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adsorption on the Be(0001) surface:from monomer to trimer adsorp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宁华 陶向明 谭明秋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89-398,共10页
In this paper,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has been used to perform a comparative theoretical study of water monomer, dimer, trimer, and bilayer adsorptions on the Be(0001) surface. In our calculations, the adsorb... In this paper,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has been used to perform a comparative theoretical study of water monomer, dimer, trimer, and bilayer adsorptions on the Be(0001) surface. In our calculations, the adsorbed water molecules are energetically favoured adsorbed on the atop sites, and the dimer adsorption is found to be the most stable with a peak adsorption energy of - 437 meV. Further analyses have revealed that the essential bo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ater monomer and the metal substrate is the hybridization of the water 3al-like molecular orbital with the (s, P2) orbitals of the surface beryllium atoms. While in the case of the water dimer adsorption, the lbz-like orbital of the H2O molecule plays a dominant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0001)/H2O surface adsorption energy electronic structure
下载PDF
NO在稀有金属钇表面的吸附行为
2
作者 孙静波 姚建刚 彭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38,共6页
以往的理论在预测六方结构(HCP)金属的表面能时,计算值与实验值存在较大误差.鉴于此,本文首先用一种较为合理的方法精准地预测了稀有金属钇(Y)(0001)面的表面能,计算值(1.141 J/M^(2))与实验值(1.125 J/M^(2))吻合的很好.随后,系统研究... 以往的理论在预测六方结构(HCP)金属的表面能时,计算值与实验值存在较大误差.鉴于此,本文首先用一种较为合理的方法精准地预测了稀有金属钇(Y)(0001)面的表面能,计算值(1.141 J/M^(2))与实验值(1.125 J/M^(2))吻合的很好.随后,系统研究了NO小分子在Y(0001)面不同位置(空位、桥位和端位)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空位(H1)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能超过了5eV,同时N-O键长伸长量超过了24%,此时,NO分子几乎平行地吸附于Y(0001)表面.所有的吸附位置的N-O分子伸长量范围为0.2-0.42.这种伸长量明显超过了NO在其它金属表面时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0001)表面能 NO吸附 电子性质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氢分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与解离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健 周惦武 +2 位作者 黄雅妮 彭平 刘金水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18-1525,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氢分子(H2)在清洁、空位缺陷及Pd原子吸附的Mg(0001)表面的吸附与解离性能。结果显示:H2在清洁Mg(0001)表面呈较弱的物理吸附,H2解离需克服较高的能垒(1.3774eV);空位缺陷的存在增强了Mg...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氢分子(H2)在清洁、空位缺陷及Pd原子吸附的Mg(0001)表面的吸附与解离性能。结果显示:H2在清洁Mg(0001)表面呈较弱的物理吸附,H2解离需克服较高的能垒(1.3774eV);空位缺陷的存在增强了Mg表面对H2的物理吸附能力,且使H2的解离能垒(1.2221eV)有所降低;而清洁表面吸附的Pd原子则会与H2产生强烈的化学吸附作用,极大地降低了H2的解离能垒(0.2860eV)。电子结构分析发现:3种表面对H2吸附与解离的催化活性与Mg(0001)表面最上层与H2直接产生吸附作用的金属原子在费米能级(EF)附近s轨道的成键电子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0001)表面 吸附 解离 能垒
下载PDF
NbB_2(0001)表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秦娜 赵辉 刘士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4-208,220,共6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分析了两种不同终端的NbB2(0001)表面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终端的(0001)表面结构弛豫主要发生在前三层,并且硼终端的表面弛豫程度小于铌终端表面的弛豫。表面能分析结果表明,终...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分析了两种不同终端的NbB2(0001)表面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终端的(0001)表面结构弛豫主要发生在前三层,并且硼终端的表面弛豫程度小于铌终端表面的弛豫。表面能分析结果表明,终止于硼终端的(0001)表面结构在更宽的范围内具有较低的表面能,即硼终端的(0001)表面比铌终端的表面更稳定。进一步分析NbB2(0001)两种终端表面的电子结构表明:在金属铌和硼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加强了化学键的相互作用,导致第一间层向内弛豫。对于铌终端的表面第一层铌转移到第二层的电子数比硼终端表面第二层铌转移到第一层的电子数多,这是导致铌终端表面弛豫程度大于硼终端表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bB2(0001)表面 表面弛豫 表面能
下载PDF
TiB_2(0001)表面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春雷 周理海 +1 位作者 胡雪慧 孙海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5-150,共6页
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分析两种TiB2(0001)表面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两种TiB2(0001)表面都不发生重构,但表面几层原子都出现明显的弛豫现象,其中以终止于硼原子的表面弛豫尤为明显,而终止于钛原子的表面相对较稳定,弛豫较轻;进一步对... 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分析两种TiB2(0001)表面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两种TiB2(0001)表面都不发生重构,但表面几层原子都出现明显的弛豫现象,其中以终止于硼原子的表面弛豫尤为明显,而终止于钛原子的表面相对较稳定,弛豫较轻;进一步对两种不同表面的表面能分析表明,终止于钛原子的表面在更宽的范围内具有较低的表面能;这些结果说明,终止于钛原子的表面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0001)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弛豫 表面能
下载PDF
Ru(0001)表面氮分子和钡原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新新 陶向明 +4 位作者 宓一鸣 徐红霞 汪丽莉 任莉 谭明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1-518,共8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Ru(0001)表面氮分子和钡原子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钡原子的作用弱化了氮分子键.氮分子键长从Ru(001)—N_2表面的0.113 nm伸长至Ru(001)—N_2/Ba表面的0.120 nm;分子的拉伸振动频率从2221 cm^(-1)减小...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Ru(0001)表面氮分子和钡原子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钡原子的作用弱化了氮分子键.氮分子键长从Ru(001)—N_2表面的0.113 nm伸长至Ru(001)—N_2/Ba表面的0.120 nm;分子的拉伸振动频率从2221 cm^(-1)减小到1746 cm^(-1);氮分子得到的电荷数从清洁表面的0.3e增加到1.1 e.电荷从钡原子6s轨道向钌原子4d轨道转移,转移电荷增强了氮分子2π空轨道和钌原子4d轨道间的杂化作用,导致5σ分子轨道和dπ杂化轨道发生极化.轨道极化使分子电偶极矩增加了约—0.136 eA.金属钡在Ru(0001)表面氮分子活化过程中具备电子型助催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Ru(0001)表面 吸附能 分子振动 表面电子结构
下载PDF
氟和氯在Mg(000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段永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844-1852,共9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低覆盖度F和C1原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特性,分析F和C1原子吸附在(2×2)Mg(0001)表面不同吸附位置的稳定性,讨论F和C1原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计算结果表明,在低覆盖度下,洞位是最稳...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低覆盖度F和C1原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特性,分析F和C1原子吸附在(2×2)Mg(0001)表面不同吸附位置的稳定性,讨论F和C1原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计算结果表明,在低覆盖度下,洞位是最稳定吸附位;电荷布居和态密度表明,电子从Mg原子转移至吸附原子F和C1,从而形成吸附键,使Mg原子和吸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C1和Mg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弱于F和Mg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卤族元素 F CL Mg(0001)表面 吸附能
下载PDF
清洁及部分氧化的Ni_3Ti(0001)表面CO吸附的HREELS研究
8
作者 姚丽君 熊国兴 +4 位作者 王德峥 盛世善 陈恒荣 魏绪明 郭燮贤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用离子散射谱(ISS)、俄歇电子能谱(AES)及低能电子衍射(LEED)技术对Ni3Ti(0001)表面结构与组成进行考察后,主要采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以CO为探针分子,研究了清洁及部分氧化的Ni... 用离子散射谱(ISS)、俄歇电子能谱(AES)及低能电子衍射(LEED)技术对Ni3Ti(0001)表面结构与组成进行考察后,主要采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以CO为探针分子,研究了清洁及部分氧化的Ni3Ti(0001)表面上Ni,Ti间的相互作用及对CO吸附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最表层几乎完全为Ni的Ni3Ti(0001)清洁规整表面上,CO没有发生解离;(2)次表层Ti原子与最表层Ni原子间的电子相互作用,使初始吸附的CO伸缩振动与Ni(111)相比向低频位移约60cm-1;(3)适量CO暴露后,CO氧端与近邻Ti原子的成键作用产生了一种新的Nix-C-O-Tiy物种.Ni3Ti(0001)表面部分氧化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3Ti 部分氧化 表面 一氧化碳 吸附态 HREELS
下载PDF
预置氢对Ti(0001)表面氮原子吸附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9
作者 张莹 黑鸿君 +2 位作者 马永 李秀燕 唐宾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9-363,共5页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氮原子在Ti(0001)表面及次表面的吸附性质随覆盖率的变化规律,以及预吸附氢对表面氮原子吸附的影响。吸附能和表面电子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N原子在Ti(0001)表面最稳定吸附位是hcp位,其次是fcc位...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氮原子在Ti(0001)表面及次表面的吸附性质随覆盖率的变化规律,以及预吸附氢对表面氮原子吸附的影响。吸附能和表面电子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N原子在Ti(0001)表面最稳定吸附位是hcp位,其次是fcc位;在次表面最稳定吸附位是oct位,其次是tetra位;N原子与基体Ti原子的成键及吸附能与覆盖度之间存在强烈的依赖关系,随着覆盖度的增加,键强增加,吸附能降低。在Ti(0001)次表面的oct位预置1个氢原子,次表面的H1s轨道与N2p及Ti3d轨道产生杂化,导致表面电子结构及吸附能发生变化,与未预置氢表面相比,吸附能增加,表面扩散能垒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Ti(0001)表面 氮原子吸附 预吸附 吸附能
下载PDF
氢原子在Be(000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宁华 陶向明 +2 位作者 王芒芒 蔡建秋 谭明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67-2273,共7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单个氢原子和多个氢原子在Be(0001)表面吸附性质.给出了氢吸附Be(0001)薄膜表面的原子结构、吸附能、饱和度、功函数、偶极修正等特性参数.同时也讨论了相关吸附性质与氢原子覆盖度(0.06-1.33ML)的关系...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单个氢原子和多个氢原子在Be(0001)表面吸附性质.给出了氢吸附Be(0001)薄膜表面的原子结构、吸附能、饱和度、功函数、偶极修正等特性参数.同时也讨论了相关吸附性质与氢原子覆盖度(0.06-1.33ML)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氢原子的吸附位置与覆盖度之间有强烈的依赖关系,覆盖度低于0.67ML时,氢原子能量上易于占据fcc或hcp的中空位置;覆盖度为0.78ML时,中空位与桥位为氢原子的最佳吸附位;覆盖度在0.89到1.00ML时,桥位是氢原子吸附能量最有利的位置;以上覆盖度中Be(0001)表面最外层铍原子的结构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当覆盖度为1.11-1.33ML,高覆盖度下Be(0001)表面的最外层铍原子部分发生膨胀,近邻氢原子渗入到铍表面次层,氢原子易于占据在hcp和桥位.吸附结构中的氢原子比氢分子中的原子稳定.当覆盖度大1.33ML时,计算结果没有发现相对于氢分子更稳定的吸氢结构.同时从分析偶极修正和氢原子吸附垂直高度随覆盖度的变化关系判断氢覆盖度为1.33ML时,在Be(0001)表面吸附达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Be(0001)表面 氢原子吸附 吸附能
下载PDF
Co(0001)表面氧物种及其与CO的作用
11
作者 王丹丹 陈明树 万惠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7-801,共5页
通过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俄歇电子能谱(AES)、低能电子衍射(LEED)等表征手段,考察室温条件下Co(0001)表面O_2的吸附、活化及其与CO的相互作用.室温下少量O_2的吸附出现位于69.9meV的能量损失峰,可归属为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 通过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俄歇电子能谱(AES)、低能电子衍射(LEED)等表征手段,考察室温条件下Co(0001)表面O_2的吸附、活化及其与CO的相互作用.室温下少量O_2的吸附出现位于69.9meV的能量损失峰,可归属为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随着O_2暴露量的增加,出现位于56.6meV的能量损失峰对应于近表面区域氧物种.通过升温闪退及与CO相互作用的考察,表明近表面区域氧物种较不稳定.室温下,表面吸附的CO可以被表面吸附氧氧化,而表面氧物种则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被CO还原除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0001) 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 化学吸附氧 表面氧物种 CoOx/Co(0001)
下载PDF
CrB_2(0001)表面特性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12
作者 卓自明 毛红奎 徐宏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CSCD 2018年第1期98-102,共5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平面波赝势方法,对两种不同终端CrB_2(0001)的表面性能:表面弛豫、表面能和电子结构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当CrB_2(0001)表面结构原子层数达到9时,表面层间距快速收敛。通过分析差分电荷密度和态密度(PDOS),可...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平面波赝势方法,对两种不同终端CrB_2(0001)的表面性能:表面弛豫、表面能和电子结构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当CrB_2(0001)表面结构原子层数达到9时,表面层间距快速收敛。通过分析差分电荷密度和态密度(PDOS),可以得出硼终结CrB_2(0001)表面结构比铬终结CrB_2(0001)具有较小的界面能和较强的电子相互作用,表面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计算(DFT) 表面弛豫 表面能 CrB2(0001)
下载PDF
Study on hydrogen atom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properties on Mg (0001) surface 被引量:4
13
作者 ZHANG Jian ZHOU DianWu LIU JinShu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7期1897-1905,共9页
Hydrogen atom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properties on clean and vacancy defective Mg (0001) surfac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by using a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method 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 Hydrogen atom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properties on clean and vacancy defective Mg (0001) surfac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by using a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method 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adsorption energy and diffusion energy barrier show that hydrogen atom is apt to be adsorbed at fcc and hcp sites on clean Mg (0001) surface, and fcc adsorption site is found to be more preferred. The highest diffusion energy barrier is estimated as 0.6784 eV for the diffusion of hydrogen from clean Mg (0001) surface into its bulk. Surface effects, which affect hydrogen diffusion obviously, results in a slow diffusion velocity of hydrogen from surface to subsurface, while a fast one from subsurface to bulk, indicating the range of surface effects is only restricted within two topmost layers of Mg (0001) surface. Comparatively, Mg atom vacancy on Mg (0001) surface not only enhances the chemisorp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H and Mg surface, but also benefits H atom diffusion in Mg bulk with relatively more diffusion path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lean surface. Besides, hydrogen atom is found to occupy mostly the tetrahedral interstice when it diffuses into the Mg bulk.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density of states (DOS) shows that the system for hydrogen atom to be adsorbed at fcc site has a lower DOS value (N (EF)) at Fermi level and more bonding elec- trons at the energy range blow the Fermi level of H/Mg (0001) system as compared with that at hcp site. On the other hand, the enhanced chemisorp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gen and defective surface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Mg (0001) surface are modified by an Mg vacancy, and the bonding electrons of the topmost layer Mg atoms are transferred from low energy range to Fermi level, which is in favor of improving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Mg (0001)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 (0001) surface ADSORPTION DIFFUSION ADSORPTION energy energy BARRIER
原文传递
聚合物复合材料填充剂的表面性质及其分散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欧玉春 于中振 +1 位作者 梁恩芳 冯宇鹏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7-95,共9页
本文通过反气相色谱技术研究了未处理的、硅烷偶联剂处理的和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的三种Al(OH)_3粉末的表面性质,并通过塑化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l(OH)_3填充聚丙烯体系的流变行为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效果.结果表明Al(OH)_3的表面性... 本文通过反气相色谱技术研究了未处理的、硅烷偶联剂处理的和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的三种Al(OH)_3粉末的表面性质,并通过塑化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l(OH)_3填充聚丙烯体系的流变行为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效果.结果表明Al(OH)_3的表面性质对其在聚丙烯介质中的分散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复合材料 表面性质 填充剂
下载PDF
First-principles of wurtzite ZnO(0001) and (0001)surface structures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宇飞 郭志友 +3 位作者 高小奇 曹东兴 戴云宵 赵洪涛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共5页
The surface structures ofwurtzite ZnO(0001) and(0001) surface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of plane wave ultra-soft pseudo-potential technology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The surface structures ofwurtzite ZnO(0001) and(0001) surface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of plane wave ultra-soft pseudo-potential technology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The calculated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urface energy of ZnO-Zn is bigger than that of ZnO-O,and the ZnO-Zn surface is more unstable and active.These two surfaces are apt to relax inward,but the contractions of the ZnO-Zn surface are smaller than the ZnO-O surface.Due to the dispersed Zn4s states and the states of stronger hybridization between the Zn and O atoms,the ZnO-Zn surface shows n-type conduction,while the O2p dangling-bond band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valence cause the ZnO-O surface to have p-type conduction.The above results are broadly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0001 and(0001 surface energy surface relaxation electronic structures
原文传递
High Energy Micro-arc Alloying of ZM5 Mg Alloy by Mg-Y Electrode under Liquid
16
作者 Chen Changjun,Zhang Min,Su Yanzhan,Zhang Shichang,Zhou Jialin Key Laboratory for Ferrous Metallurgy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Laser Processing Research Center,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Wuhan 430081,China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4期181-184,共4页
High-energy micro-arc alloying (HEMAA) is a consumable electrode,micro-welding process which uses electrical pulses that are typically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shorter than in other pulse welding processes.Pulse dura... High-energy micro-arc alloying (HEMAA) is a consumable electrode,micro-welding process which uses electrical pulses that are typically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shorter than in other pulse welding processes.Pulse durations of a few microseconds combined with pulse frequencies in the 0.1 to 2-kilohertz range thus allow substrate heat dissipation over ~99% of the duty cycle while heating only about 1%.The cooling rates may approach 105 to 106 ℃/s,depending on material.This obtained coating can produce unique corrosion and tribological benefits.Substrates require no special surface preparation and nearly any metal,alloy or cermets can be applied to metal surfaces.This paper details experimental results when alloying Mg base alloy ZM5,using Mg-Y electrodes with a water-based dielectric fluid.The morphology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lloying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EDX).At the discharge energies employed,a thin recast layer thickness and rougher layers were formed on the surface.All layers were in general discontinuous.EDX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Y transferred from the solid electrodes to the workpiec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energy micro-arc ALLOyING (HEMAA) surface alloying/modification Mg alloy Mg-y
原文传递
Sc和Y共掺杂对镁基储氢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丹丹 程昊 +1 位作者 陈昌东 腊明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7,共5页
对氢气分子在Sc和Y共掺杂的Mg(0001)面的解离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法是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Sc原子和Y原子共同掺杂在Mg(0001)表面的稳定替代位置进行了研究,发现Sc原子和Y原子将选择共同停留在第一层... 对氢气分子在Sc和Y共掺杂的Mg(0001)面的解离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法是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Sc原子和Y原子共同掺杂在Mg(0001)表面的稳定替代位置进行了研究,发现Sc原子和Y原子将选择共同停留在第一层并且是相邻的位置时最稳定。氢气分子在由Sc和Y共同掺杂的Mg(0001)表面解离时,其解离势垒被降低至0.05 eV。利用分波态密度分析了氢气分子在其表面分解的过渡态时的电子分布,通过分析发现,Sc原子及Y原子的d带电子与H原子的s带电子发生了明显的作用,其中Sc原子的d带电子的贡献起主要作用。研究表明,Sc和Y共同掺杂可以有效提高镁基储氢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是改善镁基储氢材料的动力学性能很好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 y 共掺杂 Mg(0001)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原文传递
钡原子对Ru(0001)表面氮分子吸附和解离过程的影响
18
作者 赵新新 陶向明 +3 位作者 宓一鸣 吴建宝 汪丽莉 谭明秋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201-2206,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钡原子对Ru(0001)表面氮分子解离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Ru(0001)表面,钡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Ba(1+δ)+阳离子.表面转移电荷增强了衬底钌原子d轨道和氮分子π轨道间的杂化作用以及氮分子内的库仑排斥作用...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钡原子对Ru(0001)表面氮分子解离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Ru(0001)表面,钡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Ba(1+δ)+阳离子.表面转移电荷增强了衬底钌原子d轨道和氮分子π轨道间的杂化作用以及氮分子内的库仑排斥作用,减弱了氮分子键.在钡原子的作用下,γ态氮分子键键长从0.113 nm增加到0.123 nm,分子拉伸振动频率从2221 cm-1减小到1745 cm-1.α态氮分子键键长从0.120 nm增加到0.133 nm,而分子拉伸振动频率则从1486减小到1052 cm-1.钡原子的作用使氮分子的解离反应势垒从Ru(0001)表面的2.06 eV降低到Ru(0001)-Ba表面的1.17 eV,提高了500 K下Ru(0001)表面平台的反应活性约9个数量级.研究结果说明,在Ru(0001)表面金属钡原子具有电子型助催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分子解离反应 RU(0001) 吸附能 分子振动 表面电子结构
原文传递
稀土(钇)对钨钼原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原 张维 +2 位作者 李冰 袁琳 陈选楠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54-2156,共3页
利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Q235钢表面渗稀土(钇)钨钼形成共渗合金层。通过对渗层合金元素的分布进行分析,计算出钨钼原子的扩散系数和扩散激活能来分析稀土(钇)的加入对钨钼原子扩散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钇)的加入使钼原子在... 利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Q235钢表面渗稀土(钇)钨钼形成共渗合金层。通过对渗层合金元素的分布进行分析,计算出钨钼原子的扩散系数和扩散激活能来分析稀土(钇)的加入对钨钼原子扩散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钇)的加入使钼原子在渗层中的扩散系数平均增大1.89倍。钨原子的扩散系数平均降低了0.89倍。稀土(钇)的加入使钼原子在渗层中离表面12~15,24~25,35~36μm处钼原子扩散激活能分别降低了5737.72,6511.72,7853.38J/mol。钨原子扩散激活能提高了998.5,106.37,2904.56J/mol,稀土(钇)对钼原子具有催渗作用,对钨原子没有明显催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表面冶金 稀土(钇) 扩散系数 扩散激活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