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学”中衰原因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剑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86-88,共3页
“墨学”中衰原因历来受学界重视 ,然至今仍众说纷纭。本文从文化史角度 ,以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此加以分析 ,认为墨学的中衰在于其理论与中国礼乐文明相对立 ,在于其学派本身的变化 ,在于封建统治者的打击和排斥。
关键词 发展 墨学 礼乐文明 文化要素 等级社会 墨家 政治思想
下载PDF
《孔子诗论》真伪疑议
2
作者 魏耕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7,共8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自2001年出版后,特别是其中的《孔子诗论》引起轰动而持久的考释、研究热潮,论文与专著交相纷然出现,成为一时之显学,延续数年之久。然此竹书有不少疑窦,颇值得重新思考。它与《论语》在论《诗经》上有...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自2001年出版后,特别是其中的《孔子诗论》引起轰动而持久的考释、研究热潮,论文与专著交相纷然出现,成为一时之显学,延续数年之久。然此竹书有不少疑窦,颇值得重新思考。它与《论语》在论《诗经》上有许多不合,如思想、语言、词汇、文字、句式等都有极大差异;荀子最看重子曰《诗》云,他又是鲁、韩、毛《诗》的传授者,也是早期儒家最后的大师,而且晚年定居楚国,然而作于晚期的《荀子》看不到的《孔子诗论》的痕迹;秦火之后,西汉广收先秦典籍,然《汉书·艺文志》与两汉经学著作,以及史学、哲学著述等,均未见提及过,更谈不上引用;再从历代出土的简帛书看,从来没有发现过著名的儒家失传著作,如《乐经》,或孔子的任何其他著作;以往伪书最看重对儒家经典的冒名制作,如东晋出现的伪《古文尚书》,明代冒出的《申培诗说》,都和社会风气、时代时潮相关,目的不外乎名或者利;《孔子诗论》没有出土地点,又出现在社会作伪风气日涨之时,就更值得深思慎别。本此以上五点,以别伪求真的眼光对此予以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论语》 《荀子》 两汉人著述
下载PDF
《淮南子·缪称训》征引子思《累德篇》考
3
作者 杨颉慧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7,共6页
郭沂先生在《〈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一文中指出,《淮南子.缪称训》除首尾两段为编者所加前言、后语外,其他部分是子思《累德篇》佚文。虽然《淮南子.缪称训》多处引用《子思子》,但其主体部分有很多语句明显是道家者... 郭沂先生在《〈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一文中指出,《淮南子.缪称训》除首尾两段为编者所加前言、后语外,其他部分是子思《累德篇》佚文。虽然《淮南子.缪称训》多处引用《子思子》,但其主体部分有很多语句明显是道家者语,不可能全部出自儒家书《子思子》。现有资料不能证明它的主体部分就是《累德篇》佚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缪称训》 《累德篇》 《子思子》
下载PDF
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
4
作者 余亚斐 《殷都学刊》 2011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继孔、孟之后,荀子着重对善的现实化和普遍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重视善得以实现的外在力量,开创了经世儒学的路向,对西汉儒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分别体现在性命观、儒士道统与政统精神和礼法观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 荀学 西汉儒学 礼法 儒士精神 性命
下载PDF
道不同,何以相谋——荀学的历史使命及其批判
5
作者 余亚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3-16,共4页
荀子是先秦学术的总结者,背靠繁盛的诸子学术,面朝一统的政治格局,其学术肩负着结束道术分裂、建立多元而有序、统一而充满活力的学术机制与体系,即道不同,何以相谋的的历史使命。但是荀学终究未能摆脱"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思... 荀子是先秦学术的总结者,背靠繁盛的诸子学术,面朝一统的政治格局,其学术肩负着结束道术分裂、建立多元而有序、统一而充满活力的学术机制与体系,即道不同,何以相谋的的历史使命。但是荀学终究未能摆脱"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思想偏见,非此即彼,独树儒家旗帜,对汉代儒学的独尊以及整个中国文化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今彰明荀学现代价值的同时,更应接续先哲未尽的历史使命,实现与不同道者的共处与相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荀学 儒学
下载PDF
钱穆荀学研究述略
6
作者 陈开林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3-88,共6页
钱穆早年精研先秦诸子学,荀学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且成果丰硕。然而,这部分成果迄今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亟待总结。从荀子生平之考订、《荀子》文本之辨析、荀子思想之抉发三方面对钱穆荀学研究进行述评,以期引起学界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钱穆 荀子 荀学 诸子学
下载PDF
从“道势”关系的演进谈先秦儒家之君臣论
7
作者 万国崔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4-49,共6页
"道势"关系即道统与政统、教与治、德与位以及吏与师之间的对立、统一。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作为中华文化主体———儒学的开创者,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势"关系离合、消长的曲折情势下,如影随形地、创造性地... "道势"关系即道统与政统、教与治、德与位以及吏与师之间的对立、统一。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作为中华文化主体———儒学的开创者,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势"关系离合、消长的曲折情势下,如影随形地、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富有时代精神的君臣论,为秦汉以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整体构建和完善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势 君臣论 孔子 孟子 荀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