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树达文字训诂商榷(六则) 被引量:1
1
作者 卞仁海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3-105,共3页
杨树达辞世以来的半个世纪,文字训诂之学取得长足进展;以今日之成果检讨杨氏文字训诂,既有千虑之失,也有其时代局限。今就杨氏训释之"畟"等六字提出商榷意见,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 杨树达 训诂 商榷
下载PDF
杨树达训诂的学术背景 被引量:1
2
作者 卞仁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6-150,共5页
杨树达是著名国学大师,文章从段王之学的继承、湘学传统的发扬以及时代影响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杨氏训诂的学术背景。处于中国语言学转型时期的杨树达,训诂成就之所以卓著,有其时代背景和个体因素。概而言之,其训诂远绍乾嘉段王,近承湘学余... 杨树达是著名国学大师,文章从段王之学的继承、湘学传统的发扬以及时代影响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杨氏训诂的学术背景。处于中国语言学转型时期的杨树达,训诂成就之所以卓著,有其时代背景和个体因素。概而言之,其训诂远绍乾嘉段王,近承湘学余绪;既被西学东渐之风,又熔甲骨金石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 训诂 学术背景
下载PDF
杨树达假借观笺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卞仁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8-21,共4页
杨树达的假借观包括"造字时有通借"和"用字时有通假"两大方面,前者指"音同借其义"、"义同借其音"、"形近借其音"和"义近借其形"四端,后者包括"同音假借"和"... 杨树达的假借观包括"造字时有通借"和"用字时有通假"两大方面,前者指"音同借其义"、"义同借其音"、"形近借其音"和"义近借其形"四端,后者包括"同音假借"和"同义换读"两端。其中"声符假借说"为杨氏一大发明,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 假借 训诂
下载PDF
杨树达生平及著作述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海林 孙琦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年第4期87-88,共2页
杨树达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国文法教员,1948年被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选为首届院士,1954年又被新中国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杨树达在教学上的最大特点是教导和启发... 杨树达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国文法教员,1948年被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选为首届院士,1954年又被新中国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杨树达在教学上的最大特点是教导和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性的思考和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反对墨守前人的陈说,极力主张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建立自己新的见解和理论。同时,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取得了巨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 生平 教书育人 科研著作
下载PDF
杨树达彝铭本字研究刍议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峰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4-87,共4页
杨树达彝铭本字研究在前人基础上大大前进了一步,比如对前人成果进行了汇总,规范了本字的叫法等,不过他在该问题上的认识仍然不够清晰。
关键词 杨树达 彝铭 本字
下载PDF
杨树达与国学
6
作者 范忠程 范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6-31,共6页
杨树达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在古汉语语法、修辞、训诂、金甲文字和汉书等方面造诣极深,创获很多。出版著作数十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我国国学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 杨树达 国学 贡献
下载PDF
近代学人观念、身份、范式的代际嬗变——以叶德辉与杨树达师徒为例
7
作者 张晶萍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79,共9页
杨树达早年师从古文经学家叶德辉,深受其经学观念、治学方法以及地域意识的影响。随着时代变迁与关怀焦点的转移,杨树达超越了儒学正统观念,而以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为职志,开辟了经学、史学、子学的新途径,奠定了语言文字学的科... 杨树达早年师从古文经学家叶德辉,深受其经学观念、治学方法以及地域意识的影响。随着时代变迁与关怀焦点的转移,杨树达超越了儒学正统观念,而以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为职志,开辟了经学、史学、子学的新途径,奠定了语言文字学的科学体系与民族形式,由经学家蜕变为近代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与叶德辉师徒间的交往与冲突、观念与身份的代际嬗变正是近代学术转型的体现,从中亦可窥见经学蜕变为近代史学、语言文字学等学科的内在理路与具体契机,进而推进对近代学术史一些细微面相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 叶德辉 学术思想 代际嬗变
下载PDF
高本汉与杨树达的学术因缘
8
作者 郑伟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1期71-78,202,共9页
高本汉是在汉语史、古音学、青铜器、古文字、先秦典籍、辞书编纂等领域成就卓著的汉学大师。杨树达是以旧学为根柢,同时熟谙现代学术研究方法与理念的国学大师。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高本汉、杨树达两位在先秦典籍考订、汉语词源、殷... 高本汉是在汉语史、古音学、青铜器、古文字、先秦典籍、辞书编纂等领域成就卓著的汉学大师。杨树达是以旧学为根柢,同时熟谙现代学术研究方法与理念的国学大师。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高本汉、杨树达两位在先秦典籍考订、汉语词源、殷周青铜器与古文字等领域有颇多相通的旨趣和成果,从相关的书信集、日记、传记、论著等学术史资料中,可以勾勒出两位“汉学”大师的文字交往与学术因缘,亦可将其视作民国时期中西学术交融汇通的佳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汉 杨树达 先秦典籍 词源学 青铜器
下载PDF
杨树达文字语源学研究述评
9
作者 卞仁海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72-180,共9页
杨树达的文字语源研究远绍乾嘉段王之学,近被西学东渐之风,既承章太炎字源学余绪,又熔甲骨金石之学,在声符含义规律的揭示、系联同源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用文字的方法研究语源等语源学草创时期的时代局限。
关键词 杨树达 文字学 语源学 训诂
下载PDF
杨树达《中国修辞学》的学术话语及其中国特色
10
作者 张春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1,150,共12页
杨树达《中国修辞学》的学术话语建构颇具中国特色。《中国修辞学》鲜明的民族性与杨树达的基本语言文字运用观相契合。从标题的言简意赅可管窥《中国修辞学》的整体语篇特征。现代语境下,以文言语词作为元语言,是《中国修辞学》话语建... 杨树达《中国修辞学》的学术话语建构颇具中国特色。《中国修辞学》鲜明的民族性与杨树达的基本语言文字运用观相契合。从标题的言简意赅可管窥《中国修辞学》的整体语篇特征。现代语境下,以文言语词作为元语言,是《中国修辞学》话语建构的基本语词特征。《中国修辞学》学术话语的民族性、体系性、辩证性、创新性可以给当下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某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 《中国修辞学》 学术话语 中国特色
下载PDF
杨树达词汇训诂商榷三则
11
作者 卞仁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1-103,共3页
对杨树达先生的词汇训诂提出三条商榷意见:(1)"螮蝀"不当拆骈为单;(2)"狱"不当训两犬相守;(3)"属"释义颇嫌附会。
关键词 训诂学 杨树达 词汇训诂
下载PDF
辨析《积微翁回忆录》中有关朱希祖的记述
12
作者 朱乐川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0-63,共4页
对杨树达《积微翁回忆录》中有关朱希祖"经售伪古物"、"被弟子要求警告"、"剿袭学生论文"三事的记述作辨析。
关键词 杨树达 朱希祖 辨析
下载PDF
杨树达音义关系理论笺识
13
作者 卞仁海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4-79,92,共6页
杨树达继承乾嘉学派"声近义通"之旨,又接受西方语源学理论,从而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音义关系理论,即造字时有通借、用字时有通假、形声字声符含义等。基于以上音义关系的理论,杨树达进行了大量的训诂实践。但其训诂实践也存在... 杨树达继承乾嘉学派"声近义通"之旨,又接受西方语源学理论,从而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音义关系理论,即造字时有通借、用字时有通假、形声字声符含义等。基于以上音义关系的理论,杨树达进行了大量的训诂实践。但其训诂实践也存在臆说个别形声字的声符含义、拘泥于"右文说"等方面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 因声求义 声近义通 训诂
下载PDF
杨树达旧体诗的现代大学书写
14
作者 袁志成 《城市学刊》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作为小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学术泰斗,杨树达不受学界关注的旧体诗创作亦颇有特点,代表了抗战时期湖南大学教授的普遍心声。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湖南大学抗战师生青春浪漫的校园生活,表现了自己以学术研究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抒发了... 作为小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学术泰斗,杨树达不受学界关注的旧体诗创作亦颇有特点,代表了抗战时期湖南大学教授的普遍心声。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湖南大学抗战师生青春浪漫的校园生活,表现了自己以学术研究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抒发了诗人关注现实救国救民的家国情怀。其诗歌具有典型的学者风采,特别是创作题材的突破与思想内涵的现代性,不是单一的独立的个别现象,而是中国现代大学教授群体诗歌创作的缩影,反映了中国现代大学对旧体诗发展新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 旧体诗 现代大学
下载PDF
杨树达初文研究析论
15
作者 肖峰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4-38,共5页
杨树达初文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考释出了一批初文并对前人时彦的初文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二是归纳出了文字初义不属初形属后起字现象和揭示了初文发展到纯形声字的"三步说"。
关键词 杨树达 初文 后起字 “三步说”
下载PDF
略论杨树达《造字时有通借证》
16
作者 康盛楠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造字时有通借是杨树达研究《说文》的重要内容。在《造字时有通借证》一文中,杨树达根据许慎的说解、重文和形音义关系,对造字时有通借的现象分两大类四种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共论述了见于《说文》的68字的通借情况。杨树达这一... 造字时有通借是杨树达研究《说文》的重要内容。在《造字时有通借证》一文中,杨树达根据许慎的说解、重文和形音义关系,对造字时有通借的现象分两大类四种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共论述了见于《说文》的68字的通借情况。杨树达这一观点的提出,极大的丰富了《说文》研究的内容,对人们认识汉字的结构规律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 音与义通借 形与义通借
下载PDF
徐特立《致杨树达书》述论
17
作者 邓江祁 《特立研究》 2023年第1期5-9,25,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徐特立与杨树达常有书信往来,共同探讨学术问题。这些书信不仅有助于认识和研究徐特立与杨树达的学术友谊,而且对于认识和研究徐特立的学习、研究和工作精神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 徐特立 杨树达 书信 学习精神 研究精神 工作精神
下载PDF
论杨树达义近形旁任作
18
作者 肖峰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20-123,共4页
义近形旁任作是宋以来金文考释所使用的一种方法,清末甲骨文考释得到推广。杨树达在甲金文考释中大量运用这一方法,并发扬光大,将其提炼成为金文考释"十四条"之一。深入分析杨氏利用这一条例考释过的古文字,成功的例子很多,... 义近形旁任作是宋以来金文考释所使用的一种方法,清末甲骨文考释得到推广。杨树达在甲金文考释中大量运用这一方法,并发扬光大,将其提炼成为金文考释"十四条"之一。深入分析杨氏利用这一条例考释过的古文字,成功的例子很多,但也存在失误。上述问题的讨论,可以深刻认识杨氏古文字研究在这方面的成败得失,对我们古文字学习也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 义近形旁任作 考释
下载PDF
杨树达“施受同辞”浅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俊晓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2-74,68,共4页
杨树达先生的“施受同辞”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同一个词兼有主动和被动两种用法,这属于语法范畴;二是指同一个词兼有施与和接受两个对立的义项,这属于词汇范畴。“施受同辞”应限于词汇范畴,且应在同一历史平面上进行研究。
关键词 杨树达 施受同辞 词汇范畴 语法范畴
下载PDF
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的出版三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庆炳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8年第4期143-150,共8页
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的出版颇为曲折。1952年《积微居金文说》出版的时候,陈、于二序因故未能刊出,出版酬金也有困难。《积微居金文余说》的审查让杨树达颇为不满,虽多方努力,但在其生前却未能出版。
关键词 杨树达 《积微居金文说》 陈寅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