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薛绍徽词及其当代意义
1
作者 刘荣平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89-96,共8页
薛绍徽是晚清福建著名女作家,她的词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些词作是以词存史,尤具史料价值,其中有些词篇写得雄浑豪迈;与夫君陈寿彭相关的词作最多,多写正常的夫妻之情,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词史上具有较大的意义;另一部分词作继... 薛绍徽是晚清福建著名女作家,她的词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些词作是以词存史,尤具史料价值,其中有些词篇写得雄浑豪迈;与夫君陈寿彭相关的词作最多,多写正常的夫妻之情,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词史上具有较大的意义;另一部分词作继承前辈闽地词人以词描写本地风光的传统,还用词描写了外地风光,均具有风俗学价值。薛绍徽能用寻常语言写出好词,词风雅洁,在晚清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居清代闽籍女词人之冠。诵其词,可知人文双修之必要,亦可知传统美德之重要,此于当代社会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绍徽 词史 风俗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下的翻译偏离及其接受——基于薛绍徽翻译《八十日环游记》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立香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196-202,共7页
晚清时期翻译偏离现象异常普遍,薛绍徽的译著《八十日环游记》也存在较多误译、改写、删除、添加等偏离原作之处,然而这些偏离并未阻碍译作的成功,反而促成了译作被读者接受,是译者有意选择的翻译策略。为什么译者采用了偏离策略呢?通... 晚清时期翻译偏离现象异常普遍,薛绍徽的译著《八十日环游记》也存在较多误译、改写、删除、添加等偏离原作之处,然而这些偏离并未阻碍译作的成功,反而促成了译作被读者接受,是译者有意选择的翻译策略。为什么译者采用了偏离策略呢?通过考察译作的语言特征和偏离现象,我们发现:(1)翻译偏离提升了译作语言的音美、形美和意象美;(2)译者通过偏离兼顾了多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尤其照顾了下层普通百姓的解码能力;(3)译者通过偏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彰显了译者学习西学和兼顾中学的矛盾心态,反映了译者坚持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的态度,尤其在女性角色问题上始终坚持旧的道德观念和保守立场;(4)翻译偏离是历史语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绍徽译著的翻译偏离 历史语境 接受
下载PDF
论以昆曲唱词——以薛绍徽唱词观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荣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115,共7页
薛绍徽用昆曲唱唐宋词是逼近唐音宋调的有效手段,她提出的"无词不可唱,无词不合乐"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唱唐宋词颇具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具体到唱词,她提出的"长音使短,短音使长"的方法即是昆唱中的"依字声行... 薛绍徽用昆曲唱唐宋词是逼近唐音宋调的有效手段,她提出的"无词不可唱,无词不合乐"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唱唐宋词颇具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具体到唱词,她提出的"长音使短,短音使长"的方法即是昆唱中的"依字声行腔";她认为词之唱"不在于谱",通过分析,可知其原因实在于腔;她由词唱的角度去看待词之韵脚平仄,这是注意到了音乐对歌词的重构作用。其唱词方法和观点与当今词乐专家洛地、刘崇德主张的唱词方法和观点在学理上相通。可以说用昆曲唱唐宋词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绍徽 唱词观 昆腔
下载PDF
薛绍徽译本《八十日环游记》注释下的读者观照
4
作者 王华 《长沙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10-112,127,共4页
作为副文本元素之一的注释是对正文文本的解释,为正文文本的意义生成提供特定的历史场域与阅读引导,是翻译活动的主体进行互动、交流的平台。从描述性角度出发,通过对薛绍徽译本《八十日环游记》中注释的整理和分析,重点考察注释下的读... 作为副文本元素之一的注释是对正文文本的解释,为正文文本的意义生成提供特定的历史场域与阅读引导,是翻译活动的主体进行互动、交流的平台。从描述性角度出发,通过对薛绍徽译本《八十日环游记》中注释的整理和分析,重点考察注释下的读者关照是如何在注释中呈现的,并从注释的角度分析翻译主体的动态互动,力图为翻译的副文本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绍徽译本 八十日环游记 注释 读者关照
下载PDF
薛绍徽吕碧城异同论
5
作者 杨万里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6-71,共6页
薛绍徽与吕碧城是中国近代史上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两人均受西学熏陶,俱固守中国文化之本位,维护主权之独立。薛绍徽于介绍西学有力,吕碧城于兴办女学有功。二人时代先后相接,思想观念或有差异:薛绍徽持中国女教观,吕碧城主众生平等说... 薛绍徽与吕碧城是中国近代史上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两人均受西学熏陶,俱固守中国文化之本位,维护主权之独立。薛绍徽于介绍西学有力,吕碧城于兴办女学有功。二人时代先后相接,思想观念或有差异:薛绍徽持中国女教观,吕碧城主众生平等说;然于旧体文学创作,则各有千秋:薛氏以西学开拓骈文新境界,吕氏熔铸异域文明入词,其扩大词境之功亦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碧城 薛绍徽 西学 词境
下载PDF
文化身份与性别之维——论林纾、薛绍徽的翻译
6
作者 刘堃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0,共10页
林纾和薛绍徽是近代文学家和翻译家,他们有着相似的出身、身份认同和文化价值观。对儒家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使得他们的翻译观念和行动呈现出特殊的时代特征:他们既接受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又坚守纲纪伦常;既不能认同于译者身份,... 林纾和薛绍徽是近代文学家和翻译家,他们有着相似的出身、身份认同和文化价值观。对儒家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使得他们的翻译观念和行动呈现出特殊的时代特征:他们既接受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又坚守纲纪伦常;既不能认同于译者身份,又不得不以翻译为工具和途径,表达深层的文化意图。这使得他们的翻译作品无法忠实于原著,同时也使相对于西方的文化主体性得以彰显。此外,薛绍徽积极认同儒家道德框架下的女性身份,并借小说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性别立场和女性经验。林、薛二人的翻译是世变时代的文化镜像,映照出晚清的时代情绪与知识分子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薛绍徽 晚清中国 翻译 性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