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阎真对古典文学传统的接受
1
作者 王蓉 《云梦学刊》 2024年第6期116-124,共9页
作为学者型作家,阎真有浓郁的古典文学及文化情结,《红楼梦》对他的影响甚大。在理论批评上,他特别重视文学的历史视野、哲学思想和艺术诗心等三要素;推崇屈原、李白和曹雪芹等古典文学名家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真诚心灵、坚挺人格和执着精... 作为学者型作家,阎真有浓郁的古典文学及文化情结,《红楼梦》对他的影响甚大。在理论批评上,他特别重视文学的历史视野、哲学思想和艺术诗心等三要素;推崇屈原、李白和曹雪芹等古典文学名家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真诚心灵、坚挺人格和执着精神追求的做法。在小说创作上,其语言表达、意境营造及精神思想等方面深受古典文学的影响,其叙事过程也往往插入古典文学名家事迹,且以之为精神偶像。阎真通过小说创作和评论的方式来传承古典文学的语言、意境和精神追求等,这不仅对当代文学创作有启发意义,还因其作品的广泛传播而有效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学的现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 古典文学 屈原 曹雪芹 传承
下载PDF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康德式书写”——评阎真长篇小说《活着之上》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泽民 郭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61-167,共7页
《活着之上》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浓厚的知识分子启蒙小说,通过描写聂致远等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活着诸相来展现一代人在理想与现实、良知与功利之间的精神犹豫和价值坚守。借助设置文化英雄群体形象,小说主要从回归活着本身的探本观照、... 《活着之上》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浓厚的知识分子启蒙小说,通过描写聂致远等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活着诸相来展现一代人在理想与现实、良知与功利之间的精神犹豫和价值坚守。借助设置文化英雄群体形象,小说主要从回归活着本身的探本观照、知识分子身份书写与书写知识分子形象、二元对立的人物价值世界等层面剖析了活着之上有何及怎样活的当代康德之问。阎真创作在情节描写和语言表达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 《活着之上》 聂致远 功利主义 知识分子 良知
下载PDF
从男性叙事维度看《因为女人》的现代爱性描写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攸欣 李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本文采取了男性叙事的观察视角,从形象塑造、内容演绎、审美风格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阎真新作《因为女人》中关于现代爱情的悲剧性书写,并试图通过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探寻导致该悲剧产生的集体无意识。
关键词 阎真 《因为女人》 男性叙事 悲剧
下载PDF
池大为:一个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孤独者”——阎真小说人物塑造鲁迅因子试论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吉鹏 董毛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2-95,共4页
阎真兼有鲁迅研究者和作家双重身份,其小说《沧浪之水》中的主人公池大为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再次演绎了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生存悲剧,从池大为的精神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夏瑜、吕纬甫、魏连殳等精神基因的存在。
关键词 阎真 沧浪之水 池大为 鲁迅因子 知识分子
下载PDF
阎真小说对精神建构的拆解与对生命价值的还原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晓英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2-155,共4页
阎真小说揭示了人文知识分子由坚守"精神自我"的希望者,到"被迫的虚无主义者",再到"囚狱之墙"中的绝望者精神嬗变的历程,达到了对中国传统乌托邦式救世观、西方启蒙主义人性自由与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意... 阎真小说揭示了人文知识分子由坚守"精神自我"的希望者,到"被迫的虚无主义者",再到"囚狱之墙"中的绝望者精神嬗变的历程,达到了对中国传统乌托邦式救世观、西方启蒙主义人性自由与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意识的多重反思,从而颠覆了"知识者"群体所代表的先驱意义,揭示了其作为物质存在的人与现实社会的内在关联,还原了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提出了当代社会精神"拆除"与"重建"的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 精神意义 生命价值 拆解 还原
下载PDF
《沧浪之水》三题 被引量:2
6
作者 汤晨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82,共4页
《沧浪之水》具有突出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一,它以个人的人生际遇和精神传记揭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和人格在当代遭遇的历史性蜕变,透射着精神史的品质;二,对权力的性质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空前的探索和阐释,它包含了一部"权力哲学&quo... 《沧浪之水》具有突出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一,它以个人的人生际遇和精神传记揭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和人格在当代遭遇的历史性蜕变,透射着精神史的品质;二,对权力的性质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空前的探索和阐释,它包含了一部"权力哲学";三,匠心独运的结构设计、人物设置以及鲜明精美的语言显示了作者在小说美学上的造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 《沧浪之水》 知识分子 权力
下载PDF
男人·知识分子·中国人——论《曾在天涯》 被引量:4
7
作者 汤晨光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1,共5页
《曾在天涯》的主人公高力伟集男人、知识分子与中国人的三重身份于一身 ,真实地体现了男性的心理逻辑、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蜕变和中国人的后殖民地心态 ,以此显示了它的丰满。
关键词 男性心理 知识分子 后殖民地心态 阎真
下载PDF
篆籀·义理——朱长文所论颜真卿书法“合篆籀之义理”探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文秋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80,共4页
颜真卿书法的"篆籀气"源自其深厚的语言文字学基础,其书法的用笔与篆书相通,由此所表现出的圆劲婉通、虚和中含之美与篆籀书体特点相合。颜体书法符合造字规则,尽合字学,能够起到正字正体的规范作用,合乎文字之义理。颜书由... 颜真卿书法的"篆籀气"源自其深厚的语言文字学基础,其书法的用笔与篆书相通,由此所表现出的圆劲婉通、虚和中含之美与篆籀书体特点相合。颜体书法符合造字规则,尽合字学,能够起到正字正体的规范作用,合乎文字之义理。颜书由技入道,技道两进,堪称"尽善尽美"。这便是朱长文所论颜真卿书"合篆籀之义理"的真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真卿 朱长文 书法 篆籀 义理
下载PDF
掷地有声 雷霆万钧——从《赠裴将军诗帖》看颜真卿书法魅力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建春 朱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8-80,共3页
盛唐书家颜真卿在“二王”书风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大胆探索,推陈出新,在中国书法史上树立起了继王羲之之后的第二座丰碑。《赠裴将军诗帖》是颜真卿作品中最能体现“创新”二字的代表作。它得到了后世书家的广泛称赞。欣赏这幅行草书作... 盛唐书家颜真卿在“二王”书风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大胆探索,推陈出新,在中国书法史上树立起了继王羲之之后的第二座丰碑。《赠裴将军诗帖》是颜真卿作品中最能体现“创新”二字的代表作。它得到了后世书家的广泛称赞。欣赏这幅行草书作品中折射出的颜真卿书法之外的人格魅力,有利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真卿 书法 魅力
下载PDF
论阎真小说的现实主义实验性特征——以阎真新作《如何是好》为主要考察对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炎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13,共8页
阎真的小说带有较强的实验特征。它总是设置一定的两难处境,将人物放进这一两难处境,通过人物的选择与行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阎真小说中的人物大都具有坚执的意念,其背后又有着作者本人坚执意念的支撑。另一方面,阎真小说又具有... 阎真的小说带有较强的实验特征。它总是设置一定的两难处境,将人物放进这一两难处境,通过人物的选择与行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阎真小说中的人物大都具有坚执的意念,其背后又有着作者本人坚执意念的支撑。另一方面,阎真小说又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小说如实表现现实生活,重视人物与环境的典型性,重视细节。两个方面的结合,形成了阎真小说现实主义实验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 小说 两难处境 意念坚执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诚与真:阎镇珩骈文刍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双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4,92,共5页
阎镇珩骈文摆脱了一般骈文华丽空洞、无病呻吟的通病,以真情实感与流畅之气为之。诚与真,是其骈文内容与情感的主要特征。其主要表现有:题材多行旅感受或咏史怀古;主题多关联现实或者直接针砭现实;形式多骈散交融和喜用骚体句式。其中,... 阎镇珩骈文摆脱了一般骈文华丽空洞、无病呻吟的通病,以真情实感与流畅之气为之。诚与真,是其骈文内容与情感的主要特征。其主要表现有:题材多行旅感受或咏史怀古;主题多关联现实或者直接针砭现实;形式多骈散交融和喜用骚体句式。其中,善于从历史人物或事迹出发,借古讽今或以古鉴今,为其鲜明特色。这与他身处晚清衰世,内忧外患接踵而起;推崇宋学经世致用,反对汉学琐屑繁琐;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纸上谈兵的学术思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镇珩 骈文 诚与真
下载PDF
在场·典型·人本——王跃文、阎真、肖仁福官场小说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佘丹清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在当代官场小说中,湖南王跃文、阎真、肖仁福三位作家的官场小说颇具个性。他们的创作以现实主义为原则,不放弃典型化方法,注重环境和人物的刻画,其作品具有批判意义和可读性;但其视点各不相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关键词 官场小说 王跃文 阎真 肖仁福 人本 在场
下载PDF
《天中山碑》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新锋 《天中学刊》 2008年第4期120-123,共4页
历史上的天中山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劝降李希烈时被囚此地,因钟情于这个具有象征和特殊意义的"天中"之地,在就义前书写了"天中山",并刻石立碑,即《天中山碑》。后来《天... 历史上的天中山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劝降李希烈时被囚此地,因钟情于这个具有象征和特殊意义的"天中"之地,在就义前书写了"天中山",并刻石立碑,即《天中山碑》。后来《天中山碑》被毁,现存竖碑是明嘉靖年间重刻,横碑乃清中叶镌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真卿 《天中山碑》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阎真小说的审美反思与创作取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10,共4页
阎真的小说以"知识型"人物的成长、蜕变为主线,描写他们在当下政治文化生态下,对于个人信仰的坚守与转变过程;展示他们在角逐名利和官场争斗过程中的成败荣辱,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异化、灵魂救赎,从而对"学而优则仕"... 阎真的小说以"知识型"人物的成长、蜕变为主线,描写他们在当下政治文化生态下,对于个人信仰的坚守与转变过程;展示他们在角逐名利和官场争斗过程中的成败荣辱,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异化、灵魂救赎,从而对"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人生价值观予以现代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小说 学而优则仕 政治文化 知识分子
下载PDF
陈衍、何振岱福州文儒坊恩怨述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游友基 《闽江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9,共4页
陈衍与何振岱相见恨晚、相邻往还、偕游山水、结社吟咏、里居修志,两人志同道合,结下友谊;后失和断交,其原因颇为复杂,或将成历史谜团。
关键词 陈衍 何振岱 友谊 失和 原因
下载PDF
论阎真创作的存在主义之维
16
作者 晏杰雄 方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56-161,共6页
阎真作品因反映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引起广泛关注,但少有人注意到其作品所蕴含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实际上,阎真创作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体现为三个维度:一是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呈现;二是对"荒诞"的"孤... 阎真作品因反映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引起广泛关注,但少有人注意到其作品所蕴含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实际上,阎真创作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体现为三个维度:一是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呈现;二是对"荒诞"的"孤独"存在的敞显;三是表达向死而在的存在之思。在对生活原生态刻写的基础上,作家对个体生存境遇的深描与对个体生存价值的追求,都彰显存在主义内涵,把其作品从人的生存推向人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创作 生存境遇 存在之思 向死而在
下载PDF
李汝珍的自寓与觉悟——《镜花缘》新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学钧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45-49,共5页
文章论述《镜花缘》是李汝珍的自寓性小说。它题材复杂,但始终贯注着乾嘉汉学通经致用的理想,忠义、功名和超然出世的自由之间的冲突及选择———既守忠义,却以功名优先,即使看破红尘,仍心系功名;功名已内化为人生的终极性价值。这是因... 文章论述《镜花缘》是李汝珍的自寓性小说。它题材复杂,但始终贯注着乾嘉汉学通经致用的理想,忠义、功名和超然出世的自由之间的冲突及选择———既守忠义,却以功名优先,即使看破红尘,仍心系功名;功名已内化为人生的终极性价值。这是因为通经能否致用,取决于能否获取功名以用世,但功名却取决于帝王好恶和命运,排斥了学问才艺的主体性和独立价值,犹如镜花水月。这是《镜花缘》的人生觉悟和主题,但从胡适和鲁迅开始都没有注意这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汝珍 《镜花缘》 自寓 镜花水月
下载PDF
鉴照现实的一面灵活的镜子——浅析《活着之上》的叙事艺术
18
作者 王洁群 刘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2-66,共5页
阎真长篇新作《活着之上》的叙事艺术颇具特色,其通过对比性、内向性的文本叙事来表现人物的生存处境和精神状态,这样既保证了小说的客观真实性,又赋予其独特的审美艺术性,让作品具备了双重审美魅力。
关键词 阎真 《活着之上》 叙事艺术 对比性叙事 内向性叙事
下载PDF
论阎真小说的审美特征
19
作者 周睿 王玉林 《怀化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95-98,共4页
阎真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写出生活真相是其最高原则。其系列小说不仅构建了“异域”、“官场”、“校园”等当代知识分子生存的典型场域,并且成功塑造了高力伟、池大为、聂致远等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与此同时,流畅绵密的日常叙事、对... 阎真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写出生活真相是其最高原则。其系列小说不仅构建了“异域”、“官场”、“校园”等当代知识分子生存的典型场域,并且成功塑造了高力伟、池大为、聂致远等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与此同时,流畅绵密的日常叙事、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与全知视角下的心理描写,让其创作在表现生活真实之时也有着灵魂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 审美特征 现实主义 知识分子
下载PDF
阎真小说人物组合论
20
作者 郑国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0-75,共6页
阎真以"人"作为其小说的叙事核心要素。通过对男女情爱关系的组合和变动来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在情节节奏性的推进中实现小说对生存的思考和对精神的体察;通过一组或多组人物的对照组合,在矛盾统一中探寻人物心灵,表达哲学思考... 阎真以"人"作为其小说的叙事核心要素。通过对男女情爱关系的组合和变动来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在情节节奏性的推进中实现小说对生存的思考和对精神的体察;通过一组或多组人物的对照组合,在矛盾统一中探寻人物心灵,表达哲学思考;通过虚设历史人物,构成精神背景和精神潜流,让小说中的人物在艰难的生存处境中进行精神参照,获得生命的启示。在多重人物组合中,阎真的小说形成了纵横交叉,立体多维的小说叙事坐标体系,从而对转型期人物生存处境及精神困境进行了颇富深度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小说 人物组合 情爱组合 对照性人物 历史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