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修改的仁爱精神:杨朔散文中的悯农意识——以《荔枝蜜》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毕光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从杨朔散文的文本建构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特定时代权力关系的本质,还可以发现国家意志是怎样扭曲了包括作家在内的社会成员的生活观点,使传统的价值观造成断裂,在文化创造中造成了混乱,而同时也使作家的创作在单纯化、简单化的写作中... 从杨朔散文的文本建构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特定时代权力关系的本质,还可以发现国家意志是怎样扭曲了包括作家在内的社会成员的生活观点,使传统的价值观造成断裂,在文化创造中造成了混乱,而同时也使作家的创作在单纯化、简单化的写作中出现了复杂情况。杨朔散文题材涉及智/劳关系问题,它反映了在一个以阶级划线的社会里,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倒置,从而出现知识分子传统精神被改写的情形。杨朔“诗化散文”的代表作《荔枝蜜》,就是一个值得重新分析的个案。从这个作品里可以看出当代作家所遭遇的写作困境,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遗留在革命知识分子杨朔身上的仁爱精神,是如何在革命文化语境里被曲折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又为何产生了作者意料不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朔散文 《荔枝蜜》 仁爱精神 悯农意识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语境中杨朔散文的接受研究
2
作者 张勇 夏宇 《云梦学刊》 2016年第5期131-135,共5页
杨朔"诗化"散文作为"十七年"抒情散文的代表形态,在一个时期内深受读者喜爱,并有多篇代表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十七年"文学语境下不同读者的阅读状态及其成因,当是研究其"... 杨朔"诗化"散文作为"十七年"抒情散文的代表形态,在一个时期内深受读者喜爱,并有多篇代表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十七年"文学语境下不同读者的阅读状态及其成因,当是研究其"诗化"散文的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杨朔散文 接受研究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的“光之风景”——论刘白羽、杨朔游记散文中的现代空间书写主题
3
作者 张一玮 杨紫童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5-92,F0003,共9页
阳光照耀下的白昼风景、由灯光构成的夜晚景象,是刘白羽、杨朔等“十七年”时期中国游记散文作家笔下具有独特意义的空间书写主题。在“十七年”时期的游记文学作品中,有关此类景象的叙述不但承载着呈现现实的功能,而且形成了向现代迈... 阳光照耀下的白昼风景、由灯光构成的夜晚景象,是刘白羽、杨朔等“十七年”时期中国游记散文作家笔下具有独特意义的空间书写主题。在“十七年”时期的游记文学作品中,有关此类景象的叙述不但承载着呈现现实的功能,而且形成了向现代迈进的新中国社会文化风貌的独特隐喻。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家不但塑造了富有时代性和象征性的视觉景观,还在其游记文学中创造出新的主体形象和新的观者目光,并以白昼和夜晚的空间书写拓展了游记散文与意识形态融合的可能性,铺陈出属于“十七年”时期社会主义语境下的现代性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游记散文 刘白羽 杨朔 空间书写
下载PDF
杨朔散文艺术美
4
作者 孟祥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26-528,共3页
针对文学评论界对杨朔散文创作提出的质疑问题,采用艺术审美分析与具体作品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杨朔散文所具有的诗的意境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从而得出了杨朔散文具有长久艺术美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 杨朔散文 意境美 结构美 语言美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内在契合——关于杨朔、余秋雨散文之比较
5
作者 吴敏 《衡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8-40,共3页
杨朔与余秋雨散文是当代散文史上的两颗奇葩,尽管跨越了30年时空,但他们的散文在创作流变上经历了一个从创新的"范式"到僵化的"模式"的过程,二者的散文不仅有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也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契合。这样... 杨朔与余秋雨散文是当代散文史上的两颗奇葩,尽管跨越了30年时空,但他们的散文在创作流变上经历了一个从创新的"范式"到僵化的"模式"的过程,二者的散文不仅有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也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契合。这样的相似之处是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紧密关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朔 余秋雨 散文创作 内在契合
下载PDF
诗化散文与现代性——以余光中为例兼和杨朔比较
6
作者 倪金华 《华文文学》 2008年第4期5-11,共7页
从现代性的视角,比较余光中和杨朔的诗化散文理论与创作,进而从作家在审美意象和意境方面的艺术匠心,探讨诗化散文的现代性特质。
关键词 余光中 杨朔 诗化散文 现代性
下载PDF
宏博精微的杰作与优美隽永的精品——秦牧、杨朔散文特色比较
7
作者 赵寅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9-41,共3页
秦牧、杨朔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两位各具特色的散文家 ,一个以宏博精微著称 ,一个以清新隽永见长。本文基于上述两点认识 ,对两位作家在构思、联想、抒情。
关键词 秦牧 杨朔 散文 比较研究 艺术特色 文学评论 构思 联想 抒情 描述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关于杨朔、刘白羽、秦牧散文的反思性批评略论
8
作者 滕永文 《三江高教》 2016年第3期38-43,共6页
当代散文批评对散文家杨朔、刘白羽和秦牧的散文研究,总体来看,可分为两个阶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第一阶段,批评界高度肯定这3位散文家的创作成就;新时期以来是第二阶段,对整个当代散文发展的总体成就的观照与把握,使得研究者重新估... 当代散文批评对散文家杨朔、刘白羽和秦牧的散文研究,总体来看,可分为两个阶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第一阶段,批评界高度肯定这3位散文家的创作成就;新时期以来是第二阶段,对整个当代散文发展的总体成就的观照与把握,使得研究者重新估价五六十年代的当代散文,对这3位散文大家的反思性批评也进一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散文 杨朔 刘白羽 秦牧 反思性批评
原文传递
“毛批”杨朔与“诗化”思潮的21世纪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周文 林道立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6,共7页
毛泽东对杨朔《樱花雨》的"诗化""点评",是毛、杨在散文美学理念上的一次碰撞与碰撞之后的神通,所引发的60年代初期的散文"诗化"思潮,是历史机遇的一个必然。杨朔"诗化"的理论及引发的散文&qu... 毛泽东对杨朔《樱花雨》的"诗化""点评",是毛、杨在散文美学理念上的一次碰撞与碰撞之后的神通,所引发的60年代初期的散文"诗化"思潮,是历史机遇的一个必然。杨朔"诗化"的理论及引发的散文"诗化"思潮,在散文回归中国古典"诗"的艺术传统与创造"载道"、"言志"兼容的文本两个主要方面,为当下散文诗性的重建提供了不可漠视的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杨朔 诗化散文 散文“诗化”思潮 正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