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国社会对董仲舒的认识:以《学衡》为中心 |
王松
|
《衡水学院学报》
|
2023 |
0 |
|
2
|
升血汤促进辐射损伤小鼠造血与免疫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
罗崇念
王立为
林新
赵扬
刘俭
曹丽
刘淑香
肖培根
谢蜀生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
1995 |
5
|
|
3
|
《学衡》与东南大学 |
段怀清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
|
|
4
|
被遮蔽的另面景观——论学衡派与西方现代诗歌 |
陈希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5
|
“学衡派”与现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 |
沈卫威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6
|
河东薛氏文学家族传论 |
沈文凡
孟祥娟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7
|
重评胡适与“学衡派”关于语言的论争 |
朱利民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8
|
“新人文主义”与东南学风——以“学衡派”与“新文化派”思想论争为中心 |
吴民祥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9
|
略论薛道衡的“大一统”思想 |
马晓丽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0
|
“学衡派”文化寻际的反思 |
段妍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1
|
中国传统文化内蕴与20世纪古典主义中国化 |
潘水萍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2
|
林语堂、梁实秋与“学衡派”的疏离 |
沈卫威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3
|
吴宓与期刊编辑工作 |
许军娥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1
|
|
14
|
“学衡派”与20世纪初期中国文化保守主义 |
段妍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5
|
论“学衡派”的学术文化理念 |
李刚
|
《百色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6
|
现代性视野中的“国粹派”和“学衡派” |
叶世祥
张冬梅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7
|
论学衡派的教育思想 |
郑师渠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18
|
“古典主义在中国”研究命题的历史境遇 |
潘水萍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9
|
《学衡》与近代墨学研究 |
付洁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新青年》与《学衡》翻译的差异 |
曹文刚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