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随机开放、单次给药、自身对照、剂量递增Ⅰ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生余 石远凯 +10 位作者 桂琳 韩晓红 汪麟 张春玲 张淑香 宋媛媛 姚嘉瑞 唐乐 冯云 李丹 孙燕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8-936,共9页
目的:评价试验药物Y型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YPEG-rHuG-CSF)单次给药预防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探索其各个剂量与对照药物普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 目的:评价试验药物Y型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YPEG-rHuG-CSF)单次给药预防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探索其各个剂量与对照药物普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特尔津)常用剂量预防给药的药效对应关系。方法:未经化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接受3个周期相同方案(紫杉醇联合卡铂或表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的化疗。第1周期为筛选(空白对照)周期仅单纯化疗,第2和第3周期化疗后48 h同时给予试验药物(单次)或对照药物(每天)预防给药。试验药物剂量递增设定5个剂量组(10,20,30,45和60μg.kg-1),逐组(每组3~9例)爬坡进行试验。每个试验药物剂量组患者随机进入2个对照药物剂量组(150和300μg.d-1)。结果:30例经筛选周期评估合格入组并顺利完成本研究(试验药物10μg.kg-1组3例、20μg.kg-1组6例、30μg.kg-1组6例、45μg.kg-1组9例、60μg.kg-1组6例,对照药物150和300μg.d-1组各15例),并均参与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的评价。耐受性研究显示,3个化疗周期的常见不良事件主要与化疗药物相关;YPEG-rHuG-CSF耐受性良好,主要相关不良反应与对照药物(特尔津)相似,表现为Ⅰ~Ⅱ度骨骼肌肉关节痛(14/30,46.67%)。初步药效学研究显示,预防性给予YPEG-rHuG-CSF(20~60μg.kg-1)与常规rHuG-CSF,都能显著减少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中性粒细胞计数(ANC)的动态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双峰趋势;试验药物ANC的动态变化呈一定程度的量效关系。结论:本项研究中YPEG-rHuG-CSF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疗效,未见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剂量,也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Ⅱ期临床推荐剂量为45μg.kg-1,每化疗周期给药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y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Ⅰ期临床研究 耐受性
原文传递
妇科恶性肿瘤放化疗期间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被引量:6
2
作者 中国医院协会妇产医院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 +2 位作者 张英丽 张师前 王建东 《肿瘤药学》 CAS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妇科恶性肿瘤放化疗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可导致后续治疗延迟和剂量减少,并易引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及严重感染,影响患者预后。重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害,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规范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聚乙二醇化...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妇科恶性肿瘤放化疗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可导致后续治疗延迟和剂量减少,并易引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及严重感染,影响患者预后。重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害,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规范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作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长效制剂,可预防和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使用便捷。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本共识制定小组以循证证据为基础,评估其在妇科恶性肿瘤放化疗期间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明确预防与治疗的临床路径及给药方式,形成妇科恶性肿瘤放化疗期间应用PEG-rhG-CSF的中国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放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Y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宋媛媛 石远凯 +9 位作者 张春玲 周生余 姚嘉瑞 桂琳 张淑香 唐乐 李丹 吴荻 冯云 韩晓红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在化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肿瘤患者中评价Y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YPEG-rHuG-CSF)注射液的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法:入组肿瘤患者接受剂量相同的3个周期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筛选周期,对于绝对中性粒... 目的:在化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肿瘤患者中评价Y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YPEG-rHuG-CSF)注射液的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法:入组肿瘤患者接受剂量相同的3个周期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筛选周期,对于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5×109.L-1的患者,第2周期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h皮下注射1次5个不同剂量[10(预试验组),20,30,45和60μg.kg-1]的YPEG-rHuG-CSF。第3周期为对照周期,于化疗药物开始给药后48 h,随机每日1次皮下注射150或300μg对照药物(特尔津)直到ANC≥5.0×109.L-1。分析YPEG-rHuG-CSF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共入组30例患者,5个YPEG-rHuG-CSF剂量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分别为(88.6±52),(56.9±11),(71.7±23),(73.9±23)和(77.4±14)h;CL_F分别为:(26.7±21),(19.7±5),(19.5±9),(21.6±9)和(12.4±4)mL.h-1.kg-1;AUC0~t分别为(473.2±380),(1 009.8±245),(1 844.8±1 111),(2 342.2±1 029)和(5 332.6±2 120)ng.h.mL-1。本研究在试验药物给药前及给药20 d内未检测到G-CSF抗体。第2周期除预试验组外4个剂量组的ANC最低点均值分别为3.43×109,3.0×109,2.96×109和3.0×109.L-1,均比第1和第3周期有所提高。结论:给药剂量为20~45μg.kg-1时,药物在人体内呈现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在给药剂量增加到60μg.kg-1时,药物在人体内呈现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YPEG-rHuG-CSF在体内维持药效时间长,1次注射可有效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乙二醇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I期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预防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中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马德亮 秦静 +2 位作者 乔丽 李京烨 张洪叶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0期14-17,共4页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预防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中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PEG-rhG-...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预防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中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PEG-rhG-CSF+Nab-P联合替吉奥治疗)和试验组(PEG-rhG-CSF+Nab-P联合替吉奥治疗)各2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参照组(70.00%)相比,试验组(95.00%)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与参照组(65.00%)相比,试验组(15.00%)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试验组各项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在预防Nab-P与替吉奥联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显著,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粒细胞减少症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替吉奥 晚期胰腺癌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应用效果研究
5
作者 高富存 韩一浩 +4 位作者 田娟 叶晖 李玉舟 张丽萍 赵淑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2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采用抛银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新辅助化疗48 h后接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采用抛银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新辅助化疗48 h后接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实验组在新辅助化疗48 h后接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情况,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骨髓抑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2/20),低于对照组的4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0.05)。实验组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5.31±2.41)、(6.71±1.40)d,均短于对照组的(7.14±2.93)、(10.47±2.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2.62±5.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2±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WBC/ANC恢复正常时间(4.26±0.58)d短于对照组的(7.98±1.02)d,WBC/ANC维持正常时间(10.29±2.74)d长于对照组的(6.18±2.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预后,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栓塞致心肌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连达 张荣利 +4 位作者 张旋 宁可永 李贻奎 何君 胡箫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24-727,共4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商品名津优力)对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栓塞致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应用心导管介入技术将栓子定位送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通过心肌梗死范围的定量组织学测定、超声心...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商品名津优力)对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栓塞致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应用心导管介入技术将栓子定位送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通过心肌梗死范围的定量组织学测定、超声心动图、心肌小血管密度等观测指标,评价津优力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结果:津优力可显著减小心肌梗死范围(P<0.01),改善心功能,增加射血分类(EF)、短轴缩短系数(FS)、每搏输出量(SV)、输出量(CO),增加心肌小血管密度。结论:津化力对中国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心肌梗死 中国小 心功能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杨晟 何小慧 +7 位作者 刘鹏 周生余 董梅 秦燕 杨建良 张长弓 韩晓红 石远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26-631,共6页
目的:比较每周期l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 目的:比较每周期l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比较疗效与安全性指标。两项研究均为随机、自身交叉对照试验。56例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常用化疗方案治疗,且化疗方案相同,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100批舢g皮下注射,每个周期1次;对照周期皮下注射rhG—CSF5Ixg/kg,每日1次。结果:2个研究单中心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53例可进行疗效评价,PEG—rhG—CSF和rhG—CSF各使用53个周期。在使用PEG—rhG—CSF的周期和使用rhG—CSF的周期中,4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减少未发生率均为94-3%(50/53),均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5%(4/53)和3.8%(2,53,P=0.678)。全组患者中位应用rhG—CSF天数为10(3~14)天。此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为骨痛、注射部位疼痛、心悸、发热和乏力等。结论:1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与连续10剂常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惠平 樊征夫 +6 位作者 郑虹 高雨农 涂梅峰 宋国红 邵彬 高天 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39-744,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17例受试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48 h皮下注射PEG-rhG-CSF,体质量≥45 kg者给予6 mg/次,<45 kg者给予3 mg/次,每个化疗周期注射1次.结果:217例患者共完成774个化疗周期,患者包括18例妇科肿瘤(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50例乳腺癌,30例骨肿瘤和119例淋巴瘤,146例接受初级预防,71例接受次级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发生率为5.7%,初级预防组发生率为4.9%,次级预防发生率为7.2%.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EG-rhG-CSF持续治疗周期越长,FN发生率越低.初级与次级预防的FN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1.6%vs.第2个周期4.4%,(P=0.039);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6.9%vs.第2个周期5.6%,(P=0.034).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80/774),其中初级预防组为6.7%(34/510),次级预防组为17.4%(46/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7.1%vs.第2周期5.3%,(P=0.004);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46.5%vs.第2个周期11.3%,(P<0.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患者Ⅰ/Ⅱ度骨痛发生率为3.7%(8/217),Ⅲ/Ⅳ度骨痛发生率为1.8%(4/217).结论:PEG-rhG-CSF预防性应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FN发生率.初级预防比次级预防显著降低整个化疗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晓红 张春玲 +8 位作者 刘鹏 宋媛媛 姚嘉瑞 秦燕 唐乐 张淑香 李丹 冯云 石远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5-700,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在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入组24例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且剂量相同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在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入组24例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且剂量相同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h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PEG-rhG-CSF 1次,共设置60、100和150μg.kg-13个剂量组,每组受试患者8例,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PEG-rhG-CSF浓度,并计算PK参数,同时监测受试者CD34+、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PEG-rhG-CSF 3个剂量组主要药代参数如下:T12分别为(37.5±7)、(40.8±12)、(80.7±48)h;CL_F分别是(17±9)、(9±4)、(7±2)ml.h-1.g-1;AUC0-t分别是(5,593.6±5,435)、(14,651.3±12,183)、(23,002.5±6,655)mg.h.L-1。第2周期3个剂量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最低点均值分别为1.9×109、2.3×109、4.2×109cells.L-1,均比第1周期有所提高。结论 PEG-rhG-CSF在体内呈现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其在体内维持药效时间长,1次注射即可达到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酶联免疫分析法 临床Ⅰ期试验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邵珊 白海涛 +4 位作者 王椿 万理萍 刘慧霞 吴琳 李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662-666,共5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 G-CSF)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 G-CSF)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mobilization,PBSCM)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后造血重建中疗效及药物经济学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应用PEG-rh G-CSF动员(试验组);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应用G-CSF动员(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均动员采集成功,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采集物的中位CD34^+细胞计数分别为16.2×10~6/kg和8.9×10~6/kg(P=0.414);中位总单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数量分别为12.4×10~8/kg和9.9×10~8/kg(P=0.519)。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动员时间分别为(10.66±1.45)d和(9.33±1.83)d(P=0.234)。动员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粒缺时间分别为(4.20±2.17)d和(3.80±2.04)d(P=0.608)。干细胞回输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粒系重建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14±1.29)d和(10.93±2.69)d(P=0.327)。血小板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10.36±2.27)d和(12.27±3.38)d(P=0.121)。两组在干细胞动员和造血系统重建方面无显著差异。在药物经济学方面,PEG-rh GCSF平均费用明显低于G-CSF,分别为3 960元和(11 479.3±2 401.3)元(P<0.001)。结论:PEG-rh 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自体PBSCM中疗效与传统的G-CSF相当,且可明显降低患者费用,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动员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两步连续离子交换制备色谱分离纯化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婷 贠强 +2 位作者 闭静秀 马光辉 苏志国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4-288,共5页
建立了两步连续离子交换制备色谱分离、纯化聚乙二醇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stimulatingfactor,rhG_CSF)偶联物的方法。首先用阳离子交换色谱将偶联蛋白质和非偶联蛋白质分开 ,然后使用阴离子交换色... 建立了两步连续离子交换制备色谱分离、纯化聚乙二醇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stimulatingfactor,rhG_CSF)偶联物的方法。首先用阳离子交换色谱将偶联蛋白质和非偶联蛋白质分开 ,然后使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去除过量的游离聚乙二醇杂质 ,并分离纯化偶联蛋白异构体分别得到单聚乙二醇化、双聚乙二醇化和三聚乙二醇化的rhG_CSF。它们经十二烷基磺酸钠_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_PAGE)分析均为单带。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_飞行时间质谱(MALDI_TOF)分析三种偶联蛋白质的分子量 ,分别为 2 3 8kD、2 8 6kD、33 8kD。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 ,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依赖细胞株NFS_6 0为靶细胞 ,测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与聚乙二醇的偶联物的体外细胞生物学活性 ,单聚乙二醇化、双聚乙二醇化和三聚乙二醇化的rhG_CSF体外活性保留率分别为 92 %、75 %、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蛋白质乙二醇 离子交换色谱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建红 罗文苹 +2 位作者 张日光 黄慧娴 刘春琳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5期3067-3072,共6页
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后出现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rhG-CSF以肾脏代谢为主,药物半衰期短,需每日皮下注射。而聚乙二... 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后出现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rhG-CSF以肾脏代谢为主,药物半衰期短,需每日皮下注射。而聚乙二醇与rhG-CSF结合形成的聚乙二醇化rhG-CSF(PEG-rhG-CSF)可改善药物的清除方法,降低清除率。与rhG-CSF相比,PEG-rhG-CSF具有注射次数少、注射剂量小、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可显著减少化疗患者注射次数和门诊就诊次数,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下载PDF
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小丹 郭红燕 李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76例卵巢... 目的探讨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76例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疗,根据初次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分为初级预防组(n=49)和次级预防组(n=27),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需要补充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重复住院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化疗周期延迟发生率等。结果第一、二疗程中,初级预防组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2%(4/49)、6.1%(3/49),明显低于次级预防组发生率66.7%(18/27)、37.0%(10/27)(Z=-6.569,P=0.000;Z=-4.338,P=0.000)。在第三~六疗程中,2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Z=-0.938,P=0.348;Z=-0.145,P=0.884;Z=-1.069,P=0.285;Z=-0.027,P=0.978)。化疗结束后初级预防组9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需补充rhG-CSF,发生率18.4%(9/49),次级预防组22例,发生率81.5%(22/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11,P=0.000)。初级预防组2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需重复住院,发生率4.1%(2/49),次级预防组7例,发生率25.9%(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2,P=0.014)。初级预防组1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化疗延迟,发生率2.0%(1/49),次级预防组5例,发生率18.5%(5/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P=0.035)。结论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过程中初级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可显著降低第一、二疗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从而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重复住院率,保证化疗周期如期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卵巢癌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连达 宁可永 +4 位作者 张旋 李贻奎 张荣利 何君 胡箫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27-730,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商品名津优力)对心血管功能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麻醉犬心电图、心输出量、冠脉血流量、左室做功和心肌耗氧量等指标,观测津优力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结果:津...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商品名津优力)对心血管功能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麻醉犬心电图、心输出量、冠脉血流量、左室做功和心肌耗氧量等指标,观测津优力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结果:津优力对于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耗氧量的各项指标和空白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津优力对麻醉犬的心血管功能没有明显的直接、即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心脏血流动力学 心肌耗氧量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心肌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连达 张荣利 +5 位作者 张旋 吴理茂 宁可永 李贻奎 何君 胡箫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21-724,共4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商品名津优力)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应用冠状动脉结扎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心肌梗死面积的定量组织学测定、心肌酶学检查、心肌小血管密度及心肌免疫组化染色等观测指...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商品名津优力)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应用冠状动脉结扎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心肌梗死面积的定量组织学测定、心肌酶学检查、心肌小血管密度及心肌免疫组化染色等观测指标,评价给予津化力24h和2周后的治疗作用。结果:津优力给药1次及给药2周后,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CK和LDH降低,心肌梗死治疗2周后,在心肌梗死区及交界区有CD_(34)^+细胞的存在,心肌小血管的密度增加。结论:津优力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心肌梗死 骨髓干细胞 心肌细胞CD34^+细胞
下载PDF
聚乙二醇定点修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岩山 金荣 +3 位作者 刘晓妮 王昌梅 戎亚雯 陈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9-923,共5页
研究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G-CSF)的聚乙二醇化修饰、分离纯化和活性鉴定。通过对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第1,3,4,5,17位氨基酸进行突变,并在C末端加了一个半胱氨酸,获得了体外活性为原型rhG-CSF150%以上的... 研究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G-CSF)的聚乙二醇化修饰、分离纯化和活性鉴定。通过对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第1,3,4,5,17位氨基酸进行突变,并在C末端加了一个半胱氨酸,获得了体外活性为原型rhG-CSF150%以上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G-CSF)。然后用分子量为20kD的甲氧聚乙二醇马来酸酐(mPEG-Mal)修饰rmhG-CSF,反应混合物经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柱纯化,得到纯化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PEG-rmhG-CSF)。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纯化后的PEG-rmhG-CSF的纯度大于95%,体外活性分析表明PEG-rmhG-CSF活性优于目前临床使用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NeulastaR○),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PEG-rmhG-CSF体内半衰期约为14h,比修饰前延长了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化修饰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莉 张川莉 +2 位作者 陈凤姣 王凌云 冷亚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1590-1594,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对刺激粒细胞生长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血液肿瘤患者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其中PEG-rhG-CSF组患者50例,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对刺激粒细胞生长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血液肿瘤患者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其中PEG-rhG-CSF组患者50例,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天或异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5天予PEG-rhG-CSF 6 mg皮下注射;rhG-CSF组患者44例,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天或异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5天予rhG-CSF 300μg Qd皮下注射,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停药或减量。结果PEG-rhG-CSF组和rhG-CSF组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年龄、粒细胞植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中性别、诊断、化疗方案、移植类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粒细胞生长期疼痛分度及用药费用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G-CSF和rhG-CSF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G-rhG-CSF组患者用药价格高于rhG-CSF组,但PEG-rhG-CSF一个化疗周期仅皮下注射一次,骨关节肌肉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比较也相对更低,能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红景天注射液和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超 肖琛嫦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16-318,322,共4页
目的:本文对红景天注射液和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进行分析,探讨二者心血管药理作用的不同机制。方法:将实验犬2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红景天注射液、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目的:本文对红景天注射液和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进行分析,探讨二者心血管药理作用的不同机制。方法:将实验犬2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红景天注射液、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及盐酸地尔硫卓注射剂组。实验犬经麻醉戊巴比妥麻醉后(i.v.)开胸,分别测定各组心输出量、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冠脉阻力、总外周阻力、心肌耗氧量。结果:本研究发现红景天注射液可增强心输出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心肌耗氧量、冠脉阻力及总外周阻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和心脏指数无明显影响(P>0.05),而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红景天注射液通过调整心肌供氧量及降低心脏后负荷发挥药理作用,而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无明显的即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注射液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心脏血流动力学 心肌耗氧量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乳腺癌辅助化疗后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松祥 徐潮阳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0期8-10,14,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乳腺癌辅助化疗后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乳腺癌行辅助化疗患者共162例,采用抛银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PEG-rhG-CSF 100μg/kg每周期单次注...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乳腺癌辅助化疗后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乳腺癌行辅助化疗患者共162例,采用抛银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PEG-rhG-CSF 100μg/kg每周期单次注射,对照组患者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5μg/kg每日注射1次,连续7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Ⅳ度中性粒细胞缺乏及延迟化疗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骼肌疼痛、发热、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G-rhG-CSF能够明显降低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延迟化疗的发生,且用药更为方便易行,副反应小,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辅助化疗后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肺癌多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柴琴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12期1796-1798,共3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防治晚期肺癌多程化疗后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晚期肺癌患者,均经过2程及以上化疗后出现过中性粒细胞减少,随机分...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防治晚期肺癌多程化疗后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晚期肺癌患者,均经过2程及以上化疗后出现过中性粒细胞减少,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化疗结束24 h后皮下注射PEG-rhG-CSF一次;对照组化疗结束24 h后皮下注射rhG-CS,1次·d-1,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降至最低点后连续2次检查ANC≥2.0×109·L-1。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似;外周血ANC动态变化观察组第2个高峰AN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波峰更低平;两组患者骨骼肌肉疼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余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 PEG-rhG-CSF防治肺癌多程化疗后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且整个化疗周期只需给药一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