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肇油田油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金曙光 秦月霜 +1 位作者 俞萱 姜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3,共3页
为探索油气富集规律 ,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 ,分析了新肇油田葡萄花油层油藏地质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 ,提出了断层附近形成的挤压型局部构造与沉积砂体有利匹配圈闭是油气最富集的观点 ,对含油富集区的确定和开发区块的优选具有重要的指导... 为探索油气富集规律 ,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 ,分析了新肇油田葡萄花油层油藏地质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 ,提出了断层附近形成的挤压型局部构造与沉积砂体有利匹配圈闭是油气最富集的观点 ,对含油富集区的确定和开发区块的优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结果目前已指导了新肇油田的开发 ,并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建成了 2 0× 10 4 t的产能规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肇油田 葡萄花 储层 油藏
下载PDF
毛管力标定技术在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浩 姜海波 +1 位作者 刘明珠 王婵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66,共4页
由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在数值模拟中,采用常规平衡启动方法不能应用测井解释的饱和度表征非均质性分布状况,而毛管力标定初始饱和度启动方法既具有常规平衡启动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好的优势,同时也应用TN井解释的含... 由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在数值模拟中,采用常规平衡启动方法不能应用测井解释的饱和度表征非均质性分布状况,而毛管力标定初始饱和度启动方法既具有常规平衡启动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好的优势,同时也应用TN井解释的含油饱和度。实例证明,该标定方法能较真实地描述油藏的非均质性,提高模型含水拟合的效率与精度,量化评价历史拟合质量,为剩余油研究和方案优选及指标预测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数值模拟 历史拟合 毛管力标定 新肇油田
下载PDF
新肇油田活性水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玉建 刘永建 +2 位作者 赵法军 刘江 闻守斌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114,共4页
针对新肇油田低渗透油层的孔隙细小、结构复杂、流体在其中渗流时,受相界面的作用强烈,致使低渗透油层注水压力高、采收率低、开发效果差的特点,采用低界面张力的活性水进行驱油。以活性水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为评价手段,选用了六种不同... 针对新肇油田低渗透油层的孔隙细小、结构复杂、流体在其中渗流时,受相界面的作用强烈,致使低渗透油层注水压力高、采收率低、开发效果差的特点,采用低界面张力的活性水进行驱油。以活性水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为评价手段,选用了六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初步筛选。同时以驱油含水率、注入压力及最终采收率作为评价手段,进行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与原油形成的界面张力较低,当活性水浓度为0.3%、注入量为0.3PV,活性水注入时机选择含水率为70%以前注入活性水驱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肇油田 活性水 驱油 活性剂
下载PDF
线性注水方式在裂缝方向单一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秦东 马东 《中外能源》 CAS 2007年第6期51-54,共4页
新肇油田储层裂缝发育,注水开发初期即出现油井见水快、见水后含水上升快和产量递减快的特征,油田平面矛盾突出,注水调整效果差。为此,通过应用微地震和动态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储层裂缝的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田储层裂缝方向... 新肇油田储层裂缝发育,注水开发初期即出现油井见水快、见水后含水上升快和产量递减快的特征,油田平面矛盾突出,注水调整效果差。为此,通过应用微地震和动态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储层裂缝的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田储层裂缝方向以东西向为主,与井排方向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裂缝性油田的渗流机理和数值模拟结果评价了目前井网的适应性,优选了注采系统调整方式,分批次地对古634区块转注了19口油井,形成线性注水井网。通过调整,有效利用了储层裂缝,使注水井排形成水线,促进了水线两侧油井储层的基质受效,进而缓解了由于裂缝造成的平面矛盾,扩大了注入水波及体积,增加了水驱控制储量,使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和产量递减速度得到控制,尤其是较早转注的注水井区,见到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肇油田 裂缝发育特征 线性注水
下载PDF
新肇油田古628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夏青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33,共9页
新肇油田古628区块葡萄花油层为典型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油水同层发育,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水分布控制因素不明确。在厘清本区油水分布规律基础上,从构造、沉积、岩性、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5个方面展开了主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 新肇油田古628区块葡萄花油层为典型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油水同层发育,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水分布控制因素不明确。在厘清本区油水分布规律基础上,从构造、沉积、岩性、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5个方面展开了主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断裂密集带控制着油水分布的宏观格局,油源断层与优质储层的最佳匹配构成油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在反向断层的下盘和顺向断层的上盘构成最佳油气富集区;在同一构造圈闭内部,沉积微相对油气分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油层、油水同层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和主体席状砂相带中;差油层、水层、干层主要分布在非主体席状砂相带中;微观孔隙结构控制了研究区油水分布规律和产出性质,是重要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肇油田 葡萄花油层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 油水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微观孔隙结构
下载PDF
新肇油田注采系统井区注采比调整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中敏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3期71-72,3,共2页
针对新肇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暴露油井见水快,方案调整效果差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注采系统调整井区目前注采比高的问题,通过产量确定注采比和通过地层压力恢复求得注采比,并研究了注采比的调整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注采比应控制... 针对新肇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暴露油井见水快,方案调整效果差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注采系统调整井区目前注采比高的问题,通过产量确定注采比和通过地层压力恢复求得注采比,并研究了注采比的调整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注采比应控制在2.10~2.26,待转注井注水6mon后进行注采比调整,注采比调整方式采用注水井层段交替周期注水或注水井交替周期注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肇油田 注采系统 注采比 调整方式
下载PDF
新肇油田注水合格率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汤东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5期97-99,6,共3页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时常发生异常变化,致使注水合格率下降,不能满足油田注够水、注好水的要求。为了提高新肇油田注水合格率,详细地分析了注水合格率的影响因素(注采关系发生变化、注水井管柱问题、水质因素、注水井作业周期长...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时常发生异常变化,致使注水合格率下降,不能满足油田注够水、注好水的要求。为了提高新肇油田注水合格率,详细地分析了注水合格率的影响因素(注采关系发生变化、注水井管柱问题、水质因素、注水井作业周期长、洗井质量因素、泵压波动、分层井测试周期过长、注水井欠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应治理,提高了新肇作业区的注水合格率,由2012年的85.0%上升到目前的89.6%,提高了4.6%,有效提高了作业区油井的供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肇油田 注水合格率 影响因素 对策
下载PDF
低饱和度油藏油水层解释方法——以新肇油田古628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雪英 万乔升 +1 位作者 王福霖 何谞超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8-1094,共7页
新肇油田古628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低饱和度油藏.由于该类油藏含油饱和度低,导致油层电性特征不明显,与油水同层、水层区分度不高;钙质、泥质愈使电性特征复杂化,流体识别难度大.针对上述油水层判别技术难题,本文依据孔隙结构指数及自然伽... 新肇油田古628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低饱和度油藏.由于该类油藏含油饱和度低,导致油层电性特征不明显,与油水同层、水层区分度不高;钙质、泥质愈使电性特征复杂化,流体识别难度大.针对上述油水层判别技术难题,本文依据孔隙结构指数及自然伽玛相对值划分储层类型;依据电阻率泥质、钙质校正公式,消除泥质、钙质对电阻率的影响;将薄差层与厚层相剥离单独研究,采用深侧向与深感应电阻率比值与自然电位交会判别薄层油水层;在储层分类及电阻率校正基础上,优选深侧向电阻率与自然电位曲线交会判别厚层油水层.研究表明:分类、分层厚判别方法可较好地解决低饱和度油藏油水识别问题,图版精度均达到90%以上;经新投产井进行背对背验证,解释符合率为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肇油田 葡萄花油层 低饱和度油藏 油水层解释 储层分类 电阻率校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