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三阴交、悬钟、非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累积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宋佳杉 刘玉祁 +20 位作者 刘存志 佘延芬 解秸萍 陈寅萤 吴萌萌 石广霞 文雅丽 李敬道 马玉侠 吕昆 王麟鹏 周炜 韩景献 高树中 赵吉平 李石良 马良宵 邢建民 曹卉娟 刘建平 朱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比较电针三阴交、悬钟、非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累积镇痛效应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 目的比较电针三阴交、悬钟、非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累积镇痛效应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门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501例,随机分成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每组167例。在患者痛经开始发作并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0 mm时进行电针治疗,频率2/100Hz,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 d。分别在第1次治疗前、第1次起针后30 min及第2、3次治疗前以VAS测量疼痛程度。同时分别在第1次治疗前、第1次起针即刻及第2、3次治疗前记录患者的痛经总体伴随症状严重程度(retrospective symptom scale,RSS-COX2总分)。结果三阴交组VAS值降低程度显著大于悬钟组及非穴组(MD=﹣2.92 mm,P=0.028;MD=﹣3.47 mm,P=0.009),悬钟组与非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6 mm,P=0.674);3组RSS-COX2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结论三阴交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累积镇痛效应优于悬钟穴、非穴,悬钟穴与非穴累积镇痛效应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电针 针刺镇痛 三阴交 悬钟 非穴
下载PDF
从经穴效应角度探讨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辛思源 庞嘉 +5 位作者 郭建恩 赵印涛 王培 刘玉祁 李春华 张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31-2633,共3页
目的:文章从经穴效应角度探讨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关系,尝试建立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的关系,以丰富和发展相对穴理论。方法:通过对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和经穴效应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经穴效应关系。结果:相... 目的:文章从经穴效应角度探讨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关系,尝试建立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的关系,以丰富和发展相对穴理论。方法:通过对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和经穴效应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经穴效应关系。结果: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在循经特异性、部位特异性、脏腑特异性、病证特异性及神经节段特异性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经穴效应关系。结论: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具有经穴效应关系,进一步提示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效应 相对穴 三阴交 悬钟 关系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陈文 顾红卫 +7 位作者 马维平 李启珊 喻强 刘兴勤 刘世红 李文华 刘惠玲 戴美堂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缺血性中风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悬钟,以治...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缺血性中风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悬钟,以治疗前后TCD脑血管血流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两组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加强(P<0·05,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足三里 悬钟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内关穴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特异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于慧娟 秦照梅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通过针刺单穴内关与悬钟穴治疗早搏的疗效比较,观察内关穴治疗早搏的相对特异性,证明内关穴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共入组60例,其中脱落10例,实际完成50例,内关组30例,悬钟组2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单盲法。并分别... 目的通过针刺单穴内关与悬钟穴治疗早搏的疗效比较,观察内关穴治疗早搏的相对特异性,证明内关穴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共入组60例,其中脱落10例,实际完成50例,内关组30例,悬钟组2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单盲法。并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内关与悬钟治疗早搏的疗效。结果针刺内关穴治疗早搏疗效优于针刺悬钟穴治疗。结论内关穴相对于悬钟穴在早搏的治疗中具有特异性。这一研究结果可为规范腧穴的主治作用及临床选穴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悬钟 电针 期前收缩 早搏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0
5
作者 陈文 谭敏 +1 位作者 梁立安 翁泰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并对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序贯试验设计方法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本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悬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采用基本对症治疗20天。以经颅...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并对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序贯试验设计方法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本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悬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采用基本对症治疗20天。以经颅多普勒观察随机配对设计的成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功能变化,以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各研究指标的试验线都达到序贯试验图的有效边界,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悬钟对脑血管舒缩反应、脑血流自动调节、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脑缺血/病理生理学 足三里 悬钟
下载PDF
针刺悬钟配阿是穴治疗骨科术后疼痛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朝辉 冯彩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5-897,共3页
目的:比较针刺疗法与西药平痛新注射液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与药物组(30例)。针刺组针刺悬钟穴为主配以阿是穴30分钟;药物组肌肉注射平痛新注射液20 mg,每日3次。观察记录各组48小时内疼痛... 目的:比较针刺疗法与西药平痛新注射液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与药物组(30例)。针刺组针刺悬钟穴为主配以阿是穴30分钟;药物组肌肉注射平痛新注射液20 mg,每日3次。观察记录各组48小时内疼痛情况变化。结果:针刺组24小时优良率89.2%,药物组24小时优良率81.4%;针刺组48小时优良率100.0%,药物组48小时优良率96.3%。统计结果显示针刺组镇痛效果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悬钟、阿是穴治疗骨科手术后疼痛效果优于肌肉注射平痛新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方法 手术后并发症 疼痛/针灸疗法 阿是穴 悬钟穴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悬钟治疗卒中偏瘫弛缓性足下垂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亚楠 王学新 +2 位作者 王鹏 杨琪 王艳雪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悬钟治疗卒中偏瘫弛缓性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加电针足三里、悬钟穴,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悬钟治疗卒中偏瘫弛缓性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加电针足三里、悬钟穴,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测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检测以及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以及10 m最大步行速度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悬钟结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卒中偏瘫弛缓性足下垂有较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康复 中风后遗症 卒中 足下垂 足三里 悬钟 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 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 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 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
下载PDF
腕踝上三寸内外侧各有一个三经交会穴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志道 朱聪颖 马先林 《河南中医》 2021年第2期192-195,共4页
根据腧穴命名原则和针感效应,提出在腕踝上三寸内外侧各有一个三经交会穴的新观点,分别是三阴交、悬钟、会宗、间使。从三阴交、悬钟、会宗、间使四穴的现代解剖学神经分布,以及针刺四穴后针感循行分布,悬钟、会宗、间使与三阴交一样,... 根据腧穴命名原则和针感效应,提出在腕踝上三寸内外侧各有一个三经交会穴的新观点,分别是三阴交、悬钟、会宗、间使。从三阴交、悬钟、会宗、间使四穴的现代解剖学神经分布,以及针刺四穴后针感循行分布,悬钟、会宗、间使与三阴交一样,均符合三经交会穴的特点,虽然不能将现代的神经与经络完全等同,但经络包含神经是无可争辩的。在《针灸甲乙经》和《针灸大成》的记载中,悬钟、会宗、间使三穴的主治与三经交会穴主治范围尚有一定差距,但不能排除是人们对以上三穴认识得还不够清楚。目前,除三阴交穴之外,其余三穴临床研究有限,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会穴 三阴交 悬钟 会宗 间使
下载PDF
《针灸大成》中悬钟穴临床应用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韬 周鑫 +1 位作者 高俊祎 李丹丹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5期177-179,共3页
《针灸大成》中关于悬钟穴的记载详尽丰富,涉及悬钟穴的定位、归经、操作、主治等。悬钟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是八会穴之髓会,可用于治疗下肢痹证、痿证、痉证、中风、疟疾、热病、颤病、伛偻,也涉及皮肤病、精神病、肝胆疾病等,临床应... 《针灸大成》中关于悬钟穴的记载详尽丰富,涉及悬钟穴的定位、归经、操作、主治等。悬钟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是八会穴之髓会,可用于治疗下肢痹证、痿证、痉证、中风、疟疾、热病、颤病、伛偻,也涉及皮肤病、精神病、肝胆疾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学习杨继洲对悬钟穴的针灸治法,可为临床运用悬钟穴提供理论基础,拓宽临床选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大成 悬钟穴 绝骨穴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磊 熊鹿静 +3 位作者 李炳坤 唐小高 喻林 周鑫 《中医正骨》 2022年第6期9-16,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50例。由同一组医生行膝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单束ACL重建术,术后第2天开始电针患侧足少阳经的悬...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50例。由同一组医生行膝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单束ACL重建术,术后第2天开始电针患侧足少阳经的悬钟、阳陵泉、膝阳关、环跳4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6d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1d,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周、4周、6周时双侧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hreshold to detection of passive motion,TTDPM)、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JPS)以及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P40起始潜伏期、波幅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潜伏期、波幅。结果:①TTDPM。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12.586,P=0.000)。双侧膝关节TTDP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06.942,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TTDP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34.592,P=0.000)。患侧膝关节TTDPM随时间呈下降趋势(3.57°±0.53°,2.61°±0.47°,2.21°±0.39°,1.92°±0.28°,F=349.201,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44°±0.10°,1.42°±0.12°,1.40°±0.10°,1.41°±0.07°,F=2.772,P=0.052)。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TTDPM均较健侧高(t=29.528,P=0.000;t=21.642,P=0.000;t=16.658,P=0.000;t=13.642,P=0.000)。②JPS。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01.439,P=0.000)。双侧膝关节JPS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32.141,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JP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09.843,P=0.000)。患侧膝关节JPS随时间呈改善趋势(4.31°±0.71°,3.62°±0.65°,3.23°±0.60°,2.64°±0.54°,F=211.272,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49°±0.13°,1.47°±0.11°,1.48°±0.10°,1.47°±0.10°,F=1.333,P=0.277)。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JPS均较健侧差(t=28.782,P=0.000;t=23.278,P=0.000;t=20.698,P=0.000;t=15.864,P=0.000)。③SEPsP40起始潜伏期。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740.633,P=0.000)。双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2153.958,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817.474,P=0.000)。患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随时间呈缩短趋势[(49.23±1.95)ms,(43.87±1.81)ms,(38.33±1.91)ms,(34.68±1.39)ms,F=1406.798,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30.78±0.92)ms,(30.42±1.15)ms,(30.41±0.98)ms,(30.39±1.10)ms,F=1.680,P=0.173]。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均较健侧长(t=64.829,P=0.000;t=51.154,P=0.000;t=26.471,P=0.000;t=18.256,P=0.000)。④SEPsP40波幅。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540.382,P=0.000)。双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309.833,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SEPsP40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19.578,P=0.000)。患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随时间呈增高趋势[(1.36±0.10)mv,(1.67±0.11)mv,(1.83±0.10)mv,(1.97±0.09)mv,F=926.454,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2.27±0.08)mv,(2.29±0.09)mv,(2.28±0.06)mv,(2.29±0.07)mv,F=2.258,P=0.084]。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均较健侧低(t=-69.500,P=0.000;t=-42.342,P=0.000;t=-30.748,P=0.000;t=-22.211,P=0.000)。⑤MCV潜伏期。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647.733,P=0.000)。双侧膝关节MCV潜伏期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828.428,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MCV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73.718,P=0.000)。患侧膝关节MCV潜伏期随时间呈缩短趋势[(20.63±1.37)ms,(17.94±1.49)ms,(16.67±1.30)ms,(14.36±0.99)ms,F=866.063,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2.27±0.39)ms,(12.24±0.44)ms,(12.22±0.49)ms,(12.21±0.39)ms,F=0.282,P=0.839]。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MCV潜伏期均较健侧长(t=44.622,P=0.000;t=26.899,P=0.000;t=27.612,P=0.000;t=15.341,P=0.000)。⑥MCV波幅。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208.831,P=0.000)。双侧膝关节MCV波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3582.21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MCV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362.807,P=0.000)。患侧膝关节MCV波幅随时间呈增高趋势[(3.76±0.10)mv,(4.26±0.13)mv,(4.58±0.11)mv,(4.78±0.09)mv,F=4397.711,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5.23±0.07)mv,(5.24±0.06)mv,(5.23±0.06)mv,(5.24±0.05)mv,F=2.144,P=0.098]。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MCV波幅均较健侧低(t=-171.500,P=0.000;t=-63.024,P=0.000;t=-48.938,P=0.000;t=-40.251,P=0.000)。结论:对于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在ACL重建术后采用电针足少阳经穴,膝关节本体感觉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术后短期内并不能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前交叉韧带 电针 胆经 本体感觉 悬钟 阳陵泉 膝阳关 环跳
下载PDF
从三阴交–悬钟的经穴效应探讨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辛思源 杨志新 +4 位作者 郭建恩 陆宏通 王培 庞嘉 张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3-1076,共4页
分析三阴交、悬钟的经穴效应以及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关系,探讨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的关系。发现三阴交、悬钟均具有经穴效应的表现,且二者在经穴效应特性(循经特异性、经穴特异性)、经穴关系(解剖位置、经脉脏腑关系、功效主治)方面... 分析三阴交、悬钟的经穴效应以及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关系,探讨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的关系。发现三阴交、悬钟均具有经穴效应的表现,且二者在经穴效应特性(循经特异性、经穴特异性)、经穴关系(解剖位置、经脉脏腑关系、功效主治)方面联系紧密。表明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在经穴效应方面相关,相对穴通过内在经穴效应特性和经穴关系与经穴效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穴 三阴交 悬钟 经穴效应 特异性
原文传递
针刺悬钟合中药热敷治疗跟骨骨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敏勇 聂容荣 +1 位作者 迟振海 汤小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比较针刺悬钟合中药热敷法与常规选穴针刺法治疗跟骨骨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悬钟合中药热敷组(34例)和常规针刺组(32例)。悬钟合中药热敷组给予针刺悬钟合中药热敷法治疗,常规... 目的:比较针刺悬钟合中药热敷法与常规选穴针刺法治疗跟骨骨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悬钟合中药热敷组(34例)和常规针刺组(32例)。悬钟合中药热敷组给予针刺悬钟合中药热敷法治疗,常规针刺组按常规选穴针刺治疗,穴取阳陵泉、昆仑等。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足跟疼痛积分、足跟肿胀积分、足跟灼热感积分、行走功能活动情况积分变化及愈显率。结果:悬钟合中药热敷组的愈显率为64.7%(22/34),常规针刺组为37.5%(12/32),悬钟合中药热敷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悬钟合中药热敷组在疼痛积分、肿胀积分、灼热感积分、行走功能活动情况及总积分方面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针刺悬钟合中药热敷法治疗跟骨骨刺症疗效优于常规选穴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刺症 针刺疗法 悬钟穴 中药外敷
原文传递
八会穴“髓会”之异议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铁 张庆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绝骨"为八会穴之"髓会",但历代医家及现代临床很少用该穴治疗与髓相关病证。本文从古代文献记载、穴位对应关系以及临床治疗作用等方面考证"髓会枕骨"较"髓会绝骨"更符合八会穴理论及临床实用... "绝骨"为八会穴之"髓会",但历代医家及现代临床很少用该穴治疗与髓相关病证。本文从古代文献记载、穴位对应关系以及临床治疗作用等方面考证"髓会枕骨"较"髓会绝骨"更符合八会穴理论及临床实用性,认为八会穴之髓会当为"枕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会 悬钟 枕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