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源流考论——兼论话本与变文的关系以及“三国学”的视野与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杜贵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共5页
罗贯中《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原本史载 ,其中徐母故事更接近的根据是唐五代俗讲变文《汉将王陵变》 ,而以宋代说《汉书》的话本为直接依傍。这一事实表明 ,《三国演义》创作素材有不少是从非三国文献挪移化用。研究《三国演义》要放... 罗贯中《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原本史载 ,其中徐母故事更接近的根据是唐五代俗讲变文《汉将王陵变》 ,而以宋代说《汉书》的话本为直接依傍。这一事实表明 ,《三国演义》创作素材有不少是从非三国文献挪移化用。研究《三国演义》要放眼全部传统文化的背景以为参照 ,最大限度发明和凸显《三国演义》作为传统文化无边无际的网络中一个“中国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徐庶归曹 源流
下载PDF
徐幹及其《中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满仓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9,共5页
《中论》所反映的徐幹儒家思想有几个特点:坚持儒家的理想道德;反对寻章摘句的繁琐经学;参与社会上重大思想问题的争论,批判虚浮之风,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阐述儒家治国的理论,与国家政治实际紧密结合;援儒入法,儒法结合,使儒家思想更具... 《中论》所反映的徐幹儒家思想有几个特点:坚持儒家的理想道德;反对寻章摘句的繁琐经学;参与社会上重大思想问题的争论,批判虚浮之风,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阐述儒家治国的理论,与国家政治实际紧密结合;援儒入法,儒法结合,使儒家思想更具治国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徐幹 《中论》
下载PDF
徐庶进曹营的心理析疑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国联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9-51,共3页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艺术形象。其神秘性主要表现在:方得刘备的重用却离开刘备而进曹营、在其母因反对他进曹营而自尽后却长留曹营、既长留曹营又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等情节之中。要揭开这一神秘色彩,必须剖析徐庶进...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艺术形象。其神秘性主要表现在:方得刘备的重用却离开刘备而进曹营、在其母因反对他进曹营而自尽后却长留曹营、既长留曹营又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等情节之中。要揭开这一神秘色彩,必须剖析徐庶进曹营的复杂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徐庶 情节 曹操 心理分析 人物形象 古典小说
下载PDF
太平天国时期的周庄镇 被引量:1
4
作者 贾熟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5-99,共5页
周庄镇以陶煦家族为核心 ,组织团练与太平天国对抗 ,又由费秀元出面 ,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 ,实行骑墙的“两边办”,两面三刀 ,纵横捭阖 ,但其根本立场始终是站在清朝政府一边的。周庄有关人员对太平天国进行颠覆活动 ,充当清军的乡导 ,... 周庄镇以陶煦家族为核心 ,组织团练与太平天国对抗 ,又由费秀元出面 ,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 ,实行骑墙的“两边办”,两面三刀 ,纵横捭阖 ,但其根本立场始终是站在清朝政府一边的。周庄有关人员对太平天国进行颠覆活动 ,充当清军的乡导 ,为清军办理后勤 ,给太平天国造成重大损失。可以说 ,陶煦之类地方势力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周庄镇 陶煦 费秀元 社会联系 历史研究 地方势力
下载PDF
青春在诗的王国中绽放——徐晓诗歌评析
5
作者 李衍柱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96-103,共8页
青春与美有不解之缘。徐晓诗歌的审美形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大音希声"的无言之美;其二,象征、隐喻的境界之美;其三,"出水芙蓉"、清真自然的朴素之美。她自由体诗的表现形式呈现于不断探索创新的实践过程中... 青春与美有不解之缘。徐晓诗歌的审美形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大音希声"的无言之美;其二,象征、隐喻的境界之美;其三,"出水芙蓉"、清真自然的朴素之美。她自由体诗的表现形式呈现于不断探索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中国90后新锐诗人的诗作体现了中国诗歌的回暖和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 徐晓 诗的王国 审美形态 自由体诗 新锐诗人
下载PDF
徐偃王与台州徐偃王城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池太宁 《台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徐国原是商代的一个小诸侯国,西周中期才渐渐强大,在洪泽湖边上建立了大徐城,到徐偃王时开始称王,曾联合淮夷三十六国反周。春秋中期,公元前512元被吴国所灭。灭国后,徐国后裔打着“徐偃王”的旗号,流亡到浙江各地,在台州黄岩建立了“... 徐国原是商代的一个小诸侯国,西周中期才渐渐强大,在洪泽湖边上建立了大徐城,到徐偃王时开始称王,曾联合淮夷三十六国反周。春秋中期,公元前512元被吴国所灭。灭国后,徐国后裔打着“徐偃王”的旗号,流亡到浙江各地,在台州黄岩建立了“徐偃王”城,把中原文化输入浙东南沿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国 徐偃王 台州 徐偃王城
下载PDF
《隶续》“魏文帝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考
7
作者 杨鉴生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72-75,共4页
将洪适《隶续》所载魏文帝曹丕黄初间所颁关于老子庙诏书,与严可均《全三国文》据僧勔《难道论》及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所引相比勘,校订恢复诏书原文。并从写作年代、主旨、格式等方面对碑文作了考订,对洪适的观点作出修正。
关键词 《隶续》 《全三国文》 曹丕 《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
下载PDF
贾诩形象浅析
8
作者 薛莲 张志江 杨勇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63-65,共3页
《三国演义》中的贾诩,计谋过人而又善于从权达变,在几个关键的历史时刻曾发挥改变历史面目甚至左右历史进程的作用,堪称《三国演义》中谋士阶层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其形象的剖析,或许可以揭示出群雄割所据、战乱频仍年代谋士阶层中相当... 《三国演义》中的贾诩,计谋过人而又善于从权达变,在几个关键的历史时刻曾发挥改变历史面目甚至左右历史进程的作用,堪称《三国演义》中谋士阶层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其形象的剖析,或许可以揭示出群雄割所据、战乱频仍年代谋士阶层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贾诩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古徐国及徐偃王故事的文化解析
9
作者 孙文起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1-57,共7页
古徐国与徐偃王故事是探知古史时代徐州地域文化的重要依据。在复杂的文化语境下,记载古徐国与徐偃王故事的文献呈现“层累”衍生的状态。《尚书》《诗经》《左传》载录徐伯立国及偃王失国,《管子》《韩非子》《尸子》等诸子之书,演绎... 古徐国与徐偃王故事是探知古史时代徐州地域文化的重要依据。在复杂的文化语境下,记载古徐国与徐偃王故事的文献呈现“层累”衍生的状态。《尚书》《诗经》《左传》载录徐伯立国及偃王失国,《管子》《韩非子》《尸子》等诸子之书,演绎出更为丰富的徐偃王形象。“仁义失国”“夷吾问徐伯”等故事经由历史流入诸子论说,意涵指向有所不同:以法家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者,认为徐偃王的仁义不切实用;“泗水捞鼎”故事在徐州地区流行,则体现仁义精神深入地域文化之肌理。徐偃王行仁义是古徐国地缘政治的选择,也铸就了古徐国文化内蕴之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国 徐偃王 文化
下载PDF
许迪割米案所体现的孙吴对基层官吏的控制
10
作者 郝蒲珍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6-18,共3页
许迪割米案是发生在三国时期孙吴嘉禾年间一桩官吏贪污军粮的大案,从孙吴对"主守盗"的惩罚和对官吏在司法活动中的控制两方面出发,可以看出该案所体现的孙吴对基层官吏的控制,进而得知,西汉时期官吏法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体系... 许迪割米案是发生在三国时期孙吴嘉禾年间一桩官吏贪污军粮的大案,从孙吴对"主守盗"的惩罚和对官吏在司法活动中的控制两方面出发,可以看出该案所体现的孙吴对基层官吏的控制,进而得知,西汉时期官吏法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体系,对于官吏的各种犯罪行为都规定了轻重有别的处罚,并且规定了各级官吏的职责,对司法官吏的法律责任也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迪割米案 三国 孙吴
下载PDF
《三国志集解·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勘误
11
作者 张寅潇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作为《三国志》注解的集大成者,卢弼所撰《三国志集解》对于《三国志》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的《三国志集解》不仅对卢弼《三国志集解》进行了标点整理,而且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考证,为学界学习、... 作为《三国志》注解的集大成者,卢弼所撰《三国志集解》对于《三国志》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的《三国志集解》不仅对卢弼《三国志集解》进行了标点整理,而且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考证,为学界学习、研究《三国志》提供了诸多便利。然而,整理本《集解》在句读、专名号标注、注说、文字等方面仍有某些未尽之处,现以卷三十八《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为例,胪列其中的一些疑误之处,以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集解 三国志 许靖 秦宓 蜀汉
下载PDF
江苏邳州蘑菇顶D1发掘与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永强 张宏伟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59,F0002,F0003,共11页
2015年6月,南京博物院、邳州市博物馆联合对江苏省邳州市蘑菇顶D1进行发掘,清理了两座墓葬,推测其时代分别为东汉时期(M1)和春秋战国时期(M2)。墓葬多次遭盗掘,没有出土随葬品,仅在盗洞中发现一些残器。M2应为古徐国大型墓葬;墓底有较... 2015年6月,南京博物院、邳州市博物馆联合对江苏省邳州市蘑菇顶D1进行发掘,清理了两座墓葬,推测其时代分别为东汉时期(M1)和春秋战国时期(M2)。墓葬多次遭盗掘,没有出土随葬品,仅在盗洞中发现一些残器。M2应为古徐国大型墓葬;墓底有较小方坑,墓道、墓室为多次分块夯筑,这种墓葬结构与夯筑方式较为独特、少见。这一发现对于徐州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研究,特别是古徐国葬制、葬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顶 徐国 墓葬 夯筑
原文传递
汉语单音容真知
13
作者 魏朝鹏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09年第1期18-20,共3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支撑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柱。一般说来语言都是人们在随意性“约定俗成”的情况下产生的,这就使得各种声波表达出的音义各不相同。然而,声波各自所具有的应力,对于具体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能够对应性的发挥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支撑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柱。一般说来语言都是人们在随意性“约定俗成”的情况下产生的,这就使得各种声波表达出的音义各不相同。然而,声波各自所具有的应力,对于具体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能够对应性的发挥推动或调理的本原性作用。声波的这种本原性作用就是“音性”。在这里,音义是随意性的,“音性”是唯一性的。在人类达到了高水平的发展时代后,自然就应该以认识“音性”为基础,规范设计出应用音义表达“音性”的真知性语言来。通过这种规范设计,人们就可通过对表达各事物的语音,在音义结构组成方面的形态内容进行分析解读,达到认识,了解和把握其事物的形质状态、结构组成、规律属性和对其正确地进行发展改造的操作法式等本原性的内容。考察我们中华民族的古汉语单音词,就是按照这种应用音义表达“音性”的真知水准设计和规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单音 语言 音性 华胥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