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儒学的视域下——薛凤祚科学体系新探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浩浩 褚龙飞 石云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7,共8页
从儒学角度考察中国古代科学家的科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清初最重要历算学家之一薛凤祚的儒学论述与科学工作,以《历学会通》与《气化迁流》为基础,讨论了薛氏的科学体系。作者发现,薛氏实际上以《历学会通》《气化迁流》为载体... 从儒学角度考察中国古代科学家的科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清初最重要历算学家之一薛凤祚的儒学论述与科学工作,以《历学会通》与《气化迁流》为基础,讨论了薛氏的科学体系。作者发现,薛氏实际上以《历学会通》《气化迁流》为载体,以天、气、数、理为基本概念,构建了一套以天为本,了知顺应天地气化,以数合天,以数统一理与天的宏大天人体系。其中《历学会通》中的历法、星占、实用技术是下学基础部分,基于《历学会通》完成的《气化迁流》则是合己于天的上达合天之作。两者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儒学 科学 以数合天
下载PDF
薛凤祚对《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所述力学知识的重构 被引量:7
2
作者 田淼 张柏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8,共8页
薛凤祚重构了《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和《新制诸器图说》中的力学知识,于1664年编辑成《历学会通.重学》。他相信重学和算学能使人知制器之所以然,比较好地领会了西方的知识和技术,对所选图说的原文做了不同程度的删节和概括。在重构中,... 薛凤祚重构了《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和《新制诸器图说》中的力学知识,于1664年编辑成《历学会通.重学》。他相信重学和算学能使人知制器之所以然,比较好地领会了西方的知识和技术,对所选图说的原文做了不同程度的删节和概括。在重构中,他舍弃了《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卷第二的内容,所绘插图的质量明显逊于原作,甚至漏绘了重要的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奇器图说 力学知识 重构
下载PDF
《历学会通》中的宇宙模式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铁珠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3期225-232,共8页
在清代学者薛凤祚所编的《历学会通》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授自波兰传教士穆尼阁的《天步真原》和薛凤祚本人据此而作的"正集"。本文从图形、计算、哥白尼理论在欧洲的发展及穆尼阁在宇宙理论上的倾向性四个方面证明了该书中的... 在清代学者薛凤祚所编的《历学会通》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授自波兰传教士穆尼阁的《天步真原》和薛凤祚本人据此而作的"正集"。本文从图形、计算、哥白尼理论在欧洲的发展及穆尼阁在宇宙理论上的倾向性四个方面证明了该书中的宇宙模式来自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但其中的日地位置被作了人为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历学会通 宇宙 模式
下载PDF
《天步真原》与哥白尼天文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被引量:15
4
作者 石云理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0年第1期83-91,共9页
文章指出,由穆尼阁翻译的《天步真原》一书的底本是比利时天文学家兰斯玻治的《永恒天体运动表》。兰斯玻治是哥白尼学说的信从者,他的天文表是以日心地动理论为基础编制的。从穆尼阁翻译该表的目的及一些中国学者曾从他那里了解到西... 文章指出,由穆尼阁翻译的《天步真原》一书的底本是比利时天文学家兰斯玻治的《永恒天体运动表》。兰斯玻治是哥白尼学说的信从者,他的天文表是以日心地动理论为基础编制的。从穆尼阁翻译该表的目的及一些中国学者曾从他那里了解到西方地动说的事实来看,《天步真原》的原本中很可能使用的是日心地动模型,而薛凤祚在将该书辑入《历学会通》时对这些模型中的日地位置作了人为的颠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步真原》 哥白尼学说 天文表 中国 天文学
下载PDF
清初中国的欧洲星占学:薛凤祚与穆尼阁对卡尔达诺《托勒密〈四书〉评注》的汉译 被引量:5
5
作者 钟鸣旦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9-360,共22页
文章考证和呈现了卡尔达诺(1501—1576年)对托勒密著述评注的汉译。译文包含卡尔达诺对托勒密(约100—约178年)关于星占学的系统论述《四书》的评注。中国学者薛凤祚(1599/1600—1680年)和波兰耶稣会士穆尼阁(1610—1656年),进行了有选... 文章考证和呈现了卡尔达诺(1501—1576年)对托勒密著述评注的汉译。译文包含卡尔达诺对托勒密(约100—约178年)关于星占学的系统论述《四书》的评注。中国学者薛凤祚(1599/1600—1680年)和波兰耶稣会士穆尼阁(1610—1656年),进行了有选择性的翻译并将其收录在《天步真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达诺 托勒密 薛凤祚 穆尼阁《天步真原》 星占学
下载PDF
中西会通 天人相应——薛凤祚引进西方占星术面面观 被引量:3
6
作者 聂清香 翟英伯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7-37,共11页
引进西方占星术并与中国古代占星术会通,是薛凤祚《历学会通》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天文学和占星术还没有完全分离的明末清初,薛凤祚在引进西方天文学的同时带进占星术的内容是不足为怪的。薛凤祚不赞成一般占卜者信奉的"天人感应&qu... 引进西方占星术并与中国古代占星术会通,是薛凤祚《历学会通》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天文学和占星术还没有完全分离的明末清初,薛凤祚在引进西方天文学的同时带进占星术的内容是不足为怪的。薛凤祚不赞成一般占卜者信奉的"天人感应",他研究占星术的思想基础是"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应",这在当时是一种由神学向科学靠拢的进步。从天文学角度看,薛凤祚认为西方占星术比中国的有理,但亦指明"不可以为是也"。虽然如此,但"为益世教,未尝无也"。薛凤祚对占星术的认识是辩证的,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薛凤祚在《历学会通》中完成了占星术的中西会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占星术 天人相应
下载PDF
薛凤祚《比例对数表》特点分析及勘误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升 董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3-707,共5页
中算之有对数始自薛凤祚之比例对数表,因此,研究该对数表对全面了解对数的传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阐述了薛凤祚之比例对数表的特点,然后对比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对数值,指出表中的错误,并给出其比例对数的勘误表,同时就一些结果... 中算之有对数始自薛凤祚之比例对数表,因此,研究该对数表对全面了解对数的传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阐述了薛凤祚之比例对数表的特点,然后对比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对数值,指出表中的错误,并给出其比例对数的勘误表,同时就一些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史 比例对数表 薛凤祚
下载PDF
薛凤祚时代的学术文化背景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孝贤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7,共7页
薛凤祚其人及其在科学传播和天文历算方面的贡献引起很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有关薛凤祚的研究涉及当时的人文环境,以及数学、天文学及历法、历算等学科知识。薛凤祚生活在中国科学文化的断层时代,他的科学研究水平注定要受到限制... 薛凤祚其人及其在科学传播和天文历算方面的贡献引起很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有关薛凤祚的研究涉及当时的人文环境,以及数学、天文学及历法、历算等学科知识。薛凤祚生活在中国科学文化的断层时代,他的科学研究水平注定要受到限制。当前的薛凤祚研究缺少更广阔的视野。对历史人物分析不能只陷于其著作和史志上的直接历史资料,而应当将历史人物放在各种线索发展的交叉点上,才可以得出更为客观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数学 天文学 历法 历算
下载PDF
致用与会通——薛凤祚水利思想蠡测 被引量:1
9
作者 夏从亚 伊强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7-24,共8页
薛凤祚治学方法的特点,即"致用"与"会通"。其中,会通包含古今的会通与中西的会通。由《两河清汇》解读薛凤祚的水利思想,比较突出的是其治河和海运的思想。《两河清汇》从体例上言,可谓"编述之体",薛凤... 薛凤祚治学方法的特点,即"致用"与"会通"。其中,会通包含古今的会通与中西的会通。由《两河清汇》解读薛凤祚的水利思想,比较突出的是其治河和海运的思想。《两河清汇》从体例上言,可谓"编述之体",薛凤祚不仅继承发扬了儒家圣贤的一些学说,也吸收了其前代潘季驯、邱濬等人的观点。观其采择去取,无不以"致用"为宗。而其热心译介当时西方的水利器械,可以看作他在中西会通中所作的努力。虽然如此,对于薛凤祚《两河清汇》及其水利思想不可刻意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两河清汇》 水利 致用 会通
下载PDF
术数思想:薛凤祚中西会通模式的重要案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宗方 宋芝业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0-25,共6页
在中西会通方面,与其前辈徐光启、同辈王锡阐、后辈梅文鼎相比,薛凤祚会通模式的独特性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其术数思想中。薛凤祚试图用西方占星术复活中国传统术数,他批判中法,引进西法,并对术数理论基础及具体术数分支——择日术进行了... 在中西会通方面,与其前辈徐光启、同辈王锡阐、后辈梅文鼎相比,薛凤祚会通模式的独特性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其术数思想中。薛凤祚试图用西方占星术复活中国传统术数,他批判中法,引进西法,并对术数理论基础及具体术数分支——择日术进行了中西会通。由于中西学术从体用到思维方式都迥然有别,薛凤祚的会通是不彻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术数 中西会通
下载PDF
根数错位致斗转星移——薛凤祚《历学会通》的历元换算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孝贤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3-19,25,共8页
薛凤祚在《历学会通》中所给出的中西历元纪年出现了整体错位和局部混乱,由根数错位而致斗转星移。实难想像其天文和历算结果能够被观测所证实或验证,而况薛凤祚从来不作天文和天象观测。他的随意和著文之粗糙、混乱,使他耗费半生精力... 薛凤祚在《历学会通》中所给出的中西历元纪年出现了整体错位和局部混乱,由根数错位而致斗转星移。实难想像其天文和历算结果能够被观测所证实或验证,而况薛凤祚从来不作天文和天象观测。他的随意和著文之粗糙、混乱,使他耗费半生精力所作的西学引进、译介的成果黯然失色。这也许正是他被同时代人忽略,继而又被历史遗忘的根本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历学会通》 历元换算 根数错位
下载PDF
薛凤祚会通中西的努力及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德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71,共5页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引发了西方学术的大量涌入。薛凤祚引领当时学术风气之先,提出了一个会通中西学术的先进模式。为实现会通目标,薛凤祚不遗余力,其实践领域主要为天文历法,也旁及其他。但他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在整体上没...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引发了西方学术的大量涌入。薛凤祚引领当时学术风气之先,提出了一个会通中西学术的先进模式。为实现会通目标,薛凤祚不遗余力,其实践领域主要为天文历法,也旁及其他。但他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在整体上没有扭转中国学术在此之后被西方远远抛下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会通模式 中西学术
下载PDF
薛凤祚:在中西天文学的交汇点上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德武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16,共8页
薛凤祚对近代中国天文学发展最特别的贡献,是他在《历学会通》中引入了一个与哥白尼日心说有渊源关系的宇宙体系,这使他成为当时与西方天文学发展的正确道路走得最近的中国科学家。薛凤祚天文历法研究中所采用的"镕各方之材质,入... 薛凤祚对近代中国天文学发展最特别的贡献,是他在《历学会通》中引入了一个与哥白尼日心说有渊源关系的宇宙体系,这使他成为当时与西方天文学发展的正确道路走得最近的中国科学家。薛凤祚天文历法研究中所采用的"镕各方之材质,入吾学之型范"是最先进的中西会通模式,可以避免走上"以西学取代中学"和"以中学同化西学"两个极端。但对于薛凤祚贡献的评价不宜过高,他引入哥白尼日心说可能并没有明确的意识,且日心说在当时并不是最先进的宇宙体系,因而影响很小;他会通中西天文学的努力也没能引导中国天文学走上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天文学 哥白尼日心体系 中西会通
下载PDF
纪念《学报》创刊30周年暨学报“两优一高”表彰大会隆重召开
14
作者 马佰莲 孙世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2-8,共7页
薛凤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兼通中西并善于会通中西的科学家,他一生追求实用科学,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立创造。薛凤祚对于天文历算等方面的研究从“技”和“法”方面使中国传统科学发生了明显的改观;他所强调的理以数显、讲究实证的... 薛凤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兼通中西并善于会通中西的科学家,他一生追求实用科学,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立创造。薛凤祚对于天文历算等方面的研究从“技”和“法”方面使中国传统科学发生了明显的改观;他所强调的理以数显、讲究实证的理性科学观具有近代科学的启蒙因素,使中西科学思想实现了初步的结合。同时,薛凤柞在关于水利学和命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人的因素和人的价值,是在更高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科技所特有的人文精神的阐发。但是,受传统的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影响,薛凤祚没有也不可能使近代中国引发一场科学革命,但其“镕各方之材质,入吾学之型范”的会通工作在近代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人的启示是不可磨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风祚 科学现 中西会通 理以数显 天人调谐
下载PDF
论薛凤祚学术思想的传承
15
作者 郑强 王英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97-102,共6页
薛凤祚是明末清初中西科学会通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天文学和数学等领域的成就颇受世人瞩目,以至被誉为一代"畴人之功首"。他生平交游广泛,学术承传多家。他少受传统儒学教育,却能以科学探索弥补其空虚;他向西方传教士学习... 薛凤祚是明末清初中西科学会通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天文学和数学等领域的成就颇受世人瞩目,以至被誉为一代"畴人之功首"。他生平交游广泛,学术承传多家。他少受传统儒学教育,却能以科学探索弥补其空虚;他向西方传教士学习,却能"熔各方之材质,入吾学之型范";他继承和发展着徐光启等人较为开明的思想,会通中西,以中化西。他的学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使自己的科学研究具有了走向近代科学发展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交游 生平 思想
下载PDF
补空谈之虚空 破株守之迂滞——薛凤祚“会通”的科学思想探微
16
作者 郑强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6-32,共7页
薛凤祚是明清之际中西会通大潮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学者。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使得薛凤祚的学术思想向更为广博的文化领域和农、工、兵、商等具体应用学科拓展,他沉潜于百工之技的研究中,讲之不厌其繁,行之不嫌其贱,这实际上将理学家"... 薛凤祚是明清之际中西会通大潮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学者。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使得薛凤祚的学术思想向更为广博的文化领域和农、工、兵、商等具体应用学科拓展,他沉潜于百工之技的研究中,讲之不厌其繁,行之不嫌其贱,这实际上将理学家"为生民立命"的实学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在会通中西学术的方法上,他不斤斤计较于以夷变夏还是以夏变夷,而是兼收并蓄,"熔各方之材质,入吾学之型范"。在处理"象"和"数"的关系上,薛凤祚继承了徐光启"由数达理"的科学思维方法,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数学在一些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使得中国传统的象数观念具有了走向近代科学发展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会通 科学思想 实学 由数达理
下载PDF
清初民间天文学家薛凤祚的西学观及影响
17
作者 郑强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5-58,共4页
会通中西自明末徐光启等人开始之后,到清初已成为学术研究特别是历算领域的主流。在中西会通方面,薛凤祚既对西方天文历法、自然科学与中国传统历法和自然科学进行比较与吸收,也对中西术数思想进行会通,试图用西方占星术复活中国传统术... 会通中西自明末徐光启等人开始之后,到清初已成为学术研究特别是历算领域的主流。在中西会通方面,薛凤祚既对西方天文历法、自然科学与中国传统历法和自然科学进行比较与吸收,也对中西术数思想进行会通,试图用西方占星术复活中国传统术数。由于中西学术从体、用到思维方式都迥然有别,他的会通是不彻底的。然而,薛凤祚中西会通思想值得我们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天文学 中西会通 西学观
下载PDF
清静啸孤鸿 寂寞待知音——大背景下薛凤祚对天文历算的贡献与评价(上)
18
作者 刘孝贤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4-26,共13页
作为西学东渐时期中西科学文化的交流者和欧洲科学文明的传播者,薛凤祚的学术观点、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态度与方式等,都与时代相关联。薛凤祚师从来华传教士学习欧洲先进的天文学知识和历算方法,囿于来华传教士的... 作为西学东渐时期中西科学文化的交流者和欧洲科学文明的传播者,薛凤祚的学术观点、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态度与方式等,都与时代相关联。薛凤祚师从来华传教士学习欧洲先进的天文学知识和历算方法,囿于来华传教士的学术观点和宗教立场,在信息来源受限的情况下,他是那个时代接受并理解欧洲天文学和历算知识最积极、最深刻、最彻底的中国学者。在明末清初科学和社会的现实背景下,就天文知识和历算方法的译介和著述来说,薛凤祚已经做出了时代所允许的最大努力和贡献,因而能做到与欧洲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保持几乎同步的水准。薛凤祚应该得到历史的积极评价和后代人的尊敬,后人在回首历史人物的功绩时,应当考虑历史大背景下的局限性,应该尊重历史、尊重时代,同时也尊重历史人物,不能对前辈学者有超越时代限制的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天文学 历算
下载PDF
薛氏奇门 卦仪合参——薛凤祚《甲遁真授秘集》思想初探
19
作者 刘兴明 曾庆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7-33,共7页
薛凤祚《甲遁真授秘集》之主体部分当为明清钦天监世守三式之嫡传。薛氏奇门之独特之处在于将《周易》八卦卦象乃至六爻爻象纳入其天、地、人、神四重维度之中,使之与术数学的大本大根紧密相连,从而从根源及学理上找到了切实的根据。薛... 薛凤祚《甲遁真授秘集》之主体部分当为明清钦天监世守三式之嫡传。薛氏奇门之独特之处在于将《周易》八卦卦象乃至六爻爻象纳入其天、地、人、神四重维度之中,使之与术数学的大本大根紧密相连,从而从根源及学理上找到了切实的根据。薛氏奇门根于《周易》的特征是最明显的,因此当更近奇门之本义。习"奇门"是薛凤祚经世致用之学术追求的内在要求,薛凤祚融通中西历法,其使用的年、月、日、时干支非常精准,于其用奇门遁甲做的预测应用或者择日、择方应用在时间维度这一基点上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奇门遁甲 《甲遁真授秘集》
下载PDF
明末清初民间科学家薛凤祚数学观的探析
20
作者 郑强 高庆龄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以《历学会通》为依据,探讨了薛凤祚的数学观。指出:明末清初,传教士传入的西学,使中国民间科学家薛凤祚认识到数学这一学科在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形成了自己对数学的独特认识。薛凤祚"无一事不本于数"、... 以《历学会通》为依据,探讨了薛凤祚的数学观。指出:明末清初,传教士传入的西学,使中国民间科学家薛凤祚认识到数学这一学科在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形成了自己对数学的独特认识。薛凤祚"无一事不本于数"、"明于求理"和"象数之学"的数学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薛凤祚的数学观对于清代数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当代数学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数学观 探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