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振宁:中美科技交流合作的推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金岩 张柏春 吴岳良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86,共13页
1971年夏,在中美关系解冻之际,杨振宁首次回到中国大陆探望亲友,与中国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会见。返回美国之后,他向朋友们和美国社会介绍自己所看到的中国,尤其是中国科技界。次年,杨振宁再次访问中国大陆,与... 1971年夏,在中美关系解冻之际,杨振宁首次回到中国大陆探望亲友,与中国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会见。返回美国之后,他向朋友们和美国社会介绍自己所看到的中国,尤其是中国科技界。次年,杨振宁再次访问中国大陆,与中国科学家交流,并就科技管理和人才培养问题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议。1973年夏,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了第4次访华的杨振宁,同他讨论了科学问题和哲学问题。杨振宁访华与中美关系转暖颇为合拍,在美国学界起到了示范作用,对中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振宁 中国 美国 科学 技术
下载PDF
基础与应用之辩:李政道与杨振宁对中国科技战略的不同观点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庆桥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李政道和杨振宁对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不同观点和建议。李政道针对"文革"对基础研究的否定以及改革开放后功利主义的盛行,极力主张中国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支持中国建设高能加速器;杨振宁针对中国科技...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李政道和杨振宁对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不同观点和建议。李政道针对"文革"对基础研究的否定以及改革开放后功利主义的盛行,极力主张中国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支持中国建设高能加速器;杨振宁针对中国科技和工业落后的现实状况,极力主张中国要更加重视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国家建设的急需,并反对中国建设高能加速器。在如何看待李、杨观点相左这一问题上,不能陷入非此即彼的窠臼,非要评判二者孰优孰劣、谁对谁错。二人的观点都很深刻,都有理有据,只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李、杨二人观点相左,对于中国科技发展而言,反而是好事。不同观点的碰撞,能让中国领导人听到不同的声音,进而能让中国的科技战略决策更加理性、务实、周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杨振宁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从昂萨格对杨振宁的学术影响看科研选题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艳琼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58-262,共5页
昂萨格影响了杨振宁求解出伊辛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证明单位圆定理、提出非对角长程有序的概念和杨-巴克斯特方程。透视这一历程,启示有二:第一,科研选题不应轻视其小,只要与学科的基本现象或问题、基本定律相关,小题目的解决可能引发... 昂萨格影响了杨振宁求解出伊辛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证明单位圆定理、提出非对角长程有序的概念和杨-巴克斯特方程。透视这一历程,启示有二:第一,科研选题不应轻视其小,只要与学科的基本现象或问题、基本定律相关,小题目的解决可能引发系列问题,进而导致大的进步甚至革命性突破。第二,具备深刻的洞察力才能找到好的问题,而洞察力的培养离不开理论积累与实践工作。理论积累意味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宽宏的理论视野;演算、推导是理论性学科不可或缺的实践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选题 杨振宁 昂萨格
下载PDF
杨振宁反对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之历史溯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庆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91,共9页
杨振宁在第二次回国期间的1972年6月27日至7月5日,与中国科技教育界进行了共计10次的较大范围交流。在此过程中,杨振宁力排众议,反对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杨振宁认为,美国、日本建造高能加速器的经验都不适合中国,中国还不具备条件建造... 杨振宁在第二次回国期间的1972年6月27日至7月5日,与中国科技教育界进行了共计10次的较大范围交流。在此过程中,杨振宁力排众议,反对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杨振宁认为,美国、日本建造高能加速器的经验都不适合中国,中国还不具备条件建造高能加速器,急着上马高能加速器对中国没有好处。杨振宁反对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有理有据,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这对处于封闭状态中的中国科学家而言是有益的,而且对于后来中国高能加速器的建设也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振宁 高能物理 高能加速器
下载PDF
科学与政治:1957年台湾地区对李政道、杨振宁的争取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庆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2-410,共9页
海峡两岸在1957年都对李政道和杨振宁取得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成就及荣誉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都视李、杨之成就和荣誉为全体中华儿女的骄傲,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与李、杨有过密切接触,并都努力争取他们二位回到己方。台湾当局和社... 海峡两岸在1957年都对李政道和杨振宁取得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成就及荣誉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都视李、杨之成就和荣誉为全体中华儿女的骄傲,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与李、杨有过密切接触,并都努力争取他们二位回到己方。台湾当局和社会各界全方位介绍、宣传、渲染李政道、杨振宁的成长、成才经历及其科学成就,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争取他们二位:官方直接授荣誉、发贺电、给邀请;具有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和知名人士通过宴请、祝贺、游说等方式进行;媒体则打亲情牌,试图感召李、杨,促其赴台。在争取李、杨的整个过程中,当时的台湾当局和岛内各界仍以中国正统自居,意在传达对中国主权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杨振宁 诺贝尔奖
下载PDF
杨振宁的首次美国之行及国籍变迁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安远 《科学文化评论》 2023年第4期81-106,共26页
1957年,旅美青年才俊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荣幸地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1945年,杨振宁以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生身份出洋深造,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1953年取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绿卡),1964年入籍美国。杨振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57年,旅美青年才俊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荣幸地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1945年,杨振宁以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生身份出洋深造,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1953年取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绿卡),1964年入籍美国。杨振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他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家国情怀浓厚,一直都在为中国科教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倾心尽力。2003年,杨振宁重返北京清华园定居,2015年恢复中国籍而放弃美国籍。本文介绍了杨振宁简略生平,借助于家族网(www.familysearch.org)重点梳理了他首次美国之行的前前后后及国籍变迁的方方面面,澄清了一些常见错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振宁 国立清华大学 庚款留美公费生 国籍 家族网 诺贝尔奖
下载PDF
黄克孙与杨振宁 被引量:1
7
作者 施郁 《自然杂志》 2017年第5期386-390,共5页
介绍了物理学家兼诗人黄克孙先生的著作和经历,特别考察了他与杨振宁先生的特殊友情以及在玻色气方面的合作研究详情。
关键词 黄克孙 杨振宁 玻色气
下载PDF
“段子手”伯恩斯坦与“无遮拦”费曼以1957年前后的杨振宁、李政道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钝 《科学文化评论》 2022年第2期5-21,共17页
科学作家伯恩斯坦在他那篇介绍宇称问题的普及性文章中,引用了许多貌似八卦的中国元素,其中透露了杨振宁、李政道在普林斯顿、布鲁克黑文等地合作研究的一些情况,以及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与业余消遣。物理学家费曼起先坦言自己不懂李、... 科学作家伯恩斯坦在他那篇介绍宇称问题的普及性文章中,引用了许多貌似八卦的中国元素,其中透露了杨振宁、李政道在普林斯顿、布鲁克黑文等地合作研究的一些情况,以及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与业余消遣。物理学家费曼起先坦言自己不懂李、杨的工作却被人怂恿而提出质疑,其后声称在很短时间内搞明白了一切,由此可见其聪明过人和不无矫饰的傲慢轻狂。通过引述有关叙事,赞美杨、李两位中国物理学家当年的合作、友谊、欢乐与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振宁 李政道 物理 周易 伯恩斯坦 费曼
下载PDF
从伽利略到杨振宁
9
作者 李继堂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在西方近代科学革命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伽利略开创了把数学与实验完美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传统,规定了近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形成所谓的"伽利略风格&qu... 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在西方近代科学革命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伽利略开创了把数学与实验完美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传统,规定了近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形成所谓的"伽利略风格"。杨振宁的研究不仅很好地再现了"伽利略风格",而且对重新理解"李约瑟问题"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利略 杨振宁 方法论
下载PDF
盛宴已经结束--杨振宁对高能物理的独特观点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10
作者 黄庆桥 《科学文化评论》 2022年第1期5-15,共11页
杨振宁对高能物理有其独特的观点。他认为,高能物理是物理学的尖端,其发展就像在沙堆顶上撒沙子,从基底到顶端都有所提高,对整个物理学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同时对高能物理的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高能物理蓬勃发展的“盛宴”已... 杨振宁对高能物理有其独特的观点。他认为,高能物理是物理学的尖端,其发展就像在沙堆顶上撒沙子,从基底到顶端都有所提高,对整个物理学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同时对高能物理的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高能物理蓬勃发展的“盛宴”已经结束,他反对建造巨型高能加速器。究其原因,杨振宁认为,高能物理进一步发展需要的是物理思想、物理观念的革命性突破,而不是寄希望于无法继续下去的能量越来越高的巨型加速器。还原论理念遭遇严重挑战与质疑也是重要的时代背景之一。杨振宁对高能物理的独特观点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对中国科技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振宁 高能物理 高能加速器
下载PDF
当代理论物理发展趋势之我见——杨振宁学术思想启发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昌璞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欣逢杨振宁先生百年诞辰,已有不少文章总结了杨先生对当代物理学发展的重要科学影响.笔者认为,作为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杨先生不仅以诸多具体的科学贡献推动了当代物理学革命性的进步,而且其独特的科学风格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 欣逢杨振宁先生百年诞辰,已有不少文章总结了杨先生对当代物理学发展的重要科学影响.笔者认为,作为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杨先生不仅以诸多具体的科学贡献推动了当代物理学革命性的进步,而且其独特的科学风格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帜,其学术思想更是深邃隽永、对中国和世界的物理学发展有长远的启发作用.笔者将结合学习杨振宁科学思想的体会,联系自己在理论物理研究方面的科学实践(包括在1992—1994年跟随杨先生对量子开系统、超导相变和冷原子物理方面的探索),对当代理论物理发展趋势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文章将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为什么要做"美或有用"的理论物理;为什么基本物理的理论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与直接的实验验证保持距离?对于后者,本文还从科学方法论(哲学)的角度就理论预言与实验证实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着眼于"有用"的理论物理-应用理论物理,笔者强调了国家需求驱动的科学研究与自由探索一样,也会导致基础物理的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振宁 理论物理 发展趋势 科学风格
下载PDF
李政道杨振宁遭遇冷处理六十多年前中国人第一次获诺奖 被引量:1
12
作者 华新民 王作跃 《科学文化评论》 2020年第1期5-28,共24页
李政道、杨振宁1957年因质疑宇称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仍持有中国国籍,因而他们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许多中国人误认为他们是美籍华人,同中国政府在当时及后来的冷处理(低调报道)有关。通过回顾中国政府的新闻报道在1... 李政道、杨振宁1957年因质疑宇称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仍持有中国国籍,因而他们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许多中国人误认为他们是美籍华人,同中国政府在当时及后来的冷处理(低调报道)有关。通过回顾中国政府的新闻报道在1957年是如何处理李、杨的科学成就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件事,分析了这种处理方式背后的原因:冷战中海峡两岸以及中美之间的对峙;苏联的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争取杨振宁回国失败,同时也揭示了1957年的诺贝尔授奖典礼上没有中国政府的代表出席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杨振宁 宇称守恒定律 诺贝尔物理学奖 冷处理
下载PDF
杨振宁思想的道家倾向
13
作者 厚宇德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30-35,共6页
杨振宁曾坦承自己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他说自己也一直喜欢“真、纯、朴”三个字,而这几个字在道家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杨振宁在思想观点上一再与老子、庄子不期而遇,而且他没有儒家入世的权力欲,更无意愿缔造属于自己... 杨振宁曾坦承自己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他说自己也一直喜欢“真、纯、朴”三个字,而这几个字在道家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杨振宁在思想观点上一再与老子、庄子不期而遇,而且他没有儒家入世的权力欲,更无意愿缔造属于自己的学术帝国,这一切使得杨振宁不自觉地具有了若隐若现的道家气质.杨振宁思想中的道家倾向,从本质上说,来源于道家和科学家对于“自然”这同一对象的凝视、思考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振宁 道家 儒家
下载PDF
从“长夜”到“曙光”和“晨曦”——杨振宁的中华文化观与世界历史观
14
作者 陈泽环 《云梦学刊》 2023年第3期56-63,共8页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科学成就辉煌,其基于世界历史之视野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命运的理解,及其道德、历史、中西文化比较等思想,对于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敬仰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科学成就辉煌,其基于世界历史之视野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命运的理解,及其道德、历史、中西文化比较等思想,对于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敬仰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交流互鉴与互补融通,均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振宁 中华文化 世界历史
下载PDF
杨振宁五十四年再回顾与物理的发展
15
作者 江才健 《科学文化评论》 2015年第6期5-13,共9页
1961年杨振宁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百年庆的座谈会上发表"物理学的未来",显现出当时与谈者中最年轻的杨振宁对物理科学的一种深刻视野。他的观点得到大物理学家维格纳的响应赞赏。该文后来收入杨振宁60岁出版的《论文选集评注》... 1961年杨振宁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百年庆的座谈会上发表"物理学的未来",显现出当时与谈者中最年轻的杨振宁对物理科学的一种深刻视野。他的观点得到大物理学家维格纳的响应赞赏。该文后来收入杨振宁60岁出版的《论文选集评注》,也受到广泛注意和好评。2015年杨振宁在新加坡"杨-密尔斯规范场论60年研讨会"上,发表"物理学的未来重新检讨"主题演讲,对54年前自己的物理未来视野再次检讨,再次显现了他对物理科学的审慎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振宁 物理学的未来 爱因斯坦 费曼 麻省理工学院
下载PDF
杨振宁科研理念及其师承溯源
16
作者 厚宇德 《台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与艺术家一样,不同的科学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风格。正确的科研理念是科学家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思想保障。有些科学家的科研理念是在他不懈努力之后才艰难建立的;更有些科学家是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前辈的理念。科学学... 与艺术家一样,不同的科学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风格。正确的科研理念是科学家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思想保障。有些科学家的科研理念是在他不懈努力之后才艰难建立的;更有些科学家是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前辈的理念。科学学派就是由遵循相同或相近科研理念的科学家组成的科研群体,学派的学术基因与传统,主要体现为科研理念的影响而薪火相传的。杨振宁的学术风格与科研理念特征明显,对此他自己做过总结说明,其有两大源头:一部分来自费米与特勒等人的影响,这部分从特征上可以寻根至玻恩学派;还有一部分源于家学和西南联大的熏陶。杨振宁曾在不同场合介绍他自己以及其他著名科学家的科研理念,其目的是宣传正确、先进的科研理念,以促使我国更多科研工作者与科技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在思想方法上保持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理念 杨振宁 费米 特勒 玻恩
下载PDF
关于杨振宁再获诺贝尔奖问题的一种异众观点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致远 梁国钊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3,128,共7页
从1982年起杨振宁因其规范场论而被多次提议(名)再获诺贝尔奖。至今这些提议(名)未能成为现实。究其原因,不是由于成果本身的重要性不够,也不是由于诺贝尔奖在同一领域不授予第二次奖的"规定",更不是由于扬振宁年龄太大和成... 从1982年起杨振宁因其规范场论而被多次提议(名)再获诺贝尔奖。至今这些提议(名)未能成为现实。究其原因,不是由于成果本身的重要性不够,也不是由于诺贝尔奖在同一领域不授予第二次奖的"规定",更不是由于扬振宁年龄太大和成果作出时间太久远的原因,而是由于诺贝尔奖鼓励创新而不补奖的"潜规则",还有其作为科学界"最高荣誉"的象征性理念,以及杨振宁在科学界已具有几近再获奖也不能提升的崇高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振宁 规范场论 诺贝尔奖
原文传递
宇称不守恒理论在新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庆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4,共11页
在李政道、杨振宁于1957年10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前,他们于1956年合作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就已经在中国广泛传播。李、杨二人获诺贝尔奖之后,宇称不守恒理论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扩散到科学界之外,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赛因顶峰会李... 在李政道、杨振宁于1957年10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前,他们于1956年合作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就已经在中国广泛传播。李、杨二人获诺贝尔奖之后,宇称不守恒理论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扩散到科学界之外,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赛因顶峰会李杨"的效应,而且在20世纪60年代初思想界有关实践与真理关系的讨论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继而又在"文革"中遭到曲解和滥用,直到1978年后才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得以"正本清源"并发挥积极作用。宇称不守恒理论在中国被赋予其科学价值之外的更多意义和责任担当,并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因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在当代中国的曲折遭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杨振宁 宇称不守恒理论
下载PDF
杨振宁与20世纪物理学——基于《20世纪物理学》的实证研究
19
作者 黄庆桥 李芳薇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以《20世纪物理学》(三卷本)为线索,尝试从新的视角评价杨振宁的学术成就:考察西方主流物理学史教科书里关于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记载及其影响,分析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评价,进而管窥华人科学家在20世纪物理学... 以《20世纪物理学》(三卷本)为线索,尝试从新的视角评价杨振宁的学术成就:考察西方主流物理学史教科书里关于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记载及其影响,分析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评价,进而管窥华人科学家在20世纪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及其科学贡献的评价是很高的。杨振宁也是20世纪物理史上华人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振宁 《20世纪物理学》
原文传递
吴健雄小组宇称不守恒实验的若干史实考释
20
作者 朱安远 《科学文化评论》 2023年第1期22-44,共23页
吴健雄小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实验的成功对杨振宁和李政道得以迅速斩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2001年朱约林的科学史博士论文为主要依据,基于当事人留存下来的原始资料或从信息源头入手,对有关吴实验的若干... 吴健雄小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实验的成功对杨振宁和李政道得以迅速斩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2001年朱约林的科学史博士论文为主要依据,基于当事人留存下来的原始资料或从信息源头入手,对有关吴实验的若干史实进行了考证和辨析,敬畏客观事实,试图拨开迷雾,正本清源,去伪存真,给读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吴实验”的称呼是实至名归的,吴健雄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吴实验痛失独享优先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杨振宁 吴健雄 宇称不守恒定律 吴实验 诺贝尔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