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6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3+)掺杂g-C_(3)N_(4)光催化还原U(Ⅵ) 被引量:1
1
作者 卢转红 何腾 +2 位作者 李平 梁建军 范桥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8-386,I0003,共10页
光催化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溶液中铀的技术方法。氮化碳(CN)作为一种无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其成本低、制备简单,并具有优异的理化和光电特性,在光催化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氮化碳活性位点少、载流子分离效率低,其在U(Ⅵ)光催化... 光催化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溶液中铀的技术方法。氮化碳(CN)作为一种无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其成本低、制备简单,并具有优异的理化和光电特性,在光催化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氮化碳活性位点少、载流子分离效率低,其在U(Ⅵ)光催化还原领域的应用受限。本工作通过原位掺杂的方法在氮化碳中引入Y^(3+)构建了Y掺杂氮化碳(YCN),改善氮化碳光催化活性。结果显示,Y^(3+)的引入影响了3-s-三嗪单元的周期性拓扑结构和层间堆积结构,使3-s-三嗪单元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不完全聚合,显著增加了催化剂活性位点,有效改善了能带结构。与CN相比,YCN_(2)表现出更强的可见光吸收和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且伴随着载流子密度增加,活性氧物种(·O_(2)^(-))数量明显增多,其在20 min内可以去除约95%的U(Ⅵ)。YCN_(2)对U(Ⅵ)的光催化还原速率(0.112 min^(-1))是原始CN(0.021 min^(-1))的5.3倍。光催化反应中,水溶性U(Ⅵ)主要被·O_(2)^(-)还原为难溶的UO_(2+x)沉积于催化剂表面,可实现U(Ⅵ)的高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氮化碳 U(Ⅵ)还原 Y^(3+) 掺杂
下载PDF
Dy^(3+)/Eu^(3+)双掺杂CaLaGa_(3)O_(7)颜色可调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2
作者 刘云云 黄传鑫 +1 位作者 王猛 王燕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0-1567,共8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Eu^(3+)单掺和Dy^(3+)/Eu^(3+)双掺CaLaGa_(3)O_(7)单基质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和发射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四方结构,与基质晶体一致,表明成功合成了...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Eu^(3+)单掺和Dy^(3+)/Eu^(3+)双掺CaLaGa_(3)O_(7)单基质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和发射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四方结构,与基质晶体一致,表明成功合成了Eu^(3+)单掺和Dy^(3+)/Eu^(3+)双掺杂的CaLaGa_(3)O_(7)荧光粉。在波长393 nm近紫外光激发下,Eu^(3+)∶CaLaGa_(3)O_(7)表现出Eu^(3+)的特征红光发射(5 D0→7 F2),并且发光纯度高达100%。共掺Dy^(3+)之后,Dy^(3+)/Eu^(3+)双掺CaLaGa_(3)O_(7)荧光粉不仅可以被波长393 nm的光激发还可以被波长348 nm的光激发。不管是哪个波长的光激发,Dy^(3+)/Eu^(3+)∶CaLaGa_(3)O_(7)发射光谱同时包含了Eu^(3+)的特征红光发射和Dy^(3+)的特征黄光发射(4 F_(9/2)→6 H_(13/2))。通过对发射谱和荧光寿命分析得出,双掺荧光粉中Dy^(3+)和Eu^(3+)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过程。进一步计算了各个样品对应的色坐标,结果表明当激发波长由348 nm改变为393 nm时,色坐标整体上从黄绿色区域移动到黄橙光区域。因此,Dy^(3+)/Eu^(3+)∶CaLaGa_(3)O_(7)是一种光色可调发光材料,在显示和固态照明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aGa_(3)O_(7) Dy^(3+)/Eu^(3+)双掺杂 荧光粉 发光性能 颜色可调 高温固相法
下载PDF
Y^(3+)∶CaF_(2)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其显微结构研究
3
作者 刘作冬 潘其悦 +6 位作者 刘瑞 曹悦 李思雅 王嘉顺 于永生 刘鹏 井强山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97-2003,共7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Y^(3+)∶CaF_(2)粉体,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透明陶瓷。通过XRD、SEM与TEM分析粉体特性,并研究Y^(3+)∶CaF_(2)透明陶瓷显微结构与透过率的关系。结果表明,Y^(3+)∶CaF_(2)粉体为立方萤石相晶体结构。随Y^(3+)掺杂...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Y^(3+)∶CaF_(2)粉体,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透明陶瓷。通过XRD、SEM与TEM分析粉体特性,并研究Y^(3+)∶CaF_(2)透明陶瓷显微结构与透过率的关系。结果表明,Y^(3+)∶CaF_(2)粉体为立方萤石相晶体结构。随Y^(3+)掺杂量的增加,粉体的平均粒径尺寸逐渐减小,晶胞参数由5.4521增大到5.4655;在900℃下烧结3 h得到的5%Y^(3+)掺杂的CaF_(2)陶瓷透过率最高,样品在500和1500 nm处的透过率分别为73.1%和86.4%。改变Y^(3+)掺杂量与烧结温度均可调控陶瓷的显微结构。晶粒生长速率低,气孔不易排出,速率过高,气孔易被包裹在晶粒内部,两种情况均会降低陶瓷的透过率。本研究工作为制备高品质复合结构CaF_(2)透明陶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F_(2)透明陶瓷 Y^(3+)掺杂 热压烧结 显微结构 透过率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Gd_(4)Ga_(2)O_(9):Dy^(3+)白光发射荧光粉及其性能
4
作者 官春艳 郑启泾 +1 位作者 万正环 杨锦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88,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白光发射的Gd_(4)Ga_(2)O_(9):x%Dy^(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等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组分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白光发射的Gd_(4)Ga_(2)O_(9):x%Dy^(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等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组分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Dy^(3+)掺杂量对样品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Dy^(3+)掺杂的Gd_(4)Ga_(2)O_(9)单斜晶体和少量Ga_(2)O_(3)杂质相的混合物。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制备的Dy^(3+)掺杂Gd_(4)Ga_(2)O_(9)晶体是一种光学带隙为5.29 eV的直接带隙半导体。荧光检测结果表明Dy^(3+)掺杂Gd_(4)Ga_(2)O_(9)荧光粉可被属于Gd^(3+)激发带的275 nm紫外光有效激发,并在490 nm和575 nm附近分别发射出属于Dy^(3+)的^(4)F_(9/2)→^(6)H_(15/2)和^(4)F_(9/2)→^(6)H_(13/2)跃迁的蓝色和黄色的强烈光,证实在Gd_(4)Ga_(2)O_(9):Dy^(3+)样品中存在显著的由Gd^(3+)到Dy^(3+)的能量传递发光现象。同时,对其发光机制进行了讨论。样品的发光强度随着Dy^(3+)掺杂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影响着样品的发光颜色,Dy^(3+)掺杂量为1.5%和2%时制备的荧光粉可在紫外光激发下分别发射出CIE色坐标为(0.3362,0.3512)和(0.3381,0.3523)、相关色温为5340 K和5263 K的白色光。研究结果表明Gd_(4)Ga_(2)O_(9):Dy^(3+)是一种潜在的紫外光激发白光发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_(4)Ga_(2)O_(9) Dy^(3+)掺杂 白光发射 荧光性能 能量传递 直接带隙半导体
下载PDF
Gd_(2)MgTiO_(6):Dy^(3+)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志文 孙顶 +1 位作者 张玉红 刘航 《日用电器》 2024年第6期97-100,104,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一系列Dy^(3+)掺杂双钙钛矿Gd_(2)MgTiO_(6)白色荧光粉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样品的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在355 nm近紫外光激发下,样品发出极强的蓝光(484 nm)和黄光(57...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一系列Dy^(3+)掺杂双钙钛矿Gd_(2)MgTiO_(6)白色荧光粉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样品的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在355 nm近紫外光激发下,样品发出极强的蓝光(484 nm)和黄光(575 nm)。通过调节Dy^(3+)的浓度可以使样品发光颜色向白光区移动,因此Gd_(2)MgTiO_(6):Dy^(3+)是一种可调荧光粉。当Dy^(3+)掺杂浓度为3%时可以发出色坐标为(0.3598,0.3946)的白光。Gd_(2)MgTiO_(6)合成方法简便、组份易调控,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Dy3+掺杂 双钙钛矿 白色荧光粉
下载PDF
Defect engineering on BiFeO_(3) through Na and V codoping for aqueous Na-ion capacitors
6
作者 Wenyun Wang Chao Yang +4 位作者 Shangjing Yu Daotong Han Wentao Qi Rui Ling Guangqiang Li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53-463,I0011,共12页
Sodium with low cost and high abundance is considered as a substitute element of lithium for batteries and supercapacitors,which need the appropriate host materials to accommodate the relatively large Na^(+) ions.Comp... Sodium with low cost and high abundance is considered as a substitute element of lithium for batteries and supercapacitors,which need the appropriate host materials to accommodate the relatively large Na^(+) ions.Compared to Li^(+) storage,Na^(+) storage makes higher demands on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perovskite bismuth ferrite(BiFeO_(3)).We propose a novel strategy of defect engineering on BiFeO_(3) through Na and V codoping for high-efficiency Na^(+) storage,to reveal the roles of oxygen vacancies and V ions played in the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s of Na-ion capacitors.The formation of the oxygen vacancies in the Na and V codoped BiFeO_(3)(denoted as NV-BFO),is promoted by Na doping and suppressed by V doping,which can be demonstrated by XPS and EPR spectra.By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the oxygen vacancies and V ions in NV-BFO are confirmed to substantially lower the Na^(+)migration energy barriers through the space and electric field effects,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Na^(+) transport in the crystals.Electrochemical kinetic analysis of the NV-BFO//NV-BFO capacitors indicates the dominant capacitive-controlled capacity,which depends on fast Na^(+) deintercalation-intercalation process in the NV-BFO electrode.The NV-BFO//NV-BFO capacitors open up a new avenue for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Na-ion capac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eO_(3) Na^(+) storage V doping Oxygen vacancy CAPACITOR
下载PDF
掺杂Y^(3+)的纳米TiO_2微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樊彩梅 薛鹏 +1 位作者 丁光月 孙彦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94-1097,共4页
在Sol-Gel法制备纳米TiO2微粒的最佳制备条件的基础上,制备了掺杂稀土离子钇(Y3+)的纳米TiO2复合粒子,并对这二者进行了XRD,TEM和DRS表征及光催化活性检验。结果表明,未经掺杂的TiO2与掺杂稀土Y3+的TiO2均为锐钛和金红石的混合晶型,锐... 在Sol-Gel法制备纳米TiO2微粒的最佳制备条件的基础上,制备了掺杂稀土离子钇(Y3+)的纳米TiO2复合粒子,并对这二者进行了XRD,TEM和DRS表征及光催化活性检验。结果表明,未经掺杂的TiO2与掺杂稀土Y3+的TiO2均为锐钛和金红石的混合晶型,锐钛和金红石的比例约为3?1;掺杂抑制了TiO2晶粒的生长,使得TiO2粒径明显变小,其颗粒大小为10nm左右。用DRS表征微粒的光吸收能力和光吸收带边移动情况,发现掺杂导致了TiO2光吸收能力增强及吸收带边红移。通过对苯酚的光催化氧化降解研究,发现当Y3+掺杂量(按质量)为1.5%时,TiO2光催化活性最高,与未掺杂的TiO2相比,其光催化活性提高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稀土离子钇(Y^3+) 掺杂 苯酚 光催化
下载PDF
Y^(3+)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徐晓虹 叶芬 +3 位作者 徐笑阳 劳新斌 汤召辉 李敬雯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3+掺杂的TiO2纳米粉体,以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掺杂纳米TiO2纳米粉体在紫外光作用下的光吸收和光催化性能。通过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相组成、晶型和粒径尺寸等进行了...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3+掺杂的TiO2纳米粉体,以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掺杂纳米TiO2纳米粉体在紫外光作用下的光吸收和光催化性能。通过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相组成、晶型和粒径尺寸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520℃热处理的Y3+掺杂的TiO2粉体,结晶完整,主晶相为锐钛矿型,平均粒径约为20 nm;掺杂使TiO2吸收带发生红移,光催化性能增强;掺杂体系的最佳量为n(Y3+)∶n(TiO2)=0.2%。此掺杂量的TiO2粉体对亚甲基蓝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反应2 h降解效果达90.68%,优于同等条件下制备的未掺杂的纯TiO2粉体。该样品光催化效果提高的原因是Y3+进入TiO2的晶格,引起了晶格的畸变使得掺杂样品紫外-可见吸收的吸收变发生了红移,提高光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粉体 Y^3+掺杂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机理
下载PDF
掺杂Y^(3+),Dy^(3+)的BaTi_(0.91)Sn_(0.09)O_3陶瓷系统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卢艳 梁辉 +1 位作者 黄欣 徐廷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8-11,共4页
研究了BaTiO3 BaSnO3 系陶瓷电容器瓷料中掺杂稀土氧化物Y2 O3 和Dy2 O3 及不同掺杂方式对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初步制得有高介电常数、低温度变化率的高压陶瓷电容器瓷料 ,应用X 射线衍射对样品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
关键词 掺杂 Y^3+ DY^3+ BaTi0.91Sn0.09O3 陶瓷电容器 钛酸钡 介电性能 稀土氧化物
下载PDF
Ce^(3+)和Y^(3+)掺杂对Ca_2MgSi_2O_7:Eu^(2+)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章少华 胡江峰 +1 位作者 王建军 谢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0,共3页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2MgSi2O7:Eu2+,R3+(R3+=Ce3+,Y3+)系列荧光粉。结果表明,少量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晶体的物相结构。在Ca2MgSi2O7:Eu2+荧光粉中,Ce3+和Y3+的掺入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且与掺杂元素、掺杂量相关...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2MgSi2O7:Eu2+,R3+(R3+=Ce3+,Y3+)系列荧光粉。结果表明,少量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晶体的物相结构。在Ca2MgSi2O7:Eu2+荧光粉中,Ce3+和Y3+的掺入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且与掺杂元素、掺杂量相关。当掺杂Ce3+和Y3+的量分别为0.007mol和0.05mol时,所得荧光粉在532nm处的发光强度分别是未掺杂时的127%和117%。结果表明,在Ca2MgSi2O7中Ce3+与Eu2+存在能量传递,Ce3+的加入显著敏化了Eu2+的发光,导致荧光强度的进一步提高;Y3+的掺杂可以使荧光粉的粒径减小,并导致基质中的电荷缺陷而敏化Eu2+发光,从而使荧光强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Ca_2MgSi_2O_7:Eu^2+ CE^3+ Y^3+ 发光性能
下载PDF
PT-28在硝酸体系中萃取Y^(3+)和Gd^(3+)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秋荣 宁润娣 +3 位作者 韩树民 李德谦 叶伟贞 金慕军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0,47,共3页
探讨了PT-28在硝酸体系中对Y3+和Gd3+的萃取行为,发现其萃取机理不同,温度的影响和萃取反应方程式有显著差异,找到了利用温度和酸度可以分离Y3+和Gd3+的条件。
关键词 PT—28 硝酸 萃取 Y^3+ GD^3+
下载PDF
Fe^(3+),Y^(3+)掺杂对TiO_2粒子自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艺 刘其城 何小川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55,共3页
以钛酸丁脂和FeCl3 ,YCl3 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Y3 ,Fe3 +掺杂的TiO2 粒子 ,并研究了TiO2 颗粒在自然光下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情况 ,通过催化实验表明 :适量的Fe3 +和Y3 +的掺杂均能提高TiO2 粒子的自然光催化降解能力 ,适量的Fe3 +... 以钛酸丁脂和FeCl3 ,YCl3 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Y3 ,Fe3 +掺杂的TiO2 粒子 ,并研究了TiO2 颗粒在自然光下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情况 ,通过催化实验表明 :适量的Fe3 +和Y3 +的掺杂均能提高TiO2 粒子的自然光催化降解能力 ,适量的Fe3 +和Y3 +的混合掺杂能进一步提高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Y^3+ TiO2粒子 甲基橙 掺杂 氧化钛 自然光催化降解 铁离子 钇离子 半导体光催化剂 废水处理
下载PDF
Y^(3+)对水溶液聚合结构中Eu^(3+)的荧光增强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尹显洪 谭民裕 +1 位作者 韩超 冯艳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合成了两种双功能的配体 2 ,2′,6 ,6′ 四羧基 4 ,4′ 联吡啶 (BDPA)和双 ( 2 ,6 二羧基 4 吡啶基 )硫醚(SDPA)。观察到Y3 + 能明显提高水溶液聚合结构中Eu3 + 的荧光强度。荧光增强机制表明 ,Eu3 + 、Y3 + 和配体所构成的水溶液聚... 合成了两种双功能的配体 2 ,2′,6 ,6′ 四羧基 4 ,4′ 联吡啶 (BDPA)和双 ( 2 ,6 二羧基 4 吡啶基 )硫醚(SDPA)。观察到Y3 + 能明显提高水溶液聚合结构中Eu3 + 的荧光强度。荧光增强机制表明 ,Eu3 + 、Y3 + 和配体所构成的水溶液聚合结构 ,有利于使Y3 + 配合物中的配体所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Eu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钇配合物 Y^3+ 钇(Ⅲ) EU^3+ 铕(Ⅲ) 水溶液聚合结构 荧光增强作用
下载PDF
Effect of Mn-doping on performance of Li_3V_2(PO_4)_3/C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被引量:3
14
作者 翟静 赵敏寿 王丹丹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23-528,共6页
Li3V2-2/3xMnx(PO4)3(0≤x≤0.12)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gel method. The effect of Mn2+-doping on the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i3V2(PO4)3/C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XPS, galva... Li3V2-2/3xMnx(PO4)3(0≤x≤0.12)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gel method. The effect of Mn2+-doping on the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i3V2(PO4)3/C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XPS, galvanostatic charge /discharge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The XRD study shows that a small amount of Mn2+-doped does not alter the structure of Li3V2(PO4)3/C materials, and all Mn2+-doped samples are of pure single phase with a monoclinic structure (space group P21/n). The XP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valences state of V and Mn are +3 and +2 in Li3V1.94Mn0.09(PO4)3/C, respectively, and the citric acid in raw materials was decomposed into carbon during calcination, and residual carbon exists in Li3V1.94Mn0.09(PO4)/C. The results of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show that Mn2+-doping can improve the cyclic stability and rate performance of these cathode materials. The Li3V1.94Mn0.09(PO4)3/C cathode material shows the best cyclic stability and rate performance. For example, at the discharge current density of 40 mA/g, after 100 cycles,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Li3V1.94Mn0.09(PO4)3/C declines from initial 158.8 mA·h/g to 120.5 mA·h/g 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75.9%; however, that of the Mn-undoed sample declines from 164.2 mA·h/g to 72.6 mA·h/g 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44.2%. When the discharge current is increased up to 1C, the in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Li3V1.94Mn0.09(PO4)3/C still reaches 146.4 mA·h/g, and the discharge capacity maintains at 107.5 mA·h/g after 100 cycles. The EIS measurement indicates that Mn2+-doping with a appropriate amount of Mn2+ decreases the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insertion/extraction of 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ies cathode materials Li3V2(PO4)3 SOL-GEL doping
下载PDF
Y^3+掺杂对Mn-Zn铁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正己烷磁流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明洁 沈辉 +2 位作者 刘海峰 阮瑾 袁伟琴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8-424,共7页
用改进的化学共沉淀法首次合成了稀土钇离子掺杂的Mn0.8Zn0.2YxFe2-xO4(其中x=0、0.02、0.04、0.06、0.08、0.1)铁氧体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温度和Y3+掺杂量对磁性纳米颗粒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用改进的化学共沉淀法首次合成了稀土钇离子掺杂的Mn0.8Zn0.2YxFe2-xO4(其中x=0、0.02、0.04、0.06、0.08、0.1)铁氧体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温度和Y3+掺杂量对磁性纳米颗粒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通过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控制纳米颗粒的大小,并用油酸作为表面改性剂,制备了稳定的Mn0.8Zn0.2Y0.02Fe1.98O4正己烷磁流体,使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p H值对油酸包裹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对化学共沉淀法进行改进,在沸腾的情况下制备出了目前饱和磁化强度最高的Mn0.8Zn0.2Fe2O4纳米磁性颗粒(Ms=63.8 A?m2?kg?1),适当掺杂Y3+不会破坏铁氧体的尖晶石结构并且随着掺杂量的增加,饱和磁化强度Ms先增加后减小,当x=0.02时Ms最大;在p H=5的乙醇-水体系中进行改性,油酸的包裹量最大,制备出的Mn0.8Zn0.2Y0.02Fe1.98O4正己烷磁流体长期放置不会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ZN Y^3+掺杂 油酸 磁流体
下载PDF
Y^(3+)取代Bi^(3+)的Bi_2O_3-ZnO-Nb_2O_5基陶瓷的结构与介电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焕福 黄金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4-86,共3页
研究了Y^(3+)取代的Bi_2O_3-ZnO-Nb_2O_5(BZN)基陶瓷(Bi_(1.5-x)Y_xZn_(0.5))(Zn_(0.5)Nb_(1.5))O_7(0≤x≤1.5,BYZN)的结构和介电性能。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陶瓷样品,XRD分析样品的相结构,SEM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BZN陶... 研究了Y^(3+)取代的Bi_2O_3-ZnO-Nb_2O_5(BZN)基陶瓷(Bi_(1.5-x)Y_xZn_(0.5))(Zn_(0.5)Nb_(1.5))O_7(0≤x≤1.5,BYZN)的结构和介电性能。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陶瓷样品,XRD分析样品的相结构,SEM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BZN陶瓷的结构为立方焦绿石单相;当Y^(3+)取代量较少(0<x≤0.3)时,样品的相结构仍然保持立方焦绿石单相;随着Y^(3+)取代量的进一步增加(x≥0.6),样品由立方焦绿石相向YNbO_4和ZnO复相过渡。同时,样品的介电性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 BI2O3 介电性能 焦绿石相 陶瓷样品 NB2O5 XRD分析 Y^3+ 单相 固相反应法
下载PDF
Ca_2SiO_3Cl_2∶Dy^(3+)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宁青菊 王邦卿 +2 位作者 郭芳芳 乔畅君 王秀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26-112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发射白光的Ca2SiO3Cl2∶Dy3+荧光粉。利用XRD分析了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其为四方晶系。在350nm近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呈白光发射,有两个主发射峰位分别于482和573nm,分别对应于Dy3+的4F9/2→6H15/2和4F9/2→6H13/2跃...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发射白光的Ca2SiO3Cl2∶Dy3+荧光粉。利用XRD分析了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其为四方晶系。在350nm近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呈白光发射,有两个主发射峰位分别于482和573nm,分别对应于Dy3+的4F9/2→6H15/2和4F9/2→6H13/2跃迁;监测573nm最强发射峰,激发光谱覆盖200~450nm,主激发峰位于350nm。研究结果表明保温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发射强度的提高,伴随着Dy3+浓度的增大,发射光谱图中的两个主发射峰先增强后减弱,Dy3+的最佳浓度为2%(摩尔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Ca2SiO3Cl2 Dy3+掺杂 发光
下载PDF
熔体组成与PbWO_4:Y^(3+)晶体闪烁性能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昕 廖晶莹 +5 位作者 谢建军 沈炳孚 邵培发 倪海洪 李长泉 殷之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17-1123,共7页
部分PWO:Y3+晶体辐照后光产额升高,并且辐照硬度对退火温度较敏感.本文选取未掺杂及Sb、La3+、Y3+单掺和La3+/Sb、Y3+/Sb双掺的PWO样品进行对照实验,同时选取代表性晶体的顶部急冷料做了X射线荧光主量分析.结果发现:低剂量辐照后光产额... 部分PWO:Y3+晶体辐照后光产额升高,并且辐照硬度对退火温度较敏感.本文选取未掺杂及Sb、La3+、Y3+单掺和La3+/Sb、Y3+/Sb双掺的PWO样品进行对照实验,同时选取代表性晶体的顶部急冷料做了X射线荧光主量分析.结果发现:低剂量辐照后光产额升高现象只存在于含Y3+离子的PWO晶体中,并且这类晶体往往存在420nm吸收带;在改进Bridgeman法生长PWO晶体的后期,使熔体保持一定程度的负电性将有利于抑制该现象,即可有效地抑制同样是负电性的间隙氧进入晶体.结合测试数据,本文讨论了该现象的起因和机理,提出了掺杂剂的选择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组成 PbWO4:Y^3+晶体 闪烁性能 稳定性 钨酸铅 掺杂 光产额 辐照硬度
下载PDF
SrBPO5:Dy^3+荧光粉的制备及光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勇 韩越 +3 位作者 关丽 王皓岩 李旭 滕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3-727,共5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用于紫外激发的系列SrBPO_5:Dy^(3+)荧光粉,并对样品进行了XRD分析和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为单一相的SrBPO_5材料;在388 nm紫外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包括485和575 nm两个发射峰。研究了Dy^(3+)浓度,M...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用于紫外激发的系列SrBPO_5:Dy^(3+)荧光粉,并对样品进行了XRD分析和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为单一相的SrBPO_5材料;在388 nm紫外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包括485和575 nm两个发射峰。研究了Dy^(3+)浓度,Mg^(2+)加入量,烧结温度以及电荷补偿剂对发射光谱的影响。当Dy^(3+)掺杂摩尔浓度为4 mol%时发光强度最强;随着Mg^(2+)的加入量的增加B/Y峰的强度比不断增加;最佳烧结温度为1 100℃;Na^+作为电荷补偿剂效果最佳。该荧光粉有较强的黄色发射峰,可以增强UV激发的白光LED的黄光成分从而提高其穿透雾霾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BPO5:Dy3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掺杂浓度 电荷补偿剂
下载PDF
纳米晶ZrO_2:Dy^(3+)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巍 吕树臣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18-2023,共6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Dy3+发光粉体,对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均观测到Dy3+离子的室温强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600℃~950℃热处理后,晶相经历从四方相到以单斜相为主的变化...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Dy3+发光粉体,对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均观测到Dy3+离子的室温强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600℃~950℃热处理后,晶相经历从四方相到以单斜相为主的变化;由于晶相的变化,发现有两个发光中心,分别位于四方相和单斜相.激发Dy3+的6P7/2能级,当稀土离子处在四方相(格位一)时有利于483nm和583nm的发射,当稀土离子处在单斜相(格位二)时有利于490nm和577nm的发射.基质ZrO2和Dy3+离子之间有能量传递,950℃时能量传递效果最好.荧光强度与掺Dy3+离子浓度关系表明,Dy3+在纳米晶ZrO2中的最适合掺杂浓度与ZrO2的晶相有关,四方相时,最适合掺杂浓度为0.5%,混合相时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ZrO2:Dy^3+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稀土掺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