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越生命隧道的阳光——论熊国华《与石榴对话》的时间意象
1
作者 黎山峣 李炜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8-51,共4页
诗人熊国华在他的《与石榴对话》中筑起了一个精神家园,这个家园既是他个人的,又是通向世界的。他诗中的时间意象,善于把时间空间化或把空间时间化,时空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其时间意象具有历史性的特点,生动和深刻地展现了一种... 诗人熊国华在他的《与石榴对话》中筑起了一个精神家园,这个家园既是他个人的,又是通向世界的。他诗中的时间意象,善于把时间空间化或把空间时间化,时空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其时间意象具有历史性的特点,生动和深刻地展现了一种人生本己的生成性和构建性;其时间意象将时间的三种样式———曾在、现在、将在统一起来,如同穿越生命隧道的阳光,具有极强的内在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国华 诗歌 时间意象 转化 历史性
下载PDF
为诗识得轻与重——论熊国华的诗
2
作者 陈芝国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82-88,共7页
汉语诗歌强大的载道传统与教化成规、民族国家苦难历史的集体心理创伤、精英意识与民粹情结的二元对立和现代主义诗风追求深度的美学,使现代汉诗几乎完全倾向于卡尔维诺所说的文学之"重"。身处边缘的熊国华从借鉴台湾当代诗... 汉语诗歌强大的载道传统与教化成规、民族国家苦难历史的集体心理创伤、精英意识与民粹情结的二元对立和现代主义诗风追求深度的美学,使现代汉诗几乎完全倾向于卡尔维诺所说的文学之"重"。身处边缘的熊国华从借鉴台湾当代诗歌出发,一直致力于在诗歌的轻与重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他在想象都市时,无论其题材和主题差异有多大,都甚少采用古典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重复或并列的抒情结构,而是采用肯尼斯·伯克所说的发展结构,试图在象征行动的展开中找到在非诗都市空间重新做一个抒情诗人的可能。在以文学通则忽视的遗忘笔法化去社会和个人历史的记忆之重时,又不避诗歌的公共性,对生态、历史和现实进行讽喻,呈现了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国华 象征行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