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Growing Metropolitan Area: A Case Study for the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被引量:6
1
作者 QIU Fangdao CHEN Yang +3 位作者 TAN Juntao LIU Jibin ZHENG Ziyan ZHANG Xinl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352-365,共14页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growing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for the period 2000–2015.The slacks-based measure(SBM)model,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growing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for the period 2000–2015.The slacks-based measure(SBM)model,spatial autocorrelation,and th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model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analysis.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first,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decreased,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agglomeration shrunk and differences within the region were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Second,the counties with high-efficiency green development we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coast,and along the routes of the Beijing-Shanghai and the Eastern Longhai railways.A developing axis of the high-efficiency counties was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spatial pattern for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Third,regarding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the High-High type counties in the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formed a 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corridor along the inter-provincial border areas of Henan and Jiangsu,whereas the Low-Low type countie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external,marginal parts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Fourth,the major factors(ranked in decreasing order of impact)influencing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were innovation,government regulations,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energy consumption,and industrial structure.These factors exerted their influence to varying extents;the influence of the same factor had different effect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differen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WING METROPOLITAN area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influential factors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China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Effects in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被引量:2
2
作者 QIU Fangdao YUAN He +1 位作者 BAI Liangyu LI F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6期904-917,共14页
Employing decoupling index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bias index method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s and their resulting carbon emissi... Employing decoupling index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bias index method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s and their resulting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from 2000 to 2014, with a focus on their relationships and driving factors. Ou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from industrial structures in the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at first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hich then decreased.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issions and industrial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trending toward absolute decoupl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enter-periphery, the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formed a concentric pattern, where both progress towards low emissions and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gradually diminished from the center to the periphery. In terms of variation across provinces, the ISCB index in the eastern Henan has decreased the slowest, followed by the southern Shandong and the northern Anhui, with the northern Jiangsu ranking last. During this period, resource-and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were the primary growth industries in the northern Anhui and the eastern Henan, while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dominated the southern Shandong and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dominated the northern Jiangsu. In terms of city types, the spatial pattern for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icates that recession resource-based cities had higher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than mature resource-based cities, followed by non-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regenerative resource-based cities. Generall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has transformed from being resource-intensive to capital-intensive, and has been trending toward technology-intensive as resource availability has been exploited to exhaustion and then been regenerated.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the leading factor causing heterogeneity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between metropolitan cities. Therefore, the key to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metropolitan areas is to promot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system controlling collaborati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etween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产业结构 时空异质性 都市圈 徐州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资源型城市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coal-resource based city: a case study in Xuzhou urban area 被引量:9
3
作者 Jiang Chang Tinghao Hu +1 位作者 Xiangxu Liu Xiaogeng 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8年第1期92-104,共13页
下载PDF
混合沉积特征精细刻画:以江苏徐州寒武系馒头组为例
4
作者 文祖超 沈玉林 +5 位作者 李壮福 敬宇鸿 党志英 祝玉琳 孟艳 李林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6-862,共17页
江苏徐州地区寒武系馒头组发育极具特色的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现象。本研究以寒武系馒头组一套典型的混合沉积序列为例,依据剖面实测与镜下特征,对该序列中的混合沉积组合类型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沉积环... 江苏徐州地区寒武系馒头组发育极具特色的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现象。本研究以寒武系馒头组一套典型的混合沉积序列为例,依据剖面实测与镜下特征,对该序列中的混合沉积组合类型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沉积环境中的混合沉积特征,建立了陆表海近岸背景下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模式,探讨了各种混合沉积组合类型的混积成因类型、混积过程及主控因素等。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寒武系馒头组混合沉积序列中主要发育含砂鲕粒灰岩、含内碎屑砂质灰岩、灰质细砂岩、含灰粉砂岩等11种混合沉积组合类型;混合沉积序列整体为陆表海海侵背景下次级海平面频繁波动且伴随多期次风暴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海侵作用下由近岸的混积潮坪逐渐演化为混积局限台地;混合沉积主要为相混合与间断混合,局部发育原地混合与母源混合。气候、陆源输入程度、海平面变化、碳酸盐产率是形成相混合的主控因素,同时也受到生物活动、水动力条件的调控;多期次风暴作用在主导间断混合形成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相混合与母源混合的发育;在各因素叠加影响下,研究区具有多种混积成因类型组合发育的特征。厘清各种混积成因类型的分布与混积过程可为华北板块寒武纪古环境恢复与沉积演化提供参考,并为“深时”陆表海台地混合沉积相关研究提供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陆表海 风暴沉积 沉积模式 馒头组 寒武系 徐州地区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Reasons for Consecutive Severe Droughts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Xuzhou in 2008
5
作者 ZHAO Jie LV Xiang +2 位作者 PENG Ming-yan ZHANG Bai-zhan SUN Jian-y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2期43-45,共3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reasons for consecutive severe droughts in autumn and winter. [Method] By dint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observatory station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in observatory station, the...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reasons for consecutive severe droughts in autumn and winter. [Method] By dint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observatory station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in observatory station, 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vertical movement, abnormal temperature and changes of water vapor conditions in Xuzhou from October 2008 to January 2009 were expounded to reveal the causes for consecutive drought in autumn and winter. [Result] Xuzhou was under stable situation for a long time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2008, being behind east coastal trough, the downward airstream prevailing; the south trough intensity was weak, and in addition to the east subtropical high and weak intensity,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 in Indian Ocean and South Sea was unfavorable. The autumn was warm and the cold air was weak; ever since winter, there were several cold air activities. But the influencing body was in the east, and the south warm and wet airstream was insufficient. Thus, they couldn’t met, which resulted into gale and lower temperature and less precipitation wh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ld air.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drought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cutive drought in autumn and winter Causes analysis xuzhou area China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评价体系的老旧小区停车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以徐州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坦 张勇 杜玉玲 《工业设计》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随着我国家庭轿车的普及,老旧小区停车成为当前城市交通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徐州市主城区的老旧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老旧小区的调研,明确老旧小区停车空间设计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多目标体系评价,厘清当前不同类型老旧小区停车... 随着我国家庭轿车的普及,老旧小区停车成为当前城市交通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徐州市主城区的老旧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老旧小区的调研,明确老旧小区停车空间设计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多目标体系评价,厘清当前不同类型老旧小区停车空间设计的可优化方向,最终从挖掘内部空间、拓展周边资源、创新管理和智慧化停车等方面针对各类老旧小区停车空间提出优化设计策略,以期为老旧小区停车空间的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 多目标评价体系 停车空间 优化设计 徐州市
下载PDF
浅谈徐州地区常见野生中草药及其临床应用
7
作者 吕颜枝 陈永亮 郭迎春 《畜禽业》 2023年第5期25-27,共3页
野生中草药在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徐州的特气候特点使得野生中草药植物种类繁多。对徐州地区野生中药材进行实地调查,对20余种常见野生中草药的生长区域、入药部位及其主要功效以及其在兽医临床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旨为野生中... 野生中草药在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徐州的特气候特点使得野生中草药植物种类繁多。对徐州地区野生中药材进行实地调查,对20余种常见野生中草药的生长区域、入药部位及其主要功效以及其在兽医临床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旨为野生中草药在畜禽健康养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中草药 徐州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矿业城市矿区生态修复的社会福祉效应评估——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马骁 朱影影 +3 位作者 郝绍金 杨永均 常舒杭 陈浮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7期48-54,共7页
量化矿区生态修复的社会福祉效应,可为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和协同推进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空间分析和遥感监测,评估了徐州市矿区生态修复对社会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修复显著改善了矿区生态格局,为城镇开发、农田复垦和林草恢复提供了... 量化矿区生态修复的社会福祉效应,可为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和协同推进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空间分析和遥感监测,评估了徐州市矿区生态修复对社会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修复显著改善了矿区生态格局,为城镇开发、农田复垦和林草恢复提供了扩展空间;生态修复增加了矿区植被覆盖度、降低了地表温度、增强了生态系统健康、增进了休闲游憩福祉;生态修复的社会福祉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生态修复工程类型和修复方向决定了社会福祉的差异化格局;生态修复的社会福祉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尤其是与休闲游憩相关的社会福祉外溢明显。未来生态修复选址和布局应充分考虑多元化需求,并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的设计、评价、绩效考核中充分体现社会福祉效应,加强生态修复在水源涵养、固碳释氧、污染物降解等方面的社会福祉效应,实现矿区环境治理和社会福祉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社会福祉 地理信息系统 国土空间规划 遥感监测 徐州矿区
下载PDF
徐州及其周边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分析及抗生素使用史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广青 张海涵 +4 位作者 刘世育 吴传楠 李振涛 曹琳琳 陈光侠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目的了解徐州及其周边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菌株的耐药现况,并为制定较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5月14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就诊的H.pylor... 目的了解徐州及其周边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菌株的耐药现况,并为制定较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5月14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就诊的H.pylori阳性患者共450例,所有患者均取胃黏膜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H.pylori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徐州及其周边地区感染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分别为90.10%、58.15%、49.84%、1.60%和0.64%,四环素暂未发现耐药。有16例(5.11%)药物均敏、88例(28.12%)单药耐药、89例(28.43%)双重耐药、119例(38.02%)三重耐药及1例(0.32%)四重耐药。H.pylori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与抗生素使用史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根除治疗史患者的H.pylori体外培养成功率低于初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州及其周边地区感染的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且多重耐药形势严峻。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使用后H.pylori耐药率显著提高,且抗生素多次使用降低H.pylori体外培养成功率,建议有条件者初次即根据患者药敏培养结果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无条件者可采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的四联方案,提高H.pylori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耐药 药敏试验 徐州地区
下载PDF
徐州地区健康儿童血栓弹力图正常参考值范围的建立
10
作者 邓罗华 方代华 +2 位作者 刘洋 陈娜云 柴新梅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期400-406,共7页
目的建立徐州地区健康儿童血栓弹力图(TEG),明确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2—1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就诊的健康儿童2827名,依据年龄分为1~<6个月组(41例),6~<12个月组(200例),1~<2岁组(307例),2~<3岁... 目的建立徐州地区健康儿童血栓弹力图(TEG),明确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2—1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就诊的健康儿童2827名,依据年龄分为1~<6个月组(41例),6~<12个月组(200例),1~<2岁组(307例),2~<3岁组(367例),3~<4岁组(388例),4~<5岁组(318例),5~<6岁组(287例),6~<7岁组(239例),7~<8岁组(230例),8~<9岁组(174例),9~<16岁组(276例)。检测并记录各组凝血指数,包括时间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指标[凝血综合指数(CI)、Angle角],最大振幅(MA)、纤溶指标,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建立TEG。结果1~<6个月组、6~<12个月组、1~<2岁组、2~<3岁组、3~<4岁组与4~<5岁组R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为1个月~<5岁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M(P 2.5,P 97.5)]为5.00(2.42,8.70)min;5~<6岁组、6~<7岁组、7~<8岁组、8~<9岁组与9~<16岁组R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为5~<16岁组的正常参考范围为5.43(2.55,8.95)min。1~<6个月与6~<12个月组EP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为1~<12个月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10(0,7.61)%;1~<2岁组、2~<3岁组、3~<4岁组、4~<5岁组、5~<6岁组、6~<7岁组、7~<8岁组、8~<9岁组与9~<16岁组EPL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为1~<16岁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56(0,6.10)%。各年龄组K、Angle、MA、CI和LY30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参考值为1.8(1.1,3.0)min,Angle参考值为65.4°(51.8°,74.2°),MA参考值为58.8(48.9,69.7)mm,CI参考值为0.30(-3.58,3.40),LY30参考值为0.1(0,1.8)%。结论以徐州地区为样本建立了健康儿童TEG的参考值范围,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健康儿童 参考值范围 徐州地区
下载PDF
徐州市区文旅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基于江苏省文旅资源普查数据
11
作者 曹苏杭 陶玉国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采用统一标准摸清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家底,并确定开发利用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基于江苏省文旅资源普查数据,探讨徐州市区文旅资源类型与空间分布.研究发现,徐州市区文旅资源主类完整,亚类和基本类型覆盖都较...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采用统一标准摸清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家底,并确定开发利用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基于江苏省文旅资源普查数据,探讨徐州市区文旅资源类型与空间分布.研究发现,徐州市区文旅资源主类完整,亚类和基本类型覆盖都较为齐全;优良级资源和潜力型资源均呈金字塔状分布;新发现资源数量占比高;文旅资源呈现主城核心区高度密集、远郊区分散、沿交通路网分布的空间格局;自然景观与建筑设施两类资源分布重合度较高,都以重要山水为依托,物质文化遗产类的古墓葬依山分布较为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资源总体分布很不均衡.徐州市文旅资源的开发,应考虑资源的类型、等级和潜力,重点关注主城核心区的同时兼顾外围重要山水所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资源 资源分布 文旅融合 资源特征 资源开发 徐州市区
下载PDF
城市采煤沉陷区生态韧性评价与修复引导策略——以徐州市为例
12
作者 胡庭浩 杨于凡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14-20,共7页
采煤沉陷区的生态修复与再利用是后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鉴于采煤沉陷区的生态脆弱性和景观格局不稳定性,引入生态韧性概念,以后矿业城市徐州市为实证对象,采用叠加分析法对采煤沉陷区内斑块的生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服务和... 采煤沉陷区的生态修复与再利用是后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鉴于采煤沉陷区的生态脆弱性和景观格局不稳定性,引入生态韧性概念,以后矿业城市徐州市为实证对象,采用叠加分析法对采煤沉陷区内斑块的生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服务和景观连通性进行评价与耦合叠加,得到采煤沉陷区生态韧性评价结果.研究表明:徐州市高生态韧性采煤沉陷斑块面积为3540.50 hm^(2),占采煤沉陷区总面积的23.78%,主要分布于义安沉陷区、潘安湖沉陷区、张集沉陷区和庞庄西沉陷区,是徐州市生态重构的重要资源.依据评价结果,给出生态系统保护、生态修复、农林开发、农业开发、城市开发的生态修复引导方式与相应的规划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生态韧性 采煤沉陷区 徐州市
下载PDF
有砟轨道桥梁梁端轨道不平顺成因分析及病害整治
13
作者 吴文广 《中国铁路》 2023年第2期66-73,共8页
针对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桥梁梁端区域轨道高低不平顺病害,开展病害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提出病害整治和结构优化设计建议,确保列车运行平稳性与安全性。根据梁端区域轨道不平顺TQI值及动检车检测数据,通过分析桥梁徐变、梁缝连接板刚... 针对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桥梁梁端区域轨道高低不平顺病害,开展病害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提出病害整治和结构优化设计建议,确保列车运行平稳性与安全性。根据梁端区域轨道不平顺TQI值及动检车检测数据,通过分析桥梁徐变、梁缝连接板刚度、温度作用、温度跨长度等因素对梁端区域轨道不平顺的影响,得出病害严重程度主要受温度作用和温度跨长度影响;同时对温度影响机理、影响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制定合理的管理阈值提高整治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徐高铁 高铁桥梁 有砟轨道 梁端区域 轨道不平顺 温度作用 病害整治
下载PDF
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桑树勋 郑永飞 +2 位作者 张华 徐磊 范炳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716,共10页
在已有的对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详细岩石学研究基础上,系统测试了碳酸盐岩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相结合,综合提取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沉积、成岩地质信息;初步探讨了同位素组成的地... 在已有的对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详细岩石学研究基础上,系统测试了碳酸盐岩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相结合,综合提取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沉积、成岩地质信息;初步探讨了同位素组成的地层变化及其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指示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开阔陆表海、灰质障壁砂坝、局限陆表海、潮下带、潮渠、藻坪诸沉积相间碳酸盐岩的δ^(13)C值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曲线上的显著正偏移与海侵有关;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对成岩环境及其演化有明显响应,淡水成岩环境、潮上成岩环境、潮间成岩环境、潮下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具有不同的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徐州地区大北望寒武系剖面地层界线附近都有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特征显示,研究工作证实了徐州地区下古生界同位素地层划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沉积环境 成岩环境 碳酸盐岩 下古生界 徐州地区
下载PDF
供暖地热钻井选址与资源预测方法研究——以徐州市泉山区为例
15
作者 徐爱民 宋涛 +3 位作者 陆俊杰 韩文斌 易建民 卢俊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9期64-67,共4页
徐州市泉山区分布震旦系-奥陶系厚层碳酸盐岩,发育的裂隙岩溶中赋存对流型地热资源。本文结合区域地热地质,基于地球物理勘探成果开展地热成矿条件分析,在裂隙岩溶发育区优选地热钻井2处,并参考邻近钻井的地热流体数据,依据《地热资源... 徐州市泉山区分布震旦系-奥陶系厚层碳酸盐岩,发育的裂隙岩溶中赋存对流型地热资源。本文结合区域地热地质,基于地球物理勘探成果开展地热成矿条件分析,在裂隙岩溶发育区优选地热钻井2处,并参考邻近钻井的地热流体数据,依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 11615—2010)对热储指标及供热供暖能力进行估算和预测,以期为地热供暖规划提供资源数据。经预测,2处地热钻井的居室供暖总面积约为58 764 m2。根据预测结果,可开展地热供暖可行性研究和远景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勘查 供暖 广域电磁法 钻井选址 徐州市泉山区
下载PDF
紫山药的引种与标准化栽培技术初探 被引量:38
16
作者 赵冬兰 唐君 +3 位作者 刘靖 史新敏 周志林 张允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78-79,共2页
首次在徐州地区成功引种紫山药,提出紫山药垄栽模式,介绍了紫山药在徐州地区的标准化栽培技术。
关键词 紫山药 栽培技术 引种 徐州地区
下载PDF
徐淮地区早白垩世adakitic岩石的年代学和Pb同位素组成:对岩浆源区与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杨德彬 许文良 +2 位作者 裴福萍 王清海 高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45-1758,共14页
本文报道了徐淮地区5个早白垩世 adakitic 岩体全岩的 Pb 同位素组成和其中3个岩体的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结果,并讨论了岩浆源区的性质和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早期的构造演化。结果表明,班井、丰山和蔡山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其^(20... 本文报道了徐淮地区5个早白垩世 adakitic 岩体全岩的 Pb 同位素组成和其中3个岩体的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结果,并讨论了岩浆源区的性质和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早期的构造演化。结果表明,班井、丰山和蔡山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其^(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7±1Ma、129±2Ma 和131±1Ma。利国、班井、夹沟、丰山和蔡山岩体的全岩(^(206)Pb/^(204)Pb)_t、(^(207)Pb/^(204)Pb)_t 和(^(208)Pb/^(204)Pb)_t 初始比值分别变化于17.957~18.620、15.508~15.655和38.129~38.710之间。综合早白垩世adakitic 岩石高的放射成因 Pb 同位素组成以及继承锆石年代学和其中榴辉岩类捕虏体锆石 U-Pb 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华北克拉通东部徐淮地区早白垩世 adakitic 岩石的岩浆源区以断离的扬子克拉通俯冲板片(基底物质)为主,并有拆沉的华北克拉通基底物质的参与。这与扬子克拉通沿北西方向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的构造模式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Adakitic岩石 PB同位素 岩浆源区 徐淮地区
下载PDF
徐宿地区新元古代辉绿岩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18
作者 潘国强 孔庆友 +4 位作者 吴俊奇 刘家润 张庆龙 曾家湖 刘道忠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3-63,共11页
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 ,徐宿地区的辉绿岩床是震旦纪早期和震旦纪晚期两次侵入的产物。岩床多呈板状或楔状 ,为超浅成—浅成侵入体 ,其化学成分以高SiO2 、CaO和低Al2 O3、MgO及(K2 O +Na2 O)为特征 ,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 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 ,徐宿地区的辉绿岩床是震旦纪早期和震旦纪晚期两次侵入的产物。岩床多呈板状或楔状 ,为超浅成—浅成侵入体 ,其化学成分以高SiO2 、CaO和低Al2 O3、MgO及(K2 O +Na2 O)为特征 ,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 ,但稀土元素分馏并不强烈。Rb、K、La等不相容元素富集 ,而Nb、Sr亏损明显。δ18O值在 6 6 3‰~ 9 93‰之间 ,多数 >8‰。研究表明 ,该区基性岩浆来源于过渡型地幔 ,主要通过部分熔融方式形成 ,在岩浆上侵过程中遭到陆壳或花岗质岩石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床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徐宿地区 沉积岩
下载PDF
徐州市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龙乾 郭达志 +2 位作者 胡召玲 盛业华 张海荣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8-532,共5页
运用1987,1994和2000年三期卫星遥感TM图像,结合Matlab软件技术,编制了相应时期徐州市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建成区、耕地、林地、水体、塌陷地和其他土地等6类;提取了土地利用结构转移变化的矩阵信息;综合分析了土... 运用1987,1994和2000年三期卫星遥感TM图像,结合Matlab软件技术,编制了相应时期徐州市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建成区、耕地、林地、水体、塌陷地和其他土地等6类;提取了土地利用结构转移变化的矩阵信息;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徐州城市扩展迅速,建成区在不断扩大,2000年建成区是1987年的2倍多;城市扩展占用的耕地和林地数量大,特别是耕地,而且建成区一旦形成就难以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卫星 遥感 动态监测 徐州市
下载PDF
徐州-淮南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探讨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为付 孟祥化 +2 位作者 葛铭 旷红伟 刘燕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463,共10页
臼齿碳酸盐岩是一种发育在中一新元古代,由微亮晶方解石组成的复杂褶皱构造,其成因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个谜。通过对徐州-淮南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特征、形成环境、分布时限研究,探讨了臼齿碳酸盐岩成因。该区臼齿碳酸盐岩发育在台地... 臼齿碳酸盐岩是一种发育在中一新元古代,由微亮晶方解石组成的复杂褶皱构造,其成因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个谜。通过对徐州-淮南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特征、形成环境、分布时限研究,探讨了臼齿碳酸盐岩成因。该区臼齿碳酸盐岩发育在台地缓坡沉积体系中,可作为潮下浅水环境的标志,其形态在微层序中的分布反映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建立了臼齿碳酸盐岩微相环境模式。快速石化作用形成均匀、等粒微亮晶方解石,是臼齿碳酸盐岩显著特征。现代类似于发育臼齿碳酸盐岩潮下环境没有这样的快速石化条件,它要求更高的超过饱和CaCO3沉淀。臼齿碳酸盐岩在本区分布时限介于850-720 Ma间,在Sturtian冰期之前消失,与全球其他地区臼齿碳酸盐岩消失的时限一致,Sturtian冰期改变了海洋化学性质,是臼齿碳酸盐岩消失的根本原因。Sturtian冰期对海洋化学性质的影响,可能是揭开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机理的一个重要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臼齿碳酸盐岩 微亮晶方解石 褶皱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