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董仲舒对两汉乐教的礼法化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小雨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6-93,共8页
董仲舒是两汉时期影响最大的儒者,其乐教思想显现出明显的礼法化倾向。首先,他继承前人主张,认为天道是礼乐的形而上依据。接着,他突出了君主在天地自然及人世政治中的决定地位:一方面试图将皇权作为推行礼乐教化的依靠;另一方面强调君... 董仲舒是两汉时期影响最大的儒者,其乐教思想显现出明显的礼法化倾向。首先,他继承前人主张,认为天道是礼乐的形而上依据。接着,他突出了君主在天地自然及人世政治中的决定地位:一方面试图将皇权作为推行礼乐教化的依靠;另一方面强调君主按礼乐而行其实也是循天道而行,以礼乐治国远胜于刑法,是天道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治世的唯一途径。最后,他又从民众角度出发,认为礼乐教化可以满足百姓需求,所以他们应该自觉接受其影响,并在天下大治后,积极歌颂君主之德治。董仲舒的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兼顾了君主及百姓的需要,其部分建议得以推行,并最终实现了礼乐教化在两汉的礼法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荀子 儒家乐教 儒家乐论 礼乐教化
下载PDF
儒家思想与当代大学生形象塑造——孔子、孟子、荀子和朱子的相关言论探析
2
作者 王灿 《教育文化论坛》 2013年第1期10-14,共5页
以孔子、孟子、荀子和朱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形象塑造思想,它强调内在道德为外在形象之本、内外兼修、表里一致;外在形象要"正"、"充盈"、"重"、"严"、"威";其途径为... 以孔子、孟子、荀子和朱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形象塑造思想,它强调内在道德为外在形象之本、内外兼修、表里一致;外在形象要"正"、"充盈"、"重"、"严"、"威";其途径为由内到外、自然天成、逐级升高,最后止于至善。高校教育者和大学生应该借鉴,要注意塑造方法和途径的合理性、突出"内在美"第一,以庄重形象来矫正轻浮之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塑造 儒家 当代大学生 孔孟荀朱 高校教育
下载PDF
荀子乐教思想管窥
3
作者 谢维营 汪鹭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22-24,共3页
荀子在先秦诸子中最注重乐教问题,其《乐论》篇对孔子以来的儒家乐教思想进行了系统化总结和深刻的理论概括。他继承了孔子以"礼"约"仁"的思想,立足于"性恶论",强调礼乐对人的性情的规范、塑造和陶冶、... 荀子在先秦诸子中最注重乐教问题,其《乐论》篇对孔子以来的儒家乐教思想进行了系统化总结和深刻的理论概括。他继承了孔子以"礼"约"仁"的思想,立足于"性恶论",强调礼乐对人的性情的规范、塑造和陶冶、净化作用,对于乐教与个体人格修养的关系作了更为突出的强调和更为具体深入的论述。荀子的乐教思想主旨是通过礼乐教化来达到"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教 荀子 礼乐教化
下载PDF
论荀子与儒家乐教的礼法化转向
4
作者 张小雨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7-66,共10页
荀子继承“郭店楚简”的自然人性论,其礼乐教化主张之首要,是期望利用礼乐教化百姓,使之能实现“化性起伪”,改变“本始材朴”的自然人性状态,走向“性质美”的结果;荀子继承了孔子“约之以礼”的主张,强调应用礼乐制度对人之情性、行... 荀子继承“郭店楚简”的自然人性论,其礼乐教化主张之首要,是期望利用礼乐教化百姓,使之能实现“化性起伪”,改变“本始材朴”的自然人性状态,走向“性质美”的结果;荀子继承了孔子“约之以礼”的主张,强调应用礼乐制度对人之情性、行为作出细致的规范与塑造,以达到以礼乐治国的儒家理想;荀子对乐教与主体品性教养的密切关系作出了更为详细地阐述,出于对乐教价值的深刻认识,荀子还着力批判了以墨子为代表的“非乐”思潮,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儒家礼乐教化理想。荀子的乐教观念对《礼记·乐记》影响很大,是儒家乐教思想走向系统性、成熟性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荀子 儒家乐教 儒家乐论 礼乐教化
下载PDF
荀子论“乐”及其美育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卢焱 刘衡 《儒学与文明》 2018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荀子是孔子、孟子之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从音乐产生的必要性出发提出音乐的'乐情'特质,从音乐的构成原则出发提出了音乐的'中和'审美特征,从礼乐关系中看到了美善相乐的审美理想,为后世提... 荀子是孔子、孟子之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从音乐产生的必要性出发提出音乐的'乐情'特质,从音乐的构成原则出发提出了音乐的'中和'审美特征,从礼乐关系中看到了美善相乐的审美理想,为后世提供了比较丰富的音乐审美思想及乐教美育资源。荀子的乐教美育思想强调音乐的'乐情'性,认为音乐美育是在情感的愉悦中进行的审美和道德教育,把'育人'的个体性意义、'移风易俗'的社会价值与对音乐的审美结合起来以达到乐教的美育目的,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和借鉴意义,为我国新时期以来推行的审美教育、道德教育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理论资源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音乐审美 乐教 美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