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被遮蔽的另面景观——论学衡派与西方现代诗歌 |
陈希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2
|
“学衡派”与现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 |
沈卫威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3
|
重评胡适与“学衡派”关于语言的论争 |
朱利民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4
|
“新人文主义”与东南学风——以“学衡派”与“新文化派”思想论争为中心 |
吴民祥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5
|
“学衡派”文化寻际的反思 |
段妍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6
|
中国传统文化内蕴与20世纪古典主义中国化 |
潘水萍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7
|
“学衡派”与20世纪初期中国文化保守主义 |
段妍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
2005 |
2
|
|
8
|
论“学衡派”的学术文化理念 |
李刚
|
《百色学院学报》
|
2003 |
1
|
|
9
|
现代性视野中的“国粹派”和“学衡派” |
叶世祥
张冬梅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0
|
论学衡派的教育思想 |
郑师渠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11
|
林语堂、梁实秋与“学衡派”的疏离 |
沈卫威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2
|
“古典主义在中国”研究命题的历史境遇 |
潘水萍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3
|
“学衡派”新人文主义视野寻际的反思 |
段妍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4
|
论“学衡派”与新文化运动的殊途同归 |
赵月霞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5
|
“学衡派”的甲子守望之路——文化保守主义的隔空对话 |
曹而云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6
|
试析新古典主义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演化——论学衡派、梁实秋等对新古典主义的引进与中国化 |
孙振桐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7
|
孤怀卓荦殉道真 |
傅宏星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8
|
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道独特风景——学衡派与新文化派的对抗与对话 |
郭昭昭
|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