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渔养生思想与杨朱哲学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成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李渔养生学说与杨朱学派养生思想在一些基本原则上具有相似性。李渔对古代养生思想作了大幅度的扬弃与整合,形成了一个以道家化的杨朱学派的养生思想为主、杂取儒道养生合理成分和后世养生精华的驳杂的混合体。
关键词 李渔 杨朱学派 养生 享乐
下载PDF
先秦诸子性命论及其价值取向 被引量:4
2
作者 曹胜高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5期61-66,共6页
先秦诸子性命论,关注于命从何来,性为何质。儒家以道德判断之,成德性之说;思孟学派认为命自天降,因天有道德之论,故命当因天德而性善;荀子弃先天道德而言性,故以为恶;杨朱、告子不以道德审视之,认为命为生命,性为自我,当顺命贵生,以全生... 先秦诸子性命论,关注于命从何来,性为何质。儒家以道德判断之,成德性之说;思孟学派认为命自天降,因天有道德之论,故命当因天德而性善;荀子弃先天道德而言性,故以为恶;杨朱、告子不以道德审视之,认为命为生命,性为自我,当顺命贵生,以全生性;道家则以天道审视之,认为命与天、地同生,三者皆须顺应自然,当安命以全天性。诸子取舍不同,成为不同学说理论体系差异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孟学派 荀子 庄子 杨朱 性命论 价值指向
下载PDF
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37-43,共7页
在宋明新儒学形成和演变过程中 ,道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 :北宋儒学家借助于道家本体思维模式对传统儒学进行新的诠释 ,创立了理学这一儒学新形态 ;南宋朱熹继续借助道家本体思维对原始儒学和北宋新儒学进行综合提升 ,集理学之大... 在宋明新儒学形成和演变过程中 ,道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 :北宋儒学家借助于道家本体思维模式对传统儒学进行新的诠释 ,创立了理学这一儒学新形态 ;南宋朱熹继续借助道家本体思维对原始儒学和北宋新儒学进行综合提升 ,集理学之大成 ;明初儒学家在程朱理学渐趋僵化之际 ,适时地吸收了道家思想以改造理学 ,使理学过渡为心学 ;明中叶王阳明对儒佛道思想进行融会贯通 ,集心学之大成 ;明代中后期 ,由于王门后学大量引用道家思想及佛教禅学来改造阳明心学 ,致使心学性质逐渐发生变化 ,终至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新儒学 理学 心学 朱熹 王阳明
下载PDF
有间和无间——宋明时期理学和心学在“天人合一”观上的差异
4
作者 祝薇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80,共7页
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宋明时期经过理学和心学在道德形上学层面的发展而达到了顶峰。同是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的圣人之境,理学和心学在这个"大同"的目标之外,又存在诸多"小异":理学以&qu... 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宋明时期经过理学和心学在道德形上学层面的发展而达到了顶峰。同是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的圣人之境,理学和心学在这个"大同"的目标之外,又存在诸多"小异":理学以"天道"为核心,以"格物致知"为方法,将天道人道化,把天道和人道糅合在一起;心学以"人道"为核心,以"致知格物"为方法,以内在性为出发点,将人道天道化,化内在为超越。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他们所理解"天人合一"境界在终极存在状态上的差异:理学派的"天人合一"是"有间"的,即是以主客二分,形上形下相分离作为理论前提的;而心学则强调了"无间"即主客未分的"天人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心学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人本主义的先行者和殉道者——试析杨朱学派与人本主义的阙如及其启迪
5
作者 梁军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9-22,54,共5页
杨朱及其学派从诸子百家争鸣时期"言盈天下"的显学到后世的几近湮灭,除了复杂多端的外部原因,其极富感性的学术精神、极而言之的表述方式,使他的哲学思想更容易被割裂、被扭曲。分析杨朱哲学的湮灭与中国哲学人本主义传统的... 杨朱及其学派从诸子百家争鸣时期"言盈天下"的显学到后世的几近湮灭,除了复杂多端的外部原因,其极富感性的学术精神、极而言之的表述方式,使他的哲学思想更容易被割裂、被扭曲。分析杨朱哲学的湮灭与中国哲学人本主义传统的阙如之关系,及由此给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说明弘扬个体价值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和谐社会的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朱学派 个人本位与价值 人本主义传统 民族复兴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宋元学案》视域下陆学的发展源流及其评价——兼论编纂者的思想立场及其影响
6
作者 连凡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01-309,共9页
江西陆学创始人三陆子的思想不尽相同。陆九韶倡导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之道,陆九龄就天赋之形色以求其所以然,有性气合一论倾向,陆九渊以发明本心为主旨,提倡心本论。《宋元学案》编纂者基于其心学立场,在论述朱陆本体论及修养工夫的论... 江西陆学创始人三陆子的思想不尽相同。陆九韶倡导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之道,陆九龄就天赋之形色以求其所以然,有性气合一论倾向,陆九渊以发明本心为主旨,提倡心本论。《宋元学案》编纂者基于其心学立场,在论述朱陆本体论及修养工夫的论辩时持早异晚同说,并倾向于陆九渊的太极元气说与尊德性为本的修养工夫论。编纂者指出陆学虽源于江西,但其传承与发扬光大主要依靠四明陆学,并认为其代表杨简将发明本心作为工夫之终极目的,从而将陆学禅学化。编纂者疏理了南宋后期开始的朱陆合流历程,并表彰了陈苑与赵偕在元代中兴陆学的学术贡献,指出学术传承关键在于纯粹与否,同时指出赵偕尊杨简之说而将陆学禅学化了,并阐明了元末明初四明陆学的传承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学案》 陆学 陆九渊 杨简 朱陆合流
下载PDF
杨朱及其思想再考
7
作者 闫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72-80,共9页
杨朱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其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经历了兴盛、衰亡与活化的历程。近代学者对杨朱的生平事迹、学派归属、思想义旨、后学分化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辨。综合观之,杨朱是战国初年淮河流域的著名道家学者,思想上以“... 杨朱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其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经历了兴盛、衰亡与活化的历程。近代学者对杨朱的生平事迹、学派归属、思想义旨、后学分化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辨。综合观之,杨朱是战国初年淮河流域的著名道家学者,思想上以“为我”“贵己”的人生哲学为主。杨朱关注生命个体的价值理念源于老子,对庄子及黄老道家的重生、养生观念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存《列子·杨朱》篇是魏晋之作,但与《吕氏春秋》中的数篇可以共同作为研究杨朱后学思想的史料文献。杨朱后学出现“忍情性”与“纵情性”的学派分化,于秦汉魏晋时期形成适欲与纵欲的思想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朱 道家 为我 个体意识 学派分化
下载PDF
朝鲜朝与明朝党争特征之比较
8
作者 蒲笑微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19-127,共9页
朝鲜与明朝都产生过较为激烈的党争,且影响较大。与明朝党争相比,朝鲜党争的性质更为清晰。朝鲜公论政治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常态,党争成员基本上属于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有高度的自觉性,因此党争基本上起源于士大夫内部的分化,其中朱子... 朝鲜与明朝都产生过较为激烈的党争,且影响较大。与明朝党争相比,朝鲜党争的性质更为清晰。朝鲜公论政治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常态,党争成员基本上属于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有高度的自觉性,因此党争基本上起源于士大夫内部的分化,其中朱子学思想和观点的分歧在党争中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比例。而明朝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党争参与者的身份多样,各种派别在皇权的制约下相互牵制和抗衡,阳明学的产生和发展更是对官方朱子学产生了冲击,也对明朝党争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与明朝党争的比较,更容易发现朝鲜王朝党争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党争 朝鲜党争 公论政治 朱子学 阳明学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