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复的译词与日本的“新汉语”词汇 被引量:7
1
作者 胡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6-89,101,共5页
众所周知 ,日语中使用着大量的汉语词汇。但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日语词汇却不为国人所知。本文拟通过对严复早期译作的译词及《严复名作丛刊》卷末注释的介绍和分析 ,判断现在中日两国共同使用的词汇哪些来自日语 。
关键词 严复 汉语词汇 《严复名著丛刊》 日语 翻译
下载PDF
《天演论驳议》:科学与宗教视野中的进化论批判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天根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2-101,共10页
进化论包含生物进化论与社会进化论,生物进化论主要源自达尔文。进化论在西方经由生物学界走向社会科学这一历程。就近代中国而言,进化论的社会反响远大于生物学界。严复译著《天演论》,将社会进化论本土化建构、诠释与救亡图存历史使... 进化论包含生物进化论与社会进化论,生物进化论主要源自达尔文。进化论在西方经由生物学界走向社会科学这一历程。就近代中国而言,进化论的社会反响远大于生物学界。严复译著《天演论》,将社会进化论本土化建构、诠释与救亡图存历史使命相契合,引起宗教界的反响。李问渔对《天演论》及进化论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学理性批判。从"物理"层面来看,李问渔"辑译"《天演论驳议》,关注自然科学试验及考古发现,并与宗教神学结合起来,对进化论证伪。就"政理"层面而言,李问渔从先验的神学世界观出发,检视社会进化论。严复、李问渔对进化论证实或证伪,还涉及进化论与科学、宗教立场等的关系。在"西方学术中国化"的近代学术转型中,李问渔的影响远不及严复,李的反诘虽有些学理深度却未能在全国激起波浪,商榷的力度愈大,愈发增添社会进化论的思想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演论》 《天演论驳议》 李问渔
下载PDF
叶在扬对中西度量衡的研究与清末度量衡的改制——以《度量衡新议》为中心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增强 冯立昇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86,共16页
清末度政混乱,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造成很大阻碍。随着新政的陆续出台,清政府颁布《度量权衡画一制度图说总表推行章程》。在此之前,学者对度量衡划一呼声虽高,但少有系统研究中西度量衡的著作,晚清学者叶在扬所著《度量衡新议... 清末度政混乱,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造成很大阻碍。随着新政的陆续出台,清政府颁布《度量权衡画一制度图说总表推行章程》。在此之前,学者对度量衡划一呼声虽高,但少有系统研究中西度量衡的著作,晚清学者叶在扬所著《度量衡新议》是唯一的一部研究专著。该书在对中西度量衡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探讨了度量衡基准,拟定和设计了度量权衡单位、器具,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索价值。文章对叶在扬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梳理和考证,详细分析其拟定度量衡新制的数理原理及其合理性与实效性不足的弊端;对其工作在清末度量衡改制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指出1908年清廷颁布的《度量权衡画一制度图说总表推行章程》直接参考了叶在扬的《度量衡新议》,并推测叶在扬本人也可能参与了章程的起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量衡 叶在扬 《度量衡新议》 严复 《度量权衡画一制度图说总表推行章程》 三山叶氏
下载PDF
晚清民国华人翻译圣经译本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晓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2期8-16,共9页
圣经在中国的翻译始于汉语圣经译本,两百多年来,基督教一直持续不断推陈出新各种译本。19世纪外国传教士翻译出版了大量汉语深文言、浅文言、方言和少数民族文字的圣经译本。20世纪后,华人基督徒逐渐成为圣经翻译的主体,翻译出版多种白... 圣经在中国的翻译始于汉语圣经译本,两百多年来,基督教一直持续不断推陈出新各种译本。19世纪外国传教士翻译出版了大量汉语深文言、浅文言、方言和少数民族文字的圣经译本。20世纪后,华人基督徒逐渐成为圣经翻译的主体,翻译出版多种白话文圣经译本。产生了第一部以华人名字命名的译本——冯亚生译本,第一部由非基督徒翻译的译本——严复译本,第一部由华人翻译的《圣经全书》——吕振中译本。众多译本中有合作翻译,有个人独立翻译;有直译,也有意译;实现了圣经汉译从外国传教士到华人的角色主体转变,实现了从文言文体到白话文体和新式标点的彻底转变。这些圣经译本的产生呈现了基督教圣经翻译的多元化和持续性,展现了圣经汉译走向自主和基督教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圣经翻译 冯亚生译本 严复译本 吕振中译本
下载PDF
严复翻译会通研究——以《社会通诠》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熊辛格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88-90,共3页
以严复翻译的《社会通诠》为例,分析近代西方先进思想如何通过翻译会通传入中国并被人接受,且总结出当时主要的翻译会通策略,包括加按语、加注释、删减和增译等,同时揭示了晚清西学会通的经世致用的特征和时代意义,对于中西文化的融合... 以严复翻译的《社会通诠》为例,分析近代西方先进思想如何通过翻译会通传入中国并被人接受,且总结出当时主要的翻译会通策略,包括加按语、加注释、删减和增译等,同时揭示了晚清西学会通的经世致用的特征和时代意义,对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古今文化的会通创新具有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通中西 文化融合 严复《社会通诠》
下载PDF
严译误读“艺术”的解构主义诠释
6
作者 向仍东 向琼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0-123,共4页
翻译需要应对的不仅是语言的差异,更是文化的差异,加之译者的主体性意识等因素,造成了翻译中误读和误译的必然性。以严复的误读为例,借用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诠释严译中误读的必然性及其合理性,同时解释严译创造性误读的正面积极意义——... 翻译需要应对的不仅是语言的差异,更是文化的差异,加之译者的主体性意识等因素,造成了翻译中误读和误译的必然性。以严复的误读为例,借用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诠释严译中误读的必然性及其合理性,同时解释严译创造性误读的正面积极意义——原作意义的实现与丰富、译者与读者主体价值的体现与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译 误读 解构主义 诠释
下载PDF
江淹赋的情感表现艺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洪娟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0-53,共4页
江淹赋充沛了浓浓的悲怨情感,本文从景物意象、句式、色彩、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情感的表现艺术。赋中的景物意象或烘托、或象征其微妙的情感活动,多样化的句式特征,给人强烈冲击的视觉色彩以及以情感为主线不居时空的结构也与情感相融... 江淹赋充沛了浓浓的悲怨情感,本文从景物意象、句式、色彩、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情感的表现艺术。赋中的景物意象或烘托、或象征其微妙的情感活动,多样化的句式特征,给人强烈冲击的视觉色彩以及以情感为主线不居时空的结构也与情感相融相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赋 情感 表现艺术
下载PDF
黄生《杜诗说》校点琐议
8
作者 王飞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6-69,共4页
基于肯定了校点者李霜琴对黄生在《杜诗说》中的认真校点,认为经校勘后的《杜诗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校点本,同时,给李校本中对康熙三十五年丙子本的校改、避讳字的处理和校本等问题提出了看法,以期《杜诗说》校点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杜诗说》 丙子本 校本
下载PDF
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看严复翻译
9
作者 孙雁冰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4-57,共4页
严复在中国翻译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第一个提出规范标准的翻译家,他所提出的"信、达、雅"翻译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生态翻译学是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的新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论视角出发,对严复翻译进行探... 严复在中国翻译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第一个提出规范标准的翻译家,他所提出的"信、达、雅"翻译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生态翻译学是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的新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论视角出发,对严复翻译进行探讨,可以看出,严复翻译遵从其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的法则,受生态环境中各要素的制约,既促进了当时社会的科学发展,也与当时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翻译 生态翻译学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试析严复非正法翻译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立芳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0-113,共4页
为使他的译著能起到"启发民智、救亡图存"的目的,严复在翻译时采用了一些非正法翻译策略。就其译本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来看,这些非正法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构成成分,有着积极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 严复翻译 非正法翻译策略 信达雅
下载PDF
矛盾背后的统一——从对严复译本及其翻译标准的批评谈起
11
作者 袁晓军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5-88,共4页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提出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人对于严复的译本及其翻译标准褒贬不一。本文拟从对严复译本及其翻译标准的批评谈起,意在说明严复的译本在看似矛盾的背后所蕴...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提出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人对于严复的译本及其翻译标准褒贬不一。本文拟从对严复译本及其翻译标准的批评谈起,意在说明严复的译本在看似矛盾的背后所蕴含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译本 矛盾 统一 翻译标准
下载PDF
胡刻本《文选》乐府古辞三首献疑
12
作者 黄毓芸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34-38,共5页
《文选》为我国现存编纂最早之文学总集,胡刻本《文选》则为今人刻文选之依据,《文选》乐府古辞三首亦多次编选入中小学阅读课本,影响日趋广泛。胡刻本虽在尤刻本基础上更为完善,亦无法避免新的错误。笔者众本对校、他校,认为著者记载... 《文选》为我国现存编纂最早之文学总集,胡刻本《文选》则为今人刻文选之依据,《文选》乐府古辞三首亦多次编选入中小学阅读课本,影响日趋广泛。胡刻本虽在尤刻本基础上更为完善,亦无法避免新的错误。笔者众本对校、他校,认为著者记载的差异肇于《文选》与《玉台新咏》记载之异,发现乐府古辞三首有异文共二十五处,兹逐一列出,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胡刻本 乐府诗 作者 校勘
下载PDF
Collisions of the Past with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Texts, and History
13
作者 Jon Eugene von Kowalli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5年第4期581-615,共35页
This article begins by articulat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arguing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three well-known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outlined by Yan... This article begins by articulat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arguing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three well-known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outlined by Yan Fu 严复 (1854-1921)--namely, faithfulness (xin 信), conveyance (da 达), and elegance (ya 雅)--should in fact be the one that is least often discussed, da. The author principally interprets da as "conveying" the mood and then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work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This position is then illustrated by specific examples from Lu Xun's (1881-1936) emotive and highly allusive classical-style poetry, engaging issues regarding its annotation, exegesis, and translation which have arisen in Chinese literary and scholarly circle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since the deployment of affective images has often been designated as an essential and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poetry,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into Western languages must make an effort to engage with the original images--not simply resorting to paraphrases or substitutions--and concludes that poetry in translation can and does have important and lasting effects on the litera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Lin shu yan fu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heory 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Lu Xun's poetry
原文传递
《妇科采珍》抄本、刻本关系初探
14
作者 王小芸 赵怀舟 +2 位作者 许文 杨阳 闫方园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妇科采珍》现存杨际春抄本、绛州地忍堂刻本各1种。1988年,长春中医学院王耀廷教授将杨际春抄本《妇科采珍》整理出版,连载于《吉林中医药》杂志中。虽然杨际春抄本的形成时间晚于刻本,但仔细对比后可以发现,杨际春抄本并非抄自... 《妇科采珍》现存杨际春抄本、绛州地忍堂刻本各1种。1988年,长春中医学院王耀廷教授将杨际春抄本《妇科采珍》整理出版,连载于《吉林中医药》杂志中。虽然杨际春抄本的形成时间晚于刻本,但仔细对比后可以发现,杨际春抄本并非抄自刻本,而有可能是抄自作者的某个稿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采珍》 杨际春抄本 地忍堂刻本 王耀廷校注本
原文传递
追本溯源,以严解严——《严复变译思想考》评介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俊杰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1,共3页
《严复变译思想考》是商务印书馆新近推出的力作。作者黄忠廉依托自建的翻译语料库,重释"信达雅",推导出严复的变译思想,在视角和方法上多有创新,对于严复思想研究、变译理论研究、本土理论构建有着多重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严复变译思想考 变译 黄忠廉 严复 评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