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alenc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in Ticks from Different Ecosystems in Xinjiang,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Abulimiti Moming Xihong Yue +9 位作者 Shu Shen Chenchen Chang Cheng Wang Tao Luo Yanfang Zhang Rong Guo Zhihong Hu Yujiang Zhang Fei Deng Surong Sun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67-73,共7页
The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CCHFV),a member of the genus Orthonairovirus and family Nairoviridae,is transmitted by ticks and causes severe hemorrhagic disease in humans.To study the epidemiology of CCHFV... The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CCHFV),a member of the genus Orthonairovirus and family Nairoviridae,is transmitted by ticks and causes severe hemorrhagic disease in humans.To study the epidemiology of CCHFV in different ecosystems in Xinjiang,China,a total of 58,932 ticks were collected from Tarim Basin,Junggar Basin,Tianshan Mountain,and Altai Mountain from 2014 to 2017.Hyalomma asiaticum asiaticum was the dominant tick species in Tarim and Junggar basins,whereas Dermacentor nuttalli and Hyalomma detritum were found in Tianshan Mountain and Altai Mountain,respectively.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of the CCHFV small(S)genome segment was used for the molecular detection.The CCHFV-positive percentage was 5.26%,6.85%,1.94%,and 5.56% in Tarim Basin,Junggar Basin,Tianshan Mountain,and Altai Mountain,respectively.Sequences of the S segment were used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ly identified CCHFV strains belonged to two clades.Our study confirms that H.asiaticum asiaticum is the major vector of CCHFV in desert habitat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and also suggests that H.detritum and D.nuttalli are emerging vectors for CCHFV in Xinjiang.Moreover,this study reports the presence of CCHFV in the mountain habitat of Xinjiang for the first time,suggesting that future surveillance of CCHFV should also include mountainous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CCHFV) PREVALENCE Homology TICK ECOSYSTEMS xinjiang
原文传递
首次从青海省绵羊血清中检出新疆出血热病毒IgG抗体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化新 唐家权 +14 位作者 刘蓉晖 任艺 王惠民 拉雅 陈孝忠 阿祥 赵丹生 毛兴海 马名录 王志刚 道尔吉 卫东 冯崇慧 刘宏斌 丘福禧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67-269,共3页
1988年7~8月,采集青海省海西自治州乌兰县郭里木乡231只改良绵羊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出新疆出血热病毒IgG抗体5份;自该县蓄集乡825只改良绵羊血清中检出新疆出血热抗体6份。鉴于这些绵羊均为本地所产,证实海西州乌兰县是新疆出... 1988年7~8月,采集青海省海西自治州乌兰县郭里木乡231只改良绵羊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出新疆出血热病毒IgG抗体5份;自该县蓄集乡825只改良绵羊血清中检出新疆出血热抗体6份。鉴于这些绵羊均为本地所产,证实海西州乌兰县是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 病毒 抗体 绵羊血清
下载PDF
四川省新疆出血热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屠云人 张佳珂 +5 位作者 阎侗有 张灵麟 金兆伟 刘学成 赖文红 张尚贵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6期381-383,共3页
1991年月至1992年4月,在本省南坪县、道孚县、西昌市、大邑县和巫溪县等地采集了人和家畜动物血清共677份,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T)检测血清中抗新疆出血热病毒抗体,其中南坪县... 1991年月至1992年4月,在本省南坪县、道孚县、西昌市、大邑县和巫溪县等地采集了人和家畜动物血清共677份,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T)检测血清中抗新疆出血热病毒抗体,其中南坪县绵羊阳性1份(1/7,14.28%),道孚县绵羊阳性26份(26/70,37.14%),西昌市山羊阳性3份(8/30,10.00%),奶牛阳性1份(1/60,1.67%),黄牛阳性7份(7/45,15.56%)。鉴于这些牛、羊均为各调查点当地所产,证实南坪县、道孚县和西昌市是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下载PDF
新疆出血热病毒糖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本江 杭长寿 +2 位作者 赵云 王世文 解燕乡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0-284,共5页
On the basis of sequencing and analyzing of the whole M genes(encoding viral membrane antigen glycoprotein) of three Crimean 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es(CCHFV),the Chinese isolates(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On the basis of sequencing and analyzing of the whole M genes(encoding viral membrane antigen glycoprotein) of three Crimean 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es(CCHFV),the Chinese isolates(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 virus,XHFV),we first expressed the glycoprotein (GP) gene of the prototype human origin XHFV strain BA66019 in eukaryotic cells and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profiles.Three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s were constructed starting from ATG 78 (the first start codon of the deduced entire XHFv GP precursor gene positioned between the 78 th ~80 th nucleotides),ATG 93 and ATG 3084 (the potential start codon for G1 precursor gene).The constructs were transfected to COS-7 cells and the expressed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as membrane-bound proteins which could induce cell fusion This was much more apparent for recombinant plasmid with ATG 3084 A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was further created harboring full length GP gene(starting from ATG 78 ) and the expression could also result in the membrane fusion as well as swelling of the infected Sf9 cells The insect cell expressed G1 was smaller in M W than natural G1 (approximately 67kD) on SDS-PAGE and no recombinant G2 band was detectable Western-blot only detected the native G1,while there was no specific corresponding band of recombinant G1 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G1 was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important in XHFV and the glycosylation may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M W as well as antigenicity This study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viral pathogenesis ,antigenicity and immunity,that are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backgrounds for vac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病毒 糖蛋白基因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新疆出血热病毒核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东亮 李阳 +2 位作者 赵晶 吴婷 孙素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8-841,共4页
目的原核细胞中表达、纯化新疆出血热病毒BA88166毒株核蛋白(NP)并制备及鉴定抗NP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BA88166毒株S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形成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 目的原核细胞中表达、纯化新疆出血热病毒BA88166毒株核蛋白(NP)并制备及鉴定抗NP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BA88166毒株S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形成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88166S。构建好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经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NPHis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 r)。用该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血清,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效价和特异性。结果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构建的pET-88166S重组表达载体正确,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序列一致,在E.coli BL21中表达的NP-His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其M r约为66 000。ELISA检测抗体效价高于1∶25 600,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新疆出血热病毒YL04057毒株的NP蛋白及其截短蛋白。结论成功获得新疆出血热病毒NP-His融合蛋白,得到了特异性兔抗NP蛋白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病毒 核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新疆出血热140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远恒 柴君杰 +1 位作者 肖成恩 李文惠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S1期47-49,共3页
本文对新疆出血热140例资料做了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在1965年发现前已有流行,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其流行范围为塔里木河流域的巴楚、伽师、麦盖提、柯坪和库车等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二、三师所属团(场);流行形式主要为散发... 本文对新疆出血热140例资料做了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在1965年发现前已有流行,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其流行范围为塔里木河流域的巴楚、伽师、麦盖提、柯坪和库车等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二、三师所属团(场);流行形式主要为散发,偶有小型局部暴发;潜伏期3~7天,病死率较高(33.6%)。主要感染因素为进入牧场、硬蜱叮咬和接触出血热病人。还展示了本病在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和民族的分布特征,并对其意义和应用价值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 流行病学 流行范围 流行形式 病死率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新疆出血热病毒分类地位的血清学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崇慧 王冬莉 刘银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S1期55-57,共3页
1983年通过病毒形态学的鉴定,证明了新疆出血热病毒是布尼安病毒科(Bunyaviridae)的成员。本次通过血清学方法与布尼安病毒属的西姆波组SMB-48株和内罗病毒属的刚果病毒K2/61株的免疫腹水进行比较。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反向被动血凝抑制... 1983年通过病毒形态学的鉴定,证明了新疆出血热病毒是布尼安病毒科(Bunyaviridae)的成员。本次通过血清学方法与布尼安病毒属的西姆波组SMB-48株和内罗病毒属的刚果病毒K2/61株的免疫腹水进行比较。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和双抗体夹心抑制ELISA试验进行鉴定的结果,发现新疆出血热病毒与布尼安病毒属的代表毒株SMB-48株没有血清学联系,而与内罗病毒属的刚果病毒有显著的抗原关系。从而证明新疆出血热病毒与布尼安病毒属无关。其抗原性与内罗病毒属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病毒 血清学鉴定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下载PDF
云南大理和元阳人畜血清新疆出血热抗体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庆虹 冯锡光 +1 位作者 李兆祥 杨卫红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1期38-39,共2页
1993~ 1994年 ,采集云南省大理州花甸坝牦牛血清 12 6份、大理市发热伴出血病人血清 2份、红河州元阳县发热病人血清 371份 ,用 IFA及 CF试验检测新疆出血热抗体 ,结果均为阴性 ,表明该两地可能不存在新疆出血热病毒的感染。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 抗体 人畜血清 云南
下载PDF
1988年新疆巴楚地区出血热疫源地监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崇慧 刘雄飞 +6 位作者 王冬莉 白旭华 张晓兵 刘全民 刘宏斌 顾媛 章建民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S1期84-87,125,共5页
1988年4~5月对新疆巴楚县和农三师部分地区和团场中新疆出血热疫源地继续进行监测。以农三师50团为基地,东起夏河西至阿克沙克马拉勒(农三师48团),长约110km,北靠乌-喀公路,南抵叶尔羌河,宽约40km范围内共调查了17个点,主要以未开垦的... 1988年4~5月对新疆巴楚县和农三师部分地区和团场中新疆出血热疫源地继续进行监测。以农三师50团为基地,东起夏河西至阿克沙克马拉勒(农三师48团),长约110km,北靠乌-喀公路,南抵叶尔羌河,宽约40km范围内共调查了17个点,主要以未开垦的荒漠牧场景观为主。监测内容包括对可疑病人、牧工和兽医以及部分健康人群的血清抗体检查、病原分离和治疗血清使用疗效观察;对48,50和53团不同连队共10个羊群血清抗体水平的调查和对部分绵羊血液进行病毒的分离;荒漠胡杨林中游离成蜱的病毒分离等项目。结果在4月底至5月下旬在50团发现3例新疆出血热病人,均经病毒分离确诊,其中2例因误诊耽误了抢救的机会而死亡;另外在查访53团和巴楚县医院时各发现1例病人,经血清学确诊。391份羊血清用ELISA抑制法检测抗体的阳性率为13.8%~77.4%;McAb-RPHI阳性率为13.8%~70.9%。从3例病人、羊血10份和9批亚洲璃眼蜱(每批50只)中分离到9株新疆出血热病毒。并用McAb致敏血球RPHA法检测血液中病毒抗原,达到了早期快速地确诊病人。通过1988年现场监测工作,进一步证实了1984年调查结果,巴楚地区的新疆出血热的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 监测 流行病学 巴楚 新疆
下载PDF
1979年新疆出血热野生动物宿主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吉杏生 李文惠 +1 位作者 刘雄飞 穆金端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S1期76-78,125,共4页
1979年春、秋两季在巴楚县马扎胡江地区(农三师50团)进行了野生动物宿主调查。共捕获了野生动物7种140只,包括子午沙鼠、短耳沙鼠、长耳跳鼠、三趾跳鼠、大耳猬、白尾地鸦和塔里木兔。其中长耳跳鼠和子午沙鼠为当地优势种。用反向被动... 1979年春、秋两季在巴楚县马扎胡江地区(农三师50团)进行了野生动物宿主调查。共捕获了野生动物7种140只,包括子午沙鼠、短耳沙鼠、长耳跳鼠、三趾跳鼠、大耳猬、白尾地鸦和塔里木兔。其中长耳跳鼠和子午沙鼠为当地优势种。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新疆出血热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为30.8%~88.9%,平均46.8%。补体结合抗体阳性率25.0%~40.0%,平均22.7%。用反向血凝试验在长耳跳鼠、三趾跳鼠和短耳跳鼠的肝、脾标本中检出病毒抗原,阳性率各为6.3%,5.0%和16.7%。从31只长耳跳鼠的肝、脾标本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检定为新疆出血热病毒,并编号为M7912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病毒 脊椎动物宿主 长耳跳鼠 巴楚 新疆
下载PDF
抗新疆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识别病毒蛋白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崇慧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S1期-,共3页
对本实验室建立的6株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识别新疆出血热病毒蛋白质的性质进行了实验观察。用新疆出血热病毒原型毒株BA66019感染乳鼠脑的20%悬液,经差速离心后的上清为抗原进行SDS-PAGE电泳,再用Westernbolt法将凝胶分离的结... 对本实验室建立的6株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识别新疆出血热病毒蛋白质的性质进行了实验观察。用新疆出血热病毒原型毒株BA66019感染乳鼠脑的20%悬液,经差速离心后的上清为抗原进行SDS-PAGE电泳,再用Westernbolt法将凝胶分离的结果印迹到NC膜上。将6株单克隆抗体小鼠腹水经饱和硫酸铵纯化后,在NC膜上进行结合反应。用直接和间接免疫酶染色法显示结合位点。同时以新疆出血热恢复期病人血清、抗正常鼠脑免疫腹水和抗人IgG血清做对照。实验结果证明这6株杂交瘤分泌的单克隆抗体都是针对病毒核衣壳蛋白(N多肽)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病毒 单克隆抗体 核衣壳蛋白 免疫印迹
下载PDF
新疆出血热病毒反向被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崇慧 高琦 王冬莉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S1期44-47,共4页
本文报道采用戊二醛、丙酮醛和戊二醛-甲醛双醛化绵羊红细胞;不同株新疆出血热病毒和不同方法免疫家兔;不同方法纯化IgG和用不同方法以抗体致敏血球进行反向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报道的方法,以戊二醛处理的绵羊红细胞... 本文报道采用戊二醛、丙酮醛和戊二醛-甲醛双醛化绵羊红细胞;不同株新疆出血热病毒和不同方法免疫家兔;不同方法纯化IgG和用不同方法以抗体致敏血球进行反向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报道的方法,以戊二醛处理的绵羊红细胞经鞣酸化后优于丙酮醛或戊二醛-甲醛双醛化的血球。用病毒悬液(感染鼠脑悬液)加福氏完全佐剂,经淋巴结注射免疫的方法所获免疫血清的抗体效价最高(补体结合抗体滴度达1∶1024)。用50%饱和硫酸铵沉淀一次和33%沉淀3次后,再经DEAE纤维素提取的IgG效果优于低温酒精法和SephadexG100及SephadexG200分筛提取法。鞣酸化后用这种IgG致敏的血球效果最好,冻干后在4℃下可保持原效价至少一年以上。作者讨论了本试验方法应用中需注意的各种细节问题,并推荐用反向被动血凝试验检测病毒抗原,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体具有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和可以直接检测各种动物标本的优点。可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被动血凝 反向被动血凝抑制 新疆出血热病毒 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一起新疆出血热院内暴发的调查
13
作者 刘远恒 李文惠 +3 位作者 刘玉璋 冯崇慧 周怀营 刘雄飞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S1期31-34,共4页
本文记载了1973年发生在新疆阿瓦提县医院一起新疆出血热的暴发流行。病人均为参与抢救或护理出血热患者的医务人员或其亲属。发病8例,死亡2例,病死率25.0%。病人潜伏期为3~4天,流行持续12天。密切接触病人而缺乏个人防护是暴发的主要... 本文记载了1973年发生在新疆阿瓦提县医院一起新疆出血热的暴发流行。病人均为参与抢救或护理出血热患者的医务人员或其亲属。发病8例,死亡2例,病死率25.0%。病人潜伏期为3~4天,流行持续12天。密切接触病人而缺乏个人防护是暴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 院内暴发 流行因素 病死率 潜伏期
下载PDF
绵羊中新疆出血热病毒的自然感染
14
作者 柴君杰 冯崇慧 +2 位作者 玉山.努尔 李华国 刘捷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S1期26-27,共2页
1968年在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的西衣提力克,久甫库库勒等荒漠牧场中对绵羊和山羊进行了新疆出血热病毒自然感染的调查。从30只绵羊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到2株对乳鼠致病因子,经鉴定为新疆出血热病毒,此2株病毒的编号为BA68015和BA6... 1968年在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的西衣提力克,久甫库库勒等荒漠牧场中对绵羊和山羊进行了新疆出血热病毒自然感染的调查。从30只绵羊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到2株对乳鼠致病因子,经鉴定为新疆出血热病毒,此2株病毒的编号为BA68015和BA68031。自然感染的绵羊没有任何症状。作者讨论了这一发现的流行病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新疆出血热病毒 自然感染 巴楚县 新疆
下载PDF
抗体捕获ELISA检测IgM抗体在新疆出血热病人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冯崇慧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S1期-,共3页
采用抗人μ链抗体包被,捕获病人血清标本中的IgM抗体,再加已知的特异性病毒抗原与IgM抗体结合,用抗新疆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与病毒抗原结合病人血清中IgM抗体的方法,测定急性期患者特异性IgM抗体,探讨其早期诊断的价值。对8例... 采用抗人μ链抗体包被,捕获病人血清标本中的IgM抗体,再加已知的特异性病毒抗原与IgM抗体结合,用抗新疆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与病毒抗原结合病人血清中IgM抗体的方法,测定急性期患者特异性IgM抗体,探讨其早期诊断的价值。对8例发病后不同时期的XHF患者进行检测的结果,发病第5天即可检出IgM抗体且滴度已达较高水平,于第14天达高峰后开始下降,但阳性可持续70天以上。而IgG抗体对照检测显示虽然在1/3急性期病人发病第6天即可检出,但滴度很低,第14日后迅速升高,至第70天仍然保持很高滴度。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法检测IgM抗体进行早期诊断的意义可与病毒分离及特异性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相比。为XHF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高,并且稳定可靠的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 IGM抗体 抗体捕获ELISA试验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新疆出血热病毒自然疫源地的发现 被引量:16
16
作者 冯崇慧 白旭华 +2 位作者 刘宏斌 李凡 顾媛 《地方病通报》 1991年第1期52-55,共4页
1990年4月下旬我们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荒漠地区,从采集的亚洲璃眼蜱(Hyalomm asiaticum asiaticum)中分离到2株可引起乳鼠发病和在细胞培养中复制的病原。经血清学鉴定,包括交叉补体结合,间接免疫荧光和抗新疆出血热McA... 1990年4月下旬我们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荒漠地区,从采集的亚洲璃眼蜱(Hyalomm asiaticum asiaticum)中分离到2株可引起乳鼠发病和在细胞培养中复制的病原。经血清学鉴定,包括交叉补体结合,间接免疫荧光和抗新疆出血热McAb(14B_7株)致敏血球的RPHA和RPHI试验证实为新疆出血热病毒。并采集了在荒漠牧场中放牧的羊群血清148份及放牧人员血清21份。用新疆出血热McAb RPHI法从羊血清中查到抗体阳性血清107份(72.3%)人群血清抗体阳性者2份(9.5%)。 上述结果首次证实了新疆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地带存在新疆出血热病毒的自然疫源地,该地区是北疆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地区和石油工业的新开发区,也是北疆主要的冬季牧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 自然疫源疾病 病毒
下载PDF
新疆出血热的病理学观察及与临床联系的探讨
17
作者 毛贝 籍希平 +1 位作者 张玉珲 李如森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S1期37-43,121-124,共11页
本文报道对2例完整、4例不全的新疆出血热尸体解剖材料进行病理组织学的观察结果。结果表明新疆出血热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毛细血管的功能性障碍、主要脏器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实质脏器可见到程度和范围不同的细胞变性和坏死,而炎性细... 本文报道对2例完整、4例不全的新疆出血热尸体解剖材料进行病理组织学的观察结果。结果表明新疆出血热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毛细血管的功能性障碍、主要脏器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实质脏器可见到程度和范围不同的细胞变性和坏死,而炎性细胞浸润不显,肾脏的病变轻微。本文对该病病原、出血机制、病理与临床联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本病在病理与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别于肾病综合症出血热,符合无肾病综合症出血热,并提出在临床治疗上要过“五关”,观察病情要“五注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 病理学观察 临床联系
下载PDF
巴楚县2001年新疆出血热疫情的血清学证实 被引量:16
18
作者 韩磊 唐青 +2 位作者 赵秀芹 西条政幸 陶晓霞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 以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新疆出血热 (XHF)病人、易感人群和主要宿主动物中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分别收集 2 0 0 1年 4~ 6月新疆巴楚县临床诊断为XHF的病人血清、易感人群血清和主要宿主动物的血清 ,用研制的诊断试剂以酶联免... 目的 以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新疆出血热 (XHF)病人、易感人群和主要宿主动物中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分别收集 2 0 0 1年 4~ 6月新疆巴楚县临床诊断为XHF的病人血清、易感人群血清和主要宿主动物的血清 ,用研制的诊断试剂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XHF特异性IgG和IgM抗体 ;用抗原捕获ELISA检测XHF病毒抗原。 结果 病人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39 .6 2 % (2 1/ 5 3) ,IgM抗体阳性率为2 0 .75 % (11/ 5 3) ,抗原捕获ELISA有 1份血清为XHF抗原阳性 ;易感人群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 2 1.0 5 % (4/ 19) ,IgM抗体检测和抗原捕获ELISA全部为阴性 ;羊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 70 % (5 6 / 80 )。 结论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该次疫情确系XHF ,流行地区人畜均有较高水平的隐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县 2001年 新疆出血热 血清流行病学 克里米亚-刚果出热热 xhf
原文传递
5株新疆出血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唐青 高佃平 +2 位作者 赵秀芹 韩磊 杭长寿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 从分子水平揭示中国新疆出血热 (XHF)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寻找传播途径及流行原因。方法 对分离自新疆的 5株XHF病毒进行S基因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与其他克里米亚 刚果出血热 (CCHF)的S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5... 目的 从分子水平揭示中国新疆出血热 (XHF)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寻找传播途径及流行原因。方法 对分离自新疆的 5株XHF病毒进行S基因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与其他克里米亚 刚果出血热 (CCHF)的S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5株病毒S基因全长均为 16 72个核苷酸 ,开放阅读框均为 14 4 9个核苷酸 ,编码一个含 4 82个氨基酸的蛋白。新疆分离毒株的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 (93.0 %~ 99.5 % )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分离毒株的S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发生树状图显示新疆毒株在一个分支之下形成独立的群体 ,明显区别于来自其他地区的CCHF病毒并且又进一步分为三组。结论 不同毒株的S基因序列差异不完全取决于病毒分离的宿主、地域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 同源性S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新疆出血热蜱类及宿主动物感染调查 被引量:11
20
作者 戴翔 木合塔尔 +7 位作者 冯崇慧 孙素荣 邰新萍 王信惠 布仁明德 孟卫卫 阿扎提 张渝疆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检测塔里木盆地蜱类、啮齿动物和家畜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CCHF)的感染状况和自然界分布现状。方法将病原材料蜱或啮齿动物脏器或羊血液标本接种1-2日龄乳鼠,取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检查材料采用反向血凝(RPHA)和免疫荧光... 目的检测塔里木盆地蜱类、啮齿动物和家畜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CCHF)的感染状况和自然界分布现状。方法将病原材料蜱或啮齿动物脏器或羊血液标本接种1-2日龄乳鼠,取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检查材料采用反向血凝(RPHA)和免疫荧光(IFA)方法做免疫学鉴定,并采用RT-PCR技术检测目标材料中CCHFV特异性S基因片段。结果实验室接种采集自环塔里木盆地21个县(市)的蜱类、啮齿动物脏器和羊血液标本422组,获得典型临床症状发病材料49份,其中以巴楚、尉犁、于田和若羌地区的新疆出血热临床典型发病检出率较高。用RPHA鉴定43份,阳性6份,阳性率为1.4%;RPHA阳性材料分布于尉犁、轮台和于田3个地区。用IFA鉴定42份,阳性13份,阳性率为3.1%;IFA阳性材料分布于巴楚、尉犁、民丰、轮台和于田5个地区。用RT-PCR方法检测32份,检测到CCHFV特异性S基因片段(329-548 nt)31份,阳性材料分布于阿克苏、阿瓦提、巴楚、洛浦、尉犁、民丰、且末、若羌、轮台和于田10个地区。以亚东璃眼蜱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羊,从子午沙鼠脏器材料中检测到CCHFV S基因片段。结论新疆出血热在新疆南部地区是以河流为依托,分布在环塔里木盆地区的沙漠绿洲胡杨灌木区域内,主要宿主媒介是亚东璃眼蜱,羊、骆驼等家畜和塔里木兔、子午沙鼠和大耳跳鼠可作为新疆出血热的储存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血热病毒 地理分布 宿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