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dimentary Fa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Rocks from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in the Daxian-Xuanhan Region, NE Sichuan 被引量:11
1
作者 MA Yongsheng MOU Chuanlong +2 位作者 GUO Xusheng YU Qian TAN Qiny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7-151,共15页
The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in the Daxian-Xuanhan region, northeastern Sicbuan is interpreted to be a carbonate platform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West Hubei-East Cbongqing marine basin and Guangyuan-Wangc... The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in the Daxian-Xuanhan region, northeastern Sicbuan is interpreted to be a carbonate platform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West Hubei-East Cbongqing marine basin and Guangyuan-Wangcang marine basin. Outcrops, well logs and seismic data have disclosed that three sedimentary facies can be identified for the formation: open platform, platform exposed shoal and restricted platform facies.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deposition of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there existed a sedimentary framework all the same as the Late Permian one: open platform in the west, and platform exposed shoal, restricted platform and open platform eastwards.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the shoal area permitted eastward migration of the shoal facies.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the study area was invaded by temporary transgressions. Till the deposition of the fourth member of the formation, the study area was prevailed over the unified restricted platform deposits, as indicated by the sedimentary model for the typical carbonate platform shoal deposits. The reservoir rocks in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consist mostly of solution opening dolostone, and the rock types are assembled by oolitic dolostone, residual oolitic dolostone and sucrosic residual oolitic medium- to coarse-grained dolostone. The deep and shallow dual laterologs show relatively high resistivity, clear amplitude differences and time difference saltation of acoustic waves in some intervals. The seismic responses are indicated by low-frequency and highly variable amplitudes and chaot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The reservoir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porosity-high permeability and medium porosity-medium permeability, showing a marked correlation betwee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Solution openings are extremely developed in the reservoir rocks, including cast pores, intergranular solution openings, intercrystal pores, intercrystal solution openings, solution openings (caves) and minute fissures. Macropores and coarse pore throats are common. The reservoir rocks are apparently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facies in distribution patterns. Vertically, they occur dominantly in the second and first members of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and laterally in the platform exposed shoals and restricted platforms, where good natural gas potential is ex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xian-xuanhan region Feixianguan Formation carbonate platform exposed shoal physical property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rocks
下载PDF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nd Its Correlation in the Daxian-Xuanhan Area, North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MA Yongsheng MOU Chuanlong +2 位作者 TAN Qinyin YU Qian WANG Ruihu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6-62,共7页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nd its correlation in the Daxian-Xuanhan area because of lacking typical lithological symbols and fossil criterions. Especially, it is very hard to det...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nd its correlation in the Daxian-Xuanhan area because of lacking typical lithological symbols and fossil criterions. Especially, it is very hard to determine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the Daxian-Xuanhan buried areas. This brings many difficulties to geological research and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tudies of well cores, newly found fossils,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ell log analyses,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the Daxian-Xuanhan area and brought forward a specific scheme for its determination and regional corre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CORRELATION Daxian-xuanhan area
下载PDF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Beef Cattle Industry in Xuanhan County
3
作者 Wei WANG Zhimin LIAO +7 位作者 Donghui FANG Yi SHI Jia GAN Maozhong FU Cheng GUI Desheng QU Zhicai ZUO Jun Y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9期35-37,42,共4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bottleneck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eef cattle industry in Xuanhan County.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with a 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bottleneck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eef cattle industry in Xuanhan County.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with a view to better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haracteristic beef cattle industry in Xuanhan County based on the unique cattle resources of Xuanhan County,and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uanhan County Shuxuanhua cattle Rural revitalization Park construction
下载PDF
Special rice in China Xuanhan peach blossom rice
4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2000年第3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Special rice in China xuanhan peach blossom rice
下载PDF
宣汉县白岩湾高位山体崩塌的地质特征及治理措施分析
5
作者 张聪 张小梅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4期44-46,共3页
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立石村二组白岩湾(巴山大峡谷S201省道22 km处)高位山体发生危岩崩塌,造成在建工程损坏,掩埋既有省道,形成堰塞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崩滑体地质灾害特征,提出相应治理措施(坡面危石清除、河... 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立石村二组白岩湾(巴山大峡谷S201省道22 km处)高位山体发生危岩崩塌,造成在建工程损坏,掩埋既有省道,形成堰塞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崩滑体地质灾害特征,提出相应治理措施(坡面危石清除、河道清淤、省道改线、拦石墙及被动防护网工程),从而降低甚至消除崩滑体地质灾害风险,保障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山体崩塌 崩滑体 地质特征 治理措施 宣汉县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宣汉县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思尧 游水生 +1 位作者 杨剑红 刘虹强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22期221-229,共9页
为了全面评估宣汉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选取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等7个与地质灾害密切相关的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信息量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利用GIS平台的空间分析与栅格计算功能,辅以一定的数学模型,将研究区地质灾害... 为了全面评估宣汉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选取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等7个与地质灾害密切相关的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信息量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利用GIS平台的空间分析与栅格计算功能,辅以一定的数学模型,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中、低3个易发等级。其中,高易发区较为分散,面积为372.98 km 2,占比为8.71%;中、低易发区面积与占比分别为2278.18 km 2、1629.48 km 2与53.22%、38.07%。通过与野外调查情况验证,认为评价结果较为合理,可为研究区的地灾防治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层次分析法 宣汉县
下载PDF
宣汉县滑坡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分析
7
作者 陈思尧 刘虹强 +3 位作者 袁兆平 杨剑红 朱国宝 刘勇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3期476-482,共7页
滑坡地质灾害是宣汉县发育最广泛、影响最大的灾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与综合研究,对宣汉县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孕灾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宣汉县滑坡地质灾害发育时空特征明显,... 滑坡地质灾害是宣汉县发育最广泛、影响最大的灾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与综合研究,对宣汉县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孕灾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宣汉县滑坡地质灾害发育时空特征明显,且与地貌类型、坡度、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距断裂距离以及斜坡结构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质灾害 孕灾地质条件 宣汉县
下载PDF
达县—宣汉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制约 被引量:96
8
作者 马永生 牟传龙 +2 位作者 谭钦银 余谦 王瑞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通过对普光2井、普光6井和毛坝3井等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详细研究,可知长兴组—飞仙关组生物礁相在地震剖面上,形态为透镜状,具有透镜体、中强变振幅、杂乱影像特征。岩性为灰色障积海绵礁灰岩、灰色障积海绵礁白云岩、灰色骨架海绵... 通过对普光2井、普光6井和毛坝3井等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详细研究,可知长兴组—飞仙关组生物礁相在地震剖面上,形态为透镜状,具有透镜体、中强变振幅、杂乱影像特征。岩性为灰色障积海绵礁灰岩、灰色障积海绵礁白云岩、灰色骨架海绵礁灰岩、灰色骨架海绵礁白云岩等组成。滩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透镜体、中强变振幅、不连续影像特征,其岩性主要为浅灰色厚块状亮晶鲕粒白云岩、亮晶含砾鲕粒白云岩、亮晶含豆粒鲕粒白云岩、亮晶生屑白云岩及亮晶砂屑白云岩等。两者在空间上相伴生,沿着台地边缘分布,形成台地边缘礁滩相带,该相带控制了达县—宣汉地区储层的岩性、储集性及其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 储层 长兴组-飞仙关组 达县-宣汉
下载PDF
四川盆地宣汉—开江古隆起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34
9
作者 谷志东 殷积峰 +6 位作者 姜华 李秋芬 翟秀芬 黄平辉 彭平 杨帆 张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3-904,共12页
通过多种地质资料研究,基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区3方面依据,提出该区发育前震旦纪—早寒武世宣汉—开江大型继承性古隆起:1地震显示震旦系灯影组、下寒武统由周缘向宣汉—开江地区超覆沉积;2灯影组厚度显示宣汉—开江地区最薄,向周围增厚;3... 通过多种地质资料研究,基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区3方面依据,提出该区发育前震旦纪—早寒武世宣汉—开江大型继承性古隆起:1地震显示震旦系灯影组、下寒武统由周缘向宣汉—开江地区超覆沉积;2灯影组厚度显示宣汉—开江地区最薄,向周围增厚;3城口、巫溪等露头灯影组发育碎屑岩间接指示古隆起的发育。通过对古隆起的发育特征、形成演化分析,发现古隆起平面近穹窿状、南北向延伸,面积约1.6′104 km2;纵向划分为核部平台区、西侧陡坡带与东侧缓坡带3部分;晚震旦世早期为水上剥蚀型古隆起,晚震旦世晚期—早寒武世转为水下沉积型古隆起,形成受基底隆升、克拉通内裂陷、基底断裂与区域抬升运动联合控制。古隆起及斜坡区有利于高能沉积相带与岩溶风化壳储集层的发育,是川东地区近期重要战略接替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地区 古隆起 宣汉—开江古隆起 震旦纪—早寒武世 克拉通内裂陷 超覆沉积
下载PDF
四川宣汉盘龙洞晚二叠世生物礁古油藏剖面序列 被引量:23
10
作者 牟传龙 谭钦银 +1 位作者 余谦 王立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0-64,共5页
盘龙洞生物礁发育于上二叠统长兴组的中上部,厚度约80m。生物礁主要为浅灰色块状海绵障积岩、海绵骨架岩。造礁生物主要为房室海绵、水螅、苔藓虫等;附礁生物主要为腕足、瓣鳃及腹足等;造架生物含量约为30%~50%;充填物为泥晶方解石,含... 盘龙洞生物礁发育于上二叠统长兴组的中上部,厚度约80m。生物礁主要为浅灰色块状海绵障积岩、海绵骨架岩。造礁生物主要为房室海绵、水螅、苔藓虫等;附礁生物主要为腕足、瓣鳃及腹足等;造架生物含量约为30%~50%;充填物为泥晶方解石,含量为50%~70%;孔洞丰富,多被方解石晶体充填,孔洞间连通性好。该生物礁及其上下地层均有大量的沥青,揭示着有过油气的运移过程。沥青充填可以分为两期:第一期充填于生物骨架孔隙、粒间孔隙、海绵体腔和部分其他生物体腔孔隙中;第二期主要充填于后期裂隙和次生孔隙中,该期的沥青广泛分布于生物礁和整个礁的盖层之中(包括亮晶砂屑灰岩和白云岩),规模较大,含沥青的地层总厚度达120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洞 生物礁古油藏 二叠系 宣汉地区 四川
下载PDF
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特大型滑坡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乔建平 吴彩燕 +4 位作者 李秀珍 樊晓一 何思明 田宏岭 徐创禄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8-461,共4页
2004-09-05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发生一处特大型暴雨滑坡。滑坡体积约3 000×104m3,造成严重灾害,堵河形成堰塞湖,使上游集镇被淹没。对滑坡特征、形成机理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宣汉县 暴雨 特大型滑坡
下载PDF
达县—宣汉地区长兴组礁滩白云岩成岩作用与成岩环境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王瑞华 牟传龙 +1 位作者 谭钦银 余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0-36,共7页
达县—宣汉长兴组礁滩白云岩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新生变形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和充填胶结作用等,对研究区储层贡献最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溶蚀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和破裂作用。根据岩石... 达县—宣汉长兴组礁滩白云岩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新生变形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和充填胶结作用等,对研究区储层贡献最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溶蚀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和破裂作用。根据岩石中所形成的大量溶蚀孔隙、晶间溶孔和晶间孔以及裂缝的特征,该套礁滩白云岩储层的良好物性主要形成于中—深埋藏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县-宣汉 上二叠统 长兴组 礁滩白云岩 成岩作用 川东北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转化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5
13
作者 唐永 梅廉夫 +2 位作者 肖安成 陈友智 罗开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70,共12页
构造应力是地壳中较为活跃的能量之一,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转变形式的研究对油气藏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直立褶皱、共轭节理、断裂面擦痕等各种构造形迹,重建宣汉—达县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其构造活动规... 构造应力是地壳中较为活跃的能量之一,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转变形式的研究对油气藏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直立褶皱、共轭节理、断裂面擦痕等各种构造形迹,重建宣汉—达县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其构造活动规律。燕山晚期,川东构造带自SE方向的扩展影响到宣汉—达县地区,形成一系列NE向断裂和褶皱;喜马拉雅期,川东构造带逐渐趋于平静,大巴山构造自NE方向挤压,造就NW向断裂和褶皱的形成。不同方向、时期、强度的构造应力场叠加控制了研究区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阶段性的构造活动对研究区的叠加作用改善了储集层物性,较好地控制了圈闭的发育,将岩性油气藏调整为构造-岩性复合控制的油气藏,同时产生的构造应力和岩石中形成的裂缝分别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和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形迹 构造应力场 油气藏 晚中生代-新生代 宣汉-达县地区
下载PDF
四川宣汉地区二叠系硅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新平 何幼斌 +1 位作者 杜红权 李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0-680,共11页
四川宣汉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的硅岩,主要以结核状、条带状和团块状产出。根据硅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野外观察硅岩形态多样,与围岩呈缝合线状接触,在剖面上受一定层位控制,团块状硅岩中含石灰岩... 四川宣汉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的硅岩,主要以结核状、条带状和团块状产出。根据硅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野外观察硅岩形态多样,与围岩呈缝合线状接触,在剖面上受一定层位控制,团块状硅岩中含石灰岩斑块等。显微镜下观察,硅岩中见方解石残余结构及白云石菱形假晶等。野外观察和显微镜下观察表明这些硅岩应为交代作用形成。常量元素分析表明硅岩以SiO2为主(69.61%~99.21%),其他化学成分含量较低(0.01%~16.07%),Fe/Ti、(Fe+Mn)/Ti及Al/(Al+Fe+Mn)值反映了硅岩的形成与热水活动有关,样品点在Al-Fe-Mn三角图中的投影位于富铁端;微量元素Co/Ni、V、Ti/V、Th/U和Rb/Sr值都较低,样品点在(Cu+Co+Ni)-Fe-Mn三角图中的投影也位于富铁端;硅岩中稀土元素总量低(低于10×10-6),Ce明显负异常,Eu弱负异常,LREE/HREE值低,Eu/Eu*值相对较高。上述特征表明研究区硅岩在形成过程中有热水物质参与沉积,在成岩过程中通过SiO2交代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机制 二叠系 四川宣汉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三叠—志留系海相优质烃源层评价 被引量:47
15
作者 秦建中 付小东 腾格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7-374,381,共9页
普光5井、毛坝3井是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重要的探井,为研究该区的油气成藏条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对普光5井、毛坝3井等钻遇的海相地层的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等进行分析,建立了该区的有机地化综合剖面。... 普光5井、毛坝3井是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重要的探井,为研究该区的油气成藏条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对普光5井、毛坝3井等钻遇的海相地层的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等进行分析,建立了该区的有机地化综合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宣汉—达县地区在三叠—志留系海相地层中发育了上二叠统龙潭组黑色泥岩及碳质泥岩、中下志留统黑色泥岩2套海相优质烃源岩。飞仙关组鲕粒滩和长兴组生物礁储层中固体沥青含量高、分布范围广、且为热演化成因,表明该储层中曾经存在着古油藏,是优质的再生烃(气)源。此外茅口组泥灰岩、栖霞组深灰色灰岩等有机碳含量也较高,综合评价为中等烃源岩。宣汉—达县地区多套优质烃源岩及再生烃源的存在,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烃源岩 再生烃源 普光5井 毛坝3井 宣汉达县地区 川东北
下载PDF
宣汉—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生物地层特征及分层对比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红岩 郭伟 +5 位作者 梁峰 赵群 刘德勋 周杰 杜东 皮淑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33,共7页
要实现我国"十三五"页岩气产量发展目标(2020年年产300×10~8 m^3),亟需寻找新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四川盆地东部宣汉—巫溪页岩气矿权区块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为进一步分析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 要实现我国"十三五"页岩气产量发展目标(2020年年产300×10~8 m^3),亟需寻找新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四川盆地东部宣汉—巫溪页岩气矿权区块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为进一步分析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地层的发育特征,通过对巫溪、田坝等剖面的野外地质踏勘,TOC、含气量等分析化验,古生物化石鉴定和精细地层对比,得出了巫溪和涪陵一带同属一个沉积中心、巫溪地区TOC>2%的富有机质页岩累计厚度超过90 m的认识。进而针对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系难以区分的难题,根据区域地层特征和笔石带序列对复杂构造区典型井——巫溪2井的页岩储层进行了精细划带,确定了8个笔石带,即五峰组的WF2笔石带—龙马溪组LM9笔石带。结论认为:该区生物地层基本稳定,优质页岩主要位于WF2(Dicellograptus complexus)—LM6(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笔石带,但同时在大巴山南缘优质页岩的横向分布仍存在着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宣汉—巫溪地区 页岩气 笔石带序列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生物地层 分层对比 巫溪2井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应力场对裂缝的控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唐永 梅廉夫 +2 位作者 陈友智 唐文军 肖安成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2年第2期120-139,共20页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晚白垩世受到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受到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两期构造活动导致宣汉—达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中形成构造裂缝,对油气藏开发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岩层与岩层之间相...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晚白垩世受到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受到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两期构造活动导致宣汉—达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中形成构造裂缝,对油气藏开发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岩层与岩层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共轭节理和机械双晶的分析结果,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计算宣汉—达县地区飞仙关组古构造应力大小,获得了两期古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通过岩石破裂阈值的限定,对普光、毛坝区块构造裂缝(张裂缝和剪裂缝)的发育区域进行预测,依据综合破裂率对岩层破裂强度进行评价,为提高裂缝钻遇率,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三维有限元 飞仙关组 构造裂缝 宣汉—达县地区
下载PDF
达县—宣汉地区长兴组礁滩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瑞华 牟传龙 +2 位作者 谭钦银 余谦 闫剑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13,共5页
川东北达县—宣汉长兴组礁滩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潜力。作者通过大量岩石常规薄片、铸体薄片观察研究,发现该礁滩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成因的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粒内溶孔、生物体腔内溶孔和生物格架间溶孔。这些孔隙... 川东北达县—宣汉长兴组礁滩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潜力。作者通过大量岩石常规薄片、铸体薄片观察研究,发现该礁滩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成因的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粒内溶孔、生物体腔内溶孔和生物格架间溶孔。这些孔隙的形成和演化除了受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的影响外,还受成岩作用的控制。首先在海底-暴露-浅埋藏环境下,压实及胶结使原生孔隙基本消失;而准同生混合水白云石化及早期暴露溶蚀作用改变了沉积物内部结构,形成众多微小孔隙的网络及溶孔,为后期形成大量孔隙创造了条件。其次在中—深埋藏环境下,强烈的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使得岩石形成大量的次生孔隙,大大提高了礁滩白云岩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县-宣汉 上二叠统 长兴组 礁滩白云岩 成岩作用 川东北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断裂系统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1
19
作者 唐大卿 陈新军 张先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断裂构造及相关褶皱是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构造特征,对油气的早期运聚成藏和晚期调整改造均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对约500 km2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宣汉—达县地区3套断裂系统,即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中构造... 断裂构造及相关褶皱是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构造特征,对油气的早期运聚成藏和晚期调整改造均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对约500 km2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宣汉—达县地区3套断裂系统,即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和上构造层断裂系统,尤其后两者在本区意义重大。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比较杂乱,可能与印支期构造运动有关;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发育强、规模大、继承性好,形成了该区主要目的层构造圈闭,该北东向断裂系统定型于燕山晚期并控制原生油藏的形成与保存;上构造层断裂系统形成于喜山早、晚2期,主体呈北西向并垂直叠加和改造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对普光、毛坝场等地区的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保存及后期改造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构造层 构造圈闭 普光 毛坝场 宣汉—达县地区 川东北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改造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唐大卿 汪立君 +1 位作者 曾韬 冯兴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0-238,共9页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是当前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探区和突破区,在对该区约500 km2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和普光、毛坝场两个典型油气藏的综合特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应力场下...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是当前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探区和突破区,在对该区约500 km2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和普光、毛坝场两个典型油气藏的综合特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应力场下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样式及构造圈闭的形成与后期叠加改造。研究结果显示晚印支期普光、毛坝场等构造已具雏形,燕山晚期构造定型,在中构造层形成大量的北东向构造,喜山期被北西向构造叠加改造。进而从构造角度剖析了喜山运动特别是断裂、褶皱及局部构造的演化对早期油气藏的调整改造作用,研究表明喜山运动对宣汉—达县地区普光、毛坝场等构造圈闭油气藏的空间几何形态、构造演化特征、断裂疏导体系及储盖条件等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山运动 改造作用 构造特征 油气藏 普光油气藏 毛坝场油气藏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