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应被“忘却”的翻译家——徐梵澄其人其译其论其述考略
1
作者 王治国 宋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37-42,共6页
文章梳理了徐梵澄在翻译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理论贡献,从其人其事、其译其作、其述其论方面归还徐先生翻译家应有的身份和地位,进而探析其翻译实践和理论对中国、西方、印度文化交流的多重影响,对推进当前翻译名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徐梵澄 翻译实践 翻译理论
下载PDF
梵澄与尼采
2
作者 詹春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6,共7页
二十世纪前期关于中国出路的思考从各个方向汇成两股合力,那就是西化与保守,尼采学说就是这西化力量的重要一支,它以个人主义和价值重估为支点,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另一种经典价值尺度,与自由、平等、科学、民主等一道共同... 二十世纪前期关于中国出路的思考从各个方向汇成两股合力,那就是西化与保守,尼采学说就是这西化力量的重要一支,它以个人主义和价值重估为支点,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另一种经典价值尺度,与自由、平等、科学、民主等一道共同承担起"五四"以来的现当代文化话语权。徐梵澄在鲁迅直接影响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首译了《苏鲁支语录》等四部尼采著作。本文从四个方面首次梳理了"文化大家"梵澄与尼采的密切联系:梵澄翻译尼采前的国际尼采热和中国学界对尼采的初步介绍;梵澄翻译尼采的具体事因,尤其是来自鲁迅的督促;梵澄对尼采学说的认识和辩护;最后亦包括梵澄所译印度哲学思想对尼采的超越。本文意在阐明梵澄所译尼采对中国思想史乃至对中国现代性转型的拓荒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澄 尼采接受 印度哲学
下载PDF
凡尘洗尽即梵澄——翻译大家徐梵澄的翻译与思考
3
作者 陈历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徐梵澄先生(1909-2000)精通中、英、德、法、梵、拉丁、希腊、印地等多种语文,精于梵汉、德汉、英汉、法汉、汉英等多语种翻译,先后翻译了尼采的《苏鲁支语录》、印度哲学典籍《五十奥义书》、《薄伽梵歌》、阿罗频多的《神圣人生论》... 徐梵澄先生(1909-2000)精通中、英、德、法、梵、拉丁、希腊、印地等多种语文,精于梵汉、德汉、英汉、法汉、汉英等多语种翻译,先后翻译了尼采的《苏鲁支语录》、印度哲学典籍《五十奥义书》、《薄伽梵歌》、阿罗频多的《神圣人生论》、中国哲学典籍《肇论》等(哲学)鸿篇巨制,贡献卓著,可谓20世纪中国罕世的翻译大家,同时又不乏精审独到的翻译思考。本文拟对先生大音希声的为学为人撮要疏解,并反思先生的寂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梵澄 《五十奥义书》 翻译大师 翻译思考
下载PDF
徐梵澄《苏鲁支语录》所引发的翻译问题争论考实
4
作者 熊飞宇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118-121,共4页
扬之水《梵澄先生》载:1940年代,围绕着徐梵澄所译尼采的《苏鲁支语录》,"战国派"悍将林同济与梵澄好友冯至之间,有过一场学术争论。经考证分析,笔者认为,徐译本自有不可磨灭的价值,但这场争论,却是捕风捉影。
关键词 《苏鲁支语录》 徐梵澄 林同济 冯至
下载PDF
徐梵澄先生《小学菁华》刍议 被引量:1
5
作者 贺佳 孙波(指导/修改)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2期33-39,200,共8页
《小学菁华》是徐梵澄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向西方介绍中国古代学术菁华之初步成果,旨在说明汉语学习之正途,即从文字学的门径引领初学者入其蹊隧.文字学亦称"语文学",古言"小学"."语文学"乃一民族之"... 《小学菁华》是徐梵澄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向西方介绍中国古代学术菁华之初步成果,旨在说明汉语学习之正途,即从文字学的门径引领初学者入其蹊隧.文字学亦称"语文学",古言"小学"."语文学"乃一民族之"纯粹的精神踪迹",尤其我们的"小学",更是指向"理解的精神".汉字以"形"为主,它的直观结构蕴含着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模式,因此,我们的文字观也可以看作是人生观,即培育内"仁"而外"礼"的具有高等知觉性的君子(大人),而这正是儒家"文教"事业的理想.徐先生又将汉字比作"文化之舟",因为它给予中华民族无限的生命.从这一实践本体的意义上可以说,我们的汉字就是"道",就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梵澄《小学菁华》文字学 汉字
下载PDF
徐梵澄先生中印比较视域下的《玄理参同》
6
作者 赵波 孙波(指导/修改)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2期27-32,200,共7页
徐梵澄先生所治之精神哲学,亦可曰玄理或形而上学,与印度圣哲室利·阿罗频多之大全瑜伽学相呼应.徐先生在译介印度韦檀多学古典与今典的过程中,携一大橛中国文化思想参与交流,以构建"心同理同"的对话平台,其代表作乃《玄... 徐梵澄先生所治之精神哲学,亦可曰玄理或形而上学,与印度圣哲室利·阿罗频多之大全瑜伽学相呼应.徐先生在译介印度韦檀多学古典与今典的过程中,携一大橛中国文化思想参与交流,以构建"心同理同"的对话平台,其代表作乃《玄理参同》.该书讨论了中、西、印先哲所关心的宇宙与人生之诸元命题,其极归端在人生转化,成为神圣性之人,即我们所说的圣人或君子.要之,这是人类一"由外转内"的精神运动,由彼此之"交易"上登至"互易"再跃至"通易",此至高境界表之为印度一术语曰"神圣之爱",即"阿难陀",而"阿难陀"寓乎于孔子之大"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梵澄《玄理参同》精神哲学 中印比较
下载PDF
徐梵澄的印度文学哲学经典汉译 被引量:3
7
作者 郁龙余 《南亚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本文介绍和评价了著名学者徐梵澄先生(1909.10.26~2000.3.6)在翻译印度文学和哲学重要典籍方面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关键词 徐梵澄 印度 文学 哲学 汉译
原文传递
徐梵澄辞章观念里的智性与诗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130,共9页
受鲁迅影响,徐梵澄在翻译实践与古典学研究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辞章理念。特别注意文章的智性与诗意,发现了古人写作的诸多隐秘。尤其是对于儒家辞章美质的发掘,给他带来了母语写作的自信。被五四学人扬弃的遗产,得到了重新审视。在各... 受鲁迅影响,徐梵澄在翻译实践与古典学研究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辞章理念。特别注意文章的智性与诗意,发现了古人写作的诸多隐秘。尤其是对于儒家辞章美质的发掘,给他带来了母语写作的自信。被五四学人扬弃的遗产,得到了重新审视。在各种语体实践里,内敛的词语有开放的气象,将古希腊、古印度与古中国的简约之语、幽玄之语、繁复之语调试出新的格式。而在与近代诗人对话里,以超越新文化语境的方式,展示出新的诗学品格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梵澄 鲁迅 古典学 辞章 诗学
原文传递
徐梵澄与印度文化
9
作者 李群 《南亚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130-142,共13页
徐梵澄在印度语言文化和宗教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印度古代典籍的译介和研究方面更是成绩斐然。在对奥义书和"圣哲"室利·阿罗频多的译介和研究方面,他是迄今为止国内成就最为突出的学者。他立足于中国文化,进行... 徐梵澄在印度语言文化和宗教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印度古代典籍的译介和研究方面更是成绩斐然。在对奥义书和"圣哲"室利·阿罗频多的译介和研究方面,他是迄今为止国内成就最为突出的学者。他立足于中国文化,进行中印比较文化研究,旨在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梵澄 印度文化 奥义书 阿罗频多 中印文化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