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福克纳与莫言作品中的悲剧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杜翠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54,共6页
福克纳与莫言之间存在着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两位作家有着强烈的悲剧意识,通过塑造弱势人物形象来表现悲剧主题,忍辱负重的怨妇母亲和情场失意的少女少妇是福克纳与莫言作品中两类典型的悲剧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社会中没有自我意识和...
福克纳与莫言之间存在着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两位作家有着强烈的悲剧意识,通过塑造弱势人物形象来表现悲剧主题,忍辱负重的怨妇母亲和情场失意的少女少妇是福克纳与莫言作品中两类典型的悲剧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社会中没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身份以及属于自己的话语,从而沦为了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受害者。对于福克纳而言,她们的悲剧虽然多半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但自我人格缺陷也难脱干系;而爱与责任使得莫言对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抱着深深的崇敬感,并坦言自己是一位女性主义者,由此反映出福克纳矛盾的女性观和莫言积极的女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莫言
悲剧女性形象
女性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生之道、“第三性”与再造“文学乡土”的方法——以阎连科《她们》为中心
被引量:
4
2
作者
叶祝弟
王磊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43,共10页
生生之道、以“第三性”为核心的阎氏女性论、以非虚构作为方法的乡土中国想象,是理解阎连科《她们》的三个关键词,分别对应着作品内容、作家思想和文体创造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紧紧缠绕在一起,共同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即如何理解和想象...
生生之道、以“第三性”为核心的阎氏女性论、以非虚构作为方法的乡土中国想象,是理解阎连科《她们》的三个关键词,分别对应着作品内容、作家思想和文体创造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紧紧缠绕在一起,共同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即如何理解和想象当代乡土中国。《她们》中众多的人物及其故事,通过作者的具有强烈主体性的语言、思想以及在历史和虚构之间滑动的笔法编织到一起的时候,建构出了一套“关系网”。从追求文体独创性的角度来看,《她们》的核心甚至不在于记录女性、再现时代,而在于通过一套作家想象出来的“结构”,来引导我们如何与当代乡土女性一起共同思考,如何去跟乡土社会“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生生之道
阎氏女性论
非虚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克纳与莫言作品中的悲剧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杜翠琴
机构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5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福克纳家族叙述与新时期中国家族小说比较研究"(12BWW009)
文摘
福克纳与莫言之间存在着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两位作家有着强烈的悲剧意识,通过塑造弱势人物形象来表现悲剧主题,忍辱负重的怨妇母亲和情场失意的少女少妇是福克纳与莫言作品中两类典型的悲剧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社会中没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身份以及属于自己的话语,从而沦为了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受害者。对于福克纳而言,她们的悲剧虽然多半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但自我人格缺陷也难脱干系;而爱与责任使得莫言对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抱着深深的崇敬感,并坦言自己是一位女性主义者,由此反映出福克纳矛盾的女性观和莫言积极的女性观。
关键词
福克纳
莫言
悲剧女性形象
女性观
Keywords
Faulkner
Mo
yan
tragic
women
roles
comparative
study
分类号
I106.4-03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生之道、“第三性”与再造“文学乡土”的方法——以阎连科《她们》为中心
被引量:
4
2
作者
叶祝弟
王磊光
机构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43,共10页
文摘
生生之道、以“第三性”为核心的阎氏女性论、以非虚构作为方法的乡土中国想象,是理解阎连科《她们》的三个关键词,分别对应着作品内容、作家思想和文体创造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紧紧缠绕在一起,共同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即如何理解和想象当代乡土中国。《她们》中众多的人物及其故事,通过作者的具有强烈主体性的语言、思想以及在历史和虚构之间滑动的笔法编织到一起的时候,建构出了一套“关系网”。从追求文体独创性的角度来看,《她们》的核心甚至不在于记录女性、再现时代,而在于通过一套作家想象出来的“结构”,来引导我们如何与当代乡土女性一起共同思考,如何去跟乡土社会“共情”。
关键词
乡土中国
生生之道
阎氏女性论
非虚构
Keywords
Native-soil China
the way
of
life
yan lianke's study of women
non-fiction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福克纳与莫言作品中的悲剧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杜翠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生之道、“第三性”与再造“文学乡土”的方法——以阎连科《她们》为中心
叶祝弟
王磊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