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缘起、内涵与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先进 周文宇 张露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9,共8页
荀子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位思想家,他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将"礼"与"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礼"从一种普遍的人伦关系上升为社会伦理规范体系,具有社会规范作用,主张"隆... 荀子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位思想家,他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将"礼"与"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礼"从一种普遍的人伦关系上升为社会伦理规范体系,具有社会规范作用,主张"隆礼"。与此同时,荀子意识到了刑罚在国家治理、社会和谐与人伦关系中的强制约束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重法"思想,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隆礼重法"思想体系。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和法治精神、仁治思想和法治思想、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思想、治国理念和社会管理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今天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儒家思想 法治国家 隆礼重法 理论缘起 基本内涵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论荀子的以欲望论为基础的经济思想 被引量:4
2
作者 叶世昌 冯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32,共4页
荀子认为义利为人所两有,但好利是人的本性,这与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起点"经济人"假设是一致的。荀子所说的对利的需要从主观上说就是人的欲望。荀子对欲望持肯定态度,主张按等级身份适当满足各种人的欲望,做到消费欲望的满足和... 荀子认为义利为人所两有,但好利是人的本性,这与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起点"经济人"假设是一致的。荀子所说的对利的需要从主观上说就是人的欲望。荀子对欲望持肯定态度,主张按等级身份适当满足各种人的欲望,做到消费欲望的满足和消费资料的增长相适应。满足人的消费欲望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而使财富不断增加,为此必须实行激励政策。荀子的欲望论和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苟子 义利论 欲望论 激励思想 经济人
下载PDF
试论孟子的天人相分思想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代波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6-74,共9页
孟子不仅有天人合一思想,也有深刻的天人相分思想,其性善论哲学正是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他的天人相分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说明:在主宰之天面前,人可以对天的意志产生影响,甚至可以违背天意;在命运之天面前,人可以发展自己... 孟子不仅有天人合一思想,也有深刻的天人相分思想,其性善论哲学正是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他的天人相分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说明:在主宰之天面前,人可以对天的意志产生影响,甚至可以违背天意;在命运之天面前,人可以发展自己的内在人格世界,修身俟命,采取天与人各行其是、互不相干的态度,这与郭店楚简中的思想极其相似;在自然之天面前,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天人相分 郭店楚简 苟子 主宰之天 命运之天 自然之天
下载PDF
简析荀子礼治思想的实质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忠晶 《甘肃理论学刊》 2007年第3期48-52,共5页
荀子所谓“礼者养也”,主要不是养民,而是养君。其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在礼义基础上保证统治者享有特权的生活。荀子有些被称为具有民本、民权思想的说法,其实并不具有这样的思想。荀子提出隆礼重法,在他那里,在很大程度上,礼就是... 荀子所谓“礼者养也”,主要不是养民,而是养君。其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在礼义基础上保证统治者享有特权的生活。荀子有些被称为具有民本、民权思想的说法,其实并不具有这样的思想。荀子提出隆礼重法,在他那里,在很大程度上,礼就是法,法就是礼;礼具有法的强制性,而法具有礼的“因人而施”的不平等性。两者的合而为一,是与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礼义 等级 民本思想 隆礼重法
下载PDF
论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94-98,共5页
儒家政治思想中具有丰富的政治伦理观念,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民生民意为中心的民本观念;二、以强烈的君德意识与君权至上观念为主体的人治精神;三、朴素的制度正义思想。荀子的政治伦理... 儒家政治思想中具有丰富的政治伦理观念,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民生民意为中心的民本观念;二、以强烈的君德意识与君权至上观念为主体的人治精神;三、朴素的制度正义思想。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对于整个封建时代的宗法政治都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尤以其制度正义思想最为重要;去除其中的君主专制等封建政治的糟粕,它对于当前的执政制度文明建设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政治伦理 民本 人治 制度正义
下载PDF
荀子天人关系观略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忠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荀子的天人关系观是其思想体系的基石,学术界对此的看法和评价也多有分歧。从天的涵义、明于天人之分、知天与不求知天、制天命而用之等方面对荀子这一重要思想作了辨析,希望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其原意。
关键词 荀子 天人之分 知天 制天命
下载PDF
略论“子游氏之儒”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其桢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4-70,共7页
子游是孔门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被尊为"道启东南"的"南方夫子"、"东南学道之宗"。但长期以来学界对"子游氏之儒"及其开创者言子研究寥寥,至今知之甚... 子游是孔门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被尊为"道启东南"的"南方夫子"、"东南学道之宗"。但长期以来学界对"子游氏之儒"及其开创者言子研究寥寥,至今知之甚少。本文就言偃"子游氏之儒"的基本思想、荀况为何竭力贬斥"子游氏之儒"、"子游氏之儒"的影响及历史地位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偃 子游氏之儒 基本思想 荀况 贬斥 影响 历史地位
下载PDF
词史上的“钩勒”说探源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庆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79-183,共5页
词史上的"钩勒"说源于对其他艺术批评概念的借鉴。学界对"钩勒"的来源存在一定的误解。"钩"与"勒"原为书法中的笔法概念,皆出于"永字八法"。"钩勒"一词则代表了典型的书... 词史上的"钩勒"说源于对其他艺术批评概念的借鉴。学界对"钩勒"的来源存在一定的误解。"钩"与"勒"原为书法中的笔法概念,皆出于"永字八法"。"钩勒"一词则代表了典型的书法笔势,后引入绘画,有"钩勒竹"之说。钩勒讲求笔锋与力度,凸显的是笔势,而并非简单的描画轮廓。晚清周济与陈洵之钩勒说具有丰富的笔法意义,实指词中章法的转折顿挫。况周颐论词有"钩勒""勾勒"混用的情况。"钩勒"与"勾勒"在内涵上是不同的,须严格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勒 勾勒 词学 周济 况周颐 陈洵
下载PDF
荀子的人性思想及其社会论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忠晶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3-16,共4页
荀子人性思想既是其天人关系观在人自身的体现,又是其整个治国理论的基础。这一思想可以归结为“性恶善伪”四个字。荀子的人性论,与其说是人性恶,还不如说是人性不善。荀子的人性论必然导致对圣人或圣王政治的强调甚至崇拜,这是其人性... 荀子人性思想既是其天人关系观在人自身的体现,又是其整个治国理论的基础。这一思想可以归结为“性恶善伪”四个字。荀子的人性论,与其说是人性恶,还不如说是人性不善。荀子的人性论必然导致对圣人或圣王政治的强调甚至崇拜,这是其人性思想的社会论意义。荀子人性思想自身矛盾的症结,则在于他对于圣人或圣王统治的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性论 圣王政治
下载PDF
鲁迅与《狂飙》
10
作者 王吉鹏 张鸿倩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5-88,共4页
《狂飙》是20世纪20年代的一份重要的文学刊物,是文学史上继太阳社与创造社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社团——狂飙社的核心刊物,由高长虹担任主编。鲁迅虽然没有在《狂飙》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但他对《狂飙》的创办却给予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提携... 《狂飙》是20世纪20年代的一份重要的文学刊物,是文学史上继太阳社与创造社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社团——狂飙社的核心刊物,由高长虹担任主编。鲁迅虽然没有在《狂飙》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但他对《狂飙》的创办却给予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提携主编高长虹;在上面翻译作品鼓励青年;在与"狂飙社"成员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依然以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的情怀关照着《狂飙》的发展。鲁迅重视以报刊传递文学思想的这个舆论手段,推动着文学与传媒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飙》 关系
下载PDF
从《荀子》成书流变谈荀赋的俳谐讽谕
11
作者 陈祥谦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74-81,共8页
现存《荀子》系由《孙卿子》与《荀况集》合编而成。因学界从未就此问题有过具体研究,故在梳理荀况作品及刘向校定归类的基础上,从性质、内容、流传情况等方面入手,阐明《孙卿子》属于子部著作,《荀况集》属于别集,并以此厘清《荀子》... 现存《荀子》系由《孙卿子》与《荀况集》合编而成。因学界从未就此问题有过具体研究,故在梳理荀况作品及刘向校定归类的基础上,从性质、内容、流传情况等方面入手,阐明《孙卿子》属于子部著作,《荀况集》属于别集,并以此厘清《荀子》实际是由杨倞将荀况子书和其别集合编而成的事实。从而探讨荀况赋的讽谕意义、文化价值,及其对后世俳谐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况 杨倞 俳谐 讽谕
下载PDF
荀子“性恶”思想渊源探析
12
作者 张李军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2年第B11期44-47,共4页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对儒家学说从“迂远而阔于事情”,走向现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荀子对儒家致用取向的这一转变,是以“性恶论”为思想基础。“性恶论”的提出,使荀子名重当时,也使其遭受后儒的许多批评。但当后儒...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对儒家学说从“迂远而阔于事情”,走向现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荀子对儒家致用取向的这一转变,是以“性恶论”为思想基础。“性恶论”的提出,使荀子名重当时,也使其遭受后儒的许多批评。但当后儒批评荀子以“性恶论”取代孔孟“性善论”势必动摇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理论基石时,他们很少考虑荀子为什么要提出“性恶论”。荀子“性恶”思想产生的缘由主要有:对“性”的不同理解、孔孟的政治挫折、稷下学说的影响、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刺激等方面。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对儒家学说从“迂远而阔于事情”,走向现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荀子对儒家致用取向的这一转变,是以“性恶论”为思想基础。“性恶论”的提出,使荀子名重当时,也使其遭受后儒的许多批评。但当后儒批评荀子以“性恶论”取代孔孟“性善论”势必动摇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理论基石时,他们很少考虑荀子为什么要提出“性恶论”。荀子“性恶”思想产生的缘由主要有:对“性”的不同理解、孔孟的政治挫折、稷下学说的影响、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刺激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况 儒家思想 人性 性恶 性善
下载PDF
荀子的经济制度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3
作者 冯兵 《管子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33-36,共4页
当前学界对于荀子经济制度伦理思想的研究十分少见。荀子的经济制度及其制度伦理蕴涵源于人性恶的道德起源论,义利辩证统一的义利观、"欲"、"物""相持而长"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朴素的分配正义观念是其经济... 当前学界对于荀子经济制度伦理思想的研究十分少见。荀子的经济制度及其制度伦理蕴涵源于人性恶的道德起源论,义利辩证统一的义利观、"欲"、"物""相持而长"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朴素的分配正义观念是其经济制度伦理思想的主体内涵,它对于当前我国的伦理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主要在"义利两有"、"以义制利"的制度伦理导向可以促进"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有效统一,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谐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树立分配正义观念,促进制度创新,提高制度运作效率等方面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性恶 经济制度伦理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关于先秦儒家文论的再认识
14
作者 袁济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7-62,共6页
以往研究儒家文论,大多以孔孟为主体,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完整的文学理论的思想体系,却是建立在荀学的基础之上的,原始意义较浓的孔孟文论与作为大一统封建社会的荀子学派的儒家文论精神并非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因此,对于儒家文论的真正版本... 以往研究儒家文论,大多以孔孟为主体,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完整的文学理论的思想体系,却是建立在荀学的基础之上的,原始意义较浓的孔孟文论与作为大一统封建社会的荀子学派的儒家文论精神并非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因此,对于儒家文论的真正版本与完整的理论体系,似应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荀子文论 礼乐文明
下载PDF
言辩与沉默:荀子的言辩思想
15
作者 苏晓冰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85-91,共7页
荀子十分重视言辩思想,提出"君子必辩",其中不仅讨论了君子之辩与小人之辩的不同,还涉及论辩之技艺、辩说之困难等具体方面。在"君子必辩"的同时,荀子还言"虽辩,君子不听",认为言之不当礼义时莫若不语。... 荀子十分重视言辩思想,提出"君子必辩",其中不仅讨论了君子之辩与小人之辩的不同,还涉及论辩之技艺、辩说之困难等具体方面。在"君子必辩"的同时,荀子还言"虽辩,君子不听",认为言之不当礼义时莫若不语。在重视言辩的同时,荀子又说"君子至德,嘿然而喻",这一论断超越言辩而直指言辩主体自身的德行,从而与"虚一而静"等命题一同突出了修德这一面向。从"君子必辩"到"君子至德,嘿然而喻",荀子讨论"言辩"的声音越来越小以至于冥冥默默,这个大的趋向也暗示着,为学之关键仍在于学以为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言辩 沉默
下载PDF
荀子无美而乐与虚静的美学思想辨析
16
作者 马正应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2-95,共4页
荀子所谓"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并不是指没有审美对象,其审美对象是伦理道德之"礼"。在其观照方面,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审美心境,其中的"虚"与"藏"、"壹"与"两&q... 荀子所谓"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并不是指没有审美对象,其审美对象是伦理道德之"礼"。在其观照方面,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审美心境,其中的"虚"与"藏"、"壹"与"两"、"静"与"动"是辩证的关系,并由此进入"大清明"境界。"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是一种精神态度,"大清明"是一种境界,而"虚壹而静"是持有这种态度、达到这种境界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养乐 虚壹而静
下载PDF
荀子论礼
17
作者 罗志野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5年第4期34-38,共5页
礼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华夏文化中的核心内容.荀子在他的《礼论》中详尽地探讨了礼.他认为礼是在人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礼来源于三个方面:天地、祖先和君师.没有天地就没有物质,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没有君师就无法用礼治国修... 礼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华夏文化中的核心内容.荀子在他的《礼论》中详尽地探讨了礼.他认为礼是在人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礼来源于三个方面:天地、祖先和君师.没有天地就没有物质,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没有君师就无法用礼治国修身.天体运行依靠自然规律,社会和个体的行为要符合社会法则,这些规律和法则就是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况 人性 天地 君师
下载PDF
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比较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37期80-81,共2页
本文浅析了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并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总结出异同,最后探讨人性论对教育的启示。孟子和荀子的观点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人性论 教育 启示
下载PDF
先秦俗赋探微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利侠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2-87,共6页
先秦时期以师旷为代表的矇瞍,以淳于髡为代表的俳优,皆使用韵语讲述古史、故事或笑话,娱乐君主,伺机讽谏,他们创作了我国最早的俗赋作品——先秦韵诵俗赋。这些韵诵俗赋被经史诸子吸收,使行文摇曳生姿,趣味横生;而荀子、宋玉则将这些韵... 先秦时期以师旷为代表的矇瞍,以淳于髡为代表的俳优,皆使用韵语讲述古史、故事或笑话,娱乐君主,伺机讽谏,他们创作了我国最早的俗赋作品——先秦韵诵俗赋。这些韵诵俗赋被经史诸子吸收,使行文摇曳生姿,趣味横生;而荀子、宋玉则将这些韵诵俗赋衍为长篇,提升其思想内涵,并且题以"赋"名,成为中国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诵俗赋 师旷 淳于髡 荀卿 宋玉
下载PDF
鲁迅《狂人日记》三个英译本中“狂人”形象再现语料库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林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第2期81-93,共13页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文学的译介传播间接影响着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而鲁迅小说以国民性批判和民族启蒙为特点,塑造了诸多集国民性和民族性特点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在翻译中的再现效果无疑影响着中国国际形象的塑...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文学的译介传播间接影响着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而鲁迅小说以国民性批判和民族启蒙为特点,塑造了诸多集国民性和民族性特点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在翻译中的再现效果无疑影响着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本研究以鲁迅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中塑造的“狂人”形象为例,借助语料库工具总结“狂人”形象在蓝诗玲译本、莱尔译本和杨氏译本中的再现特点。研究发现,三个译本中再现的“狂人”形象在饱满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原因在于译者对原文人物形象文学性和译文流畅性的取舍差异而造成的人物形象翻译策略差异。研究认为,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的外译应在反映和展现优秀积极的中国文化以及国家形象的前提下,通过适当调整其表现方式以符合受众的阅读审美度,提高其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翻译规范 鲁迅 《狂人日记》 人物形象再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