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odern Approach to "Xungu Leads to(Confucian) Yili"
1
作者 Meng Zhuo Huang Deyu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3年第4期71-87,共17页
The proposition that "xungu tong yili"(an exegetical tradition leading to Confucian teachings) expresses the core ide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logy, which threads throughout the Han and Song dynasties an... The proposition that "xungu tong yili"(an exegetical tradition leading to Confucian teachings) expresses the core ide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logy, which threads throughout the Han and Song dynasties and reached its historical acme in the form of the Qian-Jia school. The overemphasis of scholars from this school on exegesis led to the division between Hanxue(Qing scholarship in the Han dynasty tradition) and Songxue(Qing scholarship in the Song dynasty tradition) and a disconnection between "xungu(Chinese exegetical tradition exegesis) and yili(Confucian teachings)." The modern "linguistized"shift has seen the slow death of the xunguxue tradition(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xungu as a discipline), under which "xungu tong yili." At the same time, modern xunguxue has clarified its own disciplinary orientation a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laying a reliable foundation for the renewed process of working out meanings through xungu.The heights of modern xunguxue allow the scholarly development of the meanings behind the classic texts in five respects: semantic verification, context representation, validation of themes, history of xungu interpretation, and pursuit of imagery. In the cross-disciplinary collision centered on Chinese hermeneutics, the modern approach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xungu tong yili" has shown abundant vi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ungu tong yili modern xunguxue Chinese hermeneutics
原文传递
《时令》、《时训》与《时训解》——《逸周书·时训解》探微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玉秀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3,共6页
《逸周书·时训》每节前半部分所记物候与《礼记·月令》等书相同,这是先秦传下来的《时令》。其后半部分则与汉代谶纬之学有密切关系;又“病”、“兵”等上古阳部字在《时训》中与耕部字相韵,这是汉代始有的语音特点。因此,这... 《逸周书·时训》每节前半部分所记物候与《礼记·月令》等书相同,这是先秦传下来的《时令》。其后半部分则与汉代谶纬之学有密切关系;又“病”、“兵”等上古阳部字在《时训》中与耕部字相韵,这是汉代始有的语音特点。因此,这部分当是汉人的解说,是为《时训》。今传本《逸周书》此篇作《时训解》,“解”字当是孔晁以后人所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周书》 《周书时训》 《月令》 谶纬 训诂
下载PDF
王念孙《释大》“大”义探微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精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8-94,共7页
王念孙的《释大》是第一篇系统地研究同源词的专门论文,对后人研究同源词有诸多的启示,所释词虽然一般不与“大”同源,但大多确有“大”义。根据音义密合原则,运用义素分析法,把王念孙的“大”义加以细分,对王氏列入分组名单的词重新分... 王念孙的《释大》是第一篇系统地研究同源词的专门论文,对后人研究同源词有诸多的启示,所释词虽然一般不与“大”同源,但大多确有“大”义。根据音义密合原则,运用义素分析法,把王念孙的“大”义加以细分,对王氏列入分组名单的词重新分组,解析了其“大”义,探讨了“大”义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大》 同源词 训诂 义素分析法 探微
下载PDF
杭州方言儿缀词的构造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越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09-111,共3页
杭州方言中的儿缀以数量多、能产性强、读音与众吴语不同而著称。儿缀主要构成词缀,词缀以后缀为主,也有部分是中缀。
关键词 杭州方言 儿缀词 构造
下载PDF
近代长沙话声母特点及演变 被引量:5
5
作者 田范芬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117,共7页
《训诂谐音》和《湘音检字》记录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长沙方言。比较两书,并且结合现代方言,发现:长沙话全浊塞音、塞擦音入声清化后本读送气音,一部分字后来变读不送气音,知二庄组合口读舌面音,尖团音合并是近一个世纪产生的音变... 《训诂谐音》和《湘音检字》记录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长沙方言。比较两书,并且结合现代方言,发现:长沙话全浊塞音、塞擦音入声清化后本读送气音,一部分字后来变读不送气音,知二庄组合口读舌面音,尖团音合并是近一个世纪产生的音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谐音》 《湘音检字》 长沙话 声母演变
下载PDF
读朱熹《诗集传》 被引量:4
6
作者 向熹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9-54,共6页
《诗集传》集宋代《诗》学之大成 ,又多有创新。《诗集传》大胆废除《诗序》 ,对“六义”作了新的解释 ;其名物训诂条例完备 ,对旧注能择善而从 ,同时也能自作新解 ;注释中也涉及到一些语法问题 ;注音以反切和直音为主 ,但其叶音方法不... 《诗集传》集宋代《诗》学之大成 ,又多有创新。《诗集传》大胆废除《诗序》 ,对“六义”作了新的解释 ;其名物训诂条例完备 ,对旧注能择善而从 ,同时也能自作新解 ;注释中也涉及到一些语法问题 ;注音以反切和直音为主 ,但其叶音方法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诗集传》 《诗序》 六义 训诂 语法 旧注 注音 中音方法
下载PDF
中国逻辑史研究与训诂之关系刍议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克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0,123,共6页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很多,但训诂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如果没有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兴起,也许就没有中国逻辑史之比较研究的兴起,就没有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兴起。反观中国逻辑史研究百余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很多,但训诂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如果没有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兴起,也许就没有中国逻辑史之比较研究的兴起,就没有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兴起。反观中国逻辑史研究百余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训诂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还中国逻辑史以本来面目,重建中国逻辑史的新体系,同样,重视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训诂问题也可以使中国逻辑史研究和训诂学研究在某些方面实现交叉学科研究的会通,从而进一步促进这个研究领域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逻辑史 训诂 会通
下载PDF
从邢昺《尔雅注疏》看古人的词义结构观念——兼论《尔雅注疏》在雅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润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38,共15页
"数词共训"是《尔雅》前三篇一个重要的训释体例。邢昺《尔雅注疏》在疏证"数词共训"时在《尔雅》所立共义的基础上,辨析被训释词的词义特点,从而表现了他的词义结构观念。邢昺的词义结构二分方式本质上不同于西方... "数词共训"是《尔雅》前三篇一个重要的训释体例。邢昺《尔雅注疏》在疏证"数词共训"时在《尔雅》所立共义的基础上,辨析被训释词的词义特点,从而表现了他的词义结构观念。邢昺的词义结构二分方式本质上不同于西方义素二元分析法,它有一套适合于汉语汉字的操作方法。词义结构二分观念也广泛地表现在其他训诂专著中,是中国训诂学的普遍观念。邢昺以词义结构二分观念辨析《尔雅》"数词共训"中的被训释词,在《尔雅》注释史上独树一帜,同时也为今天汉语同义词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尔雅注疏》邢昺数词共训 词义结构 区别特征 同义词 二元分析法
下载PDF
俞樾《诸子平议·庄子》辨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鹏飞 蔡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27-34,共8页
《庄子》作为道家思想重要的文献之一,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学乃至民间生活影响甚深。此书内容丰富多彩,却晦涩难明。尽管魏晋以来,注者不少,但亦不能尽解。清代朴学大兴,与《庄子》相关之校勘、注释等著作相继出现,该书面貌渐见清晰,其... 《庄子》作为道家思想重要的文献之一,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学乃至民间生活影响甚深。此书内容丰富多彩,却晦涩难明。尽管魏晋以来,注者不少,但亦不能尽解。清代朴学大兴,与《庄子》相关之校勘、注释等著作相继出现,该书面貌渐见清晰,其中俞樾《庄子平议》贡献尤大,素为后人所重,影响深远。但结合经史著作、历代注本及敦煌文献等对该书中的六条校释条目进行考订,发现其训释与校勘亦有未周之处,在征引时须多加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朴学 俞樾 《诸子平议》 《庄子》 训诂学
下载PDF
浅论训诂和出土文物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薇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6期18-20,77,共4页
考古学是根据实物史料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训诂学是面对传世文献的一门综合性研究学科。本文从考古和训诂两方面结合实例阐述了出土文物和训诂之间互为补充,互为验证,互为依存的关系。从而证明了充分利用出土文献来检验历代训诂工作的... 考古学是根据实物史料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训诂学是面对传世文献的一门综合性研究学科。本文从考古和训诂两方面结合实例阐述了出土文物和训诂之间互为补充,互为验证,互为依存的关系。从而证明了充分利用出土文献来检验历代训诂工作的正误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以及掌握训诂学专业知识对考古工作者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出土文物 考古
下载PDF
训诂与诠释的同异——兼论《教要序论》释词与近代中西方语言文化的融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玉梅 申雨喆 朴秀智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4期455-475,共21页
传统训诂与古代诠释学之同:训诂与诠释是近义词,传统训诂与古代诠释学学科定位相似,二者发展阶段相类。两门学科之异:训诂与诠释内涵有异,两门学科的内容、任务、方法有异。明清时期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的《教要序论》是中西方语言文... 传统训诂与古代诠释学之同:训诂与诠释是近义词,传统训诂与古代诠释学学科定位相似,二者发展阶段相类。两门学科之异:训诂与诠释内涵有异,两门学科的内容、任务、方法有异。明清时期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的《教要序论》是中西方语言文化融异的代表作,它所代表的圣经诠释学与传统训诂学在解释词意方面的融合之处有:1.二者均释行文中的重点词、疑难词。2.二者均释外来词。3.二者均释专有名词或词组。融异之处有:1.训诂常用义界,《教要序论》喜用定义。2.诠释不用"因形释义"之法。3.训诂"重意",诠释"重理"。结论:1.圣经诠释学与传统训诂学相融的一个客观原因是它们的基本任务都是解释经典,二者天然有着近似的使命。一个主观原因是传教士采用了利玛窦"合儒"策略。2.相异的客观原因:圣经诠释学属于外来文化、后来文化,语言载体是拉丁文等西文,这使它无法直接套用汉语汉字的"因形释义"等方法。主观原因是圣经诠释学选用定义法以使自己概念清晰、逻辑缜密,具有征信力,以说服中国人皈依其教。3.训诂学的内容很丰富,西方诠释学"就是",或者"相当于"中国训诂学的说法失之片面,不够科学。一点启示:当今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应该借鉴西来文化的传播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 融异 《教要序论》 训诂 诠释 解释词语
下载PDF
《楚辞集解》训诂考据的成就
12
作者 罗建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6期64-68,共5页
明人汪瑗撰《楚辞集解》,在屈辞训诂、考据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著成就。他在训诂字词、考 辨名物时,既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并予以新的阐发,又不囿成见冲决旧说提出新论,对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他还否定了“《九章》俱作于放逐江南时”的旧说,... 明人汪瑗撰《楚辞集解》,在屈辞训诂、考据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著成就。他在训诂字词、考 辨名物时,既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并予以新的阐发,又不囿成见冲决旧说提出新论,对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他还否定了“《九章》俱作于放逐江南时”的旧说,并对《九章》各篇的具体创作背景、写作时代诸问题 进行详细考辨,发明新意,推动《九章》研究的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瑗 《楚辞集解》 训诂 考据 成就
下载PDF
浅析《诗经·魏风》中的训诂术语和训诂内容
13
作者 唐七元 王曦 《榆林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0-87,共8页
训诂,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又称为"故训"。训诂的主要内容有解释字词、辨析同义词、串讲句义、说明用字现象、注音和校勘等。训诂的主要术语有曰、谓、犹、貌、辞、读如、破读、如字、... 训诂,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又称为"故训"。训诂的主要内容有解释字词、辨析同义词、串讲句义、说明用字现象、注音和校勘等。训诂的主要术语有曰、谓、犹、貌、辞、读如、破读、如字、当作、或曰、浑言、析言、衍文和脱文等。《诗经·魏风》中的训诂术语繁多,训诂内容复杂,分析《诗经·魏风》中的训诂术语和训诂内容,可以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训诂术语与训诂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魏风》 训诂 训诂术语 训诂内容
下载PDF
闻一多《楚辞》研究之“诠释词义”
14
作者 杨庆鹏 《安顺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4-26,39,共4页
闻一多在古籍整理方面提出"说明背景"、"诠释词义"、"校正文字"三个类别,并在"诠释词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闻一多旧学基础深厚、思维视觉独特、学科联系广泛、使用方法得当,为我们学习、... 闻一多在古籍整理方面提出"说明背景"、"诠释词义"、"校正文字"三个类别,并在"诠释词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闻一多旧学基础深厚、思维视觉独特、学科联系广泛、使用方法得当,为我们学习、研究《楚辞》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楚辞 诠释词义 训诂
下载PDF
“叆叇”考
15
作者 林源 《贺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5-38,共4页
《汉语大字典》、《汉字大词典》对"叆建"的解释不尽理想。经考证,"叆叇"没有"阴晴不明貌"、"缭绕貌"、"飘拂貌"或"缭绕"义,只有"云盛貌"与形容"光、烟、... 《汉语大字典》、《汉字大词典》对"叆建"的解释不尽理想。经考证,"叆叇"没有"阴晴不明貌"、"缭绕貌"、"飘拂貌"或"缭绕"义,只有"云盛貌"与形容"光、烟、雾、香、竹、树等的多、盛、浓貌"两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 叆叇 本义 引申义
下载PDF
守旧与改造:训诂学的二难处境──从训诂学性质之争说起
16
作者 黎千驹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8-82,136,共6页
长期以来训诂学界存在着训诂学性质之争,众多的训诂学著作时常发生“撞车”的现象,现代训诂学显得并不成熟,并且在守旧与改造的矛盾运动中,训诂学往往面临二难处境:如果守旧,那么训诂学势必式微而最后走向终结;如果改造,那么训诂学可能... 长期以来训诂学界存在着训诂学性质之争,众多的训诂学著作时常发生“撞车”的现象,现代训诂学显得并不成熟,并且在守旧与改造的矛盾运动中,训诂学往往面临二难处境:如果守旧,那么训诂学势必式微而最后走向终结;如果改造,那么训诂学可能脱胎换骨而最后走向终结。训诂学在加强自身改造的同时,如果注意吸收现代词汇学、语义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成果,着力加强理论建设和应用性研究,形成百家争鸣、新体系迭出的局面,那么训诂学不仅完全可以走出它目前所面临着的二难处境,并且完全可以走向成熟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二难处境 学科体系
下载PDF
《礼记·内则》“月辰”考辨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海宝 秦曰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3期38-39,共2页
释“月辰”为“月经”是没有根据的。“月辰”指农历的初一。由“辰”表“日月相会”义而来。
关键词 《训诂与训诂学》 月辰 月朔
下载PDF
词义训释与文意训释的学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亚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6期63-67,44,共6页
本文阐述词义训释与文意训释的学理及其对古籍整理和辞书编纂等应用实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训诂 词义 文意 文献学 辞书学
下载PDF
义素分析在“因声求义”中的合理运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海媚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16-118,共3页
义素分析是借自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分析方法,最初是用来分析亲属词的义位特征的,后来在语言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而“因声求义”作为一种训诂释义方法,主要是根据音近义通的原理系联根词与源词,找出它们之间的意义联系。将义素分析的理论... 义素分析是借自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分析方法,最初是用来分析亲属词的义位特征的,后来在语言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而“因声求义”作为一种训诂释义方法,主要是根据音近义通的原理系联根词与源词,找出它们之间的意义联系。将义素分析的理论运用到“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中,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素分析 因声求义 训诂
下载PDF
“因声求义”与训诂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帅 王影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25-26,共2页
"因声求义"是重要的训诂方法。借助这种方法,可以探求语源、寻求本字,正确地解释连绵词,对阅读古典文献,有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因声求义"和训诂进行阐述,分析其作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因声求义 训诂 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