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之际西方“三际说”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承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9-271,共13页
三际说是西方近代以前用以解释各种大气现象最为重要的理论,明清之际经传教士输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的气象知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梳理了利玛窦等人所译介的三际说,分析士人面对这一学说的新奇,他们多以传统的元气说或阴阳理论加以理... 三际说是西方近代以前用以解释各种大气现象最为重要的理论,明清之际经传教士输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的气象知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梳理了利玛窦等人所译介的三际说,分析士人面对这一学说的新奇,他们多以传统的元气说或阴阳理论加以理解,产生了三际范围扩大、"三际无定"等认知。揭暄在此背景下绘制的"日火下降旸气上升图",是当时中西科学交流中新知产生的一个范例,亦是我国古代气象理论的一项重要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际说 三域说 气象学 亚里斯多德 熊明遇 揭暄 游艺 明清之际 科学交流
下载PDF
明末熊明遇《格致草》内容探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冯锦荣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304-328,共25页
熊明遇生当明清鼎革之际“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时刻。他的主著《格致草》广被时人以至遗民征引和称颂。作为明末东林党的成员之一,熊氏对耶稣会士抱持开明的态度,并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正如书名所示,《格致草》的撰作,毫无疑问... 熊明遇生当明清鼎革之际“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时刻。他的主著《格致草》广被时人以至遗民征引和称颂。作为明末东林党的成员之一,熊氏对耶稣会士抱持开明的态度,并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正如书名所示,《格致草》的撰作,毫无疑问是继承了宋明理学“格物致知”的传统。《格致草》当中,具见熊明遇从耶稣会士的译作中节引西学所涵盖的多个领域,如天文学及相关科学仪器、气象学、世界地理及绘图、灵魂学说和创世理论。然而,约从清初行禁书之令后,《格致草》一书使销声匿迹,而国人也不复知此书仍存于天壤之间,熊明遇研究西方科学的成果又多被其门人游艺征引;游氏著作《天经或问》传入日本后,当中提及第谷学说和熊明遇的观点,对江户时期的日本天文学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明遇 《格致草》 中国天文学史 明朝 生平 著作
全文增补中
熊明遇与幼年方以智-从《则草》相关文献谈起
3
作者 徐光台(Kuang-Tai Hsu) 《漢學研究》
方以智(1611-1671)《膝寓信笔》记载「幼随家君长溪见熊公则艹谈〔西学〕此事,过去从方以智观点解读为:他九岁时见熊明遇(1579-1649)就草谈西学,但未指出那时他向熊明遇请教了哪些西学。 本世纪初发现熊明遇在万历末年於福宁出版《... 方以智(1611-1671)《膝寓信笔》记载「幼随家君长溪见熊公则艹谈〔西学〕此事,过去从方以智观点解读为:他九岁时见熊明遇(1579-1649)就草谈西学,但未指出那时他向熊明遇请教了哪些西学。 本世纪初发现熊明遇在万历末年於福宁出版《则草》,使吾人可采用熊明遇观点与《则草》相关资料来重建当时历史,解读前引文为方以智「幼随家君长溪,见熊公《则草》谈此事」。崇祯年问他流遇南京时见《天学初函》,回忆早年在长溪见熊明遇《则草》,其中引用某些西学作品被收入《天学初函》中,在《膝寓信笔》中写下前引文。依此本文推论幼年方以智向熊明遇学习西学的内容与范园,并确定这是士人间传播西学的一个重要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 方以智 方孔炤 熊明遇 則草 西學 Fang Yizhi 方以智 Fang Kongzhao 方孔炤 xiong mingyu 熊明遇 Ze cao 則草
全文增补中
明末西方流星、彗星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4
作者 胡晗 关增建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88,共9页
西方流星、彗星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是明末耶稣会传教士在华传播科学知识的一个案例,由此可以观察到晚明来华传教士对西学的传播模式和中国学者对西学的接收模式。通过梳理和解析相关著述文献,可以发现,西方流星、彗星观念最初是作为气象... 西方流星、彗星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是明末耶稣会传教士在华传播科学知识的一个案例,由此可以观察到晚明来华传教士对西学的传播模式和中国学者对西学的接收模式。通过梳理和解析相关著述文献,可以发现,西方流星、彗星观念最初是作为气象学知识被引入中国的,但第谷大彗星的发现使得西方天文界对彗星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教士们的传播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明末学者熊明遇等人在融合中西传统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接受了作为气象学知识的西方古典流星、彗星观念,建立了一套独特的解释自然的方式;而重归天文学领域的西方彗星观念却并未在中国学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第谷大彗星 熊明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