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变、介入与自我认同——论1930年代杨骚的诗歌创作
1
作者 江震龙 张立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了能够揭示诗人杨骚在诗歌创作上的意义、价值,本文主要以"转变"为线索,研讨杨骚在1930年代的诗歌创作。在具体分析其创作主题、风格、形式以及文论等五方面的基础上,我们期待以一种文学史的视域,丰富此起彼伏的杨骚研究。
关键词 杨骚 诗歌 1930年代 “转变”
下载PDF
杨骚话剧创作动机初探
2
作者 张静容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7-70,共4页
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起源于五四运动之后。闽籍作家杨骚以自己的话剧创作,曾为中国剧本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分析他从事话剧创作的成就与动机,肯定了杨骚的剧作代表着中国话剧剧本的雏形,反映了20世纪初期中国话剧作为一种文学样式... 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起源于五四运动之后。闽籍作家杨骚以自己的话剧创作,曾为中国剧本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分析他从事话剧创作的成就与动机,肯定了杨骚的剧作代表着中国话剧剧本的雏形,反映了20世纪初期中国话剧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仍处于徘徊状态、尚未发展成熟的特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杨骚 话剧 创作动机
下载PDF
从“革命的浪漫谛克”到“童话”现实主义——论杨骚的小说创作
3
作者 古大勇 《三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杨骚一生仅创作两篇小说,即创作于1928年的《蠢》和1956年的《苹果姑娘》,前者受到"普罗文学"思潮的影响,具有浓厚的"革命的浪漫谛克"特色。后者是一篇披着童话"外衣"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积极"干预... 杨骚一生仅创作两篇小说,即创作于1928年的《蠢》和1956年的《苹果姑娘》,前者受到"普罗文学"思潮的影响,具有浓厚的"革命的浪漫谛克"特色。后者是一篇披着童话"外衣"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积极"干预现实",尖锐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在艺术上具有明显的童话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骚 《蠢》 《苹果姑娘》
下载PDF
杨骚的诗歌思想与文化特征研究
4
作者 沈玲 陈育贤 陈晨 《国际汉语学报》 2017年第2期319-326,共8页
杨骚是在20年代后期30年代末期的中国诗坛上非常活跃的一位诗人,但因其英年早逝和长期漂泊海外,所以国内学界对其文学创作长期关注不够。诗歌研究方面比较侧重于其30年代中国诗歌会活动期间的创作成就研究,而在其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杨骚是在20年代后期30年代末期的中国诗坛上非常活跃的一位诗人,但因其英年早逝和长期漂泊海外,所以国内学界对其文学创作长期关注不够。诗歌研究方面比较侧重于其30年代中国诗歌会活动期间的创作成就研究,而在其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早期诗歌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却明显不足,本文即以《杨骚选集》为本,通过对其诗作中传统诗歌意象云、月的分析,探讨诗人的创作思想,挖掘诗人的家园意识、孤独意识和生命意识,以了解诗人诗作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骚 诗歌 文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