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南牦牛(Bos grunniens)FBXO32基因突变及其与胴体和肉质性状关联分析
1
作者 周瑞锋 石斌刚 +7 位作者 王向彦 祁有鹏 何兆华 朱春娥 张雪萍 白彦斌 赵志东 胡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77,共13页
为了分析甘南牦牛(Bos grunniens)肌肉萎缩盒蛋白32(F-box protein 32,FBXO3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以及基因型与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593头甘南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混池测序和... 为了分析甘南牦牛(Bos grunniens)肌肉萎缩盒蛋白32(F-box protein 32,FBXO3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以及基因型与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593头甘南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混池测序和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技术,检测了甘南牦牛FBXO32基因突变位点及基因型,分析了基因型与甘南牦牛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甘南牦牛FBXO32基因检测到7个SNP位点,分别是位于5′UTR区的SNP1(g.267A>C)、外显子1区的SNP2(g.326G>T)、外显子8区的SNP3(g.31231G>C),以及3′UTR区的SNP4(g.31352G>A)、SNP5(g.31424C>T)、SNP6(g.31503A>C)和SNP7(g.31504A>G)。其中,SNP1、SNP4、SNP5、SNP6与肌肉嫩度显著相关(P<0.05),SNP3、SNP6、SNP7与失水率显著相关(P<0.05),SNP1、SNP2、SNP3、SNP4、SNP5、SNP7与眼肌面积显著相关(P<0.05),SNP2、SNP5、SNP6与胴体重显著相关(P<0.05)。7个SNP位点构建的9种有效单倍型组合中,单倍型组合H2H2的个体肌肉嫩度小、熟肉率高,单倍型组合H1H2的个体熟肉率高、眼肌面积大、失水率低。FBXO32基因突变位点可作为甘南牦牛胴体及肉质性状潜在分子遗传标记,研究结果丰富了甘南牦牛经济性状分子遗传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牦牛(bos grunniens) FBXO32基因 胴体性状 肉质性状 单倍型
原文传递
Complete Sequence of Yak Mitochondrial D-loop Region and Its Taxonomic Status in Bovinae
2
作者 LI Qi-fa LI Yin-xia +4 位作者 DONG Li-yan ZHAO Xing-bo PAN Zeng-xiang LI Ning XIE Zhuang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22,共5页
Primers based upon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s of Bos taurus were used to amplify and sequence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D-loop region of Jiulong yak(Poephagus grunnie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ngth of ... Primers based upon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s of Bos taurus were used to amplify and sequence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D-loop region of Jiulong yak(Poephagus grunnie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ngth of D-loop was 893 bp,with 87.4%homology to the Bos taurus D-loop sequence;there were 17 bp deletion.Using Ovis aries as an outgroup,the phylogeny of representative species of Bovinae(P.grunniens,P.mutus,Bos taurus,Bos indicus,Bison bison,Bison bonasus,and Bubalus bubalis)was analyzed.Among Bovinae,the sequence divergence between P.grunniens,P.mutus and American bison(Bison bison)was 6.2%-6.8%,which was less than that of Bos taurus and Bos indicus within Bos(10.0%-11.3%).Phylogenetic analysis found that P.grunniens,P.mutus and Bison bison clustered first of all,indicating there was higher genetic comparability among them than to that of Bos.Combining data from paleontology,morphology,and molecular biology,the present analysis supports the argument that Poephagus grunniens and Poephagus mutus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a distinct genus in Bovinae,that is Poephag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vinae Poephagus yak(Poephagus grunniens) D-LOOP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TAXONOMIC STATUS
下载PDF
Study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kin and Hair Coat of Yak and the Adaptability to the Cold Living Environment
3
作者 杨博辉 《中国草食动物》 2005年第z2期215-219,210,共6页
Selecting 6 heads of new yak strains(the offspring of reciprocal cross of F1 produced by wild yak male mated with domestic yak female)and 6 domestic yaks at 3 and 12 age in months respectively at Datong Yak Farm of Qi... Selecting 6 heads of new yak strains(the offspring of reciprocal cross of F1 produced by wild yak male mated with domestic yak female)and 6 domestic yaks at 3 and 12 age in months respectively at Datong Yak Farm of Qinghai Province. This paper was studied for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kin and hair coat of yak and their adaptability to the cold living environment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t should be of vital importance marker for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kin and hair coat with two type of yaks at 3 and 12 age in months and their regulation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o adapt to the cold living environment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The main morphological indexes of the skin and hair coat of the rearing new yak strai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domestic yaks at the same age in months, or speak precisely, the new yak strain was more powerful adaptable to the alpine cold living environment than that of the domestic yaks. The resvlts above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native strain breeding of yak and the new yak strain rea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k(bos grunniens) SKIN HAIR COAT COLD living environment.
下载PDF
牦牛MPC1和MPC2基因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特征分析
4
作者 姜辉 黄慈 +3 位作者 钟金城 鲜莉莉 信金伟 王吉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08-3718,共11页
【目的】明确牦牛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编码基因(MPC1和MPC2)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组织表达特征,为揭示MPC基因在牦牛适应高原环境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PCR扩增牦牛MPC1和MPC2基因编码区(C... 【目的】明确牦牛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编码基因(MPC1和MPC2)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组织表达特征,为揭示MPC基因在牦牛适应高原环境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PCR扩增牦牛MPC1和MPC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其蛋白结构及理化性质,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C1和MPC2基因在不同年龄(0.5、1.5和2.5岁)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牦牛MPC1基因CDS序列长330 bp,共编码109个氨基酸残基;MPC2基因CDS序列长384 bp,共编码127个氨基酸残基。基于MPC1和MPC2基因CDS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牦牛分别与黄牛和水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远。牦牛MPC1和MPC2蛋白均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丙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有跨膜结构但无信号肽,均存在1个MPC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分别占57.80%和55.12%),三级结构模型为5xpd.1.A。MPC1和MPC2基因在2.5、1.5和0.5岁牦牛心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最高,其次是肾脏和肝脏,而在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MPC1和MPC2基因在不同年龄段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不一致,可能与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及二者在牦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有关。【结论】MPC1和MPC2基因在反刍动物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和时序性,尤其在心脏中高表达,且编码蛋白中富含丙氨酸和亮氨酸,说明MPC1和MPC2基因在牦牛改善肉品质及适应高原环境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二者在牦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PC) MPC1基因 MPC2基因 组织表达特征 高原环境
下载PDF
牦牛Fas相关因子1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初步应用
5
作者 王静瑜 潘阳阳 +7 位作者 徐庚全 张瑞 张文兰 王筱珊 乌仁套迪 照日格图 崔燕 余四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69-3382,共14页
Fas相关因子1(Fas-associated factor-1,FAF1)为Fas家族成员,含有数个多功能结构域,可参与细胞凋亡、炎症、坏死、细胞增殖和蛋白质稳态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旨在制备牦牛FAF1多克隆抗体,探索FAF1在牦牛不同年龄睾丸组织及不同繁殖周期... Fas相关因子1(Fas-associated factor-1,FAF1)为Fas家族成员,含有数个多功能结构域,可参与细胞凋亡、炎症、坏死、细胞增殖和蛋白质稳态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旨在制备牦牛FAF1多克隆抗体,探索FAF1在牦牛不同年龄睾丸组织及不同繁殖周期卵巢的生物学作用。试验扩增出牦牛FAF 1基因全序列,构建牦牛pET28a-FAF1蛋白原核表达载体,优化诱导条件,通过Ni-NTA柱纯化后,免疫试验动物,获得兔源FAF1多克隆抗体。选取幼年(1、2周岁)、成年(3、4、6、7周岁)、老年(11周岁)三个年龄段雄性牦牛睾丸,选取不同繁殖周期(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雌性牦牛卵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分别检测不同年龄雄性牦牛睾丸及不同繁殖周期雌性牦牛卵巢中FAF1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及蛋白的表达定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FAF1,25℃、IPTG浓度为0.5 mmol·L^(-1)诱导5 h为最优诱导条件,该重组蛋白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免疫试验动物后获得兔源FAF1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为1∶1024000,特异性良好。睾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FAF1 mRNA在3、4、7周岁雄性牦牛睾丸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睾丸组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AF1蛋白在11周岁时相对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6、7周岁次之,3、4周岁FAF1相对蛋白表达量最低;睾丸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FAF1主要表达于精子、精子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和管周肌样细胞中。卵巢组织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雌性牦牛黄体期卵巢FAF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妊娠期卵巢次之,卵泡期卵巢最低;卵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卵泡期和妊娠期卵巢FAF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卵泡期卵巢表达量最高,妊娠期卵巢次之,黄体期卵巢中表达量最低;卵巢IHC结果显示FAF1主要表达于卵巢生殖上皮细胞、颗粒细胞、卵丘细胞、卵泡膜细胞和黄体细胞。FAF1 mRNA和蛋白在不同年龄睾丸及不同繁殖周期卵巢组织存在显著差异化表达,综上推测,FAF1可能与雄性牦牛的睾丸发育、精子发生及睾酮分泌密切相关,与雌性牦牛的卵泡闭锁、发育、成熟和黄体溶解生理过程相关,本研究为更进一步探索FAF1在牦牛生殖生理功能方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FAF1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应用
下载PDF
天祝白牦牛乳与甘南牦牛乳理化性质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席斌 高雅琴 +3 位作者 郭天芬 李维红 熊琳 杨晓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8期3511-3514,共4页
对天祝白牦牛(Bos grunniens L.cv.Tianzhu white yak)与甘南牦牛(B.grunniens cv.Gannan yak)2个牦牛品种的牛乳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产乳量高于甘南牦牛;甘南牦牛乳中的蛋白质、脂肪、全脂固体含量高于天祝白... 对天祝白牦牛(Bos grunniens L.cv.Tianzhu white yak)与甘南牦牛(B.grunniens cv.Gannan yak)2个牦牛品种的牛乳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产乳量高于甘南牦牛;甘南牦牛乳中的蛋白质、脂肪、全脂固体含量高于天祝白牦牛乳,天祝白牦牛乳中非乳脂固体、乳糖含量和密度、酸度高于甘南牦牛乳,冰点差别不大;胎次对牦牛乳脂肪、非乳脂固体含量和酸度的影响较大,对蛋白质、全脂固体、乳糖含量和密度、冰点等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bos grunniens L.) 牛乳 品种 胎次 理化性质
下载PDF
牦牛的分类学地位及起源研究:mtDNAD-loop序列的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郭松长 刘建全 +2 位作者 祁得林 杨洁 赵新全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牦牛的起源与属级分类学地位至今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我们测定了家养牦牛和野生牦牛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并以此构建牦牛和牛属、野牛属、水牛属以及非洲水牛属相关种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D-loop区与Cytb基因序列在... 牦牛的起源与属级分类学地位至今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我们测定了家养牦牛和野生牦牛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并以此构建牦牛和牛属、野牛属、水牛属以及非洲水牛属相关种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D-loop区与Cytb基因序列在构建牛族的系统发育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系统发育关系显示野牛属的灭绝种草原野牛与现存种美洲野牛先聚合为一单系群,然后再和牦牛形成一单系分支,表明牦牛与野牛属的草原野牛、美洲野牛亲缘关系最近,具有最近的共同祖先,而与牛属的其它亚洲物种亲缘关系较远。因此,本研究不支持将牦牛独立为牦牛属———Poephagus,牛属与野牛属在分类上也应合并为一个属。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和化石证据,我们进一步对牦牛起源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讨论,认为牦牛与野牛属的分化是由于第四纪气候变化在欧亚大陆发生的,野牛通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冰期结束后,由于欧亚大陆其它地区温度升高,牦牛只能局限分布在较为寒冷的青藏高原;而野牛属在北美先后分化为草原野牛和美洲野牛,前者可能是后者的直接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线粒体DNA 控制区 分类学地位 起源
下载PDF
牦牛肺脏高原适应性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63
8
作者 陈秋生 冯霞 姜生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07-2113,共7页
【目的】系统观测牦牛肺脏的微细结构,分析其结构特异性与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方法】组织化学反应、特殊染色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及立体定量方法。【结果】牦牛肺小叶结构明显,肺泡I型上皮菲薄,构成肺泡壁的绝大部分。与其它动物不... 【目的】系统观测牦牛肺脏的微细结构,分析其结构特异性与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方法】组织化学反应、特殊染色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及立体定量方法。【结果】牦牛肺小叶结构明显,肺泡I型上皮菲薄,构成肺泡壁的绝大部分。与其它动物不同,牦牛I型肺泡上皮见有间断处,为非连续型上皮。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和调和平均厚度分别为(0.53±0.10)μm和(0.44±0.07)μm,明显比体格较小的其它家畜还要薄,这有利于气体交换时增加氧的弥散量。肺脏微动脉中膜的肌层厚度与血管外径的百分比为(5.00±0.93)%,与高原驼马的比值近似,而比奶牛和公牛的要小,说明牦牛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比其它牛类低。肺胸膜、小叶间隔、肺泡隔、各级支气管管壁和血管壁内都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分布,并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弹性系统,维持肺脏良好地扩张和回缩状态。杯状细胞不仅大量分布于各级支气管,细支气管粘膜上皮中也出现杯状细胞,其分泌的粘液有助于牦牛在干旱环境下保护呼吸道的通气量。【结论】牦牛肺脏的结构具有特异性,这是牦牛世代生活于高原低氧环境下所获得的适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肺脏 结构 高原适应性
下载PDF
牦牛的分布及保护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知贵 夏霖 杨奇森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8-150,共3页
Yak (Bos grunniens) is one of the largest ungulate in China, found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cold pasture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number of wild yaks has declined considerably in recent decades due to widespre... Yak (Bos grunniens) is one of the largest ungulate in China, found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cold pasture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number of wild yaks has declined considerably in recent decades due to widespread hunting.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Yak, based on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and our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steau, to provide basic knowledge and promote the conservation of this anim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甘肃西北部 保护 有蹄类动物 哈萨克斯坦 特产动物 青藏高原 荒漠动物
下载PDF
牦牛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测定及其在牛亚科中分类地位的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齐发 李隐侠 +8 位作者 赵兴波 潘增祥 刘振山 张庆波 屈旭光 宋大伟 董丽艳 李宁 谢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根据普通牛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引物,获得了九龙牦牛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并以羊亚科绵羊属绵羊作为外类群利用D-loop区序列对牛亚科代表性物种(牦牛、野牦牛、普通牛、瘤牛、美洲野牛、欧洲野牛和亚洲水牛)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根据普通牛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引物,获得了九龙牦牛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并以羊亚科绵羊属绵羊作为外类群利用D-loop区序列对牛亚科代表性物种(牦牛、野牦牛、普通牛、瘤牛、美洲野牛、欧洲野牛和亚洲水牛)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牦牛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全长893 bp,与普通牛源序列的同源性为87.4%,其中有17个碱基的缺失;在牛亚科内,牦牛、野牦牛与美洲野牛(美洲野牛属)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最小,为6.2%~6.8%,而与牛属中普通牛、瘤牛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较大,为10.0%~11.3%;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野牦牛首先与美洲野牛聚为一类,说明牦牛、野牦牛与美洲野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结合古生物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的证据,支持将牦牛、野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即牦牛属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亚科 牦牛属 牦牛 D-LOOP 系统发育 分类地位
下载PDF
牦牛卵泡细胞及其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雍艳红 余四九 +1 位作者 巨向红 崔燕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50-1057,共8页
采集成年母牦牛卵巢,通过光镜和电镜对牦牛卵泡及其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当卵母细胞被单层立方卵泡细胞包围时,微绒毛开始出现,而皮质颗粒、透明带则在包被2-4层卵泡细胞时开始出现。随着卵母细胞的继续... 采集成年母牦牛卵巢,通过光镜和电镜对牦牛卵泡及其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当卵母细胞被单层立方卵泡细胞包围时,微绒毛开始出现,而皮质颗粒、透明带则在包被2-4层卵泡细胞时开始出现。随着卵母细胞的继续发育,透明带增厚,微绒毛由粗短变为细长,密度增加;皮质颗粒、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等细胞器的数目不断增加,并逐渐移行到质膜下;在移行的过程中,皮质颗粒成团存在。在囊状卵泡中,卵母细胞皮质颗粒呈线形分布于质膜下,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又移向胞质中央。卵母细胞借助微绒毛穿过透明带与卵泡细胞胞质突起相联系。结果证明牦牛卵泡和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变化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卵泡 卵母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牦牛乳酪蛋白酶解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毛学英 吴思嘉 +4 位作者 范金波 徐世平 王晶 谷俊男 任发政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8年第7期624-626,634,共4页
以牦牛(Bos grunniens)乳酪蛋白为原料,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制备酪蛋白酶解产物,分别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发现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清除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酶解产物(p<0.05)。测定不同水... 以牦牛(Bos grunniens)乳酪蛋白为原料,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制备酪蛋白酶解产物,分别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发现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清除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酶解产物(p<0.05)。测定不同水解时间点酪蛋白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发现第7h酶解产物的清除活力显著高于其它水解时间点的样品(p<0.05)。还分析了碱性蛋白酶7h酶解产物的理化指标,发现其水解度、三氯乙酸氮溶解指数和蛋白质回收率均较高,表明此时大部分酪蛋白已降解,且酶解产物中短肽段的含量较高,用碱性蛋白酶制备具有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酪蛋白酶解产物时得率较高,而其氨基氮含量相对较低,适宜作为保健食品功能性基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酪蛋白 酶解产物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下载PDF
贺兰山牦牛冬春季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宠南 苏云 +3 位作者 刘振生 姚志诚 张明明 李志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62-1772,共11页
在2009年12月—2010年1月和2010年4—5月,采用样线法结合直接观察法对贺兰山牦牛的冬春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冬季对11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偏爱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小于2000 m,优势乔木为灰榆,坡度小于10°,下坡位,距... 在2009年12月—2010年1月和2010年4—5月,采用样线法结合直接观察法对贺兰山牦牛的冬春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冬季对11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偏爱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小于2000 m,优势乔木为灰榆,坡度小于10°,下坡位,距水源距离大于1200 m,人为干扰距离2000—4000 m,隐蔽级大于70%;春季牦牛对13种利用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偏爱于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海拔大于3000 m,乔木密度小于1株,乔木高度小于3 m,乔木距离大于3 m,灌木密度大于40株,灌木距离小于1 m,植被盖度大于70%,上坡位,距水源的距离小于800 m,人为干扰距离大于4000 m,隐蔽级大于70%。冬春季牦牛在海拔、植被类型、地形特征、优势乔木、灌木种类、坡位、坡向、人为干扰距离、距水源距离上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冬季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21.100%,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乔木距离、优势乔木、乔木高度和乔木密度;春季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是31.247%,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和灌木密度。与其他分布地区的牦牛相比,贺兰山地区的牦牛能适应当地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bosgrunniens) 生境选择 主成分分析 冬季 春季 贺兰山
下载PDF
牦牛胎儿肺脏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琨 余四九 +1 位作者 何俊峰 崔燕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6-355,共10页
本实验选取40份不同胎龄的牦牛肺脏样本,通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牦牛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旨在为发育生物学提供形态学资料。结果表明,牦牛胚胎肺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1)胚胎期(30~50d),胚胎出现肺芽,其分支形成主支气管,进一步分... 本实验选取40份不同胎龄的牦牛肺脏样本,通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牦牛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旨在为发育生物学提供形态学资料。结果表明,牦牛胚胎肺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1)胚胎期(30~50d),胚胎出现肺芽,其分支形成主支气管,进一步分出叶支气管,上皮均为假复层柱状上皮;(2)假腺期(50~120d),支气管树发育明显,末端终蕾结构似腺体,为假复层柱状上皮;(3)小管期(120~180d),呼吸部发育明显,终蕾腺泡样结构消失,可见多处管状分支,上皮为单层柱状或单层立方;(4)囊状期(180~220d),终囊管壁由较厚肺泡隔及原始肺泡组成,少数原始肺泡上皮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5)肺泡期(220~260d),形成肺泡,大部分上皮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胚胎期和假腺期支气管和终蕾上皮的糖原含量丰富,从小管期开始,上皮细胞糖原含量开始急剧减少。之后的几个时期,只有导气部个别上皮细胞PAS反应呈阳性。实验结果表明:牦牛胎儿的肺脏发育的特点与普通牛的基本相似,主要不同点是牦牛的囊状期较短,肺泡期较长,即牦牛胎儿的肺脏更早发育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胎儿 组织学 发育
下载PDF
1日龄牦牛肺泡毛细血管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晓霞 俞红贤 +8 位作者 刘英 杜晓华 郭建强 赵建红 王宇 柳东阳 李仁阁 赵海涛 刘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5-359,共5页
本文运用血管铸型和扫描电镜技术对1日龄牦牛肺实质内微血管的铸型进行研究,旨在发现新生牦牛肺微血管的分布特征,为探讨牦牛肺微血管在出生后的发生与生长规律奠定基础。结果显示:低倍镜下肺泡微血管网呈现不规则的、类似于蜂窝样的肺... 本文运用血管铸型和扫描电镜技术对1日龄牦牛肺实质内微血管的铸型进行研究,旨在发现新生牦牛肺微血管的分布特征,为探讨牦牛肺微血管在出生后的发生与生长规律奠定基础。结果显示:低倍镜下肺泡微血管网呈现不规则的、类似于蜂窝样的肺泡群结构,局部区域的肺泡血管网伸展不完全,血管网形成肺泡腔的形态和大小差异很大,可以看到完全开张的肺泡、半开张的肺泡、轻微开张的肺泡以及未开张的肺泡。根据血管管径的粗细、血管网孔的大小、血管分布的疏密以及局部区域血管分布的形态差异可以将局部区域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分为3种形式:即板块状血管网、筛孔状血管网以及网络状血管网。肺泡隔内微血管网的存在形式和毗邻关系不尽相同,可以分为单层型血管网、双层型血管网以及毗邻型血管网。肺泡毛细血管的铸型表面还可见到内皮细胞核的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日龄牦牛 微血管铸型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褪黑素受体在未妊娠和妊娠牦牛子宫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霍生东 袁其建 +7 位作者 卢建雄 臧荣鑫 杨具田 张涛杰 阿依木古丽 刘俊林 马忠仁 龙瑞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旨在研究褪黑素对妊娠牦牛子宫的调控作用,采用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未妊娠和妊娠不同时期牦牛子宫中褪黑素受体(MT1)mRNA和褪黑素受体(MT1)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未妊娠和妊娠的不同时期,牦牛子宫基质细... 旨在研究褪黑素对妊娠牦牛子宫的调控作用,采用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未妊娠和妊娠不同时期牦牛子宫中褪黑素受体(MT1)mRNA和褪黑素受体(MT1)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未妊娠和妊娠的不同时期,牦牛子宫基质细胞(SC)和肌层平滑肌细胞(MM)中均有MT1蛋白表达(P>0.05);血管内皮细胞(EBV)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中的MT1蛋白表达,在妊娠28~35d差异不显著,随妊娠时间的增加,MT1蛋白表达增加(P<0.05);腺上皮细胞(GE)中的MT1蛋白,在妊娠初期(妊娠28~35d)差异不显著,妊娠50~60d时,差异显著(P<0.05),妊娠90~100d时,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腔上皮细胞(SE)中,MT1蛋白表达量在妊娠28~35d比未妊娠时低(P<0.05),而这种趋势随妊娠时间的增加继续降低(P<0.01)。未妊娠牦牛子宫中MT1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牦牛(P<0.01)。综上表明,在妊娠期,牦牛子宫对褪黑素的需求量降低,褪黑素主要作用于牦牛GE,调节子宫腺功能,使牦牛子宫产生适应妊娠的生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褪黑素受体 妊娠期 子宫 免疫组织化学 REAL-TIME PCR
下载PDF
新疆巴州牦牛种群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兰萍 耿荣庆 +3 位作者 常洪 冀德君 李永红 常春芳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20,共4页
研究测定新疆巴州牦牛种群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长序列,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种群的遗传现状。结果表明,在17头巴州牦牛个体中检测到4种Cyt b基因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331,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02;系统发育关系显示,巴... 研究测定新疆巴州牦牛种群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长序列,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种群的遗传现状。结果表明,在17头巴州牦牛个体中检测到4种Cyt b基因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331,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02;系统发育关系显示,巴州牦牛Cyt b基因单倍型明显有两个分支,一支与家牦牛单倍型聚在一起,另一支与新疆野牦牛单倍型聚在一起,表明巴州牦牛可能有2个母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牦牛 家牦牛 线粒体DNA 渐渗杂交
下载PDF
牦牛血超氧化物歧化酶电泳多谱带现象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唐双焱 邹国林 金建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22-430,共9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线性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制备电泳、等电聚焦电泳以及不同试剂处理等多种方法对牦牛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电泳多谱带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 ,各带会发生相...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线性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制备电泳、等电聚焦电泳以及不同试剂处理等多种方法对牦牛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电泳多谱带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 ,各带会发生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血红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 电泳图谱 多谱带 聚合 构象异构体
下载PDF
原核表达牦牛朊蛋白的纯化及其活性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伍志伟 吴润 +1 位作者 刘湘涛 陈豪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以原核表达的GST-BoPrP(23~242)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牦牛朊蛋白的特异性抗血清。经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鉴定,该抗血清可与牦牛重组成熟PrP(23~242)和牛脑组织提取物发生反应,蛋白酶K消化各抗原可消除免疫反... 以原核表达的GST-BoPrP(23~242)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牦牛朊蛋白的特异性抗血清。经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鉴定,该抗血清可与牦牛重组成熟PrP(23~242)和牛脑组织提取物发生反应,蛋白酶K消化各抗原可消除免疫反应,但不与GST蛋白和E.coli BL21(DE3)的菌体蛋白发生反应,表明该抗血清为抗牦牛重组成熟PrP(23~242)的抗血清,其效价高达1∶12800,并能识别黄牛脑组织中的天然朊蛋白。原核表达的GST-BoPrP(23~242)融合蛋白能有效地刺激免疫动物产生PrP特异性抗体,所制备的抗血清可适用于天然朊蛋白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重组成熟朊蛋白 纯化 活性测定 抗血清 原核表达 疯牛病
下载PDF
应用粪氮指数法检测青藏高原草甸区成年母牦牛青草期放牧采食量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伟生 郑群英 +3 位作者 刘刚 罗晓林 杨平贵 陈琳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3-38,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牦牛的采食当量,测定川西北青藏高原草甸区牧区成年母牦牛青草期放牧采食量(有机物质)。选用6头5岁空怀母牛作为试验牛,采用粪氮指数法用粪粗蛋白指数方程估测采食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用Cr2O3法估测日排粪量(干物质),预试期... 试验旨在研究牦牛的采食当量,测定川西北青藏高原草甸区牧区成年母牦牛青草期放牧采食量(有机物质)。选用6头5岁空怀母牛作为试验牛,采用粪氮指数法用粪粗蛋白指数方程估测采食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用Cr2O3法估测日排粪量(干物质),预试期6d,收粪期6d,日喂药2次,日收粪3次,指示剂回收率100%(R1)和94%(R2);粪样按头按日测定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及铬含量。结果表明:日排粪量(干物质)2.82kg(R1)、2.66kg(R2);有机物质消化率74.6%;日采食量(有机物质)8.54kg(R2)、9.09kg(R1);采食量或排粪量与体重间无显著相关,体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体重因素可能对同龄成年母牦牛青草期采食量无影响;与报道比较,有机物质消化率估测值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天然草地 采食量 粪氮指数法 有机物质消化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