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reliable Paratexts i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A Case Study of an Excerpted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an Guo Yan Yi
1
作者 Wenqing Peng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9年第1期116-137,共22页
This paper contains a charge of plagiarism in which Cheung Yik-man, the translator of a classic Chinese novel San Guo Yan Yi, failed to acknowledge the existing translation by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while Cheung&... This paper contains a charge of plagiarism in which Cheung Yik-man, the translator of a classic Chinese novel San Guo Yan Yi, failed to acknowledge the existing translation by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while Cheung's retranslation is extremely close to Yangs' with some changes only in the first two chapters. In this case, paratexts to Cheung Yikman's version covered up the behaviour of plagiaris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Lawrence Venuti's discussion of paratexts' function in his 2004 essay as "an immediate form of intertextuality" and "make[s] explicit the competing interpreta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unreliability of paratexts i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based on a case in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an Guo Yan Yi: Cheung Yik-man's translation of "The Battle of the Red Cliff" excerpted from the no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RANSLATION paratexts PLAGIARISM SAN GUO yan yi English TRANSLATION
原文传递
Self-Retranslation as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Two Special Case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an Guo Yan Yi
2
作者 Wenqing Peng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7年第2期110-127,共18页
According to Jakobson's definitio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involves rewording an already translated text in the same target language; however, discussions on a special kind of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Self-Retr... According to Jakobson's definitio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involves rewording an already translated text in the same target language; however, discussions on a special kind of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Self-Retranslation, i.e. the translator retranslating his or her own previous versions, are few. This paper examines Self-Retranslation from within the wider perspective of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Two issues, which are the real relation between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arget text, and self-referentiality framed in self-retranslator's mind, are proposed and elaborated, based on two intralingual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 San Guo Yan Y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Retranslatio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AN GUO yan yi
原文传递
Generic Intertextuality: A Case Stud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an Guo Yan Yi
3
作者 Wenqing Peng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8年第3期131-144,共14页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formation often happens at the linguistic and semantic levels since translat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inevitably entails changes to a text. This transformation is sometimes one ...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formation often happens at the linguistic and semantic levels since translat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inevitably entails changes to a text. This transformation is sometimes one of genre, for example, from novel genre of the original text to drama genre of the translated text. This paper tak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an Guo Yan Yi, a classic Chinese historical novel originally composed in the fourteenth century, as its case study as some early excerpted versions are in prose, verse, drama, textbook and other genres. Two partial translations are analysed in detail: one that has been retranslated as drama and the other as a collection of fairy tales. The classic interpretation of intertextuality(mosaic relations between texts) is thus extended in this paper to the level of genre where genre traditions play a role in spelling ou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exts. Moreover, this research may contribute to ou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ymmetr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raditions in gen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英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原文传递
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联合易眼九美技术在面部、眼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建玲 易彬 +1 位作者 李京 杨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115-118,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联合易眼九美技术在面部、眼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科学院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抗衰中心收治的面部、眼部老化者180名,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各60名。埋线组采用中西... 目的 观察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联合易眼九美技术在面部、眼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科学院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抗衰中心收治的面部、眼部老化者180名,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各60名。埋线组采用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技术,易眼九美组采用易眼九美技术,联合组采用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联合易眼九美技术。治疗前后的形态按照下颌缘形态标准、鼻唇沟形态标准及皱纹分级进行评分并比较,随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三组鼻唇沟评分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埋线组和易眼九美组(P<0.01);治疗后,三组下颌缘形态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埋线组和易眼九美组(P<0.01);治疗后,三组皱纹分级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埋线组和易眼九美组(P<0.01)。结论 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联合易眼九美技术治疗面部老化的临床效果明显,采用逆向埋线提升技术即刻效果明显,远期疗效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结合穴位埋线提升 穴位 易眼九美
下载PDF
潘景郑《周益文忠公集》跋考述
5
作者 周余姣 魏婧宇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潘景郑喜好撰写题跋,有千数之多,其题跋后被结集成《著砚楼书跋》《著砚楼读书记》出版。《著砚楼读书记》更为齐全,但也仅仅收集了潘景郑504篇题跋。近年来,经学者不断搜集和整理,《著砚楼读书记》未收的佚跋渐为学界所知。博古斋2018... 潘景郑喜好撰写题跋,有千数之多,其题跋后被结集成《著砚楼书跋》《著砚楼读书记》出版。《著砚楼读书记》更为齐全,但也仅仅收集了潘景郑504篇题跋。近年来,经学者不断搜集和整理,《著砚楼读书记》未收的佚跋渐为学界所知。博古斋201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有“潘景郑题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二十四卷”,上有潘景郑题跋一则,即《周益文忠公集》跋,为潘景郑《著砚楼书跋》和《著砚楼读书记》所未收。这篇题跋对于促进3部宋刻本《周益文忠公集》的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景郑 题跋 著砚楼读书记 周益文忠公集
下载PDF
“活血化浊通窍利咽法”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价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见文 田军彪 +6 位作者 张颜伟 孙亚萍 张惠利 刘学飞 王立春 王文刚 单婷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活血化浊通窍利咽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浊瘀毒损型)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以及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 目的:探究“活血化浊通窍利咽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浊瘀毒损型)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以及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根据“活血化浊通窍利咽法”给予中药进行干预,干预周期均为3 w。通过比较2组受试者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及中医证候综合积分,进行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受试者干预后的中医证候综合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该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浊通窍利咽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能够降低受试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且该方法安全性较好,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浊通窍利咽法 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喉痹 喑痱 咽嗌不利
下载PDF
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武沐 陈晓晓 王盼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5,共10页
司马迁大一统民族观指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背后隐含着三重内在逻辑,即大一统的王朝观,通过探讨大一统王朝的民族分布格局来证明汉王朝的大一统源自“华夷一体”“天下一体”;“华夷共祖异族”观,“共祖”与“异族”辩证统一,凸显“天... 司马迁大一统民族观指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背后隐含着三重内在逻辑,即大一统的王朝观,通过探讨大一统王朝的民族分布格局来证明汉王朝的大一统源自“华夷一体”“天下一体”;“华夷共祖异族”观,“共祖”与“异族”辩证统一,凸显“天下一家”的“华夷之辨”;以华统夷的“汉为天下宗”,在炎黄共同体内“华夷有别”,“以华统夷”不是由血缘决定的,乃民族文化差异所致,刘汉王朝是唯一具备合法统一“华夷”的“天下宗”。它们还是炎黄共同体理论的终极目标,昭示出“华夷之辩”是如何从战国时的“华夏一统”发展成为司马迁的“华夷一统”。司马迁大一统思想主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可视作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设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对后世的民族观、历史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发展贡献了丰富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华夷共祖 炎黄共同体 大一统 《史记》
下载PDF
新安医家吴楚运用温补思想辨治痰证经验探析
8
作者 刘政新 余雪健 黄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7-1609,共3页
吴楚是清代著名新安医家,通过对其《吴氏医验录》中痰证相关病案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其温补思想在痰证辨治中的运用。吴氏认为,痰之所生主要归责于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湿不能运化,从而停聚为痰;肾虚则肾水无以牵制,上犯为痰。临证之时以脉... 吴楚是清代著名新安医家,通过对其《吴氏医验录》中痰证相关病案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其温补思想在痰证辨治中的运用。吴氏认为,痰之所生主要归责于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湿不能运化,从而停聚为痰;肾虚则肾水无以牵制,上犯为痰。临证之时以脉为重,滑脉为脾虚生痰之象,脉沉主肾虚生痰之象,不同兼脉象意有不同。痰、涎二证有异有同。涎证属虚,而痰证有虚有实,然均施以温法,但二者温补之时有所差别。涎证温补多以甘温之品补肾健脾,痰证温补或用苦温之品温燥湿痰,或用辛温之品温散寒痰,或用甘温之品温运虚痰。吴氏确定了以大补温剂治疗痰证的治疗原则以及燥脾土、培肾阳的治疗方法,临床形成六君子汤、八味丸为代表性方剂的温补治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 《吴氏医验录》 痰证 温补
下载PDF
肾炎益气液对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克玲 王谦 +6 位作者 耿益民 李晓红 康宏建 魏民 黄启福 严京 王文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 :观察肾炎益气液对肾毒血清性肾炎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模型 ,以尿蛋白定量 ,血清肌酐、尿素氮测定反映肾功能的改变。肾组织分别进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磷钨酸苏木素 (PTAH)、六胺银 ... 目的 :观察肾炎益气液对肾毒血清性肾炎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模型 ,以尿蛋白定量 ,血清肌酐、尿素氮测定反映肾功能的改变。肾组织分别进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磷钨酸苏木素 (PTAH)、六胺银 -苏木素伊红复合染色 (PAM -HE) ,免疫荧光、光镜观察。结果 :静脉注射肾毒血清 (NTS)后 ,模型组大鼠肾功能有明显损伤 ,表现为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 ,尿蛋白阳性。 2周时 ,取肾组织活检 ,免疫荧光染色 ,可见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连续线形沉积。 7周时 ,光镜观察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肾小球硬化和新月体形成 ,并有蛋白和红细胞管形。肾炎益气液组上述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 :肾炎益气液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肾功能和减轻肾小球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益气液 肾炎 肾功能 大鼠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两个英译本中回目的翻译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晓莉 张志全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4-168,共5页
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其核心理论是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过程。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视角,对《三国演义》两个英译本中回目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实例发现:由于翻译目的和翻译... 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其核心理论是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过程。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视角,对《三国演义》两个英译本中回目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实例发现:由于翻译目的和翻译纲要的不同,两位译者泰勒和罗幕士对《三国演义》中回目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翻译方法,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三国演义》 回目 翻译目的 翻译纲要
下载PDF
道咸经世派的先驱———严如熤 被引量:13
11
作者 鲁西奇 罗杜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683-690,共8页
乾嘉之际 ,考据学仍占据思想、学术界之主流地位 ,但已有一批学者开始关注经世之学 ,他们是道咸经世思想的先驱 ,严如即为其代表之一。严氏之经世思想主要体现为 :以经世致用为著述之主旨 ;充分发挥史学的经世功能 ;以舆地之学为经世... 乾嘉之际 ,考据学仍占据思想、学术界之主流地位 ,但已有一批学者开始关注经世之学 ,他们是道咸经世思想的先驱 ,严如即为其代表之一。严氏之经世思想主要体现为 :以经世致用为著述之主旨 ;充分发挥史学的经世功能 ;以舆地之学为经世之具 ;关心民生疾苦 ,探求解决之道。严氏之思想言行 ,对当时的学术思想界特别是魏源、陶澍等人 ,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如yi 经世政用 先驱
下载PDF
雁翼对十四行诗的改造与创新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红升 郑欣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5,共3页
雁翼的十四行诗是他向世界诗歌宝库学习、拿来为己所用而又有所创新的一个范例。他对这种发源于西方的诗歌进行大胆改造,从内容风格、表现题材、艺术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为当代诗坛奉献出了一种具有中国气派和个人风格的十四... 雁翼的十四行诗是他向世界诗歌宝库学习、拿来为己所用而又有所创新的一个范例。他对这种发源于西方的诗歌进行大胆改造,从内容风格、表现题材、艺术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为当代诗坛奉献出了一种具有中国气派和个人风格的十四行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翼 十四行诗 改造 创新
下载PDF
中医治疗耳石症探源——从喻嘉言一则眩晕病案说起 被引量:8
13
作者 冷辉 张琦 孙海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31-1632,共2页
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该病一线治疗方法是复位治疗。本文将考证与分析喻嘉言一则眩晕医案,阐述中医运用位置性试验及复位技术诊治耳石症的历史。1646年(顺治三年)喻嘉言为钱谦益(牧斋)诊治疾病是目前最早的位置性试验和... 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该病一线治疗方法是复位治疗。本文将考证与分析喻嘉言一则眩晕医案,阐述中医运用位置性试验及复位技术诊治耳石症的历史。1646年(顺治三年)喻嘉言为钱谦益(牧斋)诊治疾病是目前最早的位置性试验和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记载,喻嘉言成功地应用复位方法使其痊愈。西医治疗耳石症应从1980年Epley介绍"手法复位"算起。治疗该病中医至少比西医早了334年,在医学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堪称中医的"喻氏复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位治疗 喻嘉言 钱谦益
下载PDF
夏商周与山东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李学勤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2-337,共6页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东。商王朝时期 ,商王南庚、阳甲曾都于奄 ,据考证 ,当时的奄就在山东兖州、滕州一带。据甲骨文记载 ,商末帝辛时曾“征夷方” ,结合青铜器铭文可知其具体路线为兖州———新泰———青州———潍坊。西周时期 ,山东有许多重要封国 ,齐国、鲁国之外 ,还有纪国、莱国、滕国等等。到了春秋时期 ,各地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开始疏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夏商周断代工程 奄国 诸侯国 夷夏关系
下载PDF
译者翻译倾向研究——以邓罗和罗慕士英译《三国演义》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文强 汪田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4-59,共6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翻译学界开始逐渐重视邓罗与罗慕士的两个《三国演义》全英译本。然而就这两个译本的比较而言,学术界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褒罗贬邓"的倾向,即绝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罗慕士译本在传递原著内容方面更胜邓罗译...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翻译学界开始逐渐重视邓罗与罗慕士的两个《三国演义》全英译本。然而就这两个译本的比较而言,学术界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褒罗贬邓"的倾向,即绝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罗慕士译本在传递原著内容方面更胜邓罗译本一筹。我们应当还原两个译本产生时的历史文化语境,对它们做出公允的评价。两位译者在译本中体现出的翻译倾向与历史文化语境影响下的不同翻译目的、不同出版社、译者的语言能力及工作模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英译 邓罗 罗慕士
下载PDF
义净诗二首探微 被引量:8
16
作者 戴伟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40-45,共6页
初唐义净在印度的第十三年创作《杂言》和《一三五七九言》诗 ,《杂言》的辞式结构和乐府、歌行形成呼应而又别具特点 ,《一三五七九言》成为“宝塔诗”之祖。
关键词 义净 《杂言》 《一三五七九言》 辞式 宝塔诗
下载PDF
张惠言的词学与易学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水云 《周易研究》 CSSCI 2000年第1期82-86,92,共6页
张惠言是常州词派的开派领袖,但更是深通易学尤其是虞氏易的古文经学家,这一特殊身份决定着他的词学不可避免地带有易学的印记。他释词为“意内言外”来自汉代易学家孟喜对易之卦爻辞的解释,对唐宋词的解读注重探究其中的微言大义,... 张惠言是常州词派的开派领袖,但更是深通易学尤其是虞氏易的古文经学家,这一特殊身份决定着他的词学不可避免地带有易学的印记。他释词为“意内言外”来自汉代易学家孟喜对易之卦爻辞的解释,对唐宋词的解读注重探究其中的微言大义,则是虞氏“发挥旁通”、“贯穿比附”说易方法的直接运用,而他概括词的特征为“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也是明显地受《易·系辞》对《周易》文本特征描述的启发。从现代解释学的观点来看,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说词过于偏重作者原意的搜寻,只看到文学作品中形象与寓意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实形象与寓意之间不只是简单的比附关系而应该是相融无间无法拆解的,所以常州派的传人周济特别重视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创造,将“意内言外”之意由张氏所指向的作者之意转换为读者之意,在文学批评活动中重视读者对文本的阐释,较之张氏所论更为符合艺术鉴赏的审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惠言 易学 词学
下载PDF
“息庵居士”与《艳异编》编者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建平 徐美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3,共6页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艳异编》的编者为谁,一般认为是王世贞,然尚缺临门一脚。《艳异编小引》的作者"息庵居士"是谁?也尚无定论。本篇据新发现的范守己写给王世贞的信《与王元美先生》中,言买到王世贞《艳异编》,并连同王世...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艳异编》的编者为谁,一般认为是王世贞,然尚缺临门一脚。《艳异编小引》的作者"息庵居士"是谁?也尚无定论。本篇据新发现的范守己写给王世贞的信《与王元美先生》中,言买到王世贞《艳异编》,并连同王世贞的《四部稿》《尺牍清裁》同予赞赏;而王世贞将《艳异编》寄送朋友徐子玉,并告戒其保密"毋多作业";与王世贞同时代人骆问礼《藏弆集》记载王世贞将《艳异编》送人,又赎回。三个材料可证实《艳异编》的编者为王世贞。据《艳异编小引》文字分析而知,其作者与《艳异编》编者为同一人。《艳异编》编者为王世贞,《小引》的作者"息庵居士"也只能是王世贞。"息庵居士"疑为王世贞之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艳异编 息庵居士
下载PDF
大陆近二十年玄言诗流变研究之检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国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19-26,共8页
研究玄言诗 ,首先须明了其义界和流变问题。玄言诗 ,实为以玄学思维方式来体悟玄理的诗 ,其中的玄理包括三玄和佛理。对玄言诗流变的研究 ,关键在于对其起始阶段的确定 ,这又涉及到对其义界的界定以及对“何晏之徒 ,率多浮浅”的理解。... 研究玄言诗 ,首先须明了其义界和流变问题。玄言诗 ,实为以玄学思维方式来体悟玄理的诗 ,其中的玄理包括三玄和佛理。对玄言诗流变的研究 ,关键在于对其起始阶段的确定 ,这又涉及到对其义界的界定以及对“何晏之徒 ,率多浮浅”的理解。“浮浅”实指“浮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研究 中国大陆 流变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化视野下雁翼叙事性文本文化内涵发展流变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0-85,共6页
雁翼创作贯穿了中国当代文化整个发展历程。在战争文化的影响之下雁翼开始了创作的尝试;在建国初期政治干预的文化背景中,他对十四行诗进行了大胆创新与改造;在文革十年浩劫中他创作了一系列借物咏怀的叙事作品;在改革开放思想大解放的... 雁翼创作贯穿了中国当代文化整个发展历程。在战争文化的影响之下雁翼开始了创作的尝试;在建国初期政治干预的文化背景中,他对十四行诗进行了大胆创新与改造;在文革十年浩劫中他创作了一系列借物咏怀的叙事作品;在改革开放思想大解放的文化氛围中,雁翼叙事性文本充满了对人生哲理性思考;在90年代无名状态中,雁翼创作根植于民间,呈现出多元化内涵;在世界文化视野下进行了民族的深刻反思,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翼 叙事性文学 文化内涵 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