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更新世晚期许家窑人化石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8,共14页
许家窑人类化石在1976-1979年发现于泥河湾盆地北部许家窑遗址(又名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74703地点。化石包括1件儿童左侧上颌骨、3颗游离臼齿、2块枕骨、1件上颌支残段和13块顶骨碎片,代表约16个个体,生存于中更新世晚期。对于许家窑... 许家窑人类化石在1976-1979年发现于泥河湾盆地北部许家窑遗址(又名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74703地点。化石包括1件儿童左侧上颌骨、3颗游离臼齿、2块枕骨、1件上颌支残段和13块顶骨碎片,代表约16个个体,生存于中更新世晚期。对于许家窑人的演化地位,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持有不同观点,分别将其归入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或者未知人群。最新研究显示:许家窑人的牙齿、头盖骨和下颌骨的形态都具有原始与进步混合的特征;许家窑个体呈现有罕见的先天巨顶孔缺陷遗传疾病、暴力冲突产生的创伤愈合痕迹、因营养缺乏导致的牙齿釉质发育不良及适应潜水环境产生有耳圆枕结构;许家窑人的颅容量为1700 mL以上,其上颌骨内鼻底、颞骨内耳迷路和枕圆枕的形态类似尼安德特人,牙齿生长发育模式接近现代人。许家窑人特殊的形态特征,特别是低而宽的头盖部和巨大的颅容量,与许昌人头骨形态相近,二者可能代表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东亚境内生存的一种新型古老型人类——巨颅人,可能是欧洲先驱人或者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向东亚扩散,与东亚直立人杂交的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家窑 人类化石 中更新世晚期 东亚 巨颅人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dental cementum incremental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season-of-death of equids from the Xujiayao site,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LI JingShu ZHANG ShuangQuan +2 位作者 Henry T. BUNN Akshay SARATHI GAO X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183-1188,共6页
Seasonality study of Paleolithic archaeological faunal assemblages is important for reconstructing modes of animal death and ancient hominin strategies for prey acquisition. The dental cementum of animal teeth records... Seasonality study of Paleolithic archaeological faunal assemblages is important for reconstructing modes of animal death and ancient hominin strategies for prey acquisition. The dental cementum of animal teeth records the season of an individual animal in which it died, providing the necessary evidence for determining any patterns in season of death.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procedure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ementum incremental analysis to equid teeth, which comprise the dominant component of the fauna from the Xujiayao Site—an early Late Pleistocene archaeological site in China. Results show multi-seasonal use in both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of this site. Furthermore,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method's future application in seasonality studies at Paleolithic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因素 古动物群 考古遗址 应用程序 牙骨质 死亡 中国 增量
原文传递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年代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帆 贺茂勇 +1 位作者 李斌 罗家馨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考古学及其他学科研究的重点。泥河湾盆地,是我国古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泥河湾盆地的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正处于现代人起源、扩散的关键时期,为解决我国甚至东亚的现代人起源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前人...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考古学及其他学科研究的重点。泥河湾盆地,是我国古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泥河湾盆地的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正处于现代人起源、扩散的关键时期,为解决我国甚至东亚的现代人起源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前人对遗址进行过多次系统挖掘,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方法的年代学工作,然而其文化层年代却有较大的争议。本文对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文化层的年代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对前人用不同测年方法获得年代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测定的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文化层的年代差距过大,难以确定文化层的年代。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文化层的年代的不确定,严重影响了众多学者对于我国现代人起源的进一步研究。年代测量方法虽然众多,但是不同测年方法,有着不同的测年区间,因此后期需要根据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年代区间来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并使用不同材料来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最为准确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 泥河湾盆地 古人类起源 年代学进展
下载PDF
许家窑遗址74093地点1977年出土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马宁 裴树文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88,共14页
许家窑遗址74093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发现于1974年,出土了早期智人化石以及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该地点进行过多次发掘,其中1977年在U3等探方共出土石制品共1765件,类型包括石核、石器、完整石片、不完整石片和断块等。石制品... 许家窑遗址74093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发现于1974年,出土了早期智人化石以及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该地点进行过多次发掘,其中1977年在U3等探方共出土石制品共1765件,类型包括石核、石器、完整石片、不完整石片和断块等。石制品原料取自梨益沟流水带来的河卵石,以石英岩和脉石英为主。石制品以小型居多,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砸击法应用较少。石器毛坯以片状居多,占63.6%;石器类型多样,以刮削器和石球为主;石器由锤击法加工而成,加工部位多集中分布在毛坯的单侧或者单端,单向加工占72.4%,且以正向为主;双向加工占27.6%,多以复向加工为主。年代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地点活动的时间大致发生在晚更新世早期。石器组合属于华北小石器工业传统,大量石球的发现对于研究早期人类的剥片技术和生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家窑遗址74093地点 泥河湾盆地 晚更新世早期 石制品
下载PDF
华北地区晚新生代几个地层单元的讨论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海坤 王法岗 +15 位作者 徐建明 张静 赵华 张翼龙 闫丰录 殷夏 黄远征 王立民 范淑贤 吉云平 毕志伟 毛洪亮 纪洪磊 刘林敬 马荣 王金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1-579,共9页
阳原盆地晚新生界以其出露完好,层序清楚,富含古生物、古人类遗存而闻名于世。近年来,随着研究精度的不断提高,在地层详细划分与地层单元的使用上却不很统一,甚至较为混乱。我们在开展《1:5万化稍营、北水泉幅区域地质调查及泥河湾层研... 阳原盆地晚新生界以其出露完好,层序清楚,富含古生物、古人类遗存而闻名于世。近年来,随着研究精度的不断提高,在地层详细划分与地层单元的使用上却不很统一,甚至较为混乱。我们在开展《1:5万化稍营、北水泉幅区域地质调查及泥河湾层研究》和《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标准地层单元"许家窑组"再研究》等科研项目中,对阳原盆地东部上新世红土、泥河湾层进行多重地层划分与地层单元的厘定。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就阳原盆地上新世红层、许家窑组,以及许家窑组与泥河湾层的关系等方面作一介绍。其主要成果有:一、阳原盆地上新世红层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古环境分析,应属一套多成因的红层建造,不应重复建组,建议合并,沿用石匣组。二、通过对许家窑遗址一带,以火山灰层为标志的第四纪地质结构调查和剖面的测制,化石的新发现,证实含许家窑动物群、文化层之上的地层时代为晚更新世,之下的岩石地层应属中更新世。这些成果为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标准地层单元的岩性特征及属性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新生代 石匣组 许家窑组
下载PDF
许家窑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铀子系法年代测定 被引量:37
6
作者 陈铁梅 原思训 +2 位作者 高世君 王良训 赵桂英 《人类学学报》 1982年第1期91-95,共5页
本文报告用铀子系法测量许家窑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年代的初步结果。 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遗址的发现不仅在研究石器的文化传统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地层上证实了桑干河流域早更新统标准地层“泥河湾层”的上部还包括了晚... 本文报告用铀子系法测量许家窑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年代的初步结果。 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遗址的发现不仅在研究石器的文化传统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地层上证实了桑干河流域早更新统标准地层“泥河湾层”的上部还包括了晚更新世的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家窑旧石器遗址 铀系法测年
下载PDF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地层穷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卫奇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63,共13页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出土的化石"许家窑人"属于早期智人。按照现行地层古生物学常规判断,其地层应该属于上更新统。目前,许家窑组是泥河湾盆地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上更新统包含古人类及...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出土的化石"许家窑人"属于早期智人。按照现行地层古生物学常规判断,其地层应该属于上更新统。目前,许家窑组是泥河湾盆地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上更新统包含古人类及其旧石器文化遗物和古哺乳动物化石相当丰富的一个地层剖面,但断代存在理念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遗址 许家窑组 “泥河湾层” 晚更新世 断代误区
下载PDF
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的累积对数高斯模型在泥河湾盆地磁组分识别中的运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喜生 李学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63-169,共7页
基于饱和等温剩磁 (SIRM )获得曲线遵循累积对数高斯模型 (CLG)的假设 ,利用改进的CLG模型分析 ,成功地对采自泥河湾河湖相层上部的许家窑剖面样品所含的主要载磁组分进行了分离 ;结合先前的岩石磁学结果 ,进一步验证了高矫顽力的赤铁... 基于饱和等温剩磁 (SIRM )获得曲线遵循累积对数高斯模型 (CLG)的假设 ,利用改进的CLG模型分析 ,成功地对采自泥河湾河湖相层上部的许家窑剖面样品所含的主要载磁组分进行了分离 ;结合先前的岩石磁学结果 ,进一步验证了高矫顽力的赤铁矿和低矫顽力的磁铁矿 /磁赤铁矿为许家窑样品的主要载磁矿物 ,并对各磁组分对SIRM的贡献进行了定量估算 ;对CLG模型的优缺点和实用性进行了探讨 ;结合剩磁矫顽力曲线特征 ,尝试提出了X参数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等温剩磁 累积对数高斯模型 岩石磁学 赤铁矿 磁铁矿 磁赤铁矿 剩磁矫顽力 许家窑
下载PDF
许家窑人颞骨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茂霖 《人类学学报》 1986年第3期220-226,306,共8页
本文记述1979年在许家窑遗址获得的人类左侧颞骨化石一块。通过与北京猿人、欧洲早期智人和现代人等的比较,表明许家窑人颞骨的某些性状较原始,有些性状则较为进步,但更主要的是许多特征介于直立人与现代人之间。
关键词 许家窑 早期智人 颞骨
下载PDF
许家窑人幼年个体的釉质发育缺陷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松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9-512,共14页
上世纪70年代在许家窑-侯家窑地点发现的人类化石对了解东亚中晚更新世过渡时期古人类的形态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除形态特征外,针对许家窑人病理表现也开展过相关研究,其中许家窑人幼年个体前部牙齿上出现的黄色小坑被认为是患有氟斑... 上世纪70年代在许家窑-侯家窑地点发现的人类化石对了解东亚中晚更新世过渡时期古人类的形态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除形态特征外,针对许家窑人病理表现也开展过相关研究,其中许家窑人幼年个体前部牙齿上出现的黄色小坑被认为是患有氟斑牙病的证据,且可能代表世界范围内该牙病的最早实例。然而,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断层扫描显示,这些黄色小坑或凹陷是釉质发育不良表现,而不是代表个体患有氟斑牙病后牙齿受咀嚼压力而产生的物理破损。同步辐射扫描显示,许家窑幼年个体前部牙齿釉质密度均匀,没有出现浅层釉质矿化减小的现象,不支持该个体因釉质矿化过程受影响而患有典型氟斑牙的结论。尽管如此,后部牙齿上大量坑状的釉质缺陷和坑状缺陷底部的加重生长线特征不排除是个体氟摄入过量而影响釉质形成的分泌期而导致的。除表面坑状釉质缺陷外,许家窑幼年个体恒齿不同部位的釉质内部出现缺失(空间结构一般为圆球状)。缺失主要集中在浅层区域,沿齿尖-齿颈方向的密集程度变化与釉质发育不良位置具有一定相关性。釉质内部缺失有时互连并与釉质表面垂直。以上特征显示釉质内部缺失是釉质形成过程受影响所致,且影响因素和发生机理可能与釉质发育不良的类似。许家窑幼年个体不同牙齿在外部釉质缺陷和内部釉质缺失密集程度上的差别可能反映的是个体在发育过程中所需应对的外界扰动因素程度不同。未来研究可对包含许家窑人化石的堆积物中以及许家窑人牙齿中的氟含量进行测定,以进一步研究许家窑人个体的生活环境中是否有过量的氟以及许家窑人是否摄入了过量氟元素,从而对许家窑人的牙齿发育缺陷机理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家窑人 氟斑牙 同步辐射 釉质缺失
下载PDF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遗物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卫奇 Susan KEATES 《文物春秋》 2019年第1期3-16,共14页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收藏许家窑—侯家窑遗址1976年报道、1974年采集的77件石制品和4件骨片,石制品包括石核6件、石片15件和修理品56件。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发现的石制品的面貌与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收藏许家窑—侯家窑遗址1976年报道、1974年采集的77件石制品和4件骨片,石制品包括石核6件、石片15件和修理品56件。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发现的石制品的面貌与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的面貌基本一致,应该属于Nihewanian的延续,尽管有大量石球出现。经过重新观测,"骨器"系食肉类动物咬骨。在中国,Nihewanian已知在177万—195万年前的泥河湾盆地黑土沟遗址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晚更新世细石器出现之前。考古发现表明,人类早在180万年前已经出现在东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Nihewanian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 泥河湾盆地
下载PDF
“许家窑人”埋藏地层与时代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法岗 李锋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72,共12页
“许家窑人”化石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西端的侯家窑遗址。该遗址20世纪70年代历经数次发掘,发现古人类化石20件、石制品数万件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虽然已有大量关于遗址的研究成果发表,但人类化石和考古遗物的出土地层仍... “许家窑人”化石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西端的侯家窑遗址。该遗址20世纪70年代历经数次发掘,发现古人类化石20件、石制品数万件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虽然已有大量关于遗址的研究成果发表,但人类化石和考古遗物的出土地层仍有些模糊,文化层时代也存在较大争议;年代数据在20 kaBP到500 kaBP的大范围间变化,影响学者们对“许家窑人”及其文化遗存演化位置的认识。鉴于此,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现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2007~2012年对该遗址开展了持续的考古调查及发掘,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廓清遗址埋藏的地貌部位和文化层的分布状况等基本信息。侯家窑遗址的地层包含上、下两个文化层;下文化层以下2~3 m(距地表约14.5 m)处确认了不整合接触面,其下为泥河湾层堆积,之上为河流阶地堆积。综合对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地层描述、新发掘地层以及人类化石保存状态的认识,“许家窑人”化石应出自遗址地层沉积序列的上文化层中,而非湖相的泥河湾层中。通过对目前遗址已有测年数据的重新梳理,我们认为,上文化层即“许家窑人”化石的时代为200~160 kaBP,主要对应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早期;下文化层的准确年代仍需验证,目前光释光年龄为198±15 kaBP,26Al/10Be埋藏年代为240±50 k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家窑人 侯家窑遗址 河流沉积 泥河湾层 年代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许家窑遗址古人类生存环境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潇丽 马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3-161,共9页
许家窑遗址是中国重要的早期智人遗址,在研究东亚现代人及其行为起源和人类生存行为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遗址74093地点地层剖面的粒度、磁化率、碳氧同位素和有机碳分析表明,遗址代表了晚更新世早期至MIS3阶段的梨益沟第三级基座阶地... 许家窑遗址是中国重要的早期智人遗址,在研究东亚现代人及其行为起源和人类生存行为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遗址74093地点地层剖面的粒度、磁化率、碳氧同位素和有机碳分析表明,遗址代表了晚更新世早期至MIS3阶段的梨益沟第三级基座阶地沉积序列,总体显示由牛轭湖逐渐转为河漫滩沉积环境,沉积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粒度大小和磁化率呈正相关关系,粗颗粒对应较高的磁化率值。剖面沉积经历了由相对温暖湿润→相对稳定的干燥寒冷→波动的干燥寒冷→逐渐转暖4个阶段;古人类集中活动于剖面下部,年代为晚更新世早期,大致对应于MIS5阶段,气候由相对温湿而转为稳定的寒冷环境。动物群指示的古人类活动时期的气候相对冷湿,古植被为疏林草地型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5 早期智人 生存环境 许家窑遗址 泥河湾盆地
下载PDF
许家窑遗址马科动物的死亡年龄 被引量:1
14
作者 栗静舒 张双权 +1 位作者 高星 Henry T.Bunn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73,共12页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和野驴(Equus hemionus)是许家窑遗址动物群中的优势属种。本文基于对这两种动物牙齿材料的测量与分析,确定了遗址中马科动物的死亡年龄,并对上、下文化层的死亡年龄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期探知古人类获取肉食...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和野驴(Equus hemionus)是许家窑遗址动物群中的优势属种。本文基于对这两种动物牙齿材料的测量与分析,确定了遗址中马科动物的死亡年龄,并对上、下文化层的死亡年龄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期探知古人类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与特点。通过与马科动物在自然生存状态下以及死于不同原因(如疾病或营养衰竭、食肉动物猎杀、现代人类狩猎等)的年龄结构对比,结果表明:古人类在许家窑文化早期(下文化层)可能通过捡拾自然死亡的动物尸体、与食肉类动物抢夺猎物、主动狩猎等多种方式获取马科动物,而在许家窑文化晚期(上文化层)可能以主动狩猎作为获取马科动物的主要方式。此外,古人类在遗址的早期就可能已经具有捕获整个马科动物居群中任意年龄个体的能力,并能做出最优化判断,有选择地去捕猎脂肪和肉量较高的壮年动物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许家窑遗址 马科动物 死亡年龄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下载PDF
中国的石叶技术 被引量:12
15
作者 加藤真二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351,共9页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方的地域性石器工业之中也有石叶技术。最典型的实例是山西峙峪的,其特征是:1)制作技术简单;2)生产小型—中型石叶;3)石料的材料较好;4)在技术体系当中的作用较低。根据这些特征的有无,可以将中国北部的石叶技...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方的地域性石器工业之中也有石叶技术。最典型的实例是山西峙峪的,其特征是:1)制作技术简单;2)生产小型—中型石叶;3)石料的材料较好;4)在技术体系当中的作用较低。根据这些特征的有无,可以将中国北部的石叶技术划分为许家窑以前的阶段、许家窑阶段(10—3.5万年前)、峙峪—小南海阶段(3.5—1.7万年前)这样3个阶段。本文主张这3个阶段分别相当于欧亚大陆西部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叶技术 中国北方 峙峪 小南海 许家窑 旧石器分期
下载PDF
山西大同“许家窑遗址”旅游开发构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全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5-37,共3页
许家窑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古城村境内,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最丰富和规模最大的遗址之一。因其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具备一定的旅游开发条件,因而可将"许家窑遗址"以博物馆形式进行保护开发,同... 许家窑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古城村境内,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最丰富和规模最大的遗址之一。因其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具备一定的旅游开发条件,因而可将"许家窑遗址"以博物馆形式进行保护开发,同时辐射周边景观,依托北京市和大同市,以点带面,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立体旅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家窑 遗址博物馆 旅游开发
下载PDF
许家窑组及许家窑文化层年代问题的磁性地层学证据 被引量:24
17
作者 樊行昭 苏朴 Reidar Lovlie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8-252,共5页
许家窑文化遗址的发现将传统上被认为是早更新世前后的泥河湾层的年代范围推至晚更新世 ,由此建立的许家窑组被确认为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的标准地层。近几年对包含许家窑文化层在内的泥河湾层用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结果表... 许家窑文化遗址的发现将传统上被认为是早更新世前后的泥河湾层的年代范围推至晚更新世 ,由此建立的许家窑组被确认为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的标准地层。近几年对包含许家窑文化层在内的泥河湾层用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在文化层以下 3m处发现了厚度达 6 m以上且分布连续的反向极性带 (未见底 ) ,综合分析认为 ,该反向极性带为松山反向极性带。这一发现否定了在文化层以下 4— 5 m处存在布莱克反向极性偏移的报道。根据松山反向极性时的结束时间为距今 78万年及泥河湾层的沉积速率推算 ,许家窑泥河湾层的年代范围应为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 ,而许家窑文化层应为中更新世早期。由此可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学 许家窑组 泥河湾层 早更新世 第四纪 文化层 山西 河北
原文传递
许家窑遗址地层时代讨论 被引量:12
18
作者 卫奇 吴秀杰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9,共7页
许家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处重要考古遗址,按照地层古生物学常规判断,其地层为上更新统下部。许家窑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上更新统包含古人类及古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考古遗物最丰富的一个地层剖面。许家... 许家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处重要考古遗址,按照地层古生物学常规判断,其地层为上更新统下部。许家窑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上更新统包含古人类及古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考古遗物最丰富的一个地层剖面。许家窑遗址的古地磁测年的分析存在重大理念误区,其"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中期"的断代结论令人难以置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遗址 旧石器时代 许家窑组 上更新统 山西 河北
原文传递
泥河湾盆地“许家窑组”的新认识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法岗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0-415,共6页
许家窑组被认为是泥河湾层延续到晚更新世的地层单位,由许家窑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文化遗物位于泥河湾层中、且其时代为晚更新世而命名,这一地层单位自命名以来就惹来了广泛的质疑。特别是其时代与古地磁测年结果差距巨大,达几十万... 许家窑组被认为是泥河湾层延续到晚更新世的地层单位,由许家窑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文化遗物位于泥河湾层中、且其时代为晚更新世而命名,这一地层单位自命名以来就惹来了广泛的质疑。特别是其时代与古地磁测年结果差距巨大,达几十万年。最新的考古发掘显示,该遗址的文化遗物并非出自以往认定的泥河湾层中,而是形成于其后的河流阶地之中。因而,不能以许家窑文化遗址的时代来证明泥河湾层延续到晚更新世,许家窑组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建议取消这一地层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地层 泥河湾层 许家窑组 第四纪 许家窑文化遗址 侯家窑遗址 河北
原文传递
匼河遗址6054地点黄土-古土壤剖面磁性地层学的年代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平 Reidar Lovlie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0-246,共7页
发现于1957年的匼河文化遗址的年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近四十年来,考古学和地学工作者虽然从化石、地层等多方面研究,但仍未得出令人信服的可靠结论。受许家窑遗址及小长梁遗址的最新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的启示,过去两年对山西南部匼... 发现于1957年的匼河文化遗址的年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近四十年来,考古学和地学工作者虽然从化石、地层等多方面研究,但仍未得出令人信服的可靠结论。受许家窑遗址及小长梁遗址的最新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的启示,过去两年对山西南部匼河遗址从磁性地层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匼河遗址剖面的磁化率曲线呈顶部高,中间2.5m到13m处较宽阔的低值带,具有华北黄土高原黄土L9的特征,底部又呈高值的分布趋势,这种磁化率的分布关系与洛川标准剖面的S7-S12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出文化层以上地层剖面的年代范围为0.7-1.02Ma,由此可推算位于底部磁化率高值带以下的文化层的年代至少早于1.02Ma,完全不同于匼河文化遗址0.247Ma的现行认识,而与苏朴、朱日祥等人对许家窑、小长梁遗址,马圈沟遗址年代的最新认识趋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学 洛川标准剖面 匼河文化遗址 许家窑遗址 小长梁遗址 马圈沟遗址 更新世 山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