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叉状炭角菌对鸡腿蘑侵染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
7
1
作者
熊鹰
闵一行
+1 位作者
姜邻
唐利民
《食用菌学报》
1998年第3期38-41,共4页
本文对叉状炭角菌在斜面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及鸡腿蘑在母种、原种阶段感染叉状炭角菌后形态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还对6个鸡腿蘑菌株进行了田间挖坑覆土和室内做箱覆土试验。结合生产实践推断,叉状炭角菌的侵染发生在覆土期...
本文对叉状炭角菌在斜面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及鸡腿蘑在母种、原种阶段感染叉状炭角菌后形态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还对6个鸡腿蘑菌株进行了田间挖坑覆土和室内做箱覆土试验。结合生产实践推断,叉状炭角菌的侵染发生在覆土期,侵染源来自空气中的孢子,其萌发与鸡腿蘑菌圃的温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状炭角菌
鸡腿蘑
侵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炭角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2
作者
王兴娜
刘吉开
谭仁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53-1657,共5页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得到大炭角菌子实体中的10个化合物,并运用氢谱、碳谱、二维核磁共振(1H-1HCOSY、HMQC、HMBC、NOESY)、高分辨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鉴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这10个化合物为xylarinone(1)、3,9-二羟基-3-甲...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得到大炭角菌子实体中的10个化合物,并运用氢谱、碳谱、二维核磁共振(1H-1HCOSY、HMQC、HMBC、NOESY)、高分辨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鉴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这10个化合物为xylarinone(1)、3,9-二羟基-3-甲基-6,8-二甲氧基-二氢蒽酮(2)、1-羟基-6,8-二甲氧基-2-甲基蒽醌(3)、xylactam(4)、neoechinulin A(5)、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6)、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7)、(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棕榈酸(9)、(2S,2'R,3S,4R)-2-(2'-羟基-十八碳酰胺)二十二碳烷-1,3,4-三醇(10)。该10个化合物均为大炭角菌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炭角菌
化学成分
蒽酮
内酰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炭角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兴娜
黄午阳
+2 位作者
刘吉开
谭仁祥
李春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27-2332,共6页
目的研究大炭角菌Xylaria euglossa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氢谱、碳谱、二维核磁共振(1H-1HCOSY、HMQC、HMBC、NOESY)、高分辨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大炭角菌Xylaria euglossa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氢谱、碳谱、二维核磁共振(1H-1HCOSY、HMQC、HMBC、NOESY)、高分辨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炭角菌酮(1)、3,9-二羟基-3-甲基-6,8-二甲氧基-二氢蒽酮(2)、1-羟基-6,8-二甲氧基-3-甲基蒽醌(3)、炭角菌内酰胺(4)、neoechinulinA(5)、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6)、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7)、22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棕榈酸(9)、(2S,2′R,3S,4R)-2-(2′-羟基-十八碳酰胺)二十二碳烷-1,3,4-三醇(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大炭角菌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4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炭角菌
子实体
蒽酮
炭角菌酮
炭角菌内酰胺
原文传递
题名
叉状炭角菌对鸡腿蘑侵染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
7
1
作者
熊鹰
闵一行
姜邻
唐利民
机构
四川省农科院食用菌开发研究中心
出处
《食用菌学报》
1998年第3期38-41,共4页
文摘
本文对叉状炭角菌在斜面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及鸡腿蘑在母种、原种阶段感染叉状炭角菌后形态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还对6个鸡腿蘑菌株进行了田间挖坑覆土和室内做箱覆土试验。结合生产实践推断,叉状炭角菌的侵染发生在覆土期,侵染源来自空气中的孢子,其萌发与鸡腿蘑菌圃的温度有关。
关键词
叉状炭角菌
鸡腿蘑
侵染
Keywords
xylaria
furcata
fr
.
Coprinus comatus
Casing
分类号
S646.9 [农业科学—蔬菜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炭角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2
作者
王兴娜
刘吉开
谭仁祥
机构
江苏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出处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53-1657,共5页
基金
Supported by Jiangsu Provinc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und(CX-12-5028)
文摘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得到大炭角菌子实体中的10个化合物,并运用氢谱、碳谱、二维核磁共振(1H-1HCOSY、HMQC、HMBC、NOESY)、高分辨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鉴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这10个化合物为xylarinone(1)、3,9-二羟基-3-甲基-6,8-二甲氧基-二氢蒽酮(2)、1-羟基-6,8-二甲氧基-2-甲基蒽醌(3)、xylactam(4)、neoechinulin A(5)、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6)、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7)、(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棕榈酸(9)、(2S,2'R,3S,4R)-2-(2'-羟基-十八碳酰胺)二十二碳烷-1,3,4-三醇(10)。该10个化合物均为大炭角菌中首次分离得到。
关键词
大炭角菌
化学成分
蒽酮
内酰胺
Keywords
xylaria euglossa fr.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thracenone
lactam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炭角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兴娜
黄午阳
刘吉开
谭仁祥
李春阳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27-2332,共6页
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CX(12)5028)]
文摘
目的研究大炭角菌Xylaria euglossa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氢谱、碳谱、二维核磁共振(1H-1HCOSY、HMQC、HMBC、NOESY)、高分辨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炭角菌酮(1)、3,9-二羟基-3-甲基-6,8-二甲氧基-二氢蒽酮(2)、1-羟基-6,8-二甲氧基-3-甲基蒽醌(3)、炭角菌内酰胺(4)、neoechinulinA(5)、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6)、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7)、22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棕榈酸(9)、(2S,2′R,3S,4R)-2-(2′-羟基-十八碳酰胺)二十二碳烷-1,3,4-三醇(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大炭角菌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4为新化合物。
关键词
大炭角菌
子实体
蒽酮
炭角菌酮
炭角菌内酰胺
Keywords
xylaria euglossa fr.
sporophore
anthracenone
xylarinone
xylactam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叉状炭角菌对鸡腿蘑侵染的研究初报
熊鹰
闵一行
姜邻
唐利民
《食用菌学报》
199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炭角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王兴娜
刘吉开
谭仁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炭角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王兴娜
黄午阳
刘吉开
谭仁祥
李春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