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报·艺海》:从“艺术副刊”到“商业电影副刊”
1
作者 石娟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3年第4期21-36,共16页
20世纪30年代,《新闻报》的电影副刊“艺海”与《晨报·每日电影》《申报·电影专刊》齐名,但与后两者不同的是,作为商业电影副刊,“艺海”重在“经营”。迄至今日,“艺海”及其主编吴承达在电影史书写中一直“失语”。事实上“... 20世纪30年代,《新闻报》的电影副刊“艺海”与《晨报·每日电影》《申报·电影专刊》齐名,但与后两者不同的是,作为商业电影副刊,“艺海”重在“经营”。迄至今日,“艺海”及其主编吴承达在电影史书写中一直“失语”。事实上“,艺海”创刊于1925年5月16日,初定位为艺术副刊,1926年4月1日停刊。1933年“,艺海”复刊,转型为“商业电影副刊”,继承了“一·二八”以前的电影批评话语,以貌似“旧”的电影批评,参与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从技术、内容、形式乃至艺术的对话,肯定了中国本土商业电影的盈利模式,培育了电影市场,为40年代上海孤岛时期商业电影的自由与繁荣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艺海”的副刊风格从“艺术”向“娱乐”、从“教育”到“代言”的转变,副刊读者从“小众”到“大众”的文化实践,形塑了电影在中国从“艺术”向“文化工业”的流变轨辙,为彼时电影批评带来活力与张力的同时,也保证了诸副刊之间批评话语的多元,表现出差异化的文化政治。正是这些丰富的“差异”,使我们得窥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产业生态,亦托举起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艺海》 商业电影 副刊 吴承达 严独鹤
下载PDF
“南北”畛域/统一中的“东北”——以赵君豪《东北屐痕记》和严独鹤《北游杂纪》为视线
2
作者 杨慧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205,235,236,共26页
上海日报公会观察团1929年5月的东北之行,不仅开中国新闻史之先河,更是搭建了一个认识和展现“新东北”的平台。检视彼时沪、沈、平、津等地各报(方)报道,特别是细读观察团重要成员赵君豪与严独鹤记述此行的长篇游记《东北屐痕记》和《... 上海日报公会观察团1929年5月的东北之行,不仅开中国新闻史之先河,更是搭建了一个认识和展现“新东北”的平台。检视彼时沪、沈、平、津等地各报(方)报道,特别是细读观察团重要成员赵君豪与严独鹤记述此行的长篇游记《东北屐痕记》和《北游杂纪》,得见该团的发起、组织及其所受的礼遇。于中,不仅体现了东北当局与南京政府构建彼此信任关系的良苦用心,更是折射出东北人民对于国家统一和祖国怙恃的衷心拥护与热切期盼。借由“东北文化社”的安排和引导,赵君豪和严独鹤率先为南方读者开掘和呈现出东北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现代”面向,为实现此行“引吾素不相识之南北同胞而亲若兄弟”的初衷注入了现实的动力。因为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复杂的国际情势,“易帜”后的东北已经成长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的一个“内部他者”,不仅是弥合南北畛域、形塑国家认同的重要力量,而且为民族精神注入“涵受性”与“启发性”的宝贵资源,从而为我们在建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中重新检视文学行动提供了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日报公会观察团 赵君豪 严独鹤 东北 东北文化社 民族-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