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锡铁山左行逆冲断裂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根厚 冉书明 李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224-230,共7页
本文在对赛什腾 锡铁山斜冲断裂构造重点地段详细构造解析的基础上 ,结合沉积、地球物理资料对该斜冲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时代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断裂形成与区域地质背景的关系 ,提出柴达木盆地北缘的赛什腾、绿梁山、锡铁山是... 本文在对赛什腾 锡铁山斜冲断裂构造重点地段详细构造解析的基础上 ,结合沉积、地球物理资料对该斜冲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时代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断裂形成与区域地质背景的关系 ,提出柴达木盆地北缘的赛什腾、绿梁山、锡铁山是向南斜向逆覆于新第三纪沉积岩之上的无根推覆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赛什腾-锡铁山 新第三纪 斜向逆冲断裂 沉积岩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段)的构造地貌特征与晚第四纪活动速率 被引量:6
2
作者 姚生海 盖海龙 +3 位作者 殷翔 刘炜 张加庆 袁建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5-1400,共16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是控制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边界活动断裂,对其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进行研究对于理解南祁连山地区的应变分配模式以及该地区断裂向柴达木盆地内部的挤压扩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遥感解译、地质考察、开挖探槽、GPS...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是控制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边界活动断裂,对其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进行研究对于理解南祁连山地区的应变分配模式以及该地区断裂向柴达木盆地内部的挤压扩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遥感解译、地质考察、开挖探槽、GPS地形剖面测量及OSL测年等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段的遥感影像线性特征明显,存在一系列断层陡坎、断层三角面、水系扭错等地貌现象,是一条以走滑为主、逆冲为辅的全新世活动断裂。综合分析锡铁山镇西和全集河东2处不同期次洪积扇的垂直位错以及相应地貌面的年龄,并通过实测该区地貌面的水平、垂直位错数据,得到该断裂全新世晚期(3.2ka BP)以来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81~2.1mm/a,平均逆冲速率为0.33~0.38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 锡铁山 左旋走滑 走滑断裂 逆冲断裂 活动速率
下载PDF
柴北缘锡铁山早古生代HP/UHP变质作用后的构造热事件——花岗岩和片麻岩的同位素与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76
3
作者 孟繁聪 张建新 杨经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56,共12页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地区花岗岩中的结石采用单颗粒锆石U-Pb法(TIMS)测年,谐合线上数据点给出的结果为428±1Ma,代表了花岗质岩浆的形成(上侵)时代,在锆石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围岩片麻岩中的锆石采用SHRIMP进行测年,10个点的Th/...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地区花岗岩中的结石采用单颗粒锆石U-Pb法(TIMS)测年,谐合线上数据点给出的结果为428±1Ma,代表了花岗质岩浆的形成(上侵)时代,在锆石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围岩片麻岩中的锆石采用SHRIMP进行测年,10个点的Th/U比变化范围在0.01-0.08,表明锆石为变质成因,10个数据点给出的206Pb/238U表面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435±7Ma,代表变质岩的变质年龄,两类岩石的锆石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时差很小。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Ⅰ型花岗岩,它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与围岩片麻岩十分类似,表明花岗岩的源岩在成分上与围岩片麻岩相似。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TDM=1.4-1.5Ga,围岩片麻岩的TDM=1.9-2.2Ga,暗示岩浆形成时有地幔物质的添加或混染。推测是由于地幔上隆使深部地壳岩石发生了部分熔融作用,形成花岗质岩浆时添加了地幔物质。锡铁山花岗岩是早古生代碰撞后伸展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年龄 Sm—Nd同位素组成 地球化学 花岗岩 片麻岩 锡铁山 柴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