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on the Xisha Archipelago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6年第6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on the xisha archipelago
下载PDF
Post-Rifting Magmatism and the Drowned Reefs in the Xisha Archipelago Domain 被引量:6
2
作者 WANG Hongli ZHAO Qiang +2 位作者 WU Shiguo WANG Dawei WANG Bi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95-208,共14页
Fourteen isolated drowned reefs have been identified around the Xisha Uplift by multibeam and seismic data. The drowning processes of these reef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stages, which correspond to three d... Fourteen isolated drowned reefs have been identified around the Xisha Uplift by multibeam and seismic data. The drowning processes of these reef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stages, which correspond to three different accelerated tectonic subsidence periods. The drowning of the Xisha reefs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tectonic subsidence and sea level fluctuations, and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had to remain above 0.2 mm yr^(-1 )for a long time. Three abrupt accelerated tectonic subsidence events that occurred in the late Miocene, Pliocene and early Quaternary in the Xisha Uplift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hermal subsidence processes after three stages of post-rifting magmatism. The magmatism of the middle Miocene and the following thermal subsidence resulted in the drowning of reefs in the northwestern Xisha uplift(Zone A). During the early Pliocene, massive magmatic intrusion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occurred in the Xisha Uplift. Then, the subsequent thermal subsidence started the drowning process of reefs in the north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of the Xisha Uplift(Zone B and C). During the early Quaternary, large-scale magmatism also occurred in the Xisha Uplift. The subsequent thermal subsidence resulted in a new rapid tectonic subsidence, which caused the reefs in the southern and southeastern regions of the Xisha Uplift to drown(Zone D and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MATISM tectonic SUBSIDENCE drowned REEF xisha archipelago
下载PDF
越南建构的南海历史地名叙事及其存在的逻辑问题
3
作者 邬志野 《南洋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20,共17页
在中越之间关于南海的争议中,越南方面找到诸多历史资料来支撑其主张。这些史料中的地名繁杂而混乱,但却被罗织成相互关联的地名关系。这种历史叙述看似系统而完整,但其各个节点却缺乏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逻辑。以越南发行的白皮书为线索... 在中越之间关于南海的争议中,越南方面找到诸多历史资料来支撑其主张。这些史料中的地名繁杂而混乱,但却被罗织成相互关联的地名关系。这种历史叙述看似系统而完整,但其各个节点却缺乏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逻辑。以越南发行的白皮书为线索,可以找到越南建构南海历史叙述的主要依据。详细考察这些越南和西方文献中相关地名之间的关系,即可进一步发现越南南海主张中的历史地名叙事逻辑及其问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 中越争端
下载PDF
西沙群岛生态环境报告 被引量:31
4
作者 孙立广 赵三平 +4 位作者 刘晓东 谢周清 尹雪斌 刘克新 吴小红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4,F004,共7页
2003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沙科考队在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和海军的支持下,对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石岛、琛航岛、广金岛、中建岛、珊瑚岛、金银岛、东岛共8个岛屿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野外考察和采样。考察队员们从空中从海上欣赏了祖国... 2003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沙科考队在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和海军的支持下,对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石岛、琛航岛、广金岛、中建岛、珊瑚岛、金银岛、东岛共8个岛屿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野外考察和采样。考察队员们从空中从海上欣赏了祖国南海的明珠,近距离探访了宝岛的生态环境,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采集了水、岩、土、气和生物样品。考察的目的在于调查西沙群岛若干鸟岛的鸟类种群和生态,并以此为背景,应用地球化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鸟粪沉积层的生态环境记录;在历史对比的基础上探讨几千年来鸟类聚散对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的响应;拓宽鸟类生态学家对红脚鲣鸟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保护该种群;为研究全球变化及其区域生态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生态环境 鸟类 种群 红脚鲣鸟 野牛
下载PDF
西沙群岛东岛小军舰鸟繁殖种群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垒 张苏芳 +1 位作者 史洪泉 刘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7-461,共5页
20 0 3年 3~ 4月对西沙群岛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考察 ,在西沙群岛的东岛发现小军舰鸟 (Fregatami nor)繁殖 ,为迄今所知该种在我国仅有的繁殖记录。野外观察共发现 7个巢 ,其中 5个巢中途毁损 ,另见幼鸟13只 ,非繁殖雄性个体 2只。还观察... 20 0 3年 3~ 4月对西沙群岛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考察 ,在西沙群岛的东岛发现小军舰鸟 (Fregatami nor)繁殖 ,为迄今所知该种在我国仅有的繁殖记录。野外观察共发现 7个巢 ,其中 5个巢中途毁损 ,另见幼鸟13只 ,非繁殖雄性个体 2只。还观察到小军舰鸟与红脚鲣鸟相互影响的负面行为 ,如抢食、窃巢材等。调查结果显示 ,西沙群岛小军舰鸟分布范围现已缩小 ,而且种群数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军舰鸟 种群数量 繁殖 西沙群岛东岛
下载PDF
过去1300年南海东岛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晓东 孙立广 +3 位作者 汪建君 赵三平 刘克新 吴小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09-1016,共8页
东岛牛塘为目前在西沙群岛少见的淡水型湖泊,其中保存完好的粪土沉积物记录了距今1 300年来东岛生态环境演化历史.对DY4粪土沉积柱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 400 AD前,东岛海鸟数量较多,牛塘湖岸周围植被生长较为繁盛,而在1 400~1 850 AD期间... 东岛牛塘为目前在西沙群岛少见的淡水型湖泊,其中保存完好的粪土沉积物记录了距今1 300年来东岛生态环境演化历史.对DY4粪土沉积柱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 400 AD前,东岛海鸟数量较多,牛塘湖岸周围植被生长较为繁盛,而在1 400~1 850 AD期间,东岛海鸟数量和植被生长都处于低谷.通过综合对比研究区、中国乃至北半球降雨量、温度变化记录,发现1 400 AD前岛屿生物量较高的时期对应于暖干的中世纪温暖期,而低生物量时期与凉湿的小冰期一致,证明南海热带孤立岛屿生态系统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响应非常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东岛 湖泊沉积物 生物量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西沙群岛之东岛“野牛”及其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高腾云 吕超 +1 位作者 傅彤 廉红霞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通过对西沙群岛之东岛的地理与生态环境、"野牛"的起源说、"野牛"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现状的介绍,以期引起人们对东岛"野牛"品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视。基于对东岛"野牛"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培... 通过对西沙群岛之东岛的地理与生态环境、"野牛"的起源说、"野牛"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现状的介绍,以期引起人们对东岛"野牛"品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视。基于对东岛"野牛"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培育矮小型肉牛品种、黄牛野化及近交等论点,供学术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东岛 野牛
下载PDF
晚清政府对西沙群岛资源的开发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渊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9-63,共5页
晚清时期,西沙群岛丰富的自然资源、军事上的战略枢纽地位引起了西方列强的觊觎。为了捍卫国土主权,晚清政府派员实地勘察了西沙群岛的人文环境和自然资源,并采取措施加强西沙群岛的开发建设。
关键词 晚清政府 西沙群岛 西方列强 开发建设
下载PDF
西沙群岛造礁石珊瑚主要疾病调查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志雄 周永灿 +2 位作者 柯韶文 王世锋 谢珍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5-204,共10页
记录了2010年5—10月及2011年4—8月在西沙群岛海域开展珊瑚疾病调查的结果,发现普哥滨珊瑚(Porites pukoensis)、扁枝滨珊瑚(Porites andrewsi)、蔷薇珊瑚(Montipora spp.)、杯形珊瑚(Pocilloporaspp.)、鹿角珊瑚(Acroporaspp.)、菊花... 记录了2010年5—10月及2011年4—8月在西沙群岛海域开展珊瑚疾病调查的结果,发现普哥滨珊瑚(Porites pukoensis)、扁枝滨珊瑚(Porites andrewsi)、蔷薇珊瑚(Montipora spp.)、杯形珊瑚(Pocilloporaspp.)、鹿角珊瑚(Acroporaspp.)、菊花珊瑚(Goniastreaspp.)、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和滨珊瑚(Porites spp.)等共14种珊瑚主要出现了白化、白斑病、黑化、黄色炎症样病症、粉红颗粒状综合症等9种不同症状的疾病,目前该海域为珊瑚疾病的频发区。其中,普哥滨珊瑚的黄色炎症样病症和扁枝滨珊瑚的白化最为常见。普哥滨珊瑚黄色炎症样病症主要出现在永兴岛附近海区,患病部位存在大量黄色脓样分泌物,患病部位水螅体生长正常、萎缩或缺失,有时骨骼部分缺失,患病部位面积一般为0.02~12.00cm2;该疾病由机械损伤或其他原因引起,因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一般在2~3个月可以恢复,其中小面积伤口的黄色物质可在10~20d内消失、伤口基本恢复正常,而其他原因产生的黄色物质需1~3个月才能消失,有的甚至在观察期内无明显变化。扁枝滨珊瑚的白化出现在七连屿一带的扁枝滨珊瑚分布区,该病存在整枝完全白化、局部大面积白化、散布白色斑点3种情况,白化部位水螅体缺失。本文为我国西沙海域珊瑚疾病的首次报道,可为今后开展西沙珊瑚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珊瑚 疾病
下载PDF
西沙赵述岛和北岛海鸟遗迹^(14)C年代模型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晋军 徐利强 +2 位作者 吴礼彬 刘晓东 陈林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28-37,共10页
对采自西沙赵述岛和北岛的沉积剖面ZS2、BD1进行分析,两个剖面具有十分相似的物源组成和岩性变化。通过测定剖面中海鸟残体的^(14)C年龄,运用传统方法以及Clam和Bacon程序建立了ZS2和BD1沉积剖面的年龄-深度模型。对比年龄-深度模型发现... 对采自西沙赵述岛和北岛的沉积剖面ZS2、BD1进行分析,两个剖面具有十分相似的物源组成和岩性变化。通过测定剖面中海鸟残体的^(14)C年龄,运用传统方法以及Clam和Bacon程序建立了ZS2和BD1沉积剖面的年龄-深度模型。对比年龄-深度模型发现,Bacon程序运用MCMC作为迭代算法,排除异常数据影响,拟合得到的曲线单调相比较于Clam年龄模型显得更为合理。所建立的年代学模型为后期的气候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基础。根据Bacon程序所构建的年龄-深度模型结果,我们发现近千年来ZS2和BD1剖面处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86 mm?a^(-1)和1.26 mm?a^(-1)。采样点的沉积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岛屿的垂向生长速率,均低于当前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速率。同时,鸟骨的^(14)C年龄也揭示了赵述岛海鸟活动时间应不晚于AD 1172—1290,而海鸟开始在北岛活动的时间则不晚于AD 984—1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定年 海鸟遗迹 沉积速率 赵述岛 北岛 西沙群岛
下载PDF
开展南海碳酸盐岩台地大洋钻探的建议:揭示台地演化的控制因素与淹没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时国 秦永鹏 +1 位作者 马永生 田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09-2821,共13页
南海发育大量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它们是南海古构造、古气候和古海洋演变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石油天然气的重要储层。虽然前人对这些碳酸盐岩台地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仍未能建立南海现代碳酸盐岩台地的三维结构和高分辨率层... 南海发育大量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它们是南海古构造、古气候和古海洋演变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石油天然气的重要储层。虽然前人对这些碳酸盐岩台地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仍未能建立南海现代碳酸盐岩台地的三维结构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关于台地发育演化的控制因素与淹没机制也存在争议。因此,亟需开展南海碳酸盐岩台地大洋钻探。南海北部西沙海域发育大量的现代碳酸盐岩台地,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靶区。本文建议选择宣德和北礁这两个典型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在台地潟湖、边缘、斜坡和深水盆地开展钻探,建立碳酸盐岩台地的高精度年代框架,精细刻画台地内部以及周边的沉积体系,明确南海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形成、生长和淹没的历史,建立台地沉积与演化模式,揭示南海碳酸盐岩台地演化的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南海古构造、古海洋与古气候环境重建,并与全球其他碳酸盐岩台地进行对比,分析异同点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科学钻探 碳酸盐岩台地 淹没机制 西沙群岛 南海
下载PDF
新碳、老碳对^(14)C 年龄的影响及石岛沙丘岩的可能实际年龄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启浩 冯炎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A12期286-294,共9页
本文探讨了老碳和新碳导致西沙石岛沙丘岩复杂的^(14)C 年龄结构,以及造成沙丘岩具逆层序沉积的可能解释模式。并根据石岛沙丘岩在海退期间沉积和成岩的观点,结合南海北部沿岩晚更新世晚期海岸的实际时间,以及沙丘岩底部下伏的最年青的... 本文探讨了老碳和新碳导致西沙石岛沙丘岩复杂的^(14)C 年龄结构,以及造成沙丘岩具逆层序沉积的可能解释模式。并根据石岛沙丘岩在海退期间沉积和成岩的观点,结合南海北部沿岩晚更新世晚期海岸的实际时间,以及沙丘岩底部下伏的最年青的原生珊瑚礁年龄等,推断石岛沙丘岩形成的时间大约是在18500a,B.P.以近的晚更新世晚期的最未冰期海退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年龄 石岛沙丘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