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困境与突围:零余者他者建构的主体性分析--郁达夫《沉沦》《迟桂花》谫论 |
李靖
邓丽华
|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
2024 |
0 |
|
2
|
郁达夫的情爱书写与日本文学好色审美传统 |
肖百容
蒙雨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3
|
论卢梭对郁达夫人文精神的塑造 |
唐小林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6
|
|
4
|
中国传统文化对郁达夫的影响 |
方志平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5
|
旧体诗:郁达夫最本能的写作方式 |
丁晓萍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6
|
郁达夫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 |
卜召林
朱雯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7
|
生命感伤体验的诗化表达——王统照、郁达夫、废名小说合论 |
阎浩岗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3
|
|
8
|
郁达夫:“卢梭主义”与现代感性“自我”的镜像 |
耿传明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9
|
吴宓与郁达夫爱情遭际之比较 |
乔军豫
向天渊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0
|
郁达夫小说中的拯救意识 |
方志平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1 |
1
|
|
11
|
郁达夫小说中的特殊动词重叠格式 |
贺卫国
|
《河池学院学报》
|
2008 |
4
|
|
12
|
郁达夫对战时日本文化的批判 |
蒋成德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3
|
宋玉大小言赋寓意探微 |
刘刚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6
|
|
14
|
劳伦斯与郁达夫小说的性伦理思想 |
蒋家国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5
|
郁达夫与德国文学 |
刘久明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6
|
论郁达夫小说《沉沦》中的“他” |
江振新
于凤华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1
|
|
17
|
卢梭与郁达夫 |
刘久明
|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1
|
|
18
|
郁达夫成长期的生活与其小说的生命体验——自戕与性意识的表现形态 |
温越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2 |
1
|
|
19
|
郁达夫小说对欲望的救赎 |
赵艳花
|
《天中学刊》
|
2009 |
1
|
|
20
|
郁达夫的旧体诗论 |
高俊林
|
《天中学刊》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