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地域、符码与仪式:酉阳阳戏与巴渝文化的关系研究 |
杨迪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24 |
0 |
|
2
|
重庆石柱土家族土戏与重庆近郊地区阳戏的比较研究 |
许文涛
|
《艺术探索》
|
2010 |
2
|
|
3
|
弋阳腔与板腔体戏曲的形成 |
李连生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1
|
|
4
|
论西南地区阳戏之“源”与“流” |
吴电雷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3
|
|
5
|
阳戏展演的两个场域:“生活世界”与“国家舞台”——兼谈阳戏的保护与发展 |
龚德全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6
|
福泉阳戏中的川主神 |
周永健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5 |
1
|
|
7
|
阳戏研究综述 |
陈玉平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8
|
|
8
|
杨慎杂剧创作之文献述评与文本考辨 |
曾绍皇
|
《武陵学刊》
|
2014 |
2
|
|
9
|
杨潮观生平创作若干问题考论 |
杜桂萍
|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0
|
民间艺人的家国书写——秦腔传统“杨家将”剧目的文化精神特质论析 |
刘军华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1
|
成大器者,常为第一——从《曹操与杨修》看尚长荣艺术价值 |
汪人元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2
|
乾嘉时期扬州文人雅集与戏曲繁盛 |
杨飞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3
|
湘西阳戏的源起及音乐特征 |
熊晓辉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3
|
|
14
|
阳戏的类型学研究 |
吴秋林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15
|
异曲同工 各呈其妙——郭沫若、阳翰笙历史剧创作思想比析 |
徐志福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6
|
福泉阳戏的仪式与象征 |
石开忠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17
|
浅析杨骚话剧的人文关怀 |
张静容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8
|
阳戏《安安送米》的悲剧艺术刍论 |
王凤杰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9
|
福泉阳戏探究 |
周国茂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20
|
文化生态背景下的福泉阳戏传承与发展探析 |
金德谷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