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史》杨士奇“举三事”说质疑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德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77,共3页
清官修《明史.仁宗诚孝张皇后传》称杨士奇奏请张太后,为建文帝修《实录》、弛方孝孺诸臣文禁等三事,并称建文帝为建庶人。本文对该一史事的史源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指出所谓的杨士奇"举三事"并不存在,明成... 清官修《明史.仁宗诚孝张皇后传》称杨士奇奏请张太后,为建文帝修《实录》、弛方孝孺诸臣文禁等三事,并称建文帝为建庶人。本文对该一史事的史源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指出所谓的杨士奇"举三事"并不存在,明成祖朱棣亦未废建文帝为庶人,建庶人乃指建文帝少子文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 杨士奇 举三事 建庶人
下载PDF
杨士奇之创作及对台阁文风之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魏崇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9-66,共8页
Yang Shiqi, leader of the Taige Style in early Ming Dynasty, is a follower of Ouyang Xiu in literary writing which is predominantly o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exposition of the Way of Nature. But Yang is better at writ... Yang Shiqi, leader of the Taige Style in early Ming Dynasty, is a follower of Ouyang Xiu in literary writing which is predominantly o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exposition of the Way of Nature. But Yang is better at writing travel notes and biographies. His poetry consists of two styles, the archaic, which imitates Han and Wei, and the contemporary, which imitates High Tang and is the better of the two. Yang’s literary creation provides a model for the Taige Style, and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its establis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士奇 台阁体 文风 范本
下载PDF
杨士奇与明初台阁体研究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伟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7-56,共10页
明初台阁体是研究明代文学史不可越过的一段,学术界对台阁体名称的由来、馆阁体与台阁体、台阁体的形成原因与存在时间、创作内容和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研究者对台阁体总体上持批评态度,普遍认为台阁体以歌功颂德为主要内... 明初台阁体是研究明代文学史不可越过的一段,学术界对台阁体名称的由来、馆阁体与台阁体、台阁体的形成原因与存在时间、创作内容和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研究者对台阁体总体上持批评态度,普遍认为台阁体以歌功颂德为主要内容,以粉饰太平为功用,文风雍容典雅,并无太多可取之处。亦有研究者注意到台阁体在雍容气象下掩盖着"天趣之真"。台阁体的形成与明代的政治、社会状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台阁体应该具体分析,不应轻作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士奇 台阁体 歌功颂德 天趣之真 明代文学
下载PDF
明代杨时伟《诸葛忠武书》的文献价值
4
作者 曾祥旭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2期74-77,共4页
历史上诸葛亮文集整理有两种思路,一是事类编排法,二是文体编排法。前者以明代杨时伟的《诸葛忠武书》为代表,后者以清代张澍的《诸葛亮集》为代表,后者有中华书局刊印的通行本传世,前者除四库全书全文影印外,尚未见任何出版社刊印,说... 历史上诸葛亮文集整理有两种思路,一是事类编排法,二是文体编排法。前者以明代杨时伟的《诸葛忠武书》为代表,后者以清代张澍的《诸葛亮集》为代表,后者有中华书局刊印的通行本传世,前者除四库全书全文影印外,尚未见任何出版社刊印,说明杨著还没有引起重视。《诸葛忠武书》的价值有三:一是《诸葛忠武书》有意纠偏而作,其撰述目的和对王著材料取舍值得肯定;二是《诸葛忠武书》保存了大量事实材料,并对这些材料有考辨,有说明,有存疑;三是《诸葛忠武书》可以和清代张澍的《诸葛亮集》相合而观,合则双美,离则两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著《诸葛忠武书》 王士骐《武侯全书》 张澍《诸葛亮集》
下载PDF
杨士奇佚文《何景明公墓志》考释——兼及《东里年谱》小补 被引量:1
5
作者 尧育飞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11,94,共8页
《东里年谱》不载杨士奇洪武十六至十七年、洪武十九至二十一年两个时间段之行踪。通过考释杨士奇佚文《何景明公墓志》,可初步推断,杨士奇洪武十九年后曾在江西宁都、广昌一带活动,此后可能漫游至金陵。此外,佚文还可补正杨士奇入翰林... 《东里年谱》不载杨士奇洪武十六至十七年、洪武十九至二十一年两个时间段之行踪。通过考释杨士奇佚文《何景明公墓志》,可初步推断,杨士奇洪武十九年后曾在江西宁都、广昌一带活动,此后可能漫游至金陵。此外,佚文还可补正杨士奇入翰林院修史的日期,并有助于研究他与金幼孜、解缙的交往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士奇 佚文 《何景明公墓志》 年谱
下载PDF
薛瑄佚文《送何侍郎归广昌序》考释及其他
6
作者 尧育飞 《运城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9-22,共4页
薛瑄为明代中前期重要理学家、文学家,其文章皆已收入《薛瑄全集》。新发现《送何侍郎归广昌序》为薛瑄佚文,考证此文写作时间,可补订《薛瑄年谱》"正统六年"条记载之失,使其行迹更为详尽。此外,佚文提及正统年间为何文渊送... 薛瑄为明代中前期重要理学家、文学家,其文章皆已收入《薛瑄全集》。新发现《送何侍郎归广昌序》为薛瑄佚文,考证此文写作时间,可补订《薛瑄年谱》"正统六年"条记载之失,使其行迹更为详尽。此外,佚文提及正统年间为何文渊送行的饯别会,牵涉杨士奇、李时勉等人佚文,由此揭示出薛瑄重入京城为官时的官僚交游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瑄 佚文 考释 何文渊 杨士奇
下载PDF
乡党政治、士人心态与历史人物书写——以明清史传中的李至刚为中心
7
作者 张轲风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14,共13页
历史人物书写往往是复杂的社会关系、政治环境以及多样心态主导下形成的主观表达。传统时代,人物事迹被置于道德框架之下书写,人物评价及其形象被特定时代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心态所塑造。明清史传对永乐初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的书写,则是其... 历史人物书写往往是复杂的社会关系、政治环境以及多样心态主导下形成的主观表达。传统时代,人物事迹被置于道德框架之下书写,人物评价及其形象被特定时代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心态所塑造。明清史传对永乐初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的书写,则是其中的典型个案。明人杨士奇所撰的《解缙墓碣铭》和《李至刚墓表》是后世史传中李至刚书写的祖本,李至刚“蒙垢简牍”的故事不断被复制、传播和再创造,最终影响到清代官修《明史》的道德性书写。这一案例呈现了个体书写如何影响集体书写的过程。究其原因,这可能是明代中前期杨士奇长期秉政,并以其政治声望、文化影响进而掌握社会舆论和话语权的反映,也是明代史家反思和批判永乐朝史事、明代中后期现实的心态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至刚 解缙 杨士奇 乡党政治 道德书写 明清史传 历史叙事
原文传递
政治还是娱乐:杏园雅集和《杏园雅集图》新解 被引量:25
8
作者 尹吉男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9,160,共34页
《杏园雅集图》是明代宫廷画家谢环绘制于1437年的重要作品,对正统二年三月一日在杨荣的私家花园"杏园雅集"活动做了图像表现。这是一位宫廷画家在业余时间的绘画活动。雅集活动与图像涉及当时在职的九位朝廷文官,其中包括诸... 《杏园雅集图》是明代宫廷画家谢环绘制于1437年的重要作品,对正统二年三月一日在杨荣的私家花园"杏园雅集"活动做了图像表现。这是一位宫廷画家在业余时间的绘画活动。雅集活动与图像涉及当时在职的九位朝廷文官,其中包括诸如杨士奇、杨荣、杨溥、王直、王英等朝廷重臣。本文对绘画对象中的人物背景进行梳理,发现这些人物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所谓"馆阁诸公",具有很浓的地域政治特性。作者首次讨论了"杏园雅集"活动和《杏园雅集图》的图像模式的深层含意,破解背后的真实用意和功能。自始至终都以"政治史"和"艺术史"的双重视角展开了彼此交织的一系列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士奇 谢环 王振 杏园雅集 《杏园雅集图》江西文官集团 政治绘画 宦官政治
原文传递
历史文本创作的微观过程:以“杨士奇举三事”故事衍生史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小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3,共11页
清朝官修《明史·仁宗诚孝张皇后传》所载的“杨士奇举三事”故事,实源于民间道听途说,后从私修野史辗转进入官修正史。不可否认的是,它作为一种历史文本长期存在,当有其流行之合理性。根据《野记》所载故事内容,可以考证出其创作... 清朝官修《明史·仁宗诚孝张皇后传》所载的“杨士奇举三事”故事,实源于民间道听途说,后从私修野史辗转进入官修正史。不可否认的是,它作为一种历史文本长期存在,当有其流行之合理性。根据《野记》所载故事内容,可以考证出其创作时间的下限为天顺五年。故事产生、流传之初,恰逢天顺朝面临着是否仿效永乐朝施行“革除”的问题。明代中后期,故事作为一个“事件”与其他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结合,甚至发生文本互动,并在《名山藏》中建立起事件进展的基本链条。清代官修正史的过程中,明史馆馆臣又在事件链条的基础上对故事的若干破绽进行了修补弥缝。“杨士奇举三事”故事之衍生史,可为今人对历史文本形成的微观过程的反思提供典型案例与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士奇举三事” 建文帝 《野记》 官修《明史》 历史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