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tudy on Dark Tea with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1
作者 Ruixian SITU Shijun ZHANG +3 位作者 Aimin XIANG Huaqing HUANG Shuxian ZHEN Li LI 《Medicinal Plant》 CAS 2019年第5期84-86,共3页
[Objectives]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ark tea with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ea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A total of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 [Objectives]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ark tea with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ea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A total of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etform for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dark tea with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ea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for treatment.The two groups were continuously treated for 12 weeks.The indexe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such as the body mass index(BMI),abdominal circumference(AC),hemoglobin A1c(HbA1c),fasting blood glucose(FBG),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P2hBG),uric acid(UA),total cholesterol(TC),and triglyceride(TG).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fo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unt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FBG,P2hBG and HbA1c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and the decrease of 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the BMI,AC,UA,TC and T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2.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97.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55.0%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The curative effect of dark tea with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ea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western medicine alone and ha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thu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dark tea METFORMIN
下载PDF
Study o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of Internet + Agricultural Industry: Taking Anhua Dark Tea Industry as an Example
2
作者 Zhixian HOU Canping CHE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8期9-14,共6页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the actual cas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dark tea industry in Anhua County are analyzed,and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s and pover...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the actual cas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dark tea industry in Anhua County are analyzed,and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s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paths of the dark tea industry are studied.The enterprise + base + farmer and cooperative + base + farmer are the specific forms in the Internet + agricultural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in Anhua County. The help effect of the path and mechanis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on poor households is analyzed,and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of supporting the dark tea industry in Anhua County is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Anhua City’s successful use of the Internet + dark tea industry to alleviate poverty,this article proposes fou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 agricultural industry model to alleviate poverty: strengthening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or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of Internet+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fostering leading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cooperatives with strong ability to drive,giving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et + agricultural industry to alleviate poverty and seizing opportunities,improving the government’s capacity to use the Internet + agricultural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and establishing targeted industry-suppor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system arrangements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and establishing a good poverty alleviation path and a close poverty alleviation benefit linkage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maximum benefits of poor househo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 Agricultural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Anhua dark tea
下载PDF
Advances in China Dark Tea
3
作者 Tao MENG Xin ZENG +1 位作者 Lingling ZHANG Ye W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0年第2期97-100,共4页
Dark tea is a special tea in China.This paper mainly reviewed the basic classification,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related historical changes of dark tea,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ractitioners.
关键词 China dark tea ADVANCE Classification HISTORICAL CHANGE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Dark Tea in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Based on Sensory Evaluation
4
作者 Jing HUANG Hai LIN +3 位作者 Changhui HE Xuchao YAN Fen YUAN Xia PE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1年第3期125-129,共5页
Sensory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tea.By sensory evaluation,we can judge and identify the quality,distinguish the types,and characterize unique qualities of dark tea,in order to offe... Sensory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tea.By sensory evaluation,we can judge and identify the quality,distinguish the types,and characterize unique qualities of dark tea,in order to offer technical guidance for producers and give references to consumers.In this paper,we mainly summarized the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of dark tea evaluation,expounded the characteristics in main producing areas,and analyzed the key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in technology that affecting the quality formation of dark t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luation of dark tea Sensory evaluation dark tea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安化黑茶产品及其加工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适 黄建安 +1 位作者 王伟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新产品开发、工艺及装备创新方面取得众多突破。文章分别从安化黑茶的产品类别、传统加工技术、加工技术及装备创新几个维度介绍安化黑茶产品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情况及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安化...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新产品开发、工艺及装备创新方面取得众多突破。文章分别从安化黑茶的产品类别、传统加工技术、加工技术及装备创新几个维度介绍安化黑茶产品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情况及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安化黑茶产品及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安化黑茶突破产业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化黑茶 产品 加工技术 创新
下载PDF
四川黑茶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
6
作者 刘晓 唐晓波 +6 位作者 熊元元 马伟伟 王小萍 王云 李春华 邱兴芬 张厅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7期134-143,共10页
分析四川黑茶品质现状,为四川黑茶品质提升提供数据支撑。选取四川省具有代表性的48个黑茶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方法、主要生化成分测定和儿茶素组分及咖啡碱含量测定,对其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 分析四川黑茶品质现状,为四川黑茶品质提升提供数据支撑。选取四川省具有代表性的48个黑茶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方法、主要生化成分测定和儿茶素组分及咖啡碱含量测定,对其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儿茶素类、茶色素类)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滋味、香气风味轮。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黑茶品质特征以“浓”“醇”为主,其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含量为20.73%~44.93%,茶多酚含量为2.99%~15.94%,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21%~1.83%,咖啡碱含量为1.13%~4.34%,茶多糖含量为0.80%~3.19%,茶黄素含量为0.05%~0.29%,茶红素含量为0.14%~4.98%,茶褐素含量为3.39%~14.35%,儿茶素总量为0.23%~9.85%;主成分提取出茶多酚、EGC、EC、儿茶素总量、咖啡碱、茶多糖、茶褐素、咖啡碱、茶多糖和茶褐素为四川黑茶主要品质成分;当遗传距离临界值为10时,通过聚类分析将48个样品分为三大类。风味轮表明,四川黑茶香气类型包括甜香、陈香、糯香等;滋味类型包括浓、醇、甜、厚、滑等,但一定比例的产品品质存在涩、青、焦、酸、苦、粗等缺陷。研究发现,四川黑茶总体品质较好,但香气类型比较少,以陈香为主,缺乏特色滋味、特色香型等感官品质,建议加强自主选育和适度引进具有木香、药香等茶树品种,并结合四川的主栽品种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应四川不同地区特色的渥堆工艺研究。本研究为后续黑茶新品种选育及品质特征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实际生产中四川黑茶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黑茶 品质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风味轮
下载PDF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
7
作者 李守林 徐挺 彭裕红 《中国茶叶》 2024年第6期77-81,共5页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四川省雅安市特有的传统制茶技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基于社会传播理论,对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当前的国际传播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其存在主体缺位、渠道有限、内容不足、对象不明,以及语言和文...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四川省雅安市特有的传统制茶技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基于社会传播理论,对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当前的国际传播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其存在主体缺位、渠道有限、内容不足、对象不明,以及语言和文化障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明确传播主体、统筹传播事务,制定传播策略、构建传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更新表达方式,突出语言差异、扩大传播范围,培养传播人才、破除传播障碍,精选传播内容、避免文化误解等一系列措施,以求进一步推动南路边茶制作技艺的国际传播,为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高其国际知名度,进而提高相关产品的国际认可度和销售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路边茶 制作技艺 藏茶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黔南黑茶加工工艺研究
8
作者 孟铁宏 李春荣 +1 位作者 王恒 臧贵勇 《中国茶叶》 2024年第9期46-52,共7页
以黔南州都匀市本地种夏秋茶鲜叶为原料,探讨黔南黑茶最优加工工艺及条件参数。以渥堆时茶叶含水率、相对湿度、渥堆温度、渥堆时间为考察因素,黑茶感官品质评分为因变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黔南黑茶加工工艺。结果... 以黔南州都匀市本地种夏秋茶鲜叶为原料,探讨黔南黑茶最优加工工艺及条件参数。以渥堆时茶叶含水率、相对湿度、渥堆温度、渥堆时间为考察因素,黑茶感官品质评分为因变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黔南黑茶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在渥堆时茶叶含水率63%、相对湿度89%、渥堆温度41℃及渥堆时间25h条件下,所制黔南黑茶滋味醇和、香气纯正、汤色明亮,感官品质最佳,评分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黔南州黑茶加工工艺改进及产品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 黑茶 加工工艺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黑茶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旭雯 刘岁 +4 位作者 赵锦琦 杨亚 葛炳钢 王坤波 傅冬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7-406,共10页
黑茶是最受欢迎的茶类之一,为梳理黑茶研究进程,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集合,筛选出的3436篇中文文献和617篇英文文献,对... 黑茶是最受欢迎的茶类之一,为梳理黑茶研究进程,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集合,筛选出的3436篇中文文献和617篇英文文献,对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国家以及发表期刊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黑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中文研究早于英文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福建茶叶》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分别是发表黑茶文献最多的中英文期刊;黑茶研究形成了多个研究团体,学者代表有刘仲华、吕才有、周红杰等;研究机构主要为各大农业院校和茶叶研究所,其中,研究成果较深入的机构是云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黑茶研究领域中,我国是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其次为美国和日本;中文研究侧重于黑茶品质形成机理、微生物、香气成分等方面,英文研究更关注黑茶的药理研究。黑茶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疾病的干预功效研究仍是未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科学知识图谱
下载PDF
黑茶的抗肥胖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逢阳 李浩 +2 位作者 冯玮 陈小强 应苗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42-249,共8页
肥胖是一种身体脂肪积累过多的状态,以高血脂为特征,并与各种代谢疾病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让肥胖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体重增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比如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黑茶... 肥胖是一种身体脂肪积累过多的状态,以高血脂为特征,并与各种代谢疾病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让肥胖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体重增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比如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常见品种包括普洱茶、茯砖茶、六堡茶以及青砖茶等。黑茶因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而具有多种生理功效,其中抗肥胖功效颇受研究者关注。黑茶品种不同以及从同一品种所提取的物质不同,其抗肥胖效果也有较大差异。本文综述了常见黑茶的抗肥胖功效及其作用机制,以期扩展黑茶的应用领域并为肥胖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抗肥胖 降血脂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对四川黑茶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熊元元 张厅 +5 位作者 刘晓 马伟伟 唐晓波 王小萍 王云 李春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01-311,共11页
探究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对四川黑茶品质的影响。采用4个不同叶色茶树品种的原料制成四川黑茶,通过感官审评、化学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比较分析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成分含量。结果表... 探究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对四川黑茶品质的影响。采用4个不同叶色茶树品种的原料制成四川黑茶,通过感官审评、化学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比较分析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制成的四川黑茶主要品质成分差异明显,‘紫鹃’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最高,分别为49.45%、18.54%、4.77%、4.21%,其次是‘黄金芽’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均显著(P<0.05)高于‘福鼎大白’和‘白叶1号’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黄金芽’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中呈现鲜爽味的天冬酰胺、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15.78、279.86、154.47、70.76 mg/100 g,显著(P<0.05)高于其他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香气物质分析显示各品种四川黑茶香气成分以醇类、醛类、酮类、碳氢类和酯类为主,占香气总量的80%以上。‘福鼎大白’与‘白叶1号’香气相似率为0.98,‘黄金芽’与‘紫鹃’香气相似率为0.99;‘白叶1号’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带花香,‘紫鹃’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带陈香。感官品质分析表明,‘福鼎大白’‘白叶1号’‘黄金芽’品种茶样综合品质较好,评分在82分以上,‘紫鹃’样品评分最低。‘黄金芽’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内含物质丰富,综合品质较好;‘白叶1号’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带有花香,可作为加工高级特种四川黑茶的品种;‘紫鹃’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高,带陈香,适合与其他多酚含量低的品种原料拼配加工,且可作为陈香黑茶产品的拼配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黑茶 茶树品种 加工 品质 香气
下载PDF
Aspergillus cristatus LJSC.2006的分离鉴定及对茯茶发花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肖娟娟 程滢 +7 位作者 刘雁 刘巧芳 蒋阿婷 黄建安 王坤波 刘仲华 王贞红 禹利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54,共16页
为探究自行分离纯化菌株LJSC.2006对湖南茯茶主要黑毛茶发花品质的影响,综合菌落平皿形态、孢子电镜扫描特征、菌丝体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确定菌株LJSC.2006为冠突曲霉菌(Aspergillus cristatus LJSC.2006,GenBank登录号:MZ147025)。运用... 为探究自行分离纯化菌株LJSC.2006对湖南茯茶主要黑毛茶发花品质的影响,综合菌落平皿形态、孢子电镜扫描特征、菌丝体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确定菌株LJSC.2006为冠突曲霉菌(Aspergillus cristatus LJSC.2006,GenBank登录号:MZ147025)。运用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分析、HS-SPME/GC-MS挥发性组分分析等方法比较黑毛茶及其发花茶样的滋味、香气品质,发现黑毛茶发花后干茶色泽加深,金花满披,菌香显露,滋味醇和;滋味成分黄酮、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酯型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香气成分增加,醛类、酯类相对含量增多,苯乙烯和雪松醇为黑毛茶共有香气成分,(E)-芳樟醇-3,7-氧化物和苯乙酮为发花茶样共有香气成分;黑毛茶发花后,水杨酸甲酯、(E,E)-2,4-庚二烯醛、(E)-芳樟醇-3,7-氧化物、(E)-呋喃氧化芳樟醇、(E)-2-壬醛、(E)-2-已烯醛、(E)-2-(Z)-6-壬二烯醛、苯乙酮、(E)-2-壬烯醛及香叶酸甲酯等10种特征性挥发成分相对含量明显上升,综合形成了金花散茶的菌花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曲霉菌 菌种鉴定 黑毛茶 金花散茶 发花品质
下载PDF
茶叶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没食子酸代谢研究进展
13
作者 马存强 周斌星 +2 位作者 马冰凇 黎星辉 陈暄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50-459,共10页
没食子酸是茶叶中的主要酚酸类化合物,在渥堆发酵、厌氧发酵和仓储陈化过程中均呈增加趋势,并与酯型儿茶素水解存在密切相关。黑曲霉、冠突散囊菌、烟曲霉、溜曲霉、Aspergillus pallidofulvus促进茶叶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没食子酸的生物合... 没食子酸是茶叶中的主要酚酸类化合物,在渥堆发酵、厌氧发酵和仓储陈化过程中均呈增加趋势,并与酯型儿茶素水解存在密切相关。黑曲霉、冠突散囊菌、烟曲霉、溜曲霉、Aspergillus pallidofulvus促进茶叶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没食子酸的生物合成,这与其分泌的单宁酶等胞外酶有关。在液态发酵中,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同样能分泌单宁酶,提高没食子酸含量。本文概述目前国内外关于茶叶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没食子酸代谢研究进展,阐述没食子酸的生物合成机制和保健功效,以期为微生物作用下没食子酸代谢调控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儿茶素 渥堆发酵 丝状真菌 单宁酶
下载PDF
湖南黑毛茶优化拼配样的风味品质研究
14
作者 蒋阿婷 刘巧芳 +6 位作者 肖娟娟 贺军辉 高兵财 黄建安 王坤波 刘仲华 禹利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78,共16页
为获得具有湖南地域特色、滋味醇厚较鲜爽、香气浓郁持久的黑茶拼配原料,以槠叶齐、桃源大叶、黄金茶1号鲜叶为原料加工得到槠叶齐黑毛茶(Z)、桃源大叶黑毛茶(T)、黄金茶1号黑毛茶(H),并将3个黑毛茶Z∶T∶H按20∶20∶60、20∶60∶20、40... 为获得具有湖南地域特色、滋味醇厚较鲜爽、香气浓郁持久的黑茶拼配原料,以槠叶齐、桃源大叶、黄金茶1号鲜叶为原料加工得到槠叶齐黑毛茶(Z)、桃源大叶黑毛茶(T)、黄金茶1号黑毛茶(H),并将3个黑毛茶Z∶T∶H按20∶20∶60、20∶60∶20、40∶15∶45、40∶45∶15、60∶10∶30、60∶30∶10拼配得到6个拼配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及香气组分等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槠叶齐黑毛茶占比为40%、60%时,拼配茶样滋味醇厚较鲜爽、香气浓郁持久,品质高于单一黑毛茶及槠叶齐黑毛茶占比为20%的2个拼配茶样。生化分析结果发现,槠叶齐黑毛茶占比为40%、60%时,茶样水浸出物、没食子酸含量更高,滋味醇厚较鲜爽;在此基础上,桃源大叶占比较高时,茶多酚、黄酮、总儿茶素、咖啡碱含量更高,滋味更加浓强;黄金茶占比较高时,可溶性糖含量更高,滋味更为甜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成分,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共筛选出41种候选差异挥发物(VIP>1),进一步计算其相对香气活性值(ROAV),发现芳樟醇、L-α-松油醇、雪松醇、异亚丙基丙酮、藏红花醛等13种关键差异挥发物(VIP>1、ROAV>1);槠叶齐黑毛茶占比为40%、60%时,高含量的藏红花醛、苯乙醇与其高香持久的特征密切相关,加入高配比的黄金茶1号黑毛茶,使得D-柠檬烯、芳樟醇氧化物(Ⅳ)含量更高,赋予了拼配茶样的花香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毛茶 优化拼配 滋味品质 香气品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中国典型砖形黑茶非挥发物的代谢组学分析
15
作者 余士兰 张宁 +5 位作者 闫昊艺 张运军 韩晓玉 任鸿宇 凌铁军 安茂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0-167,共8页
为探究我国典型砖形黑茶代谢物轮廓的规律,以及砖形黑茶与黑茶真菌在代谢物种类方面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基于特征物信息的质谱分子网络技术,对我国典型的砖形黑茶(湖北青砖茶、四川康砖茶、湖南... 为探究我国典型砖形黑茶代谢物轮廓的规律,以及砖形黑茶与黑茶真菌在代谢物种类方面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基于特征物信息的质谱分子网络技术,对我国典型的砖形黑茶(湖北青砖茶、四川康砖茶、湖南的黑砖茶、花砖茶和茯砖茶、陕西的茯砖茶)以及茶鲜叶和分离自黑茶的多种真菌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砖形黑茶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轮廓更倾向于按照生产地区进行分类,一组是来自湖南和陕西的砖形黑茶,而另一组是来自四川和湖北的砖形黑茶;决定其代谢物轮廓分组的最主要因素是砖茶含梗率,来自四川和湖北的砖形黑茶含梗率明显高于另一组;造成两组砖形黑茶轮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湖南和陕西的砖形黑茶中有更高含量的黄烷-3-醇类和大部分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代谢物;针对砖形黑茶和真菌代谢物的分子网络分析发现,在砖形黑茶中,尤其是在康砖茶中广泛分布着源自真菌的线性和环状二肽;在茯砖茶中有着结构种类丰富的异戊烯基二酮哌嗪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来自于冠突散囊菌,因此,真菌为砖形黑茶贡献了种类丰富的代谢物。本实验结果可为全面了解和认识我国典型砖形黑茶的化学物质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型砖形黑茶 代谢组学 非挥发性代谢产物 含梗率 真菌 质谱分子网络
下载PDF
黑茶水提物通过介导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研究
16
作者 李琳莉 夏旭婷 +4 位作者 施敏 葛俊 毛彩薇 喻长红 刘富林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40,共12页
为探讨安化黑茶水提物对高脂高糖(HFHS)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调控自噬改善脂肪变性的作用机制,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10 mg·kg^(-1))、黑茶低剂量组(0.75 g·kg^(-1))、中剂量组(1.5... 为探讨安化黑茶水提物对高脂高糖(HFHS)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调控自噬改善脂肪变性的作用机制,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10 mg·kg^(-1))、黑茶低剂量组(0.75 g·kg^(-1))、中剂量组(1.5 g·kg^(-1))、高剂量组(3.0 g·kg^(-1))。采用HFHS饮食诱导小鼠NAFLD模型,造模的同时灌胃给药10周;试验结束后检测小鼠的肝指数、血脂、肝功能、肝脏病理指标、自噬指标及自噬相关信号通路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指数和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明显降低;小鼠肝脏出现了脂肪变性的迹象,伴有大量大小不一的脂滴;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Bcl-2相互作用蛋白1(Beclin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AMPK)表达明显降低,隔离体蛋白1(p62)、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m TOR)表达显著上升。与模型组相比,灌胃黑茶水提物可降低NAFLD小鼠肝指数和血清CHO、TG、LDL-C、AST、ALT水平,以及p62、p-m TOR/m TO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HDL-C含量,以及LC3B、Beclin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组织染色结果和透射电镜观察均表明肝脏的病理状态得到了改善。综上所述,黑茶水提物可能通过激活AMPK/m 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减轻小鼠肝脏脂肪变性,从而改善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黑茶 AMPK/mTOR 自噬
下载PDF
药食两用乌梅金银花茶在腹部肿瘤外科全麻术后患者口腔护理结合口腔喷雾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7
作者 施春女 罗鹏珍 +2 位作者 敖琪 龚丽燕 应笑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65,102,共4页
目的:研究药食两用乌梅金银花茶在腹部肿瘤外科全麻术后患者口腔护理结合口腔喷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88例腹部肿瘤全麻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药食两用乌梅金银花茶进行... 目的:研究药食两用乌梅金银花茶在腹部肿瘤外科全麻术后患者口腔护理结合口腔喷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88例腹部肿瘤全麻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药食两用乌梅金银花茶进行口腔护理结合口腔喷雾,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结合口腔喷雾。比较两组唾液分泌量、口干口渴程度、唇舌口腔黏膜湿润度、口腔异味评分、咽喉舒适度及口腔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两组静态全唾液流率(UWS)高于干预前,口干口渴程度评分、唇舌口腔黏膜湿润度及口腔异味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UWS高于对照组,口干口渴程度评分、唇舌口腔黏膜湿润度及口腔异味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咽喉舒适度分级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口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部肿瘤外科全麻术后患者口腔护理结合口腔喷雾中采用药食两用乌梅金银花茶能够刺激唾液分泌,改善口腔干燥,清新口气,改善口咽舒适度,且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全麻术后患者 药食两用乌梅金银花茶 口腔护理 口腔喷雾 口干口渴程度
下载PDF
四川代表性茶叶仿宋点茶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鄂千慧 任燕 《茶叶通讯》 2024年第3期383-390,共8页
选用四川省蒙顶黄芽、竹叶青、川红工夫、雅安藏茶等4款代表性茶叶探讨仿宋点茶技艺。结果发现,纯净水为适宜点茶水质,茶水比以1∶100(质量g∶体积mL)为宜;竹叶青茶粉粒度为400目时点茶汤花丰富,茶香清鲜浓郁,滋味醇厚甘爽;川红工夫茶... 选用四川省蒙顶黄芽、竹叶青、川红工夫、雅安藏茶等4款代表性茶叶探讨仿宋点茶技艺。结果发现,纯净水为适宜点茶水质,茶水比以1∶100(质量g∶体积mL)为宜;竹叶青茶粉粒度为400目时点茶汤花丰富,茶香清鲜浓郁,滋味醇厚甘爽;川红工夫茶粉粒度300目时点茶沫饽丰富,花果香明显,滋味醇厚鲜爽;蒙顶黄芽茶粉粒度为400目时点茶汤花丰富,甜香浓郁,滋味甘滑爽口;雅安藏茶粉粒度达300目时点茶沫饽丰富,陈香浓郁,滋味醇厚甘滑。试验结果可为传承优秀点茶文化及茶叶的多元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艺 仿宋点茶 冲泡技艺 蒙顶黄芽 川红工夫 竹叶青 雅安藏茶
下载PDF
黑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桂友 王昭月 +1 位作者 梁思威 张彦 《中国茶叶》 2024年第9期21-27,共7页
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渥堆发酵是其核心工序。黑茶渥堆发酵的关键就在于茶叶在湿热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最终形成其独特风味与品质。为了解黑茶发酵过程中不同种类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文章就黑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变化、不同... 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渥堆发酵是其核心工序。黑茶渥堆发酵的关键就在于茶叶在湿热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最终形成其独特风味与品质。为了解黑茶发酵过程中不同种类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文章就黑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变化、不同黑茶的微生物种类组成差异、黑茶渥堆发酵中微生物种群的分析鉴定技术、重要菌种添加发酵对黑茶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及黑茶中有害微生物的产生条件及对安全生产的指导意义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发酵 微生物
下载PDF
黟县黑茶渥堆中真菌多样性及品质形成分析
20
作者 王辉 周汉琛 +2 位作者 刘亚芹 杨霁虹 雷攀登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80,共13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黟县黑茶渥堆中真菌多样性及优势菌属,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及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了渥堆前后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和主要滋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黟县黑茶渥堆开始时温度最高,随后不同层间温度逐渐下降;...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黟县黑茶渥堆中真菌多样性及优势菌属,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及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了渥堆前后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和主要滋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黟县黑茶渥堆开始时温度最高,随后不同层间温度逐渐下降;渥堆初始时真菌多样性较低,中期(8~12 h)真菌多样性最丰富,且上层多样性高于下层、下层高于中层;渥堆中共检出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枝孢属(Cladosporium)、Setophoma、链格孢属(Alternaria)、白布勒担孢酵母(Bulleromyces)、Zymoseptoria、镰孢霉属(Fusarium)、Strelitziana、青霉菌属(Penicillium)等9种优势真菌,其中亚隔孢壳属、枝孢属、Setophoma、链格孢属、白布勒担孢酵母在渥堆中占比超过50%。对黟县黑茶渥堆前后挥发性化合物和主要滋味物质的研究发现,渥堆后挥发性化合物总量显著增加,其中二氢芳樟醇、芳樟醇、香叶醇、月桂烯、水杨酸甲酯等糖苷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是影响香气变化的关键因子;渥堆对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咖啡碱含量的影响较小,对儿茶素类物质的影响较大,其总量下降了13%,且主要是酯型儿茶素类物质的降低。研究初步探明了黟县黑茶渥堆中真菌多样性及渥堆对黑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希望为黟县黑茶加工与品质形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渥堆 滋味物质 真菌多样性 品质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