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区域尺度下生境类型和环境因子对直翅目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卫强 张翔 +2 位作者 高舒桐 李巧 陈又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5,共9页
于2019年8月和10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西双版纳直翅目昆虫进行采集,分析不同生境类型以及环境因子对直翅目昆虫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采获直翅目昆虫1 624头,属于21科62属169种。在西双版纳州级尺度上,物种丰富度高于县... 于2019年8月和10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西双版纳直翅目昆虫进行采集,分析不同生境类型以及环境因子对直翅目昆虫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采获直翅目昆虫1 624头,属于21科62属169种。在西双版纳州级尺度上,物种丰富度高于县域尺度。在不同的生境中,在西双版纳州级尺度上,直翅目昆虫的物种丰富度(P<0.05)和Chao-1估计值(P<0.05)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县域尺度上,物种丰富度、物种多度和Chao-1估计值没有特定的规律;群落结构相似性的分析显示:在西双版纳州级尺度上,直翅目昆虫群落结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在县域尺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直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不仅受到生境类型(P<0.01)的影响,而且温度、海拔和生境质量对直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均有影响。综上所述,在变动区域尺度上,生境类型和环境因子变化的相互作用能更好地解释对西双版纳直翅目昆虫多样性的影响,而温度、海拔和生境质量是维持直翅目昆虫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尺度 西双版纳 多样性 环境因子 直翅目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
2
作者 依丹丹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9期236-239,共4页
对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评价指标权重通过熵值法确定,构建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就两者耦合协调度开展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0年... 对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评价指标权重通过熵值法确定,构建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就两者耦合协调度开展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生态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均呈综合指数呈波动式上升,但是生态旅游产业系统综合指数高于区域发展指数;伴随着云南省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两者综合指数于2018年首次出现交叉;2019年,区域发展系统综合指数开始高于生态旅游产业系统综合指数,两者耦合协调度达到0.9559,说明经过近年来协调发展,在呈波动上升中实现了从区域发展滞后中度衰退期向生态旅游滞后高度协调期的过渡。综合上述情况看,2013-2022年,云南省区域发展水平总体上滞后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生态旅游对区域发展起到一定补充效应,而随着近年来云南省经济高速发展,也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生互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产业 区域发展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基于HJ-1CCD遥感影像的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区提取 被引量:18
3
作者 余凌翔 朱勇 +3 位作者 鲁韦坤 黎小清 赵泽 李春丽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3-497,共5页
利用橡胶林第一蓬叶变色-稳定期环境遥感影像作为遥感信息源,根据橡胶林这一时期特有的影像特征,通过监督分类方法实现对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分布区信息的提取,解决了监督分类时树龄、品种和耕作制度造成的光谱差异问题;监督分类前利用NDV... 利用橡胶林第一蓬叶变色-稳定期环境遥感影像作为遥感信息源,根据橡胶林这一时期特有的影像特征,通过监督分类方法实现对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分布区信息的提取,解决了监督分类时树龄、品种和耕作制度造成的光谱差异问题;监督分类前利用NDVI阈值对非提取目标进行剔除,有效减少了分类数和工作量。分析表明,本次提取精度达到97.6%,较好地反映了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分布情况,同时对国产卫星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橡胶 种植区 第一蓬叶变色-稳定期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甲壳动物分布及区系特点(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总纲) 被引量:7
4
作者 戴爱云 蔡奕雄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20-26,共7页
根据以往多年及近期对西双版纳甲壳动物包括介形类、枝角类、挠足类、陆生等足类、虾类、蟹类等的研究结果,将其种类组成、地理分布及区系特点予以分析探讨,指明该地区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应归入南亚-东南亚亚区中的印支-巽他分... 根据以往多年及近期对西双版纳甲壳动物包括介形类、枝角类、挠足类、陆生等足类、虾类、蟹类等的研究结果,将其种类组成、地理分布及区系特点予以分析探讨,指明该地区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应归入南亚-东南亚亚区中的印支-巽他分区,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应为一个独立的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动物 西双版纳 种类组成 分布 区系特点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的陆生等足类(甲壳亚门:等足目:潮虫亚目)(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戴爱云 蔡奕雄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28-150,共23页
本文记述西双版纳地区陆生等足类17种,包括7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种类名录如下。喜阴虫科Philoscidae叶肢缅甸虫BurmoniscuslobatusKwon&Taiti,1993,勐仑... 本文记述西双版纳地区陆生等足类17种,包括7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种类名录如下。喜阴虫科Philoscidae叶肢缅甸虫BurmoniscuslobatusKwon&Taiti,1993,勐仑缅甸虫,新种Burmoniscusmenglunensissp.nov.,版纳缅甸虫,新种Burmoniscusbannicussp.nov.,易武缅甸虫,新种Burmoniscusyiwuensissp.nov.。气肢虫科Trachelipidae巽他船形虫Nagurussundaicus(Dolfus,1898),矮小船形虫Nagurusnanus(BuddeLund,1908),白肢船形虫Naguruspalidipennis(Dolfus,1898),城子船形虫,新种Naguruschengzicussp.nov.。鼠妇虫科Porcelionidae光滑鼠妇PorceliolaevisLatreile,1804,多霜腊鼠妇Porcelionidespruinosus(Brandt,1833)。卷甲科Armadilidae古巴虫CubarismurinaBrandt,1833,勐仑球卷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动物 等足类 陆生 新种 西双版纳
下载PDF
2007年宁洱M_S6.4地震的地面运动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毛燕 胡家富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9-349,425,共11页
根据普洱、西双版纳地区6个地震观测台站在2008—2009年获取的5级以上的地震资料,利用接收函数和面波衰减系数,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域的S波速度结构和Qβ结构.基于该结构模型,采用随机振动理论方法,预测了2007年宁洱MS6.4地震发生后,在震... 根据普洱、西双版纳地区6个地震观测台站在2008—2009年获取的5级以上的地震资料,利用接收函数和面波衰减系数,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域的S波速度结构和Qβ结构.基于该结构模型,采用随机振动理论方法,预测了2007年宁洱MS6.4地震发生后,在震中距为10—300km范围内引起的地面运动,并借助获取的强震观测记录检验、评价了该预测结果.同时,将地面运动预测结果与利用回归衰减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而讨论该地震动预测方法在地面运动预测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运动预测 接收函数 面波频散 宁洱地震 普洱 西双版纳地区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森林文化考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关传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3-19,共7页
西双版纳属我国西南边地的热带雨林地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瑶等13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与森林和谐相处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产生了极具民族特色、本土特色和民间特色的森林文化传统。本文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西双版纳属我国西南边地的热带雨林地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瑶等13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与森林和谐相处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产生了极具民族特色、本土特色和民间特色的森林文化传统。本文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方面,对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文化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森林文化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下载PDF
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的特点及西双版纳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徐红罡 保继刚 周常春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年第6期58-62,73,共6页
澜湄次区域的旅游合作是由政府高层间的经济合作促成的,通过对澜湄次区域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其旅游产品出现边境游成熟、纵深游起步、水上游以分段游为主的特征,并且区域内国家之间的旅游贸易出现不对等的现象,各个旅游中心城市竞... 澜湄次区域的旅游合作是由政府高层间的经济合作促成的,通过对澜湄次区域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其旅游产品出现边境游成熟、纵深游起步、水上游以分段游为主的特征,并且区域内国家之间的旅游贸易出现不对等的现象,各个旅游中心城市竞争激烈,在各个因素中,政治环境是影响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根本性因素。区域旅游合作既给西双版纳旅游发展带来第二次飞跃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被边缘化、过境化的威胁,针对目前西双版纳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西双版纳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次区域 西双版纳 旅游合作 跨境旅游
下载PDF
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60
9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杨小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9-505,共7页
用西双版纳6个气象站40余年观测资料,探讨中国内陆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体上呈逐年增暖的趋势,其中平均气温上升率0.016 5~0.033 4℃/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率0.00... 用西双版纳6个气象站40余年观测资料,探讨中国内陆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体上呈逐年增暖的趋势,其中平均气温上升率0.016 5~0.033 4℃/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率0.008 6~0.038 7℃/a,平均最高气温上升率-0.001 4~0.018 6℃/a;降水长期变化特征则较复杂,规律不如气温明显,但总体趋势减少,年降水量变化主要决定于雨季降水量变化;相对湿度呈现逐年降低趋势。说明该地区气候向干热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变化趋势 区域气候 内陆热带地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与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廖春花 李庆雷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5期57-60,共4页
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的振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西双版纳必须意识到参与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按照积极参与、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坚持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旅游政策保障、旅... 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的振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西双版纳必须意识到参与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按照积极参与、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坚持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旅游政策保障、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人才培养、精品旅游区(点)建设、旅游线路设计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积极合作。州政府应成立旅游合作领导小组,在出台配套政策、建立合作协调机构、人才培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推进合作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澜-湄次区域 区域旅游合作 战略思路
下载PDF
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与增汇潜力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修玉 许振成 +5 位作者 王俊能 宋巍巍 秦建桥 胡习邦 张婉璐 邹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7-402,共6页
科学评估区域森林碳储量动态与增汇潜力对理解陆地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西双版纳1993—2006年间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1993—1994年间森林植被整体碳储量为60 ... 科学评估区域森林碳储量动态与增汇潜力对理解陆地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西双版纳1993—2006年间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1993—1994年间森林植被整体碳储量为60 770 378.37 t,碳汇增量表现为栎类(Quercus L.)>经济林>思茅松(Pinus kesiya)>其它阔叶>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主要森林类型的碳密度范围为15.08~74.76 t.hm-2;2005—2006年间森林植被整体碳储量为62 347 715.19 t,比1994—1993年间上升2.60%,碳汇增量均表现为其它阔叶>经济林>栎类>思茅松>桤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其它针叶,主要森林类型的碳密度范围为8.60~70.90 t.hm-2。(2)2005—2006年间,景洪森林植被整体碳储量为23 299 801.23 t,碳密度范围为8.78~73.35 t.hm-2;勐海森林植被整体碳储量为14 058 043.42 t,碳密度范围为7.95~59.51 t.hm-2;勐腊森林植被整体碳储量为25 050 562.32 t,碳密度范围为8.46~98.73 t.hm-2。可见,1993—2006年间,西双版纳森林植被起到了重要的碳汇功能,且其碳汇功能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森林生物量 森林碳储量 碳增汇潜力 区域碳循环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与对策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庆雷 《旅游研究》 2009年第3期33-38,共6页
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应考虑生态系统的特点、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旅游资源类型、旅游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因素,重视民族生态文化作用的发挥、跨境生态安全与国际交流合作。西双版纳应坚持生态文化驱动、环境保护为本、绿... 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应考虑生态系统的特点、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旅游资源类型、旅游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因素,重视民族生态文化作用的发挥、跨境生态安全与国际交流合作。西双版纳应坚持生态文化驱动、环境保护为本、绿色产品创新、产业耦合互动、资源整合利用、国际交流合作等战略,以6R为基本原则,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民族文化保护为核心,以环境友好型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与创新为主线,以绿色旅游企业创建为切入点,以生态型旅游村寨、环境友好型旅游小镇、绿色旅游城市建设为特色模式,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特色旅游品牌建设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旅游循环经济 西双版纳 民族生态文化 国际合作
下载PDF
西双版纳高海拔山地小气候和橡胶宜林地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桂秀 钟绍怀 《热带农业科技》 2007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对多年来西双版纳高海拔山地逆温和橡胶树试种研究资料分析,论述了以坡向为主导因素的西双版纳高海拔山地小气候和精选橡胶树宜林地的问题,为制止盲目扩种橡胶树提供依据。
关键词 橡胶树宜林地 高海拔山地小气候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国际化与产业创新路径——兼议桥头堡建设背景下西双版纳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庆雷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3-57,共5页
旅游业是边疆民族地区对外开放中的比较优势产业,对外开放持续深入为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国际化战略是边疆民族地区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产业创新是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保证。其中,旅游国际化的战略重点是出... 旅游业是边疆民族地区对外开放中的比较优势产业,对外开放持续深入为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国际化战略是边疆民族地区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产业创新是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保证。其中,旅游国际化的战略重点是出境旅游手续便利化、入境旅游产品建设、第三国客源通道建设、国际客源市场开拓、跨境旅游新通道营销等,旅游产业创新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塑造学习型组织、培育创新型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旅游业 国际化 产业创新 桥头堡战略 西双版纳
下载PDF
1987—2018年西双版纳橡胶林时空变化及其线状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翟佳豪 刘影 肖池伟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76-1385,共10页
基于1987—2018年西双版纳30 m分辨率橡胶林数据集,利用叠置、缓冲区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过去32年橡胶林沿道路、河流和边境线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1987—2018年,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在道路、河流沿线5 km... 基于1987—2018年西双版纳30 m分辨率橡胶林数据集,利用叠置、缓冲区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过去32年橡胶林沿道路、河流和边境线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1987—2018年,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在道路、河流沿线5 km以内分别增加了1874.6和1484.6 km^(2),在边境地区(国境线20 km缓冲带)增加了1393.1 km^(2)。2)从道路沿线看,受橡胶种植可达性和交通运输影响,过去32年道路5 km缓冲带内的橡胶林平均占比超过九成。3)从河流沿线看,因灌溉和水源等需求,过去32年河流沿线5 km缓冲带内橡胶林平均占比69.7%。值得注意的是,受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影响,2010年河流沿线橡胶林种植面积开始下降,沿线2 km内表现尤为显著。4)从边境地区看,西双版纳橡胶林种植呈明显趋边性特征,跨境种植频繁。过去32年边境沿线地区橡胶林平均占比55.6%,且由1987年的35.4%上升到2018年的66.2%,其中,在中缅边境的扩张面积和速率高于中老边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道路 河流 边境地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滇西南植被覆盖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胡官兵 刘舫 +2 位作者 党伟 杨坤 陈庆松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30,共7页
研究区地处我国西南热带雨林区,气候湿润多雨,土壤植被较发育、基岩出露少,给遥感地质解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热带雨林覆盖区所带来干扰因素的影响,采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雷达遥感数据和高程数据等,在常规遥感地质... 研究区地处我国西南热带雨林区,气候湿润多雨,土壤植被较发育、基岩出露少,给遥感地质解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热带雨林覆盖区所带来干扰因素的影响,采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雷达遥感数据和高程数据等,在常规遥感地质解译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植被和土壤与下伏基岩的关联性、地形地貌与地质体的关联性和人类工程活动与岩性的关联性,总结出研究区内各地质体在色调、形态、地貌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的解译标志,开展了热带雨林覆盖区遥感地质解译和地质填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为类似区域地质调查提供较可靠的遥感地质解译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覆盖区 遥感地质解译 区域地质调查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不同植被类型鸟类季节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文荣 李正玲 陈明勇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2期96-99,104,共5页
2015年1—12月,分春、夏、秋、冬4个季度对勐腊县勐仑镇分布的热带季雨林、石灰山季雨林、热带雨林次生林、人工雨林4种植被类型下的鸟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横向看,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热带雨林次生林的鸟种类最多,第三季度和第四季... 2015年1—12月,分春、夏、秋、冬4个季度对勐腊县勐仑镇分布的热带季雨林、石灰山季雨林、热带雨林次生林、人工雨林4种植被类型下的鸟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横向看,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热带雨林次生林的鸟种类最多,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热带季雨林的鸟种类最多;从纵向来看,除热带季雨林为第四季度鸟种类最多外,其余3个植被类型均是第一季度的鸟种类最多。因此,受人为干扰少的植被类型鸟的种类和数量较多,第一季度是鸟类的繁殖季节,鸟类活动较频繁,各植被类型下的鸟类被发现的也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植被类型 季节变化 鸟类多样性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
下载PDF
勐仑小镇带状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瑛瑛 马建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6期85-87,共3页
对勐仑镇(段)带状滨河绿地植物现状、现有地形及西双版纳植物资源进行调查。通过研究滨河植物景观在城镇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价值,及热带雨林植物式植物造景对旅游小镇带来的经济效益,结合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一些基本理论,提出了对勐仑小... 对勐仑镇(段)带状滨河绿地植物现状、现有地形及西双版纳植物资源进行调查。通过研究滨河植物景观在城镇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价值,及热带雨林植物式植物造景对旅游小镇带来的经济效益,结合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一些基本理论,提出了对勐仑小镇带状滨河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及配置,使勐仑小镇滨河绿化带成为一个具有"绿色生态""热带雨林""傣家风情""植物奇观"特色休闲及交往娱乐需求的良好户外活动空间,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河绿化 植物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 西双版纳
下载PDF
理想与现实——对西双版纳建筑创作的思考
19
作者 严明 《云南工业大学学报》 1992年第3期27-31,66,共6页
本文联系西双版纳的建筑创作,对当地地域文化、建筑形式创作方法和建筑创作的指导思想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创造理想而又现实的建筑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建筑 西双版纳 地域文化 创作方法 理想 现实
下载PDF
2020年西双版纳持续重霾天气成因和来源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字冉 孔震 +3 位作者 明蕊 张启悦 高婷婷 王利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2年第5期10-18,共9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环境监测站点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欧洲中心(ECMWF)提供的ERA-5逐时0.25°×0.25°再分析资料和NOAA研发的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了2020年3月29日-4月5日低纬高原的西双版纳地区持续性重度...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环境监测站点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欧洲中心(ECMWF)提供的ERA-5逐时0.25°×0.25°再分析资料和NOAA研发的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了2020年3月29日-4月5日低纬高原的西双版纳地区持续性重度霾空气污染事件的特征、气象成因和污染物颗粒主要来源。结果表明:①重度霾污染期间,AQI值及PM_(2.5)浓度值有显著日变化特征,表现为白天低、夜间高。②冷空气势力偏弱,脊前暖平流使中低层大气增温,有利于西双版纳地区大气层结的稳定,无明显水汽输送带,整个过程空气湿度较低,连续8 d重度霾污染并未出现传统上高湿的气象霾特征。稳定的大气层结和逆温层削弱了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对流交换。③受均压场控制,地面和低空风速小,较低的混合层厚度和较小的通风系数等共同作用,使得污染物颗粒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扩散受到抑制,导致污染物颗粒聚集。④各污染物浓度值与MODIS/Terra卫星反演东南亚境外火源点数有显著相关性,其中火源点个数与AQI正相关高达0.5。⑤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表明此次重霾污染过程中颗粒物的可能来源主要是缅甸马圭、曼德勒和东枝境外的输入型累积传输。西双版纳位于低纬高原地区,受地形影响,污染物积聚在景洪城区及周边澜沧江河谷地带之后,很难通过水平输送离开,这也是造成此次连续重度霾污染事件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地区 重度霾污染 气象成因 Hysplit后向轨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