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球化时代作家自我形象的建构——以20世纪中国小说译本的作者序言为例 |
叶李
谢越(译)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4 |
0 |
|
2
|
投稿与鲁迅的人际交往——《伪自由书》成书前后经过考述 |
孙海佩
|
《宜宾学院学报》
|
2023 |
0 |
|
3
|
鲁迅郁达夫小说现代性品格比较 |
乔东义
常清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4
|
|
4
|
论荀彧 |
孟祥才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5
|
黄翼与中国儿童心理辅导的开拓 |
范庭卫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6
|
荀彧之死 |
孙明君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7
|
历史语境下的文化选择——鲁迅与宋玉关系研究 |
王吉鹏
宋微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8
|
荀彧“失语”与赤壁之败及曹操用人之变 |
乔凤岐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9
|
现代作家日记研究──以胡适、鲁迅、郁达夫为例 |
桑逢康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0
|
“汉臣”抑或“魏臣”:史家笔下荀彧身份的流变 |
郭硕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表现于洒脱背面的沉重——《朝花夕拾》与《文化苦旅》的精神联系 |
赵学勇
由文光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12
|
论鲁迅和余华小说的精神同构性 |
王吉鹏
赵月霞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3
|
鲁迅余秋雨散文意蕴比较 |
徐万平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4
|
|
14
|
对唐诗《寻隐者不遇》英译文的功能语篇分析 |
黄国文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49
|
|
15
|
唐虞夏商天象考 |
赵永恒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16
|
1930年代温梓川的南洋书写 |
姜异新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21 |
2
|
|
17
|
关于汉赋研究的几个问题 |
方铭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8
|
中国新文学中的父子母题(上)——以鲁迅、曹禺等人作品为中心的分析 |
张重岗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19
|
荀彧之死与汉魏之际的政局 |
郭硕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2
|
|
20
|
传统目录学与来裕恂《中国文学史稿》之编纂 |
温庆新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