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rge-Scale Segregation of Immiscible Liquids in the 1780 Ma Taihang Dykes to Produce the Bimodal Xiong'er Volcanics(North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PENG Peng WANG Xinping +1 位作者 WANG Chong LAI Y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113-,共1页
It is yet unclear whether large-scale segregation of immiscibile liquids and eruption of high-Si lavas exist in nature(Charlier et al.,2013).We present a possible case of segregation of immscible liquids in the 1780 M... It is yet unclear whether large-scale segregation of immiscibile liquids and eruption of high-Si lavas exist in nature(Charlier et al.,2013).We present a possible case of segregation of immscible liquids in the 1780 Ma Taih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 high Large-Scale Segregation of Immiscible Liquids in the 1780 Ma Taihang Dykes to Produce the Bimodal xionger Volcanics North China
下载PDF
Petrology and Geochronology of Monzonite Porphyry Intruding in Xiong'er Volcanic Rocks in Xiaoshan Area, Western Henan Province
2
作者 LI Linlin SHI Yuru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73-,共1页
Xiong’er volcanic rocks cover an area of more than6×104 km2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The Xiong’er group has been divided,from bottom to top,into the Dagushi,Xushan,Jidanping and
关键词 Western Henan Province Petrology and Geochronology of Monzonite Porphyry Intruding in xionger Volcanic Rocks in Xiaoshan Area SHRIMP
下载PDF
Magnetic Fabric Studies of Xiong'er Volcanic Rocks in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its Implications
3
作者 XU Huiru YANG Zhenyu +2 位作者 PENG Peng GE Kunpeng ZHU Rix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167-,共1页
The Paleoproterozoic Xiong’er Group is composed of mafic to felsic volcanic rocks and minor sedimentary rocks,distributed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It is a key marker for regional
关键词 Magnetic Fabric Studies of xionger Volcanic Rocks in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its Implications
下载PDF
动物譬喻与知识分子叙事--关于李洱的《应物兄》
4
作者 张雪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2-107,共6页
小说《应物兄》是李洱耗时十三年创作的一幅长达八十五万字的长卷,作品描述了形形色色的当代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的悲欢忧惧呈现了知识分子阶层在当下的生存状态。作者用一个个闪亮的时代肖像为读者绘制出一幅浩瀚的时代星空图,在艺术探... 小说《应物兄》是李洱耗时十三年创作的一幅长达八十五万字的长卷,作品描述了形形色色的当代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的悲欢忧惧呈现了知识分子阶层在当下的生存状态。作者用一个个闪亮的时代肖像为读者绘制出一幅浩瀚的时代星空图,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出李洱新的诗学建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作品中,动物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中被赋予了一定的隐喻功能和象征意涵,动物譬喻所形成的张力与其间的知识分子叙事发生了紧密的关联,二者的共同作用使李洱对知识分子的书写更为饱满、生动,将其对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忧虑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洱 《应物兄》 知识分子叙事 动物譬喻
下载PDF
Er^(3+) ion concentration effect on transient and steady-state behavior in Er^(3+):YAG crystal 被引量:1
5
作者 Asadpour Seyyed Hossein Rahimpour Soleimani H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248-253,共6页
The effect of Er3+ ion concentration on transient and steady-state behavior in 45-nm Er3+ :YAG crystal is investigated. It is shown that by changing the signal field, the coherent fiel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Er3... The effect of Er3+ ion concentration on transient and steady-state behavior in 45-nm Er3+ :YAG crystal is investigated. It is shown that by changing the signal field, the coherent fiel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Er3+ ions in the crystal, the absorption, dispersion, and group index of the weak probe field can be adjusted. Also,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be absorption occurs in the presence of population inversion and probe amplification is obtained in the absence of population i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 ion concentration ABSORPTION DISPerSION group index
下载PDF
Clinical signification of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protein(HMGB1) expression in infiltrating ductalcarcinoma breast tissue
6
作者 Baoping Chang Xiao Wang +5 位作者 Songsou Gao Bianfeng Zhao Wanli Wang Shaohua Yang Qian Chu Shiying Yu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4年第5期215-219,共5页
Objective: Exploring the clinical signification of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 expression in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 breast tissue.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HMGB1 protein in IDC breast tissue... Objective: Exploring the clinical signification of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 expression in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 breast tissue.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HMGB1 protein in IDC breast tissue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size of tumour,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inical staging, estrogen receptor(ER), progesterone receptor(PR)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 were also analyzed. Results: Fortysix cases out of 60 cases of IDC breast tissue showed positive or strong positive HMGB1 expression(76.67%),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HMGB1 expression with clinical staging(P < 0.01), lymph node metastasis(P < 0.01), breast cancer ER(P < 0.05) and HER-2(P < 0.05), however same conclusion can not be drawn between HMGB1 with either size of tumour or PR expression(P > 0.05) in IDC breast tissue. Spearman analysis showed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MGB1 expression and ER,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MGB1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taging, lymph node metastasis together with HER-2. Conclusion: It's promising that HMGB1 expression in IDC tissue can be one of biological indicators of poor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IDC)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HMGB1) clinical staging lymph node estrogen receptor e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古/中元古代界线和相关地质问题讨论 被引量:54
7
作者 赵太平 邓小芹 +3 位作者 胡国辉 周艳艳 彭澎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95-1508,共14页
从18到16亿年,全球构造格局、古地理环境及生物演化发生重要变革。就全球地质演化历史而言,结晶基底的形成标志着古元古代的结束,而稳定盖层的发育标志着中元古代的开始。在国际地层年表上,古元古代末期(18-16亿年)被称之为"固结纪"... 从18到16亿年,全球构造格局、古地理环境及生物演化发生重要变革。就全球地质演化历史而言,结晶基底的形成标志着古元古代的结束,而稳定盖层的发育标志着中元古代的开始。在国际地层年表上,古元古代末期(18-16亿年)被称之为"固结纪",古/中元古代的界线被划定在16亿年。在华北克拉通,一般认为"吕梁运动"是结晶基底最终形成的标志性构造-热事件,此后发育以长城系为代表的地台型沉积盖层。长期以来,我国地质界一直以长城系的沉积代表中元古代的开始,并将古/中元古代的界限置于18亿年,与国际地层年表相差2亿年,以至于在中外文献中对中国18-16亿年间的地质记录的表述方式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有:1华北克拉通基底的形成或最终克拉通化是以"吕梁运动"的结束为标志,结晶基底最晚期的变质年龄不晚于18亿年;2长城系的底界年龄(18亿年)一直缺乏可靠的数据,目前对华北克拉通范围内稳定盖层发育的起始时间及代表性沉积记录,尚无统一的认识;3对华北克拉通由基底形成到盖层的演化及构造体制转折的动力学过程等见解不一,也缺少精细的年代学制约。本文综述了华北克拉通尤其是南部地区18-16亿年岩浆-沉积记录的研究进展,就古/中元古代界线及相关地层对比和划分方案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作者认为:1华北克拉通18-16亿年的火山-沉积记录在其南部地区最广泛、最完整。其中,熊耳群火山岩系(18-17.5亿年),包括底部发育的河湖相砂岩-泥岩沉积——大古石组,早于蓟县剖面的长城群,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最早的盖层沉积。2华北克拉通古/中元古代的分界年龄目前有2种选择:一是18亿年,即熊耳群火山岩系底部大古石组的起始沉积年龄;二是16亿年,将蓟县剖面长城系的高于庄组划归蓟县系,长城系的大红峪组及以下地层归为古元古代,18-16亿年的火山-沉积岩系均归为古元古代末期的固结纪。3华北克拉通18-16亿年的地质记录包括早期的熊耳群和晚期的长城群火山-沉积岩系,以及多期次的基性岩墙、斜长岩杂岩体、A-型花岗岩(包括环斑花岗岩)等的发育。目前对它们的成因和产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存有诸多争议,精确构建该时期岩浆-沉积作用的时序,并与全球典型克拉通进行对比,进而解析华北克拉通由结晶基底形成到稳定盖层发育阶段的构造体制转折和动力学过程,为重新厘定古/中元古代界线和相关地层划分方案提供依据。这些是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古/中元古代界限 中元古代地层划分方案 长城系 熊耳群 高于庄组 大红峪组 大古石组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部元古宙熊耳群火山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事实与争议 被引量:89
8
作者 赵太平 徐勇航 翟明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1-206,共16页
位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80~1.75Ga,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基岩出露面积约7000km2,地层厚度3... 位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80~1.75Ga,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基岩出露面积约7000km2,地层厚度3000~7000m,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0%±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斜长石和辉石,几乎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其岩石化学成分的突出特点是高Fe,K,而低Al,Ca和Mg,火山岩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的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Nd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是地幔源区遭受地壳组分改造及少量岩浆上升过程中的地壳混染造成的。熊耳群中的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沉积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熊耳群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结合火山岩的结构、构造特征,表明火山喷发的主体环境是海相,经历了陆相到海相再到陆相的演变过程,即:伴随着裂谷的发育、地面沉降和海水的侵入,以及随着火山喷发的进行最后又高出海面暴露于地表的全过程。熊耳群形成后,海侵范围更广、海水逐渐加深,表明地壳逐步向更大的凹陷发展。熊耳群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其火山岩所具有的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继承于受俯冲组分改造的陆下岩石圈富集地幔源区。熊耳期岩浆活动在华北陆块广泛分布,除了陕西宝鸡附近及山西吕梁地区的火山岩,还广泛分布1.75Ga前后的基性岩墙群、A-型花岗岩以及比熊耳群稍晚的斜长岩、奥长环斑花岗岩等(1.75-1.70Ga)和碱性花岗岩类(~1.65Ga)。这些岩浆岩和熊耳群火山岩在源区性质、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必然的联系。上述岩浆岩的发育,说明华北陆块在1.80Ga后处于地壳拉伸、减薄,很可能沿早先拼合的薄弱部位最先发生破裂,是华北陆块裂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陆块 元古宙 熊耳群 成因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部古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9
作者 徐勇航 赵太平 +1 位作者 张玉修 陈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6-326,I0001,共12页
华北克拉通南部熊耳—中条拗拉谷中广泛发育的古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 华北克拉通南部熊耳—中条拗拉谷中广泛发育的古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本文从沉积学角度,探讨熊耳群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及其构造背景。底部大古石组碎屑岩主要由一套砂砾岩、砂岩和泥质岩组成。其岩相学特征表明大古石组自下而上的沉积相为河流相—湖泊相—河流相。自下而上对比大古石组剖面中碎屑岩的地球化学数据(Sr、Ga、V)及相应比值(Sr/Ba、Th/U、Zr/Rb),认为大古石组碎屑岩以陆相沉积(河流相和湖泊相)为主,但中后期伴有海侵作用。通过对其泥质岩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大古石组碎屑岩主要来源于花岗质成分,但混有一定量的基性物质;源岩以太古宙地层为主,可能有古元古代地层的加入,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并快速堆积形成的。大古石组碎屑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代表了古元古代末华北克拉通伸展—裂解事件的开始;熊耳群火山岩则是在被动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发育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古元古代 熊耳群 大古石组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构造背景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熊耳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勇航 赵太平 +1 位作者 胡俊良 陈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2-609,共8页
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熊耳群中的硅质岩主要发育于马家河组沉积岩中,有少量与火山岩共生。通过分析硅质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把熊耳群硅质岩分为热水成因和非热水成因两类。热水成因硅质岩表现为低TiO2、MgO、Al2O3和∑REE含量,以... 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熊耳群中的硅质岩主要发育于马家河组沉积岩中,有少量与火山岩共生。通过分析硅质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把熊耳群硅质岩分为热水成因和非热水成因两类。热水成因硅质岩表现为低TiO2、MgO、Al2O3和∑REE含量,以及低的AI/(Al+Fe+Mn)比值的特征;其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分配模式平坦,但具有Ce负异常与Eu正异常,U/Th〉1,反映沉积速率快,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小。非热水成因的硅质岩的∑REE含量高,轻稀土富集(LaN/YbN=1.41~9.04),U/Th〈1,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熊耳群硅质岩的Cr/Th比值变化小,表明物源区成分比较单一;其与熊耳群火山岩具有相似的REE配分模式图和蛛网图,也说明物源为熊耳群的英安-流纹质火山岩和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混合。硅质岩的Al2O3/(Al2O3+Fe2O3)比值为0.44~0.64、以及Ce/Ce^+(0.77—0.94)、LaN/CeN(1.18~1.47)的特征表明,熊耳群硅质岩主要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熊耳群硅质岩主要形成于海相、海陆交互相等环境。早在古元古代熊耳群时期,熊耳-中条拗拉谷发生强烈的扩张裂解作用,华北陆块南部遭受海水入侵,豫南有些地区已经处于海相环境,晋南垣曲有些地区处于海陆交互相环境,局部地区还处于陆相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陆块 熊耳群 硅质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嵩山地区熊耳群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谢良鲜 司荣军 +1 位作者 王世炎 马瑞申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08-416,共9页
近年在河南省嵩山地区发现有熊耳群火山岩地层。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认为嵩山地区熊耳群火山岩主要为弱过铝质流纹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以高硅、高钾、过铝、贫钠、贫钙镁为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 近年在河南省嵩山地区发现有熊耳群火山岩地层。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认为嵩山地区熊耳群火山岩主要为弱过铝质流纹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以高硅、高钾、过铝、贫钠、贫钙镁为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Eu强烈负异常,Ce微弱负异常;富Ba而贫Sr,Rb,U,富Zr而贫Nb,Th,Hf,Ta;岩石属A型岩浆作用产物,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熊耳群火山岩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嵩县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被引量:11
12
作者 白凤军 赵太平 +1 位作者 肖荣阁 刘国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3,共8页
河南嵩县纸房钼矿是在中元古界火山岩中顺层产出的钾长石英脉型钼矿,矿化石英脉呈似层状、透镜状密集平行排列,厚0.35~5.0 m,与围岩整合产出。矿化石英脉可以划分为3期,早期无矿石英脉呈致密块状,中期石英脉是钼矿化石英脉,晚期属于无... 河南嵩县纸房钼矿是在中元古界火山岩中顺层产出的钾长石英脉型钼矿,矿化石英脉呈似层状、透镜状密集平行排列,厚0.35~5.0 m,与围岩整合产出。矿化石英脉可以划分为3期,早期无矿石英脉呈致密块状,中期石英脉是钼矿化石英脉,晚期属于无矿化石英-碳酸盐细脉。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热液,成矿年龄与熊耳期火山喷发期后的时间一致。成矿流体成分、液相成分特征值及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属于在高温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中高温混合流体,流体包裹体显示为中高温热液沸腾和不混溶成矿,成矿压力为28×10^5~68×10^5Pa,属于低压浅成火山机构热液充填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县 熊耳群 钾长石石英脉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部古元古界熊耳群中海绿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勇航 赵太平 陈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1-675,共5页
海绿石是一种富钾、富铁的含水层状铝硅酸盐矿物,一般形成于慢速、弱还原、较深水的环境中,在沉积学领域常被作为指示海相的矿物。华北克拉通南部熊耳—中条拗拉谷中广泛发育的古元古界熊耳群,是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 海绿石是一种富钾、富铁的含水层状铝硅酸盐矿物,一般形成于慢速、弱还原、较深水的环境中,在沉积学领域常被作为指示海相的矿物。华北克拉通南部熊耳—中条拗拉谷中广泛发育的古元古界熊耳群,是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该群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晋南垣曲地区的马家河组砂岩中发现原生的海绿石,为探讨熊耳群火山岩的形成环境提供依据。分析显示,熊耳群中的海绿石大部分K2O含量大于8%,具有高成熟度海绿石的特点。发育海绿石砂岩的元古宙地层和岩相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高能的浅海环境,明显不同于现代海绿石的形成环境。华北克拉通南部在熊耳群早期就开始有海侵事件,随着熊耳—中条拗拉谷的发育,海侵作用增强。马家河组中原生海绿石的存在直接地指示了晋南地区在熊耳群晚期为海相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熊耳群 海绿石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钠长石化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以贵 张世红 +1 位作者 白志达 董进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42,共8页
对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的钠长石化进行镜下观察发现:熊耳群火山岩中的长石有交代作用的痕迹,对长石的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熊耳群中性火山岩中的长石几乎均为钠-更长石,且钠长石占绝对优势,酸性岩中均为较纯净的钠长石(~Ab97)... 对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的钠长石化进行镜下观察发现:熊耳群火山岩中的长石有交代作用的痕迹,对长石的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熊耳群中性火山岩中的长石几乎均为钠-更长石,且钠长石占绝对优势,酸性岩中均为较纯净的钠长石(~Ab97),这些钠-更长石是岩石遭受普遍钠长石化的结果。通过熊耳群与后期中基性侵入体的对比,揭示熊耳群火山岩的钠长石化的形成与熊耳群的喷发近于同期,可能主要是岩浆期后蚀变作用所造成,熊耳群喷发晚期海水的灌入可能也对钠长石化有所贡献。蚀变作用导致了熊耳群火山岩碱质(Na2O+K2O)偏高,其原岩可能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耳群 钠长石化 电子探针 豫西
下载PDF
热水沉积-热液改造成因铅锌矿床——河南熊耳群火山岩中一种新的矿床类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瓮纪昌 李战明 +1 位作者 杨志强 李文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2-505,共4页
骑马沟铅锌矿赋存于熊耳群条纹状硅质大理岩与火山凝灰岩之间。通过对矿床地质、岩石、矿物组合特征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为热水沉积-热液改造成因铅锌矿床,其成矿主要与熊耳期火山岩及火山气液作用有关。这是在河南熊耳群火山... 骑马沟铅锌矿赋存于熊耳群条纹状硅质大理岩与火山凝灰岩之间。通过对矿床地质、岩石、矿物组合特征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为热水沉积-热液改造成因铅锌矿床,其成矿主要与熊耳期火山岩及火山气液作用有关。这是在河南熊耳群火山岩中首次发现的该类矿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耳群 铅锌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首次发现 骑马沟 河南省
下载PDF
山西吕梁地区古元古界小两岭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16
作者 徐勇航 赵太平 +3 位作者 彭澎 翟明国 漆亮 罗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3-1132,共10页
山西吕梁地区古元古界小两岭组火山岩角度不整合于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之上,主要由玄武-安山岩、英安-流纹岩组成,SiO_2含量57%~63%的火山岩很少。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等)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主、微... 山西吕梁地区古元古界小两岭组火山岩角度不整合于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之上,主要由玄武-安山岩、英安-流纹岩组成,SiO_2含量57%~63%的火山岩很少。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等)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主、微量元素及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玄武-安山岩与英安-流纹岩为同源岩浆产物,成分间隙的产生由分离结晶作用导致;岛弧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产生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地壳的混染,而是继承于受俯冲组分改造的岩石圈富集地幔。对小两岭组顶部流纹岩中的锆石进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年龄测试,表明火山岩形成于1779±20Ma (^(207)Pb/^(206)Pb)。通过对小两岭组火山岩与熊耳群火山岩的地层层位、岩相学、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特征的对比,以及年代学方面的证据,表明小两岭组火山岩与熊耳群火山岩相当,是同期岩浆活动在不同空间的产物,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可能与地幔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两岭组 熊耳群 地球化学 古元古界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部元古代熊耳群硅质岩地球化学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红中 周永章 +5 位作者 张连昌 何俊国 杨志军 梁锦 周留煜 瓦西拉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79-3691,共13页
熊耳群是华北地台南缘古元古代末伸展-裂解作用的产物,它以偏基性的中性火山岩为主,沉积岩主要位于其顶部和底部并常常以夹层的形式发育于火山岩中。地球化学及SEM-EDS分析结果表明,熊耳群顶部马家河组火山岩中夹层硅质岩的特征为:SiO2... 熊耳群是华北地台南缘古元古代末伸展-裂解作用的产物,它以偏基性的中性火山岩为主,沉积岩主要位于其顶部和底部并常常以夹层的形式发育于火山岩中。地球化学及SEM-EDS分析结果表明,熊耳群顶部马家河组火山岩中夹层硅质岩的特征为:SiO2含量65.55%~80.33%,平均73.41%;结晶程度偏低,Ba、U和ΣREE含量、Al/(Al+Fe+Mn)值、Fe/Ti值、(Fe+Mn)/Ti值、Ba/Sr值等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硅质岩Al/(Al+Fe+Mn)值、MnO/TiO2值、Al/(Al+Fe)值、Al2O3/(Al2O3+Fe2O3)值、Sc/Th值、U/Th值、(La/Yb)N值、δCe值、(La/Ce)N值指标指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岩石K2O/Na2O值、SiO2/(K2O+Na2O)值、SiO2/Al2O3值显示其属于火山喷发作用相关的硅质岩,而Al2O3/TiO2值、V/Cr值、Ni/Co值则进一步反映了中基性岩浆作用对硅质岩的影响;硅质岩沉积体系受控于地球内动力,其原始热水沉积体系发育的能量来源于岩浆的加热作用,而相关热水流体的溶解、淋滤作用实现了热水体系内物质的富集并构成了硅质岩物质来源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元古代 熊耳群 火山活动 热水沉积
下载PDF
河南汝阳熊耳群古火山机构地质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严海麒 赵五洲 云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00-305,共6页
河南豫西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广泛分布,且遭受多次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及剥蚀的影响。在汝阳一带依据岩石中残留的原生构造、古断裂构造、岩石学和岩相学标志、岩层产状及地貌形态等特征识别出高水泉、关家、草立扒、十八盘、双园沟... 河南豫西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广泛分布,且遭受多次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及剥蚀的影响。在汝阳一带依据岩石中残留的原生构造、古断裂构造、岩石学和岩相学标志、岩层产状及地貌形态等特征识别出高水泉、关家、草立扒、十八盘、双园沟等一系列古火山口。火山活动早期为NEE向裂隙式喷溢,中期演化为中心式喷发、伴有裂隙式喷发,晚期为中心式喷发。区域火山活动贯穿整个熊耳期,时间自NE向SW由早到晚。古火山口及受其控制的次火山岩为区域找矿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阳 熊耳群 古火山机构 找矿信息
下载PDF
华北地台南缘新元古代地层的新认识 被引量:42
19
作者 高林志 尹崇玉 王自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0-135,共6页
根据熊耳群顶部古风化壳的确立、汝阳群底部小沟背组下切河谷沉积特征、白草坪组大型具刺疑源类和洛峪口组宏观藻类的发现以及罗圈冰碛岩在地层柱中的对比位置,笔者对熊耳群之上至寒武系辛集组之下的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其归入新元古... 根据熊耳群顶部古风化壳的确立、汝阳群底部小沟背组下切河谷沉积特征、白草坪组大型具刺疑源类和洛峪口组宏观藻类的发现以及罗圈冰碛岩在地层柱中的对比位置,笔者对熊耳群之上至寒武系辛集组之下的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其归入新元古界(1000~570Ma),代表华北地台在Rodinia超大陆聚合-离散期的沉积记录(青白口系和震旦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耳群 下切河谷沉积 罗圈冰碛岩 新元古代 地层 华北地台
下载PDF
河南嵩县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矿床成因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白凤军 肖荣阁 刘国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5-342,共8页
河南嵩县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顺层产出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密集平行排列,与围岩整合产出。矿化石英脉两侧呈条带状蚀变,钼矿化均伴随着钾长石化、强硅化和黄铁矿化,远离石英脉则蚀变减弱,矿化也随之减弱。石... 河南嵩县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顺层产出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密集平行排列,与围岩整合产出。矿化石英脉两侧呈条带状蚀变,钼矿化均伴随着钾长石化、强硅化和黄铁矿化,远离石英脉则蚀变减弱,矿化也随之减弱。石英脉可以划分三期,早期无矿石英脉;中期石英脉含有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构成石英脉型矿石。晚期属于石英-碳酸盐细脉,无矿化。文章对三期石英脉分别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石英脉矿石和非矿石英脉稀土含量配分曲线及微量元素的差异反映成矿流体喷流结晶过程中发生了流体分异。成矿流体包裹体反映系高盐度富CO2的沸腾和不混溶流体成矿,成矿压力28×10^5-68×10^5Pa,属于低压浅成环境。测定了矿化石英脉的Ar/K年龄1352.95±27.06Ma。根据上述分析,认为嵩县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属于火山期后中高温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自火山岩浆热液,在火山口及火山机构附近沿火山岩层间裂隙充填交代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县 熊耳群 钾长石石英脉 钼矿 矿床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