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复观之眼观胡适:潜而未发的中国哲学研究“范式”之争
1
作者 楼庭坚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35-48,共14页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徐复观自身的学术思想见解常在对胡适的评述中展开。然则从治学取向到文化理念,二氏间存在不可逾越的观念鸿沟,这背后是两代学人间容易被人忽视的中国哲学研究“范式”之争。有别于前人与胡适的论争,徐复观既...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徐复观自身的学术思想见解常在对胡适的评述中展开。然则从治学取向到文化理念,二氏间存在不可逾越的观念鸿沟,这背后是两代学人间容易被人忽视的中国哲学研究“范式”之争。有别于前人与胡适的论争,徐复观既质疑了胡适承自乾嘉考据学的“科学方法”,给出一套考证与疏释结合、提要钩玄思想家的中心结构的思想史方法,又对胡适以西方现代启蒙理念评判传统的“科学态度”作了细致反思,力图从中国本位出发,发掘本国文化的价值。徐复观对胡适“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的省察,可为今日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胡适 中国哲学 范式 现代性
下载PDF
徐复观的文艺阐释学思想
2
作者 严旭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9-64,共6页
作为新儒家学派代表,徐复观以儒道思想为根基,结合中国古典阐释学实践经验,引入西方话语理论,立足于中国古典诗歌和绘画等艺术作品,形成了独具中国风格和气派的阐释学思想。他提出,对文艺作品的阐释要以“追体验”的方式实现阐释主客体... 作为新儒家学派代表,徐复观以儒道思想为根基,结合中国古典阐释学实践经验,引入西方话语理论,立足于中国古典诗歌和绘画等艺术作品,形成了独具中国风格和气派的阐释学思想。他提出,对文艺作品的阐释要以“追体验”的方式实现阐释主客体之间艺术精神的融通契合。他还运用“心斋坐忘”与“共许”等概念解决了阐释过程中出现的相对主义和强制阐释等难题。他的辩证的阐释学方法论,为建构中国阐释学开拓了新的思路和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文艺阐释学 追体验 相对主义 强制阐释
下载PDF
宗白华与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之比较
3
作者 江飞 徐颍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125-137,246-247,共15页
“中国艺术精神”是宗白华与徐复观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20世纪中西文化艺术剧烈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二人站在中国立场上,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以“艺术心灵”为主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进行现代性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建构了以... “中国艺术精神”是宗白华与徐复观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20世纪中西文化艺术剧烈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二人站在中国立场上,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以“艺术心灵”为主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进行现代性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建构了以“艺术的人生观”为现实指向的中国艺术精神。不同的是,徐复观对儒道思想既铨别又融合,在文学与绘画中发现了“纯粹性”的中国艺术精神,宗白华则秉承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思想,融汇中西方时代精神等理论,通过对文学、绘画、雕刻、音乐和壁画等诸多艺术的观照,建构了广博开放的中国艺术精神。在当下,中国艺术精神应该超越时代、文化与地域的限制,置于全球文化艺术动态发展的序列中,结合当下时代精神、社会现实和艺术实践,把“中国的”变成“世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艺术心灵 艺术的人生观
下载PDF
徐复观论儒家修己治人之道及其当代转进
4
作者 陈世明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7-103,共7页
修己治人是传统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如果混淆儒家修己与治人的标准,极有可能导致道德政治化。徐复观追溯早期儒家区分修己与治人的历史依据,阐明儒家修己的标准是对君子和统治者而言,强调将自然生命不断向德性上提升,但决不在自然... 修己治人是传统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如果混淆儒家修己与治人的标准,极有可能导致道德政治化。徐复观追溯早期儒家区分修己与治人的历史依据,阐明儒家修己的标准是对君子和统治者而言,强调将自然生命不断向德性上提升,但决不在自然生命的要求上安设人生价值。治人的、政治上的标准是对普通民众而言,应以人民的自然生命的要求为标准。同时,他借鉴当代政治哲学中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理念,从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与“尊生”传统出发,反思和批判传统儒家异化的德治思想,使修己成为纯粹个人道德修养问题,治人成为公共性的政治治理问题。由此,徐复观进而提出儒家传统民本应向当代自由民主转进,教化上立人格之命,政治上立人权之命,权利与德性并重,以求超越现有的中西政治文明的狭隘思维及其弊端,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儒家 修己治人 民主政治
下载PDF
“求仁”与“归主”:徐复观在东海大学的追求与抉择(1955—1969)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勇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3期66-82,共17页
1949年后美国将基督教教育事业延续到中国台湾,于1955年在台中创办了东海大学,试图把东海办成一所真正的基督教大学。此目标再次遭遇中国民族主义力量的抵抗,这在创办初期的校长选聘和理念之争中均有体现。徐复观自创校伊始即执教东海,... 1949年后美国将基督教教育事业延续到中国台湾,于1955年在台中创办了东海大学,试图把东海办成一所真正的基督教大学。此目标再次遭遇中国民族主义力量的抵抗,这在创办初期的校长选聘和理念之争中均有体现。徐复观自创校伊始即执教东海,他真诚追求“求仁”与“归主”的相互融通,同时竭力抗拒文化殖民主义的逆流,以“人能弘道”的精神将东海变成中国文化中心,终致在排他性宗教势力的攻击中被迫退休。徐复观尊重基督教等宗教信仰,但他首先是“儒家信徒”,在其价值系统的位序中“求仁”高于“归主”。徐复观在东海大学的追求与抉择,再次表征了近代以来基督教大学办学中错综的政教关系和文教关系(儒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东海大学 基督教 儒家文化 民族主义
下载PDF
现代性与人的主体性:熊十力徐复观对知识分子的论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凯 《云梦学刊》 2023年第3期103-109,共7页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展开,熊十力与徐复观开始省思现代性的隐忧。这些隐忧包括神圣性的消解所导致的虚无主义盛行、工具理性主导、知识分子对社会漠不关心等,对此,熊、徐二人立足儒学传统,提出了各自的应对办法。这些应对办法对于现代...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展开,熊十力与徐复观开始省思现代性的隐忧。这些隐忧包括神圣性的消解所导致的虚无主义盛行、工具理性主导、知识分子对社会漠不关心等,对此,熊、徐二人立足儒学传统,提出了各自的应对办法。这些应对办法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如何反思现代性、知识分子如何克服和革除现代性弊端都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主体性 熊十力 徐复观
下载PDF
徐复观大学教育思想详述 被引量:4
7
作者 许松 程兴丽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54,I0004,共14页
新儒学大师徐复观不仅在大学教育上成就斐然,而且有丰富的大学教育理论。他认为大学教育是“铸人”过程的完成阶段,其意义是铸造近于理想的人以提高社会的水准,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大学阶段的教育任务有两端:一是培养学生道德品格,以... 新儒学大师徐复观不仅在大学教育上成就斐然,而且有丰富的大学教育理论。他认为大学教育是“铸人”过程的完成阶段,其意义是铸造近于理想的人以提高社会的水准,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大学阶段的教育任务有两端:一是培养学生道德品格,以儒家的忠恕礼乐精神来培植大学生的品格,进而形成忠恕礼乐的中国社会;二是锤炼学生思考能力,发现其研究兴趣。为了保障学生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徐复观坚持认为大学生应全面学习,而不可武断地排斥某些课程,阻断自己的学术生命。徐氏认识到“教师才是人的实验室的成功或失败的决定者”,所以他认为大学教师既要在学术上进动不息,也要在道德上养成修美的人格。徐氏认为中文系关乎整个民族的教养与进步,有必要加入义理之学的课程来唤醒学生的灵魂。大学生还需要彻底弄通一种外语,不仅有阅读外国著作的能力,而且能不断与时代有关的思想保持接触。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学子要负担起自己命运的责任,并须将学习贯通到以后的人生中,贡献于人类的发展。徐复观的教育思想打通了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疆畛,形成了以儒家道德为基调,以个人社会双成为特点的教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新儒学 大学教师 德育 台湾东海大学
下载PDF
海外新儒家视野中的荀学——以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为中心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可涛 葛维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26,共5页
海外新儒家从不同视野对荀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尤其是在中西比较文化视野中,对荀学进行价值重构和意义转换。然而,由于视心性之学为中国文化本原,推崇孔孟为儒学正宗,使得他们对荀学有着强烈的门户之见,从而致使其荀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明... 海外新儒家从不同视野对荀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尤其是在中西比较文化视野中,对荀学进行价值重构和意义转换。然而,由于视心性之学为中国文化本原,推崇孔孟为儒学正宗,使得他们对荀学有着强烈的门户之见,从而致使其荀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新儒家 牟宗三 唐君毅 徐复观 苟学
下载PDF
“忧患”中的天地境界——徐复观“忧患意识”的美学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桂荣 曲瑞华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共5页
“忧患”一词源出《易传》,“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性格被徐复观提炼出来后,已经成为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共识。徐复观所意旨的“忧患意识”不仅源自儒家,也基于道家,通过徐复观的诠释,不仅张扬出“忧患意识”中的阳刚之美,而且... “忧患”一词源出《易传》,“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性格被徐复观提炼出来后,已经成为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共识。徐复观所意旨的“忧患意识”不仅源自儒家,也基于道家,通过徐复观的诠释,不仅张扬出“忧患意识”中的阳刚之美,而且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结构,从而彰显出“忧患”中的天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忧患意识 天地境界
下载PDF
徐复观对西方经典自由主义的评析——兼与儒家政治思想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鸿鹤 刘越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6-610,共5页
徐复观认为,西方近代经典自由主义主张理性至上、伸张自然权利特别是财产权促成了西方民主与法治的形成;然而以洛克、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强调资产阶级追求无财产的权利和自由,是以牺牲劳动者的权利和自由、牺牲平等和分... 徐复观认为,西方近代经典自由主义主张理性至上、伸张自然权利特别是财产权促成了西方民主与法治的形成;然而以洛克、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强调资产阶级追求无财产的权利和自由,是以牺牲劳动者的权利和自由、牺牲平等和分配正义为代价的。他主张对自由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先秦儒家思想包含的德治思想、民本主义和政治抗议精神等核心价值与西方政治文化的精华实行创造性的融合,以便在中国开创体现着民主与法治精神的新型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先秦儒家思想 经典自由主义 民主 法治 政治文化
下载PDF
“工夫的乐论”如何可能——论徐复观对中国古代乐论的心性学诠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晚林 陈国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8-593,共6页
"工夫的乐论"是徐复观从儒家心性论的立场对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理论建构。这种理论的功能价值是开启人格修养;其道德形上实体即内在价值根源为人之"性";而其最高的存在形式为"无声之乐",即一种道德与艺... "工夫的乐论"是徐复观从儒家心性论的立场对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理论建构。这种理论的功能价值是开启人格修养;其道德形上实体即内在价值根源为人之"性";而其最高的存在形式为"无声之乐",即一种道德与艺术合一的人格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工夫 儒学 乐论
下载PDF
文化卫道与政治抉择——以徐复观、钱穆为例的讨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剑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5-102,共8页
在西潮的冲击下所形成的保守主义思潮中,以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为己任的文化保守主义构成了“文化卫道”景观。当保守主义透入到现代性政治的抉择时,则形成拒斥现代性政治的政治保守主义,文化卫道就此与政治抉... 在西潮的冲击下所形成的保守主义思潮中,以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为己任的文化保守主义构成了“文化卫道”景观。当保守主义透入到现代性政治的抉择时,则形成拒斥现代性政治的政治保守主义,文化卫道就此与政治抉择形成一种张力关系。徐复观从文化保守主义出发,走向了政治上的现代性道路;钱穆的文化保守主义落到现实政治层面,衍生出政治保守主义。前者是局部意义的保守主义者,后者是彻底的保守主义者。仅就这个角度来看,钱穆确实不属于“现代新儒家”的阵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政治保守主义 政治现代性 徐复观 钱穆
下载PDF
乡土情结与传统文化归根意识——徐复观文化思想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傅小凡 兰浩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5,共5页
台湾新儒学大家徐复观在湖北浠水故乡的生活贫苦而艰辛,但乡土生活经历和农民人情、人性美德令他终生眷念。通过对徐复观著作的爬梳,厘清乡土情结对徐复观传统文化情怀的影响;解析徐复观尊崇传统道德精神和传统艺术精神的文化思想,指出... 台湾新儒学大家徐复观在湖北浠水故乡的生活贫苦而艰辛,但乡土生活经历和农民人情、人性美德令他终生眷念。通过对徐复观著作的爬梳,厘清乡土情结对徐复观传统文化情怀的影响;解析徐复观尊崇传统道德精神和传统艺术精神的文化思想,指出徐复观的传统文化归根意识与乡土情结影响密不可分;解读他的乡土情结有助于理解其文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乡土情结 文化思想
下载PDF
徐复观对庄子美学思想的再发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伏爱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35,共5页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对庄子的美学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再发现,从而把"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落实在庄子身上,并通过史论结合、中西对比的方法,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了富有新意的再发现和再阐扬,从中显现出独特的中国文...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对庄子的美学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再发现,从而把"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落实在庄子身上,并通过史论结合、中西对比的方法,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了富有新意的再发现和再阐扬,从中显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庄子 中国艺术精神
下载PDF
对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阳明心学之省思——徐复观《一个政治家的王阳明》发微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出于现代新儒家思想的心学传统和现代性的处境,徐复观力图将阳明心学构建为一种普遍性的"政治哲学",使之能够成为现代政治实践的原则和指导。因此,徐复观极力反对方东美以西方哲学的"架子"、"格套"来解... 出于现代新儒家思想的心学传统和现代性的处境,徐复观力图将阳明心学构建为一种普遍性的"政治哲学",使之能够成为现代政治实践的原则和指导。因此,徐复观极力反对方东美以西方哲学的"架子"、"格套"来解释阳明心学,认为这样的解释容易将阳明心学流入玄想和思辨的概念游戏,从而使之失去对现实政治的指导和构建作用。政治实践要求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进行具体的实践("事功"),所以必须要求阳明心学在自身思想内部为"事"提供坚实可靠的根据来源。徐复观基于阳明"知行本体"的论述,对"知行合一"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认为"致良知"即是"知行合一",本质上两者具有相同之内容,不仅推翻了流行的阳明"为教三变"的传统观念,而且为"事"在阳明心学中确定了根本核心地位。由于思想本性上的现代性,徐复观所建构的阳明及儒家"政治哲学"始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王阳明 政治哲学 《一个政治家的王阳明》
下载PDF
徐复观的“第二自然”概念新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坤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9-73,共5页
"第二自然"曾经是美学、文艺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徐复观的"第二自然"借用于西方,又富有独特内涵。他以"主客合一"的哲学思想,对奥德布李特"第二的新的对象"、庄子的艺术精神、中国传统... "第二自然"曾经是美学、文艺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徐复观的"第二自然"借用于西方,又富有独特内涵。他以"主客合一"的哲学思想,对奥德布李特"第二的新的对象"、庄子的艺术精神、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情景融合"、禅宗富有精神性内涵的"境界说"等内容进行熔铸和提炼,形成"第二自然"。徐复观的"第二自然"是其"主客合一"、"心的文化"两大核心思想的结晶,是中西比较研究的成功范例,对今天的学人具有突出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第二自然 内涵 来源 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艺术精神之本源——徐复观与“庄子的再发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仁香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42,共5页
港台新儒学家徐复观先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疏释"工作,指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具体的心性、生命,并从中挖掘出艺术的根源。作者将中国的艺术精神视为不待外物的"纯"精神,它突出表现于中国古代的山水... 港台新儒学家徐复观先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疏释"工作,指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具体的心性、生命,并从中挖掘出艺术的根源。作者将中国的艺术精神视为不待外物的"纯"精神,它突出表现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因为自然山水最能释放人的生命本性、精神的自由性,而这一点恰与老庄精神相合拍。老庄学中的"道"即是艺术精神的至高境界,庄学中面对现实人生的主体修养功夫,被视为艺术精神的主体,作者在这一发现背后试图寻求现代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艺术的本真表达方式,以对抗长期以来唯西方艺术为艺术的价值尺度,更重要的是弥补现代科学技术下的人文精神与理想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复观 庄子 中国艺术精神 再发现
下载PDF
“第二自然”概念的哲学意味及其转用生发——兼论“第三自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坤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8-40,共3页
"第二自然"是一个极具生发力的概念,黑格尔、马克思、卢卡奇赋予其独特的哲学意味。在我国,徐复观对"第二自然"进行创造性地转用,公木、罗门在其本义的基础上分别生发出"第三自然界""第三自然"... "第二自然"是一个极具生发力的概念,黑格尔、马克思、卢卡奇赋予其独特的哲学意味。在我国,徐复观对"第二自然"进行创造性地转用,公木、罗门在其本义的基础上分别生发出"第三自然界""第三自然",丰富并拓展了这一概念的内涵。深入了解并认识"第二自然"的多维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自然” 哲学意味 徐复观 公木 罗门 转用 生发
下载PDF
方东美、徐复观美学思想对观——兼论海外华人中国美学研究的两种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承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将方东美、徐复观的美学思想予以对观,可以发现,两人理想中的审美机制同为天人的同情共感,但对于此交感过程中天与人的主从关系,两人却各执一端、意见相左。方东美以天为价值预设的中心,提出一套建基于形而上学的天赋价值论;徐复观则以... 将方东美、徐复观的美学思想予以对观,可以发现,两人理想中的审美机制同为天人的同情共感,但对于此交感过程中天与人的主从关系,两人却各执一端、意见相左。方东美以天为价值预设的中心,提出一套建基于形而上学的天赋价值论;徐复观则以人为价值预设的中心,提出一套建基于人性论的价值自觉说。从方法论上判断,之所以造成两家学说的歧异,缘于方东美欲以《易传》统摄儒道,而徐复观则采取了"以孟释庄"的策略。方东美和徐复观思想的对立,为后来者的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两个基本的模型:一种是在天人关系中立足于自心,然后由内向外、由人向天推扩,通过心化、内化来实现人情的对象化;一种是在天人关系中立足于天,然后由外向内,由天到人地顺延,承接天地本身所具足的大美。不妨称前者为徐复观模式,后者为方东美模式。这两种模式得到当代海外华人学者的继承与发扬,在重建中国美学的主干道上,分别开出了抒情传统和现象主义这两条进路并各擅胜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徐复观 汉学家 新儒家 抒情传统
下载PDF
从“政治救国”到“文化救世”——徐复观创办《民主评论》前后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林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6,共6页
《民主评论》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创办的在港台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民主评论》凝聚起一大批优秀的学者,成为港台新儒家的思想舞台和发言地。通过徐复观在创办《民主评论》前后的几个重要事件,能够看出一个创办者的艰难求... 《民主评论》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创办的在港台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民主评论》凝聚起一大批优秀的学者,成为港台新儒家的思想舞台和发言地。通过徐复观在创办《民主评论》前后的几个重要事件,能够看出一个创办者的艰难求索和心路历程,体察到他从"政治救国"到"文化救世"的良苦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民主评论》 政治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