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看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世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7,共14页
学界对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及相关祭祀仪式的解释,主要有3种假说:祭图腾说、报祭说和祭水神说。在文明延续性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该祭祀柱的柱体、虎图像和蛇图像这3种符号的文明基因链,可提出一种新的推测: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可能与古...
学界对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及相关祭祀仪式的解释,主要有3种假说:祭图腾说、报祭说和祭水神说。在文明延续性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该祭祀柱的柱体、虎图像和蛇图像这3种符号的文明基因链,可提出一种新的推测: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可能与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通天信仰、虎崇拜、蛇崇拜密切相关。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文明基因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象征意涵,但关键符号却展现出显著的历史延续性。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相关符号的历史延续性,是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一个侧面。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研究,通常需要综合考古资料以及多民族的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展开互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
古西羌族
古滇文明
中华文明
历史延续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禹史传的西部底层
被引量:
14
2
作者
段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0-116,共7页
文化底层是指存在于不同区域中一种或数种来源相同、年代古远 ,并在各自文化序列中处于底层或带有底层特征的共同文化因素。从底层这个视角出发 ,对古史传说中大禹的出生地进行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 ,可以看出“禹兴西羌”、“...
文化底层是指存在于不同区域中一种或数种来源相同、年代古远 ,并在各自文化序列中处于底层或带有底层特征的共同文化因素。从底层这个视角出发 ,对古史传说中大禹的出生地进行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 ,可以看出“禹兴西羌”、“禹生石纽”等史传反映了中国上古的历史实际 ,并可由此进一步看出古蜀与中原古文化所具有的深厚的共同文化因素 ,它们便是中国西部古文化的原生底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兴西羌
禹生石纽
中国古史
文化底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羌与西羌辨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琳国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7,共7页
关于汉代的东、西羌,学术界历来意见分歧。其实,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作注释对东、西羌的界定是正确的,只是未加以证明。文献显示,东羌是东汉时分布在朔方、北地、上郡、五原、西河地区的羌人,他们早在先秦时期就移居于此;西羌则是分...
关于汉代的东、西羌,学术界历来意见分歧。其实,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作注释对东、西羌的界定是正确的,只是未加以证明。文献显示,东羌是东汉时分布在朔方、北地、上郡、五原、西河地区的羌人,他们早在先秦时期就移居于此;西羌则是分布在陇西、汉阳西及金城地区的羌人。进入东羌聚居地的西羌融入了东羌,而内迁入关中者仍为西羌。东羌的历史,还有待于深入发掘,才能写出一部完整而丰满的羌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东羌
西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湟”与“陇右”“河陇”“西羌”关系之考辩
被引量:
2
4
作者
金勇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46-151,共6页
今天的"河湟",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即今青海与甘肃交界的黄河和湟水交汇地带,但历史上的"河湟",其内涵却相当复杂: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河湟"所代指的地域范围存在着与"陇右""河...
今天的"河湟",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即今青海与甘肃交界的黄河和湟水交汇地带,但历史上的"河湟",其内涵却相当复杂: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河湟"所代指的地域范围存在着与"陇右""河陇"等地域名词互通的现象,这主要反映了唐人对"河湟"在唐蕃交战中军事战略价值的一种认知;另一方面,"河湟"也常常被用来代指西羌种属(包括羌人、吐蕃、西夏等民族)活动区域,这主要建立在汉晋以来对羌戎、吐蕃主要活动区域地理认知的基础上,强调的是"河湟"所属地域的民族内涵。文章最后还对中华书局在标点《两唐书》和《宋史》中的"河湟"一词时所存在的问题,给予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
“陇右”
“河陇”
“西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丝路青海道述略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健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1-65,共5页
汉前期,青海道沿线为羌胡所居,道路凶险,汉武帝曾想借道"蜀身毒道"与大夏国交通。汉中期以来,随着中原王朝势力进入河湟,当地羌族被迫利用青海道或南迁西徙,或与匈奴联合反击汉军。汉王朝通过行政建置、屯田移民,逐步掌握了...
汉前期,青海道沿线为羌胡所居,道路凶险,汉武帝曾想借道"蜀身毒道"与大夏国交通。汉中期以来,随着中原王朝势力进入河湟,当地羌族被迫利用青海道或南迁西徙,或与匈奴联合反击汉军。汉王朝通过行政建置、屯田移民,逐步掌握了经营、开发青海道的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青海道
西羌
开发
经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禹兴于西羌”补证——从考古新发现看夏蜀关系
被引量:
4
6
作者
林向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7-10,共4页
从“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宝墩文化”等重多考古发现及其对所出土的大量珍贵文化物所进行的深入考证可知:二里头文化就是古蜀文化,古羌民族所创立的夏文化与古蜀文化之间不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而且有其同祖关系,这可作为“...
从“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宝墩文化”等重多考古发现及其对所出土的大量珍贵文化物所进行的深入考证可知:二里头文化就是古蜀文化,古羌民族所创立的夏文化与古蜀文化之间不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而且有其同祖关系,这可作为“禹兴于西羌”的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夏蜀关系
古蜀文化
夏文化
西羌
同祖关系
夏朝
宝墩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禹兴西羌”说新证
被引量:
5
7
作者
李绍明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文章从阿坝州近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考古学新资料,茂县和汶川花灯戏中歌颂大禹唱词,以及重庆云阳新近出土的东汉景云碑等说明“禹兴西羌”说及“大禹文化西兴东渐”确有依据。
关键词
“禹兴西羌”说
考古学新发现
民俗学新诠释
汉碑铭的佐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禹生石纽简论
被引量:
3
8
作者
谭继和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禹兴西羌"传说有真实的历史内核。"西羌"是大泛指,"汶山郡"是中泛指,"石纽"是小泛指,"刳儿坪"是实指。其真实性是指真实事件的文化传承,不是指具体时间地点,因此,"禹兴西羌&qu...
"禹兴西羌"传说有真实的历史内核。"西羌"是大泛指,"汶山郡"是中泛指,"石纽"是小泛指,"刳儿坪"是实指。其真实性是指真实事件的文化传承,不是指具体时间地点,因此,"禹兴西羌"是个文化问题,不是历史问题。"禹生石纽"是颛顼——系羌、蜀的传说,其地不可确指,但以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为典型,需要研究禹文化与羌文化的原生、次生和续生三重关系及其连接点,并运用于现实的活态,以利于建设禹羌文化旅游版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兴西羌
禹生石纽
禹羌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羌鼻祖“劓女”考
9
作者
薛生海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52-56,共5页
"劓女"是《后汉书·西羌传》中与无弋爰剑同时出现的一位西羌始祖,其相关史事除在《后汉书·西羌传》中草草一笔之外,其他古籍史料中皆不见,并且其史事记载本身存在诸多歧义。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考证,认为&qu...
"劓女"是《后汉书·西羌传》中与无弋爰剑同时出现的一位西羌始祖,其相关史事除在《后汉书·西羌传》中草草一笔之外,其他古籍史料中皆不见,并且其史事记载本身存在诸多歧义。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考证,认为"劓女"是范晔独撰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羌
鼻祖
劓女
独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猴祖崇拜:夏国号本义新解
10
作者
黄杨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6-51,共6页
夏国号为大禹所封。大禹之所以将国号定为"夏"是因为其血脉中流淌着羌文化的血液。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古羌人认为自己由猴子进化而来,以猴为原生图腾,以羊为次生图腾。中华民族世称"黄帝子孙"。黄帝又名轩辕。...
夏国号为大禹所封。大禹之所以将国号定为"夏"是因为其血脉中流淌着羌文化的血液。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古羌人认为自己由猴子进化而来,以猴为原生图腾,以羊为次生图腾。中华民族世称"黄帝子孙"。黄帝又名轩辕。轩辕为复姓,"轩"为"夏"或"猨"之音变,轩辕之名源于夏猨猴,以猴为原生图腾。大禹是"黄帝之玄孙",也以猴为原生图腾。"大禹出于西羌"。"西羌"即"西戎",合称"羌戎"。戎即狨,狨为猴;禹即禺,禺为猴;"夏"字的本义亦为猴。因此"夏禹国"在确定国号时以"猴"为徽。"夏"国号作为时代的记录不仅突出了大禹"主盟"(华夏酋邦时代的部落联盟)的丰功伟绩,也积淀了猴祖图腾崇拜的原始文化记忆。这就是"禹"与"夏"互为彰显的图腾信仰和"夏禹"与"禹夏"互为一体的历史缘故。启沿袭了禹时期的国号"夏",不仅体现了历史转折时期的过渡性政治需要,也凝含了光宗耀祖的原始文化胎记,并藉象征权力的"夏"徽继承禹主盟华夏部落联盟期间的至尊权力而巩固新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羌
羌戎
禹夏
猴祖崇拜
夏国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西羌部落衰败原因探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王友富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青海西羌部落之所以衰败,究其原因在于:恶劣的地理环境导致经济落后,进而影响其社会自然进程的发展。同时,外来势力的介入导致羌人被屠杀和被肢解的历史命运。
关键词
青海西羌部落
地理环境
社会组织结构
原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禹出生山东考
被引量:
1
12
作者
李沣
《菏泽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3-77,100,共6页
考证大禹的出生地,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华夏古代文明。大禹出生在山东,证明有五:禹的父亲鲧的活动范围在"四渎"或"河济"之间;禹的母亲有莘氏的地望在曹州附近;曹州有山有水,给大禹出生的传说以根据;禹母的己姓是东夷...
考证大禹的出生地,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华夏古代文明。大禹出生在山东,证明有五:禹的父亲鲧的活动范围在"四渎"或"河济"之间;禹的母亲有莘氏的地望在曹州附近;曹州有山有水,给大禹出生的传说以根据;禹母的己姓是东夷族的一支;夏的祖地杞现在曹县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
出生
西羌
山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秘的中国西羌丝绸之路
被引量:
3
13
作者
张翔里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4-7,共4页
在中国四川经松潘草地至西藏出雅鲁藏布大峡谷到印度,有一条中国历史上最早唯一对外的文化、经贸窗口,这条神秘的中线商道两千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隐藏进了岁月的迷雾中而鲜为人知,它为中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
在中国四川经松潘草地至西藏出雅鲁藏布大峡谷到印度,有一条中国历史上最早唯一对外的文化、经贸窗口,这条神秘的中线商道两千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隐藏进了岁月的迷雾中而鲜为人知,它为中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时这条至关重要的商道被吐蕃占领,宋朝重新开通茶马古道而兴盛一时,新中国建立后修通了公路,汽车代替了当年的骡马,这条繁荣的商道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羌丝路
茶马古道
经济文化交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宕昌羌人历史轨迹
被引量:
2
14
作者
杨海帆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宕昌新石器时代的民族考古主要是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宕昌羌人在商周时期跟随武王灭商,为秦汉西羌的一支,汉建羌道,晋废;晋朝建立羌人政权—宕昌国,北周灭国建宕州。明清将西羌改称西番,清晚期至民国划分为藏。现代意义上的藏语实际...
宕昌新石器时代的民族考古主要是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宕昌羌人在商周时期跟随武王灭商,为秦汉西羌的一支,汉建羌道,晋废;晋朝建立羌人政权—宕昌国,北周灭国建宕州。明清将西羌改称西番,清晚期至民国划分为藏。现代意义上的藏语实际就是古羌语的延续;羌是藏的前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宕昌羌
民族考古
西番即西羌
新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禹兴西羌”说考辨
15
作者
杜美娟
刘宗迪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9,158,共12页
禹为夏祖,禹诞生地的确认关乎夏人发源地和夏文化发祥地的考订。目前,学界关于禹诞生地的观点,以“禹出四川”说呼声最高。古书记载的夏人故地皆在中原,夏墟考古则以豫西、晋南为关注焦点,均与四川相距甚远,故“禹出四川”说的真实性需...
禹为夏祖,禹诞生地的确认关乎夏人发源地和夏文化发祥地的考订。目前,学界关于禹诞生地的观点,以“禹出四川”说呼声最高。古书记载的夏人故地皆在中原,夏墟考古则以豫西、晋南为关注焦点,均与四川相距甚远,故“禹出四川”说的真实性需要重新审视。“禹出四川”说依据是“禹兴西羌”和“禹生石纽”。详考“禹兴西羌”和“禹生石纽”两个传说生成和流变,可以证明“禹出四川”实为层累造成的传说,而非历史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兴西羌
禹生石纽
夏墟
原文传递
两汉对匈奴西域西羌战争战略研究
被引量:
11
16
作者
朱绍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2,共38页
两汉与周边各族都进行过战争,但对匈奴、西域、西羌的战争战略问题最值得研究。这是因为,匈奴、西域、西羌在反汉问题上是三位一体的,其中当然是以匈奴为主,西域、西羌则为其"右臂",故两汉王朝对三族的战争既分步骤又综合考...
两汉与周边各族都进行过战争,但对匈奴、西域、西羌的战争战略问题最值得研究。这是因为,匈奴、西域、西羌在反汉问题上是三位一体的,其中当然是以匈奴为主,西域、西羌则为其"右臂",故两汉王朝对三族的战争既分步骤又综合考虑。在战争中所施行的战略措施,有屯田、扩大骑兵、选将练兵、对敌分化瓦解及招抚、残酷镇压等,其中大部分战略都是成功的,唯有斩尽杀绝的战略是失败的。两汉对匈奴、西域、西羌的战争结果,拓展了疆域,加速了民族融合,开辟了丝绸之路,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民族战争
匈奴
西域
西羌
原文传递
远古时代的西羌部族与关陇文化
被引量:
4
17
作者
雍际春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92,101,共12页
关陇地区以老官台和大地湾为代表的前仰韶时代文化,共同催生了陕甘地区的仰韶文化,这一文化就是炎帝西羌集团的遗存。从距今6000年前后起,炎帝西羌集团一些支族开始向四方迁徙。其中,一支向东北迁往山西汾河与晋冀桑干河流域,与黄帝部...
关陇地区以老官台和大地湾为代表的前仰韶时代文化,共同催生了陕甘地区的仰韶文化,这一文化就是炎帝西羌集团的遗存。从距今6000年前后起,炎帝西羌集团一些支族开始向四方迁徙。其中,一支向东北迁往山西汾河与晋冀桑干河流域,与黄帝部族融合后又返回中原,形成炎黄集团;一支迁往西北甘青地区,与当地土著融合,产生了马家窑文化。炎帝部族留在关中故地的又与此后回流的部分炎黄族民构成姜炎部族。本文结合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对夏商时代关中的姜炎文化和先周文化、陇右的姜羌文化和羌戎文化的来源、演化,及其与关陇部族的分合流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陇地区
炎帝西羌集团
姜炎文化
先周文化
姜羌文化
姜戎文化
原文传递
浅谈大禹治水及其对巴蜀地区的影响
被引量:
1
18
作者
李桂芳
马芸芸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139,157,158,共8页
大禹治水的史事虽见于诸多传世文献,但由于年代久远,考古资料欠缺,曾为不少学者所质疑。近年来,有关大禹治水的出土文献不断增多,研究显示,大禹治水不仅仅是历史传说,而是确有其事。在巴蜀地区,与大禹相关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古迹颇为丰富...
大禹治水的史事虽见于诸多传世文献,但由于年代久远,考古资料欠缺,曾为不少学者所质疑。近年来,有关大禹治水的出土文献不断增多,研究显示,大禹治水不仅仅是历史传说,而是确有其事。在巴蜀地区,与大禹相关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古迹颇为丰富,构成了多彩鲜明的大禹文化景观。大禹治水成功,不仅推动了中国国家的形成,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前奏,而且推进了古巴蜀文明的进程,对后世巴蜀治水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治水
禹兴西羌
巴蜀文化
景云碑
李冰
原文传递
治理、边缘与交融:东汉时期羌人研究的几个问题
19
作者
段红云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111,M0004,M0005,共11页
羌人是历史十分久远的族群,古代中国西部众多的民族都与羌人有一定的源流关系。二十四史中《后汉书》专为羌人立传,即《西羌传》,与东汉时期羌人的发展、汉羌关系成为中国民族关系的重点等历史背景相关。然而《后汉书·西羌传》中...
羌人是历史十分久远的族群,古代中国西部众多的民族都与羌人有一定的源流关系。二十四史中《后汉书》专为羌人立传,即《西羌传》,与东汉时期羌人的发展、汉羌关系成为中国民族关系的重点等历史背景相关。然而《后汉书·西羌传》中关于羌人“出自三苗”记述,受司马迁“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之说的影响,而该传中有关羌为“姜姓之别”的记述,实际上否定了羌源于三苗说。羌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化,由其所居青藏高原东部地理环境决定。羌人不断向外发展,特别是东、西、南向发展,对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发展和民族分布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西羌传》
羌人
民族交融
东汉时期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看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世武
机构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7,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多民族艺术交融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阶段性成果(20ZD27)。
文摘
学界对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及相关祭祀仪式的解释,主要有3种假说:祭图腾说、报祭说和祭水神说。在文明延续性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该祭祀柱的柱体、虎图像和蛇图像这3种符号的文明基因链,可提出一种新的推测: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可能与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通天信仰、虎崇拜、蛇崇拜密切相关。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文明基因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象征意涵,但关键符号却展现出显著的历史延续性。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相关符号的历史延续性,是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一个侧面。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研究,通常需要综合考古资料以及多民族的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展开互释。
关键词
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
古西羌族
古滇文明
中华文明
历史延续性
Keywords
Ancient Dian's Coiled Snake and Standing Tiger Sacrificial Pillar
the ancient
xiqiang
ethnic group
civilization of ancient Dian State
Chinese civilization
historical continuity
分类号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禹史传的西部底层
被引量:
14
2
作者
段渝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0-116,共7页
文摘
文化底层是指存在于不同区域中一种或数种来源相同、年代古远 ,并在各自文化序列中处于底层或带有底层特征的共同文化因素。从底层这个视角出发 ,对古史传说中大禹的出生地进行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 ,可以看出“禹兴西羌”、“禹生石纽”等史传反映了中国上古的历史实际 ,并可由此进一步看出古蜀与中原古文化所具有的深厚的共同文化因素 ,它们便是中国西部古文化的原生底层 。
关键词
禹兴西羌
禹生石纽
中国古史
文化底层
Keywords
Yu the Great was born in
xiqiang
Yu the Great was born in Shiniu
ancient history of China
cultural bottom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羌与西羌辨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琳国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7,共7页
文摘
关于汉代的东、西羌,学术界历来意见分歧。其实,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作注释对东、西羌的界定是正确的,只是未加以证明。文献显示,东羌是东汉时分布在朔方、北地、上郡、五原、西河地区的羌人,他们早在先秦时期就移居于此;西羌则是分布在陇西、汉阳西及金城地区的羌人。进入东羌聚居地的西羌融入了东羌,而内迁入关中者仍为西羌。东羌的历史,还有待于深入发掘,才能写出一部完整而丰满的羌族史。
关键词
东汉
东羌
西羌
Keywords
East Han Dynasty
DongQiang
xiqiang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湟”与“陇右”“河陇”“西羌”关系之考辩
被引量:
2
4
作者
金勇强
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46-151,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两千年来西北地区灾荒与灾害地理研究"(项目编号:10JJD790035)
洛阳理工学院博士启动项目"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项目编号:2013BR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今天的"河湟",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即今青海与甘肃交界的黄河和湟水交汇地带,但历史上的"河湟",其内涵却相当复杂: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河湟"所代指的地域范围存在着与"陇右""河陇"等地域名词互通的现象,这主要反映了唐人对"河湟"在唐蕃交战中军事战略价值的一种认知;另一方面,"河湟"也常常被用来代指西羌种属(包括羌人、吐蕃、西夏等民族)活动区域,这主要建立在汉晋以来对羌戎、吐蕃主要活动区域地理认知的基础上,强调的是"河湟"所属地域的民族内涵。文章最后还对中华书局在标点《两唐书》和《宋史》中的"河湟"一词时所存在的问题,给予了探讨。
关键词
“河湟”
“陇右”
“河陇”
“西羌”
Keywords
Hehuang
Longyou
Helong
xiqiang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丝路青海道述略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健胜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1-65,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13&ZD059)
文摘
汉前期,青海道沿线为羌胡所居,道路凶险,汉武帝曾想借道"蜀身毒道"与大夏国交通。汉中期以来,随着中原王朝势力进入河湟,当地羌族被迫利用青海道或南迁西徙,或与匈奴联合反击汉军。汉王朝通过行政建置、屯田移民,逐步掌握了经营、开发青海道的主动权。
关键词
汉代
青海道
西羌
开发
经营
Keywords
Han Dynasty
Qinghai Road
xiqiang
management
development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禹兴于西羌”补证——从考古新发现看夏蜀关系
被引量:
4
6
作者
林向
机构
四川大学
出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7-10,共4页
文摘
从“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宝墩文化”等重多考古发现及其对所出土的大量珍贵文化物所进行的深入考证可知:二里头文化就是古蜀文化,古羌民族所创立的夏文化与古蜀文化之间不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而且有其同祖关系,这可作为“禹兴于西羌”的有力佐证。
关键词
考古
夏蜀关系
古蜀文化
夏文化
西羌
同祖关系
夏朝
宝墩文化
Keywords
Yu's thriving in
xiqiang
Xia Culture
ancient Shu Culture
relations between Xia and Shu
分类号
K8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禹兴西羌”说新证
被引量:
5
7
作者
李绍明
机构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出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文摘
文章从阿坝州近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考古学新资料,茂县和汶川花灯戏中歌颂大禹唱词,以及重庆云阳新近出土的东汉景云碑等说明“禹兴西羌”说及“大禹文化西兴东渐”确有依据。
关键词
“禹兴西羌”说
考古学新发现
民俗学新诠释
汉碑铭的佐证
Keywords
Theory of "Dayu Culture Thriving in
xiqiang
"
new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new interpretation of folklore
evidence of the inscriptions in the Han Dynasty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禹生石纽简论
被引量:
3
8
作者
谭继和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
出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文摘
"禹兴西羌"传说有真实的历史内核。"西羌"是大泛指,"汶山郡"是中泛指,"石纽"是小泛指,"刳儿坪"是实指。其真实性是指真实事件的文化传承,不是指具体时间地点,因此,"禹兴西羌"是个文化问题,不是历史问题。"禹生石纽"是颛顼——系羌、蜀的传说,其地不可确指,但以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为典型,需要研究禹文化与羌文化的原生、次生和续生三重关系及其连接点,并运用于现实的活态,以利于建设禹羌文化旅游版块。
关键词
禹兴西羌
禹生石纽
禹羌文化
Keywords
Yu's birth in
xiqiang
Yu's birth in Shiniu
Yu-qiang culture
分类号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羌鼻祖“劓女”考
9
作者
薛生海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52-56,共5页
文摘
"劓女"是《后汉书·西羌传》中与无弋爰剑同时出现的一位西羌始祖,其相关史事除在《后汉书·西羌传》中草草一笔之外,其他古籍史料中皆不见,并且其史事记载本身存在诸多歧义。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考证,认为"劓女"是范晔独撰之结果。
关键词
西羌
鼻祖
劓女
独撰
Keywords
xiqiang
originator
cut off the nose girl
independence essays
分类号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猴祖崇拜:夏国号本义新解
10
作者
黄杨
机构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
出处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6-51,共6页
文摘
夏国号为大禹所封。大禹之所以将国号定为"夏"是因为其血脉中流淌着羌文化的血液。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古羌人认为自己由猴子进化而来,以猴为原生图腾,以羊为次生图腾。中华民族世称"黄帝子孙"。黄帝又名轩辕。轩辕为复姓,"轩"为"夏"或"猨"之音变,轩辕之名源于夏猨猴,以猴为原生图腾。大禹是"黄帝之玄孙",也以猴为原生图腾。"大禹出于西羌"。"西羌"即"西戎",合称"羌戎"。戎即狨,狨为猴;禹即禺,禺为猴;"夏"字的本义亦为猴。因此"夏禹国"在确定国号时以"猴"为徽。"夏"国号作为时代的记录不仅突出了大禹"主盟"(华夏酋邦时代的部落联盟)的丰功伟绩,也积淀了猴祖图腾崇拜的原始文化记忆。这就是"禹"与"夏"互为彰显的图腾信仰和"夏禹"与"禹夏"互为一体的历史缘故。启沿袭了禹时期的国号"夏",不仅体现了历史转折时期的过渡性政治需要,也凝含了光宗耀祖的原始文化胎记,并藉象征权力的"夏"徽继承禹主盟华夏部落联盟期间的至尊权力而巩固新政权。
关键词
西羌
羌戎
禹夏
猴祖崇拜
夏国号
Keywords
xiqiang
Qiangrong
Yuxia
Monkey Ancestral Worship
Dynasty Name of Xia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西羌部落衰败原因探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王友富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文摘
青海西羌部落之所以衰败,究其原因在于:恶劣的地理环境导致经济落后,进而影响其社会自然进程的发展。同时,外来势力的介入导致羌人被屠杀和被肢解的历史命运。
关键词
青海西羌部落
地理环境
社会组织结构
原因
Keywords
xiqiang
tribes in Qinghai
geographical condition
social structu re
reason
分类号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禹出生山东考
被引量:
1
12
作者
李沣
机构
北京军区后勤部
出处
《菏泽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3-77,100,共6页
文摘
考证大禹的出生地,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华夏古代文明。大禹出生在山东,证明有五:禹的父亲鲧的活动范围在"四渎"或"河济"之间;禹的母亲有莘氏的地望在曹州附近;曹州有山有水,给大禹出生的传说以根据;禹母的己姓是东夷族的一支;夏的祖地杞现在曹县境内。
关键词
大禹
出生
西羌
山东
Keywords
Dayu
birth
xiqiang
shandong
分类号
K20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秘的中国西羌丝绸之路
被引量:
3
13
作者
张翔里
机构
西羌文化编辑部
出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4-7,共4页
文摘
在中国四川经松潘草地至西藏出雅鲁藏布大峡谷到印度,有一条中国历史上最早唯一对外的文化、经贸窗口,这条神秘的中线商道两千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隐藏进了岁月的迷雾中而鲜为人知,它为中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时这条至关重要的商道被吐蕃占领,宋朝重新开通茶马古道而兴盛一时,新中国建立后修通了公路,汽车代替了当年的骡马,这条繁荣的商道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键词
西羌丝路
茶马古道
经济文化交流
Keywords
xiqiang
"Silk Road"
ancient trade road with tea and homes under transaction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宕昌羌人历史轨迹
被引量:
2
14
作者
杨海帆
机构
甘肃省宕昌县县志办
出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文摘
宕昌新石器时代的民族考古主要是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宕昌羌人在商周时期跟随武王灭商,为秦汉西羌的一支,汉建羌道,晋废;晋朝建立羌人政权—宕昌国,北周灭国建宕州。明清将西羌改称西番,清晚期至民国划分为藏。现代意义上的藏语实际就是古羌语的延续;羌是藏的前身。
关键词
宕昌羌
民族考古
西番即西羌
新思考
Keywords
the Dangchang Qiang
national archaeology
Xibo namely
xiqiang
new thought
分类号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禹兴西羌”说考辨
15
作者
杜美娟
刘宗迪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9,158,共12页
文摘
禹为夏祖,禹诞生地的确认关乎夏人发源地和夏文化发祥地的考订。目前,学界关于禹诞生地的观点,以“禹出四川”说呼声最高。古书记载的夏人故地皆在中原,夏墟考古则以豫西、晋南为关注焦点,均与四川相距甚远,故“禹出四川”说的真实性需要重新审视。“禹出四川”说依据是“禹兴西羌”和“禹生石纽”。详考“禹兴西羌”和“禹生石纽”两个传说生成和流变,可以证明“禹出四川”实为层累造成的传说,而非历史的事实。
关键词
禹兴西羌
禹生石纽
夏墟
Keywords
Yu the Great was born in
xiqiang
Yu the Great was born in Shiniu
Ruins of Xia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两汉对匈奴西域西羌战争战略研究
被引量:
11
16
作者
朱绍侯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2,共38页
文摘
两汉与周边各族都进行过战争,但对匈奴、西域、西羌的战争战略问题最值得研究。这是因为,匈奴、西域、西羌在反汉问题上是三位一体的,其中当然是以匈奴为主,西域、西羌则为其"右臂",故两汉王朝对三族的战争既分步骤又综合考虑。在战争中所施行的战略措施,有屯田、扩大骑兵、选将练兵、对敌分化瓦解及招抚、残酷镇压等,其中大部分战略都是成功的,唯有斩尽杀绝的战略是失败的。两汉对匈奴、西域、西羌的战争结果,拓展了疆域,加速了民族融合,开辟了丝绸之路,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两汉时期
民族战争
匈奴
西域
西羌
Keywords
the Han era
war between nationalities
the Hu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xiqiang
people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远古时代的西羌部族与关陇文化
被引量:
4
17
作者
雍际春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92,101,共12页
基金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XJA770008)
2010年陕西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宝鸡文理学院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关陇地区以老官台和大地湾为代表的前仰韶时代文化,共同催生了陕甘地区的仰韶文化,这一文化就是炎帝西羌集团的遗存。从距今6000年前后起,炎帝西羌集团一些支族开始向四方迁徙。其中,一支向东北迁往山西汾河与晋冀桑干河流域,与黄帝部族融合后又返回中原,形成炎黄集团;一支迁往西北甘青地区,与当地土著融合,产生了马家窑文化。炎帝部族留在关中故地的又与此后回流的部分炎黄族民构成姜炎部族。本文结合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对夏商时代关中的姜炎文化和先周文化、陇右的姜羌文化和羌戎文化的来源、演化,及其与关陇部族的分合流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关陇地区
炎帝西羌集团
姜炎文化
先周文化
姜羌文化
姜戎文化
Keywords
Guanlong area
the
xiqiang
nationality in Emperor Yan’s period
Jiangyan culture
pre-Zhou culture
Jiangqiang culture
Jiangrong culture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谈大禹治水及其对巴蜀地区的影响
被引量:
1
18
作者
李桂芳
马芸芸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139,157,158,共8页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禹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大禹治水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的价值体现”阶段性成果
文摘
大禹治水的史事虽见于诸多传世文献,但由于年代久远,考古资料欠缺,曾为不少学者所质疑。近年来,有关大禹治水的出土文献不断增多,研究显示,大禹治水不仅仅是历史传说,而是确有其事。在巴蜀地区,与大禹相关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古迹颇为丰富,构成了多彩鲜明的大禹文化景观。大禹治水成功,不仅推动了中国国家的形成,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前奏,而且推进了古巴蜀文明的进程,对后世巴蜀治水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大禹治水
禹兴西羌
巴蜀文化
景云碑
李冰
Keywords
King Yu combating the flood
King Yu rises from
xiqiang
water harnessing spirit
Bashu Culture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治理、边缘与交融:东汉时期羌人研究的几个问题
19
作者
段红云
机构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111,M0004,M0005,共11页
文摘
羌人是历史十分久远的族群,古代中国西部众多的民族都与羌人有一定的源流关系。二十四史中《后汉书》专为羌人立传,即《西羌传》,与东汉时期羌人的发展、汉羌关系成为中国民族关系的重点等历史背景相关。然而《后汉书·西羌传》中关于羌人“出自三苗”记述,受司马迁“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之说的影响,而该传中有关羌为“姜姓之别”的记述,实际上否定了羌源于三苗说。羌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化,由其所居青藏高原东部地理环境决定。羌人不断向外发展,特别是东、西、南向发展,对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发展和民族分布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后汉书·西羌传》
羌人
民族交融
东汉时期
Keywords
Book of the Later Han:History of the
xiqiang
Peopl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Qiang people
Qiang culture
ethnic integration
Eastern Han Period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看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性
李世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禹史传的西部底层
段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羌与西羌辨析
陈琳国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河湟”与“陇右”“河陇”“西羌”关系之考辩
金勇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汉代丝路青海道述略
李健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禹兴于西羌”补证——从考古新发现看夏蜀关系
林向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禹兴西羌”说新证
李绍明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禹生石纽简论
谭继和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西羌鼻祖“劓女”考
薛生海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猴祖崇拜:夏国号本义新解
黄杨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青海西羌部落衰败原因探析
王友富
《青海民族研究》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大禹出生山东考
李沣
《菏泽学院学报》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神秘的中国西羌丝绸之路
张翔里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宕昌羌人历史轨迹
杨海帆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禹兴西羌”说考辨
杜美娟
刘宗迪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16
两汉对匈奴西域西羌战争战略研究
朱绍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1
原文传递
17
远古时代的西羌部族与关陇文化
雍际春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原文传递
18
浅谈大禹治水及其对巴蜀地区的影响
李桂芳
马芸芸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
1
原文传递
19
治理、边缘与交融:东汉时期羌人研究的几个问题
段红云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