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情陶山水 意慕渔樵——摭谈《西游记》诗词中的羡隐乐逸思想
被引量:
4
1
作者
武影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3期70-74,共5页
《西游记》中存在着大量的诗词 ,尽管这些诗词的艺术水平参差不齐 ,历来不为人所重视 ,但因为包孕着丰富的内涵 ,而成为《西游记》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其中的许多诗词就共同反映了作者热爱山水自然景象、向往渔樵恬淡自由生活的羡隐乐逸...
《西游记》中存在着大量的诗词 ,尽管这些诗词的艺术水平参差不齐 ,历来不为人所重视 ,但因为包孕着丰富的内涵 ,而成为《西游记》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其中的许多诗词就共同反映了作者热爱山水自然景象、向往渔樵恬淡自由生活的羡隐乐逸思想。隐逸思想贯穿于《西游记》全书 ,与作者主观上鄙薄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有关 ,也与《西游记》题材及题材的矛盾性有着潜在的关联 ,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以来交融渗透的产物 ,并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的复杂性及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诗词
羡隐乐逸思想
时代特征
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隐逸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西游记》的人才观
2
作者
武影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54-58,共5页
《西游记》全书或直接或间接地透露出了作者的人才思想。对于统治者 ,他期望他们能够识人重才 ,礼贤纳士 ,远离谗佞 ,赏罚分明 ;对于臣子才士 ,则希望他们能够举贤进才 ,不斥异己 ,施才尽责 ,除忧安民。在人才的培养上作者也提出了一些...
《西游记》全书或直接或间接地透露出了作者的人才思想。对于统治者 ,他期望他们能够识人重才 ,礼贤纳士 ,远离谗佞 ,赏罚分明 ;对于臣子才士 ,则希望他们能够举贤进才 ,不斥异己 ,施才尽责 ,除忧安民。在人才的培养上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思想方法与手段。而社会、时代、传统及个人的诸多因素 ,使作者在《西游记》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才观既具有保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人才观
保守性
进步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述的中国神话:三个《西游记》删节译本的副文本对比分析
3
作者
陶源
顾宠龙
《翻译界》
2020年第2期26-41,共16页
十九世纪,中国经典百回名著《西游记》多次经删节译成英语。其中,三个节译本最具影响力,译者分别是李提摩太(1913)、亚瑟·威利(1942)和余国藩(2006)。基于副文本分析与叙事理论,本文探讨了三个英译本的历时性重构。研究发现,三个...
十九世纪,中国经典百回名著《西游记》多次经删节译成英语。其中,三个节译本最具影响力,译者分别是李提摩太(1913)、亚瑟·威利(1942)和余国藩(2006)。基于副文本分析与叙事理论,本文探讨了三个英译本的历时性重构。研究发现,三个译本都保留了原文的基本结构,将孙悟空作为小说主人公,但译本体裁有所不同:李提摩太将这部经典作品改成了史诗和寓言,亚瑟·威利的译本为民间故事,余国藩的译本则是宗教和寓言的融合。因此,各译本的叙事在不同的副文本元素中得以重构:李提摩太的译本是与基督教对应的天国使命,亚瑟·威利的译本是包含了宗教、历史和讽刺元素的民间故事,余国藩的译本则体现了孙悟空与唐僧的因果报应和救赎。此外,三个译本也推动了该书在西方的累积叙事,使这个展现了东方宗教色彩的猴子故事在西方社会广受欢迎。这些删节版译本为读者带来了立体的阅读感受,表明叙事重构有助于向西方读者普及中国神话和文化。因此,在西方构建这部宗教寓言的累积叙事,有利于提升中国小说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叙事重构
选择性采用
叙事累积性
《西游记》
原文传递
题名
情陶山水 意慕渔樵——摭谈《西游记》诗词中的羡隐乐逸思想
被引量:
4
1
作者
武影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3期70-74,共5页
文摘
《西游记》中存在着大量的诗词 ,尽管这些诗词的艺术水平参差不齐 ,历来不为人所重视 ,但因为包孕着丰富的内涵 ,而成为《西游记》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其中的许多诗词就共同反映了作者热爱山水自然景象、向往渔樵恬淡自由生活的羡隐乐逸思想。隐逸思想贯穿于《西游记》全书 ,与作者主观上鄙薄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有关 ,也与《西游记》题材及题材的矛盾性有着潜在的关联 ,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以来交融渗透的产物 ,并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的复杂性及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
《西游记》
诗词
羡隐乐逸思想
时代特征
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隐逸文化
Keywords
xiyou ji
poets
fisherman and woodman
mountain and water
hermit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西游记》的人才观
2
作者
武影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54-58,共5页
文摘
《西游记》全书或直接或间接地透露出了作者的人才思想。对于统治者 ,他期望他们能够识人重才 ,礼贤纳士 ,远离谗佞 ,赏罚分明 ;对于臣子才士 ,则希望他们能够举贤进才 ,不斥异己 ,施才尽责 ,除忧安民。在人才的培养上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思想方法与手段。而社会、时代、传统及个人的诸多因素 ,使作者在《西游记》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才观既具有保守性 。
关键词
西游记
人才观
保守性
进步性
Keywords
xiyou ji
the idea about persons of ability conservati ve progressive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述的中国神话:三个《西游记》删节译本的副文本对比分析
3
作者
陶源
顾宠龙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
利物浦大学
出处
《翻译界》
2020年第2期26-41,共16页
基金
supported by Chines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Fund Project Grant Number 19BYY101
the Graduates Teaching Reform Fund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文摘
十九世纪,中国经典百回名著《西游记》多次经删节译成英语。其中,三个节译本最具影响力,译者分别是李提摩太(1913)、亚瑟·威利(1942)和余国藩(2006)。基于副文本分析与叙事理论,本文探讨了三个英译本的历时性重构。研究发现,三个译本都保留了原文的基本结构,将孙悟空作为小说主人公,但译本体裁有所不同:李提摩太将这部经典作品改成了史诗和寓言,亚瑟·威利的译本为民间故事,余国藩的译本则是宗教和寓言的融合。因此,各译本的叙事在不同的副文本元素中得以重构:李提摩太的译本是与基督教对应的天国使命,亚瑟·威利的译本是包含了宗教、历史和讽刺元素的民间故事,余国藩的译本则体现了孙悟空与唐僧的因果报应和救赎。此外,三个译本也推动了该书在西方的累积叙事,使这个展现了东方宗教色彩的猴子故事在西方社会广受欢迎。这些删节版译本为读者带来了立体的阅读感受,表明叙事重构有助于向西方读者普及中国神话和文化。因此,在西方构建这部宗教寓言的累积叙事,有利于提升中国小说的地位。
关键词
副文本
叙事重构
选择性采用
叙事累积性
《西游记》
Keywords
paratext
narrative reframing
selective appropriation
narrative accrual
xiyou ji
Journey to the West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情陶山水 意慕渔樵——摭谈《西游记》诗词中的羡隐乐逸思想
武影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西游记》的人才观
武影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述的中国神话:三个《西游记》删节译本的副文本对比分析
陶源
顾宠龙
《翻译界》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