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20年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叶面积指数数据集
1
作者 赵蓉 陈辉 +3 位作者 胡源 邓云 袁盛东 林露湘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270-277,共8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通常被定义为植被叶、茎、花、果等组分的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是生态系统碳循环、水文和气候等模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参数,已被广泛应用于森林监测、植被评价和农作物产量预估等。LAI可较好反映森...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通常被定义为植被叶、茎、花、果等组分的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是生态系统碳循环、水文和气候等模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参数,已被广泛应用于森林监测、植被评价和农作物产量预估等。LAI可较好反映森林生长状况,是评价森林健康的良好指标,其不仅影响森林的碳吸收,而且能够通过改变感热与潜热通量比例,直接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版纳站)作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络(CRERN)成员,严格按照《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指标与规范》进行监测,获得的数据按照《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数据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进行严格数据控制。本数据集整合版纳站5个长期监测样地2010–2020年森林植物群落乔、灌、草各层叶面积指数数据,以期为研究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森林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满印度野牛生境利用初探
2
作者 张忠员 张潞 +3 位作者 王云飞 召玉龙 甘忠莉 马驰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2期93-96,共4页
印度野牛是一种濒危的大型哺乳动物,其全球种群在过去的100年内发生了显著的下降,分布区也发生了剧烈的缩减。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是印度野牛现存种群的主要分布区。由于历史上遭受过较强的捕猎和栖息地破坏,该物种保护面临严峻危机。... 印度野牛是一种濒危的大型哺乳动物,其全球种群在过去的100年内发生了显著的下降,分布区也发生了剧烈的缩减。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是印度野牛现存种群的主要分布区。由于历史上遭受过较强的捕猎和栖息地破坏,该物种保护面临严峻危机。为了解该地印度野牛的生境利用特征,为该种群的保护提供一定依据,2014年7月—2015年11月,对西双版纳勐满地区的一个印度野牛群体开展了野外监测,通过收集到的野牛群位点统计了其家域面积,分析了海拔、植被和地形对其生境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印度野牛利用的家域面积为10~20 km2,利用的海拔范围为1 299~1 848 m,偏好森林覆盖率高且平坦的区域,在迁移时可能会利用平坦但森林覆盖率较低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野牛 生境利用 家域面积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2013-2022年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耐药性分析
3
作者 刘伟 李婷婷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0期12-15,I0004,共5页
目的:分析2013–2022年西双版纳地区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临床送检尿液、痰液、血液和分泌物等分离的5117株菌株,对肺炎克雷伯菌分布情况、耐药性进行回顾分... 目的:分析2013–2022年西双版纳地区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临床送检尿液、痰液、血液和分泌物等分离的5117株菌株,对肺炎克雷伯菌分布情况、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5117株,检出比重最多的标本类型是痰液,共3886株,占比75.90%,伤口分泌物、尿液、血液、脓液、关节腔积液中的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耐药性方面,2013–2016年间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逐年升高,2017年有所降低,2018–2020年耐药性逐渐升高,且其2018–2020年的耐药性均高于2017年,2021年下降,2022年又升高。从2013–2019年,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基本呈逐渐升高趋势,2020年,氨曲南耐药性开始下降。2013–2018年间头孢吡肟耐药率逐年升高,2019–2022年与2018年相比耐药率有所下降。耐药率最低药物为替加环素,其次为阿米卡星。结论:2013–2022年期间,西双版纳地区的肺炎克雷伯菌导致呼吸道以外的感染呈现逐年增多趋势,耐药现象较严重但2019–2022年有所好转。临床应继续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管,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西双版纳地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欧晓昆 金振洲 +2 位作者 彭明春 方波 房俊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8-19,共12页
对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类型进行了划分 ,包括人工和自然群落 ,共有7个大类、1 5个群系、2 4个群落类型分布 .对每个类型的主要组成种类、生态特征和分布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取植被图并获得了各种植被... 对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类型进行了划分 ,包括人工和自然群落 ,共有7个大类、1 5个群系、2 4个群落类型分布 .对每个类型的主要组成种类、生态特征和分布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取植被图并获得了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面积和分布格局特征 ,这一地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分布面积和所占比例最大 ,达总面积的 41 .2 6 % ;而热带雨林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 1 0 % .依据地形、海拔、气候和现状植被分布的规律 ,在获得景观类型图的基础上 ,得到了可以反映这一地区在完全自然条件下植被可能分布的状况的还原植被图 ,为保护区的发展和植被的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 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生态特性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双版纳茶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吉文娟 张利才 +1 位作者 张加云 杨晓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88-2993,共6页
利用西双版纳州3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州茶树不同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10.0℃积温、<0℃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景洪、勐... 利用西双版纳州3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州茶树不同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10.0℃积温、<0℃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和勐腊3个茶区近53年各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和积温普遍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相对湿度普遍呈显著的下降趋势,降水量普遍变化趋势不明显,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各茶区不同,勐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景洪和勐海变化趋势不明显;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对该区茶树的发育期进程、鲜叶理化成分的含量、病虫害的发生及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会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西双版纳 茶区 资源
下载PDF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评估 被引量:15
6
作者 景兆鹏 马友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93,共7页
西双版纳地区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近年来该地区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根据2001年、2005年、2009年的Landsat7 ETM影像的分类结果,并结合此3年的MODIS17A3的NPP产品数据和西双版纳州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对西双版纳地... 西双版纳地区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近年来该地区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根据2001年、2005年、2009年的Landsat7 ETM影像的分类结果,并结合此3年的MODIS17A3的NPP产品数据和西双版纳州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对西双版纳地区生态系统价值进行评估,试图了解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和特点,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1年、2005年和2009年西双版纳州生态系统功能价值分别为1 221.44、1 100.64和1 066.32亿元;涵养水源功能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在降低,供给服务和美学与旅游的价值在增加;有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逐年降低,而橡胶林和农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增加;西双版纳生态系统价值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导致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限制有林地的开发是维持生态系统价值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净初级生产力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西双版纳
下载PDF
普洱、西双版纳地区的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毛燕 郑定昌 +1 位作者 李正光 卢吉高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8-493,共6页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对2008年普洱、西双版纳区域内6个台站接收到的远震数据进行反演,得到该研究区域内台站下方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景谷、思茅台下方的莫霍面深度在36km左右,区域南部的孟连、澜沧、勐腊台下方的地壳厚度有轻微变薄现象,...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对2008年普洱、西双版纳区域内6个台站接收到的远震数据进行反演,得到该研究区域内台站下方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景谷、思茅台下方的莫霍面深度在36km左右,区域南部的孟连、澜沧、勐腊台下方的地壳厚度有轻微变薄现象,为32km,景洪台下方地壳厚度最薄,仅为3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速度结构 普洱 西双版纳地区
下载PDF
基于HJ-1CCD遥感影像的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区提取 被引量:18
8
作者 余凌翔 朱勇 +3 位作者 鲁韦坤 黎小清 赵泽 李春丽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3-497,共5页
利用橡胶林第一蓬叶变色-稳定期环境遥感影像作为遥感信息源,根据橡胶林这一时期特有的影像特征,通过监督分类方法实现对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分布区信息的提取,解决了监督分类时树龄、品种和耕作制度造成的光谱差异问题;监督分类前利用NDV... 利用橡胶林第一蓬叶变色-稳定期环境遥感影像作为遥感信息源,根据橡胶林这一时期特有的影像特征,通过监督分类方法实现对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分布区信息的提取,解决了监督分类时树龄、品种和耕作制度造成的光谱差异问题;监督分类前利用NDVI阈值对非提取目标进行剔除,有效减少了分类数和工作量。分析表明,本次提取精度达到97.6%,较好地反映了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分布情况,同时对国产卫星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橡胶 种植区 第一蓬叶变色-稳定期
下载PDF
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60
9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杨小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9-505,共7页
用西双版纳6个气象站40余年观测资料,探讨中国内陆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体上呈逐年增暖的趋势,其中平均气温上升率0.016 5~0.033 4℃/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率0.00... 用西双版纳6个气象站40余年观测资料,探讨中国内陆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体上呈逐年增暖的趋势,其中平均气温上升率0.016 5~0.033 4℃/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率0.008 6~0.038 7℃/a,平均最高气温上升率-0.001 4~0.018 6℃/a;降水长期变化特征则较复杂,规律不如气温明显,但总体趋势减少,年降水量变化主要决定于雨季降水量变化;相对湿度呈现逐年降低趋势。说明该地区气候向干热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变化趋势 区域气候 内陆热带地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采矿区植被恢复中的树种选择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德军 罗勇 +4 位作者 邱琼 陈勇 钟萍 段宗亮 张快富 《贵州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4-9,共6页
为了在西双版纳采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提供适宜的树种,在景洪市的采矿区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树种20余种,通过3年的栽培研究发现:银合欢、降香黄檀、高阿丁枫等部分树种非常适宜采矿区的立地条件,生长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植被恢复效果,这... 为了在西双版纳采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提供适宜的树种,在景洪市的采矿区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树种20余种,通过3年的栽培研究发现:银合欢、降香黄檀、高阿丁枫等部分树种非常适宜采矿区的立地条件,生长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植被恢复效果,这部分树种可在今后的采矿区植被恢复中采用,而羯布罗香、望天树、白木香等一部分树种不适宜这类立地条件,表现出生长不良甚至全部死亡,说明这部分树种不适宜在采矿区的植被恢复中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采矿区 植被恢复 树种选择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藤枣分布及保护状况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建伟 杨鸿培 郭贤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8期119-120,134,共3页
采取查询文献、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地区的藤枣进行调查,结果为共在6个地点发现6个种群32株藤枣,均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内,但未见花、果和幼苗,自然更新状况堪忧;有2个种群及生境受到严重干扰和威胁;3个种群的生境有轻微... 采取查询文献、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地区的藤枣进行调查,结果为共在6个地点发现6个种群32株藤枣,均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内,但未见花、果和幼苗,自然更新状况堪忧;有2个种群及生境受到严重干扰和威胁;3个种群的生境有轻微人为活动,干扰和威胁轻;1个种群无人为活动,无干扰和威胁。建议对西双版纳地区的藤枣进行迁地或就地保护,建立重点保护区域,持续开展调查,对生物学特性和生境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枣 西双版纳 自然保护区 濒危物种 极小种群物种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热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增加 马友鑫 杨永宏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4年第6期42-47,共6页
利用Landsat TM/ETM+数据的热红外波段,通过单通道算法,反演了中国热带西双版纳地区的地表温度,并对西双版纳地表温度演变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期间,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发生了剧烈变化,有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旱地、灌木... 利用Landsat TM/ETM+数据的热红外波段,通过单通道算法,反演了中国热带西双版纳地区的地表温度,并对西双版纳地表温度演变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期间,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发生了剧烈变化,有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旱地、灌木林、茶园与橡胶园面积不断增加;(2)旱地、荒草地、茶园、建设用地的地表真实温度的平均值较高,水体和有林地的平均温度较低;(3)旱地、灌木林、有林地、荒草地和橡胶园对区域的热效应贡献较大,水体、水浇地、建设用地、滩涂和水体的热效应贡献较小;有林地的热单元权重有不断减少的趋势,灌木林与旱地的热单元权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4)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的剧烈变化改变了区域地表温度的分布格局,最终可能会导致地方气候变化。需要进一步开展西双版纳地区LUCC—气候—生态系统耦合研究,深入研究区域LUCC特别是橡胶园的时空变化过程及其气候/生态效应、气候变化与LUCC过程的互馈机制,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 气候变化 地表温度 热带地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与对策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庆雷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8-32,共5页
旅游循环经济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资源与环境保护、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考虑生态系统的特点、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旅游资源类型、产业结构等因素,重视民族生态文... 旅游循环经济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资源与环境保护、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考虑生态系统的特点、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旅游资源类型、产业结构等因素,重视民族生态文化作用的发挥、跨境生态安全与国际交流合作,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特色旅游品牌建设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旅游循环经济 西双版纳 民族生态文化 国际合作
下载PDF
云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研究(1950-2010)——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14
作者 章立明 张洁 张晓琼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0-86,共7页
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关注西双版纳如何实现现代化的过程,目的在于揭示云南省乃至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规律。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借用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理论来衡量西双版纳的现代化程度;第二,结合傣族、... 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关注西双版纳如何实现现代化的过程,目的在于揭示云南省乃至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规律。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借用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理论来衡量西双版纳的现代化程度;第二,结合傣族、哈尼族和布朗族三个村寨的田野调查资料,比较不同地区民族村寨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第三,西双版纳应该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有利机遇,实现现代化并最终完成自己的社会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空间竞争区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以云南省德宏州、西双版纳州为例
15
作者 吴映梅 沈琼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65-68,共4页
本文以经济上存在着明显空间竞争区的云南德宏州、西双版纳州为例,针对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区域经济发展道路雷同的问题,对比分析两地州经济行为的空间移动特征、区位效益“屏蔽”现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在市场竞争体制下,民族经... 本文以经济上存在着明显空间竞争区的云南德宏州、西双版纳州为例,针对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区域经济发展道路雷同的问题,对比分析两地州经济行为的空间移动特征、区位效益“屏蔽”现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在市场竞争体制下,民族经济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州 西双版纳州 空间竞争区 效益屏蔽 发展模式
下载PDF
西双版纳保护植物特征研究
16
作者 欧晓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65-70,共6页
经过重新统计和分析 ,确定了西双版纳地区一共分布有国家级 ( 60种 )和省级( 4 1种 )保护植物 1 0 1种 ,对它们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主要研究了种类及数量特征、分布特征 ,包括其分布的海拔、植被、区域特征和保护价值等 ,并且就... 经过重新统计和分析 ,确定了西双版纳地区一共分布有国家级 ( 60种 )和省级( 4 1种 )保护植物 1 0 1种 ,对它们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主要研究了种类及数量特征、分布特征 ,包括其分布的海拔、植被、区域特征和保护价值等 ,并且就西双版纳地区保护植物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保护植物 热带地区
下载PDF
中老跨边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初探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利繁 李泽君 +2 位作者 罗爱东 张忠员 杨丽琼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中老两国边境山水相连,民族同根,文化同源,两国边境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完好,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2006年建立了"尚勇—南木哈跨境联合保护区域",中老保护区管理部门双方积极探索和完善跨境保护机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共同制... 中老两国边境山水相连,民族同根,文化同源,两国边境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完好,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2006年建立了"尚勇—南木哈跨境联合保护区域",中老保护区管理部门双方积极探索和完善跨境保护机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共同制定了信息共享、联合保护、打击犯罪等长效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跨边境区域 生物多样性 联合保护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老挝南木哈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坝区独生古树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东莉 杨正斌 宋志勇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4期207-212,共6页
基于实地调查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西双版纳坝区独生古树上野生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坝区独生古树上野生附生兰科植物共计30属59种,占研究区同海拔段(500~1 220 m)已知野生附生兰科植物种数(228... 基于实地调查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西双版纳坝区独生古树上野生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坝区独生古树上野生附生兰科植物共计30属59种,占研究区同海拔段(500~1 220 m)已知野生附生兰科植物种数(228种)的25.9%,其中12种(20.3%)属中国红色名录濒危等级。CCA分析结果显示,7个环境因子对坝区独生古树的附生兰物种组成的总效应和净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按照净效应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海拔、距居民区距离、年均降雨量、年均温、距天然林块距离、胸径、树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古树 附生兰科植物 物种多样性 典范对应分析(CCA) 环境因子 西双版纳坝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垦区国有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德林 胡道明 许友明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72-76,共5页
本文概述了西双版纳垦区国有天然橡胶产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发展现状,分析农垦改革体制融入地方,全面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取得的成果及橡胶资源管理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垦区国有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 西双版纳垦区 天然橡胶 产业发展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地质构造解译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官兵 《地质学刊》 CAS 2019年第3期460-468,共9页
西双版纳地区地处云南横断山系纵谷南段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常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地形复杂,出露地质信息少,给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有效获取该地区更多的地质信息,配合使用Landsat 8 OLI、SPOT 6、Sentinel-1A雷达... 西双版纳地区地处云南横断山系纵谷南段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常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地形复杂,出露地质信息少,给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有效获取该地区更多的地质信息,配合使用Landsat 8 OLI、SPOT 6、Sentinel-1A雷达遥感数据和高程数据等多源数据,基于建立的解译标志,提取区内地质构造信息,大至宏观上的大地构造背景信息、小至露头尺度构造信息,并详细分析区内各类型线性断裂构造的遥感影像特征与地质意义。提取的构造结果表明,原地质构造与解译构造吻合度较高,同时新解译出大量的线性构造。研究成果为完善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轮廓与特征认识提供了丰富的遥感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解译 多源遥感数据 热带雨林区 云南西双版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