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帝内经太素》之理论框架探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钱会南
钱泽南
+1 位作者
陈广坤
翟双庆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408-1412,共5页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首次分类研究《黄帝内经》,勾勒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之雏形。其类编纲举目张,层次清晰,阐释条分缕析,逻辑缜密。该书的撰注,对于研究《黄帝内经》以及探析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影响深远。
关键词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焦与营卫气生成关系浅谈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具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三焦的得名、功能及与营卫气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现存最早的古本《黄帝内经》类编注释本《黄帝内经太素》为研究材料,从三焦的位置、功能,以及三焦发挥功能的方式,揭示营卫气的来源、生成条件以及三焦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目的]探究三焦的得名、功能及与营卫气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现存最早的古本《黄帝内经》类编注释本《黄帝内经太素》为研究材料,从三焦的位置、功能,以及三焦发挥功能的方式,揭示营卫气的来源、生成条件以及三焦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医经及杨注揭示:三焦的得名是五脏六腑下面众多虚而不实的焦膜,三焦有形有质。上焦在胃上口,功能如雾;中焦在胃中口,功能如沤;下焦在胃下口,功能如渎。营卫气来源于胃纳水谷,生成的条件是中焦、上焦水谷泌津液。[结论]胃纳水谷生津液,其清者上行,浊者糟粕下行。上焦泌津液为卫气,中焦泌津液为营血。三焦归六腑,有形有质。《内经》引进三焦的概念,完整地解释了津液如何变而赤为血进入手太阴肺经,糟粕溲液如何生成进入膀胱,也就是说,三焦解释了营养是如何吸收、糟粕是如何排除这一任何医学都要解释的最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素
三焦
营气
卫气
焦膜
杨上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太素》杨注精义
3
作者
马烈光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5,共3页
杨上善撰注的《黄帝内经太素》是现存《黄帝内经》最早注文,在系列的古籍中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该书原文最为近古,它比较完整地保存了《灵枢》、《素问》古貌,在考证《内经》之流传、演变及校勘诸多方面,价值连城,反映了唐以前的中医...
杨上善撰注的《黄帝内经太素》是现存《黄帝内经》最早注文,在系列的古籍中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该书原文最为近古,它比较完整地保存了《灵枢》、《素问》古貌,在考证《内经》之流传、演变及校勘诸多方面,价值连城,反映了唐以前的中医学术水平,足以"上阐前人之精微,下启后学之津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太素
杨上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初医经《黄帝内经太素》的历史语境
4
作者
陈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9,共8页
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在《内经》传递的谱系中位置重要。杨上善撰注《太素》时在李贤府中,但此书无论在李贤府中的文化工程中,还是在官方医学的知识传递中,都并非处在核心的位置,而且在其初撰成时,显然缺乏足够的环境去赢得同时代...
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在《内经》传递的谱系中位置重要。杨上善撰注《太素》时在李贤府中,但此书无论在李贤府中的文化工程中,还是在官方医学的知识传递中,都并非处在核心的位置,而且在其初撰成时,显然缺乏足够的环境去赢得同时代的读者。但这部著作和杨上善的经历,却也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即如何在写本时代的文本流动性和多样性之下理解经典权威的造成;以及在边缘的经典整理者,如何面对不同知识权力和思想资源做出选择,进而展示出经典权威在历史语境中被塑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初期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医经
历史语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上善《太素》注通假字正误举隅
5
作者
卫云英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10,共3页
杨上善在《太素》注文中对通假字的处理 ,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能破借字以求本字 ,如亦、灸、靡、若等字 ;另一方面能依字而解 ,望文生训 ,如凶、佩、英、旬等字。
关键词
杨上善
注
通假字
太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上善经络理论框架解析与相关概念诠释
被引量:
5
6
作者
张建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7,共5页
杨上善类编《黄帝内经》的同时,构建了经络理论的系统框架。考察《黄帝内经太素》可以发现,杨上善是基于经脉理论的立场构架经络系统框架的。该框架主要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部分,其中经别与经脉是正别关系,络脉、皮部、根结、标本都...
杨上善类编《黄帝内经》的同时,构建了经络理论的系统框架。考察《黄帝内经太素》可以发现,杨上善是基于经脉理论的立场构架经络系统框架的。该框架主要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部分,其中经别与经脉是正别关系,络脉、皮部、根结、标本都从属于经脉,经筋理论当有别于经络系统。杨上善对于经络系统的构建和诠释,有着独特的思考和立场,作为早期经络理论形式之一,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太素
杨上善
针灸学
经脉
络脉
经络
皮部
原文传递
杨上善与《太素》类编的关系考
被引量:
4
7
作者
徐春波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全文类编注释《内经》之作 ,为杨上善奉敕编撰。近年来 ,有学者对《太素》一书是否为杨上善所类分编撰 ,提出了异议。但是 ,从注文中的有本、一本非指《太素》的别本 ;注文援引《素问》、《九卷》并非用于...
《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全文类编注释《内经》之作 ,为杨上善奉敕编撰。近年来 ,有学者对《太素》一书是否为杨上善所类分编撰 ,提出了异议。但是 ,从注文中的有本、一本非指《太素》的别本 ;注文援引《素问》、《九卷》并非用于校勘《太素》 ;对杨上善撰与注的分析 ;对《太素·水论》注文“太素经论”的分析等 4个方面 ,对《太素》的经文与注文进行研究 ,可以得出结论 :《太素》的类编 ,确系出自杨上善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类编
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再论《太素》撰注者杨上善为唐人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钢
《中华医史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22-225,共4页
因《黄帝内经太素》撰注者杨上善正史无征,故定其为何时之人历来有所争议,主要有后周说、隋说和唐说。在考察了杨上善之职官及《太素》中的避讳情况后,认为:一、通直郎为隋朝才始置的散官;二、以职事高者为守是唐贞观十一年之事;...
因《黄帝内经太素》撰注者杨上善正史无征,故定其为何时之人历来有所争议,主要有后周说、隋说和唐说。在考察了杨上善之职官及《太素》中的避讳情况后,认为:一、通直郎为隋朝才始置的散官;二、以职事高者为守是唐贞观十一年之事;三、太子文学是唐龙朔三年(或显庆中)复置;四、《太素》主要是避唐初帝讳,且多遵守唐高宗时所定规矩;五、《太素》经文不避而注文避的奇特避讳现象与唐高宗李治于显庆五年正月下有“临文不讳”之诏书有关。故提出:杨上善当为唐初之人,且《太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太素
杨上善
成书年代
医学史
原文传递
题名
《黄帝内经太素》之理论框架探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钱会南
钱泽南
陈广坤
翟双庆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408-1412,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13CB532001)
文摘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首次分类研究《黄帝内经》,勾勒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之雏形。其类编纲举目张,层次清晰,阐释条分缕析,逻辑缜密。该书的撰注,对于研究《黄帝内经》以及探析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影响深远。
关键词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
Keywords
yang shangshan
Huangdi Neijing
TCMTheoretical System Frame
分类号
R221.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焦与营卫气生成关系浅谈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具双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6-48,共3页
文摘
[目的]探究三焦的得名、功能及与营卫气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现存最早的古本《黄帝内经》类编注释本《黄帝内经太素》为研究材料,从三焦的位置、功能,以及三焦发挥功能的方式,揭示营卫气的来源、生成条件以及三焦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医经及杨注揭示:三焦的得名是五脏六腑下面众多虚而不实的焦膜,三焦有形有质。上焦在胃上口,功能如雾;中焦在胃中口,功能如沤;下焦在胃下口,功能如渎。营卫气来源于胃纳水谷,生成的条件是中焦、上焦水谷泌津液。[结论]胃纳水谷生津液,其清者上行,浊者糟粕下行。上焦泌津液为卫气,中焦泌津液为营血。三焦归六腑,有形有质。《内经》引进三焦的概念,完整地解释了津液如何变而赤为血进入手太阴肺经,糟粕溲液如何生成进入膀胱,也就是说,三焦解释了营养是如何吸收、糟粕是如何排除这一任何医学都要解释的最基本问题。
关键词
太素
三焦
营气
卫气
焦膜
杨上善
Keywords
Taisu
triple burners
Ying Qi
Wei Qi
burner film
yang shangshan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太素》杨注精义
3
作者
马烈光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5,共3页
文摘
杨上善撰注的《黄帝内经太素》是现存《黄帝内经》最早注文,在系列的古籍中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该书原文最为近古,它比较完整地保存了《灵枢》、《素问》古貌,在考证《内经》之流传、演变及校勘诸多方面,价值连城,反映了唐以前的中医学术水平,足以"上阐前人之精微,下启后学之津逮"。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太素
杨上善
Keywords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s
Taisu
yang shangshan
分类号
R221.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初医经《黄帝内经太素》的历史语境
4
作者
陈昊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唐初的医学世界--国家语境下的身份认同
医书文化与身体经验"(12XNF021)
文摘
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在《内经》传递的谱系中位置重要。杨上善撰注《太素》时在李贤府中,但此书无论在李贤府中的文化工程中,还是在官方医学的知识传递中,都并非处在核心的位置,而且在其初撰成时,显然缺乏足够的环境去赢得同时代的读者。但这部著作和杨上善的经历,却也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即如何在写本时代的文本流动性和多样性之下理解经典权威的造成;以及在边缘的经典整理者,如何面对不同知识权力和思想资源做出选择,进而展示出经典权威在历史语境中被塑造的过程。
关键词
唐代初期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医经
历史语境
Keywords
Early Tang
yang shangshan
Grand Basis of Yellow Emperor ' s Inner Canon
medical canon
historical context
分类号
K24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上善《太素》注通假字正误举隅
5
作者
卫云英
机构
山西职工医学院
出处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10,共3页
文摘
杨上善在《太素》注文中对通假字的处理 ,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能破借字以求本字 ,如亦、灸、靡、若等字 ;另一方面能依字而解 ,望文生训 ,如凶、佩、英、旬等字。
关键词
杨上善
注
通假字
太素
Keywords
yang shangshan
Annotation
'Tong Jia'Word
分类号
R222.1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上善经络理论框架解析与相关概念诠释
被引量:
5
6
作者
张建斌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项目:2013CB532006
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文摘
杨上善类编《黄帝内经》的同时,构建了经络理论的系统框架。考察《黄帝内经太素》可以发现,杨上善是基于经脉理论的立场构架经络系统框架的。该框架主要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部分,其中经别与经脉是正别关系,络脉、皮部、根结、标本都从属于经脉,经筋理论当有别于经络系统。杨上善对于经络系统的构建和诠释,有着独特的思考和立场,作为早期经络理论形式之一,值得关注。
关键词
黄帝内经太素
杨上善
针灸学
经脉
络脉
经络
皮部
Keywords
Huangdi Neijing Taisu(Grand Simplicity of 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yang shangshan
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ridian
collateral
meridian and collateral
cutaneous region
分类号
R224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杨上善与《太素》类编的关系考
被引量:
4
7
作者
徐春波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
出处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文摘
《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全文类编注释《内经》之作 ,为杨上善奉敕编撰。近年来 ,有学者对《太素》一书是否为杨上善所类分编撰 ,提出了异议。但是 ,从注文中的有本、一本非指《太素》的别本 ;注文援引《素问》、《九卷》并非用于校勘《太素》 ;对杨上善撰与注的分析 ;对《太素·水论》注文“太素经论”的分析等 4个方面 ,对《太素》的经文与注文进行研究 ,可以得出结论 :《太素》的类编 ,确系出自杨上善之手。
关键词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类编
中医基础理论
Keywords
yang shangshan
Huangdi nei jing tai su (Comprehensive Notes to 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
Classified compilation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再论《太素》撰注者杨上善为唐人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钢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医史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22-225,共4页
文摘
因《黄帝内经太素》撰注者杨上善正史无征,故定其为何时之人历来有所争议,主要有后周说、隋说和唐说。在考察了杨上善之职官及《太素》中的避讳情况后,认为:一、通直郎为隋朝才始置的散官;二、以职事高者为守是唐贞观十一年之事;三、太子文学是唐龙朔三年(或显庆中)复置;四、《太素》主要是避唐初帝讳,且多遵守唐高宗时所定规矩;五、《太素》经文不避而注文避的奇特避讳现象与唐高宗李治于显庆五年正月下有“临文不讳”之诏书有关。故提出:杨上善当为唐初之人,且《太素》
关键词
黄帝内经太素
杨上善
成书年代
医学史
Keywords
Tai Su (Extremely Plain Question),
yang shangshan
, Finalization of a book, History of medicine
分类号
R-092 [医药卫生]
R221.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帝内经太素》之理论框架探析
钱会南
钱泽南
陈广坤
翟双庆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焦与营卫气生成关系浅谈
李具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太素》杨注精义
马烈光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唐初医经《黄帝内经太素》的历史语境
陈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杨上善《太素》注通假字正误举隅
卫云英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杨上善经络理论框架解析与相关概念诠释
张建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
原文传递
7
杨上善与《太素》类编的关系考
徐春波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1
4
原文传递
8
再论《太素》撰注者杨上善为唐人
陈钢
《中华医史杂志》
CAS
1998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