醒脑开窍针刺法、通关利窍... 吞咽功能障是中风常见后遗症,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水和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后果,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积极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针刺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方面以醒脑开窍针刺法、通关利窍针刺法、靳三针、腹针、舌针、头针等行之有效的特殊针刺法为主,常以针刺法联合常规治疗法合用,临床应用广泛,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吞咽功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吞咽功能障碍 醒脑开窍针刺法 通关利窍针刺法 靳三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